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基础过关】
1.《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朝代)诗人,字,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答案】 杜甫 唐代 子美 现实主义 李杜
【解析】考查与杜甫及本诗相关的文学常识。平时要注意积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舍( )弟 ②戍( )鼓 【答案】①shè②shù
【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舍弟: (2)戍鼓: (3)断人行: (4)边秋: (5)况乃:
【答案】
(1)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2)边防驻军的鼓声。
(3)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5何况,况且。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4.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答案】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理解。结合诗文内容具体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国破家亡,诗人也在外漂泊,离家时所,处于对故乡的思念,在诗人眼中什么都是家乡的好,就连天上的那轮明月也是在故乡才更显得明亮。
【实战过关】 一、理解性默写
1、《月夜忆舍弟》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 。” 2、《月夜忆舍弟》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的诗句是: , 。
3、《月夜忆舍弟》中写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的诗句是: , 。 4.“ , ”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5.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杜甫偏偏说:“ ”。
6.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月的诗句是:“ , ”。 【答案】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2、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3、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4、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5、月是故乡明
6、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戍”“雁”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
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表达的情感: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解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
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第一问:考查尾联的意思,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第二问: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本题题目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读对诗歌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诗中写了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忧虑之情;“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之情;“戍鼓断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忧虑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