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简单成语故事大全集

来源:好走旅游网
【 导语】孩⼦们在学习语⽂的过程中,肯定会学习到成语,成语就是⽤最简短的语⾔,表达最深刻的意思。下⾯是分享的幼⼉简单成语故事⼤全集。欢迎阅读参考!

1.幼⼉简单成语故事  对⽜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的⾳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吹到他的⾯前,让他⼼情⾮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头⼤公⽜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演奏⼀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弹奏了⼀⾸⾼雅的清⾓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常悦⽿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却根本不理会那⾼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当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这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乐的公⽜,⾮常⽆奈,过了⼀会⼉,他⼜想出⼀个办法。  公明抚动琴弦,弹出⼀段段奇怪杂乱的声⾳,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犊发出的叫声。  这时候,这头⼤公⽜才像突然明⽩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朵听了起来。

  后来⼈们就⽤对⽜弹琴来⽐喻对愚蠢的⼈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说内⾏话,⽩⽩浪费时间。现在也⽤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对⽜弹琴。2.幼⼉简单成语故事  铁杵磨针

  唐朝⼤诗⼈李⽩⼩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天,李⽩⼜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如果整天在屋⾥读书多没意思?”

  ⾛着⾛着,在⼀个破茅屋门⼝,坐着⼀个满头⽩发的⽼婆婆,正在磨⼀根棍⼦般粗的铁杵。李⽩⾛过去,“⽼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个绣花针。”⽼婆婆抬起头,对李⽩笑了笑,接着⼜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问:“是缝⾐服⽤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婆婆反问李⽩:“滴⽔可以穿⽯,愚公可以移⼭,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别⼈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婆婆的⼀番话,令李⽩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3.幼⼉简单成语故事  天道酬勤

  曾国藩是中国历最有影响的⼈物之⼀,然他⼩时候的天赋却不⾼。有⼀天在家读书,对⼀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章。贼⼈⼤怒,跳出来说,“这种⽔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章背诵⼀遍,扬长⽽去!贼⼈是很聪明,⾄少⽐曾先⽣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曾先⽣却成为⽑泽东主席都钦佩的⼈:“近代最有⼤本夫

源的⼈。”“勤能补拙是良训,⼀分⾟苦⼀分才。”那贼的记忆⼒真好,听过⼏遍的⽂章都能背下来,⽽且很勇敢,见别⼈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怒”,教训曾先⽣之后,还要背书,扬长⽽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后来启⽤了⼀⼤批⼈才,按说这位贼⼈与曾先⽣有⼀⾯之交,⼤可去施展⼀⼆,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们,付出的努⼒⼀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分耕耘,⼀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论语》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

4.幼⼉简单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被⼈们尊为“圣⼈”,他有弟⼦⼆千,⼤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 世之作。孔⼦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向别⼈求教。有⼀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问这问那。有⼈笑道:“孔⼦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孔⼦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弟⼦们想:“⽼师常向别⼈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好学,肯向⼀切⼈,包括向⽐⾃⼰地位低的⼈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份请教别⼈。不以向⽐⾃⼰学识差或地位低的⼈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求教。

  现在我们⽤来形容⼀个⼈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提问请教,不耻下问。5.幼⼉简单成语故事  曹冲称象

  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名字叫作曹冲。曹冲⾃幼聪明伶俐、智慧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些连⼤⼈都束⼿⽆策的问题。

  有⼀天,吴王孙权派⼈给曹操送来了⼀头⼤象作为礼物。北⽅是没有⼤象的,曹操第⼀次见到这样的庞然⼤物,⼼下很是好奇,就问送⼤象来的⼈说:“这头⼤象究竟有多重呢?”来⼈回答:“鄙国从来没有称过⼤象,也没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象有多重。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下谋⼠众多,个个都智慧超群,请您想个办法称称⼤象的重量,也让我等领教⼀下北⽅⼤国的风范。”

  曹操顿时明⽩这是孙权给他出的⼀道难题,他可绝对不能丢这个⾯⼦,让国威受损。于是他召集群⾂,传令下去:能称出⼤象的重量的⼈,重重有赏。⼤家都绞尽了脑汁,苦苦思索。有⼈说要做⼀杆⼤秆,曹操反驳说就是做出来了,也没有⼈能提得动啊。有⼈说要把⼤象锯成⼀块块地零称,曹操斥责说怎么可能把吴国送的礼物毁坏成这样呢。⼈们你⼀⾔我⼀语,就是没⼈想出⼀个切实可⾏的办法。

  就在⼤伙⼉都⼀筹莫展之际,⼩曹冲忽然⾛到曹操⾝边说道:“⽗王别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处作个记号,再将⼤象牵⾛,把⽯头运到船上去,⼀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这时⽯头的重量就和⼤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头分别称⼀称,把这些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听了⼤喜,众⼈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象的重量终于被称出来了。

  两千多年前,幼⼩的曹冲就有这样惊⼈的智慧,怎不叫⼈称赞。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现实⽣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经常锻炼⾃⼰的思维能⼒,使⼈变得越来越聪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