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都理工大学 普通地质学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成都理工大学 普通地质学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来源:好走旅游网


理工大普通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

二。矿物

1.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

2.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称为地壳元素丰度,也称为克拉克值。

3.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5.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

常见矿物分类:1.自然元素矿物。2.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3.氧化物矿物。4.卤化物矿物。5.含氧盐矿物(注意硅酸盐矿物)

6.结构中一个硅的周围都有四个氧,联结它们的中心呈四面体状,称为硅氧四面体。

三、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 岩浆是指地下高温熔融物质,是具有较大黏性的液体。其挥发性物质主要呈溶解状态,部分呈气泡状态存在。

火山喷发方式:一是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喷出,称为中心式喷发。其火山锥形态在平面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种是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断裂带)喷出,称为裂隙式喷发。其火山锥形态通常是不典型的。

2喷出岩浆划分标准:一般根据二氧化硅含量对岩浆进行分类:,<45%,超基性岩浆;45%-52%,基性岩浆;52%-65%,中性岩浆;65%>,酸性岩浆。岩浆中二氧化硅含量越高,黏性越大。

3世界火山的分布:1.环太平洋火山带;2.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3.洋脊火山带;4.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前两个是板块敛合带,后两个是板块分裂带。

4侵入岩: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成为侵入作用,其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体)。形成深度在地表以下大于10km的称为深侵入体(深成岩),其规模较大;3-10,中深成侵入体(中深成岩),小于3的,浅成侵入体(浅成岩),规模小。

5火成岩的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能反映岩浆结晶的冷凝速度、温度和深度。

6火成岩的构造指火成岩中矿物结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是火成岩条件与环境的反映(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枕状构造、球状构造、晶洞构造、层状构造)

7地热增温率:地下某深度以上,温度常年不变,此深度称为常温层。在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增大而增高。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8大火成岩省:由地幔柱导致上覆岩石圈隆起、拉伸和张裂,在地表喷出,形成大量基性熔岩,并伴生基性侵入岩所形成的。

四、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是大气、水与生物。他们构成了地球系统的三个外部层圈。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碎屑、化学、生物、生物化学)沉积物)、固结成岩作用(压实、胶结、重结晶、新矿物的生长)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1结构是指沉积岩中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分为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构造

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和排列形式。包含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和重荷模。

2沉积岩的主要类型:1.陆源碎屑岩,包括碎屑岩和黏土岩。前者如砾岩、砂岩、粉砂岩,后者如页岩和泥岩。2.火山源碎屑岩,如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3.内院层积岩,包括碳酸盐岩、生物化学岩等。

五、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

变质作用类型及代表岩石

1. 接触变质作用:a.接触热变质作用:角岩、斑点角岩、大理岩、石英岩。b.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矽卡岩。

2. 区域变质作用(特殊类型埋藏变质作用),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

3. 混合岩化作用,混合花岗岩

4. 动力变质作用,压碎角砾岩、碎裂岩、碎粒岩等。

六、地质年代

地层三率 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地质年代表,P74

生物大爆发:寒武纪初期,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突然涌现,且种类繁多,个体较大。。。。。

生物大灭绝

显生宙时,至少5次。

1. 奥陶纪末期,距今4.4亿年前

2. 泥盆纪后期,距今3.6亿年前

3. 二叠纪末期,距今2.5亿年前

4. 三叠纪末期,距今2.05亿年前

5. 白垩纪末期,距今6500W年前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地震要素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源距、等震线

地震序列: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或同一震源体内,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地震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部分能量以弹性振动波的形式在地球中传播,即为地震波,分为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勒夫波,瑞利波)

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某个振相的振幅来获取的 ,以里氏震级为常用(分级)

地震分布特点:绝大多数沿岩石圈板块的边界发育。部分发生在大陆内部的断裂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4.陆内变形带

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千米到30-40KM深度,纵波速度从6-7KM/S突然升到8.1km/s,此界面的深度在大陆深,在海洋浅,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古登堡面:是具有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态性质的外核之间的界面(核幔界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到此消失,纵波能够通过,之后速度减慢,由13.72降到8.06,且纵波还能发生反射和折射,出现纵波阴影带,即纵波在此区间不能被吸收的地带。

八、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1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2岩层产状几要素:岩石的空间位置,极其产出状态即为产状;走向,倾向,倾角为产状要素。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

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褶皱的几何要素:核、翼、弧尖、枢纽、轴面、轴线

褶皱的类型,基本类型是背斜和向斜。

断层命名: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走向断层,倾向为层,斜向断层)

断裂:分为断层和节理两类。。。

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但破裂两侧岩块没有民生明显的位移,

此破裂称为节理。

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九、板块构造

海底扩张的证据:洋中脊的发现、洋脊地震带的特征、洋底沉积物的分布特征、海底热流值和重力值的分布规律。横切洋脊有一系列大规模的转换断层。转换断层是一种发生在大洋洋底、与洋脊错位有关、不产生增生与消亡的特殊类型的断层。相邻块体的剪切运动只在两个转换点之间发生,一过转换点将无断裂活动。转换断层的发现与论证证明了海底扩张。

海底磁异常条带:从洋脊裂谷带涌出来的玄武岩浆当其冷却到居里点温度时,会因地磁场作用而被磁化,其磁化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一致。而古地磁场的极性方向是反复转向的,因而海底玄武岩所记录到的磁性方向应该是正向与反向交替排列,而且沿脊轴两侧,不同年龄玄武岩的磁性条带也应是对称分布。

板块的边界类型:离散型、聚敛型、剪切型。

威尔逊旋回:分为萌芽阶段、幼年阶段、成熟阶段,收缩阶段、结束阶段、大陆碰撞阶段。

十、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风化壳:是指风化产物的覆盖层,包括残积物及其上覆的土壤。厚度一般为数厘米到数十米,横向分布不稳定。

十一、河流及地质作用

侵蚀方式: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存在下蚀、旁蚀、朔源侵蚀三种趋向

下蚀:又称底蚀,指河水垂直向下侵蚀、加深河谷的作用

旁蚀:河水冲刷河道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的作用。

河流冲积物的地貌类型:

1.心滩。2.河滩与河漫滩。3.三角洲

河流阶地: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因去均夷化而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为河流阶地。

阶地类型: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创地。

十三、地下水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的类型: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地下热水:温度高的地下水。

十六、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

荒漠的形成条件:一、赤道带空气因太阳辐射而膨胀在南北纬30度向下流动,形成气流的下降带。由于上部空气重力影响,收缩变暖,保持了水分,同时,下降的空气中所含水分便难以呈降雨形式返回地面。二、地形条件的降雨阴影效应也对荒漠的形成有显著影响。三、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潮湿空气长途跋涉丢失水分。四、冷洋流经过的热带大陆西海岸,也是形成的条件,极地寒冷干燥的下降气流影响。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其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主要由粉砂组成,含一定数量的细沙与黏土,黄土无明显层理,干燥时较坚固,遇水易于剥落,易受侵蚀,黄土区地表支离破碎。主要分布于中纬度气候温暖的地带,特别是半干旱气候地带。

十七、块体运动

滑坡:块体在重力,水压力,地表震动或其他外力作用没斜坡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之为滑坡。

泥石流:发育在山区沟谷,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的特殊洪流。形成条件:一、是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三是短时间内暴增的水源。

十八、行星地质

太阳系是由太阳、8颗行星、100余颗卫星以及许多矮行星和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组成的。

月球的构造特征:

1. 在朝向地球的月球一侧有一层厚约65km的固体外壳。

2. 最表面有厚度为数米到数十米的松散层,即月壤

3. 月壤下是厚约2Km的破碎岩石带。

4. 破碎岩石带下是厚约23km的玄武岩层级其下的富长英质岩石层

5. 自深度为65km之下开始出现月幔,震波速度迅速增加

河流阶地: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因去均夷化而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为在河谷两坡的阶梯状地形。常见类型: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

二十、放射性废物处理环境

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1. 地质构造稳定,场地在核废物安全处置期间不出现升降运动、断裂等灾变事件

2. 处置介质的透水性差,对放射性核素具有较强的吸附与阻滞能力

3. 场地的地下水不丰富,流速小于1m/a

4. 处置场应远离供水水源、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且无遭受洪水袭击的潜在危险

5. 远离城镇和人口聚集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