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的 法律风险及监管建议 口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省茂名市监管分局黎江毅 据(《20l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 立案侦查,正在向银行调取张先生 的犯罪证据。经张先生到郑东分局 核实得知,陔“通知书”系伪造, 其字体与真实通知书字体不符,语 句不通,缺少公文编号,且印章与 记为消费金融外包肢顾问目I£务性 质企业,其经营范围能否包禽信』千I 卡债务催收还有待明确。如果信用 卡债务催收属于超经营范围行为, 则催收公司涉嫌违反 无照经营查 处取缔办法 第4条“超出核准登 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 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 事的经营活动”,对于无照 营行 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了’以 取缔,没收违法所得。 体情况 显示,截至2015年末, 我国信用卡在用发卡数共计4.32 亿张,信用卡授信总额7.08万亿 元,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3.09万 亿元,同比增长32.05%。随着信 用卡发卡总量、透支余额不断提 高,许多商业银行将对逾期欠款的 催收工作委托给催收91、包机构进 行。此举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核心 真实印章有差别。警方断定,这是 一起涉嫌伪造机关公文和印 章的案件。经调查审讯,催收公司 经理李某从事信用卡逾期客厂1催 收业务,因业绩不理想,便想出刷 伪造警方“调取证据通知 ”的方 业务的开发运营,也促进了我国信 用卡产业的专业化发展,但与此 同时,催收91、包机构的不规范催 收行为时有发生,对欠款人的合 法威胁逾期用户尽快还款。李某埘 伪造“调取证据通知书”和郑州市 郑东分局公章的犯罪事实 供认不讳。 一 2.不当催收行为可能导致发 卡银行的法律责任 对于信用卡债务,催收外乜 法权益造成侵害,甚至触犯法律, 构成犯罪。 例如, 河南商报))2016年 机构只能提醒欠款人及时还款, 不得强迫、威胁欠款入偿还债务。 但在实际操作中,催收外包机构 为提高回款率会采取再种措施 欠款人进行催讨,甚至有催收外 包机构采取言语威胁家人健康、 武力威胁欠款人人身安全或使片j 暴力侵犯欠款人财产安金等手段 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的 10月21日报道,市民张先生存在 法律风险 1.违反工商行政管理规定 信用卡催收公司作为第三方 机构,是否拥有合法性一直引发社 会的质疑。第三方催收公司往往登 信用卡还款逾期的情况。近日,他 突然收到一份郑州市郑东 分局的“调取证据通知书”,称张 先生涉嫌信用卡诈骗,警方已对其 72 LegalAffairs 法律事务 迫使其还款。 催收外包机构的这些不当催 展,仅有一个 通知 是远远不够 业准入机制,要求催收公 必须在 的,还有赖于、监管部门和银 行等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才能将信 监管机构登记备案,接受监管机构 的检查和评价。二是建立催收人员 资质管理机制,制定催收人员的资 质认定标准,提高催收人员的专业 素质,规范催收行为。三是定期向 收行为叮能导致发 银行承担双 霞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受催 收公司行为侵害的持卡人有权要 求发卡行赔偿有关财产损失或赔 礼道歉;二是行政责任,如发卡行 因催tl ̄gl、包管理不力,造成催收公 司损害欠款人或其他相关人合法 用卡催收外包业务关进“法律的笼 子”,有效扭转催收外包业务无法 可依的混乱局面。 1.需制定专门的催收外 包条例 目前,我国关于信用卡催收 外包规定的立法层级较低,无法在 社会公众公布催收公司名单,披露 信用卡催收外包相关事件,对违法 经营的催收公司和催收人员执行 行业禁入。 3.银行需完善内部控制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审慎实施 催tt ̄gl"包行为,对确实需要进行外 权益的,将受到监管部门相应的行 政处罚。 司法实践中发挥较大的规范效应。 针对当前情况,应尽快制定 专门的信用卡催收外包条例,提高 立法等级,对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 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规范。条例应 明确催收外包公司的法律地位、银 行对外包公司的授权范围、催收的 时间和方式、催收手段的法律效 3.侵害消费者隐私权 为保障催收工作正常进行,银 行在将催收业务外包时必须将姓 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欠款 人的个人信息告知催收外包机构。 包委托的,应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 管理制度,明确催收外包机构的选 用标准、业务培训、法律责任和经 济责任等。选用的催收外包机构应 消费者权益保 第29条规定: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 经由本机构境内总部高级管理层 审核批准,并签订管理完善、职责 清晰的催收外包合同,不得单纯按 欠款回收金额提成的方式支付佣 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 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据此,银行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隐私 仅,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会干扰持 力、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明确 催收外包机构与债务人的权利义 务,赋予消费者对外包机构的违法 行为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确立催 收的基本原则,界定催收外包机构 与旧中国讨债公司的 别、与司法 金。在催收过程中,银行应加强 对催收外包机构人员管理、财务 状况、业务流程、工作状态的督 察,还应建立银行内部纠纷解决机 制,加强对信用卡催收客户投诉的 卡人的JE常生活,同时也为不法分 f利用持卡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 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行为的区别等。 2.监管部门需完善相关配套 二、加强信用卡催收外包业 务监管的法律建议 近年来,银监会颁布了((关 f进・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矢¨ (以下简称“ 通知 ”),对金融机 构催收外包业务进行了明确规范, 规章制度 我国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出 现时间较短,催收外包机构规模 管理,实现银行工作人员的内部问 责。对于因缺乏有效的外包管理而 给持卡人或其他个人合法权益造 成侵害的,银行应该承担催收外包 的风险责任。CCC 小、数量少,监管部门尚未针对催 收外包业务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 对催收外包行为也没有提出相应 这也是目前 内唯一一个针对银 行债权催收外包业务的法规性文 的技术规范。监管部门当务之急是 要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出台具 体的操作细则。一是建立严格的行 法 一专 件。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的健康发 栏目编辑:韩立平hanliping@fcc.corn.cn 巾国信用卡,73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