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变量概述 1.研究变量及其基本类型 2.研究指标及其测量 二 操作性定义 1.操作性定义的概念 2.操作性定义的方法 三 变量的操纵与控制 1.自变量 2.因变量 3.无关变量
难点:操作性定义的含义与方法、无关变量的控制
“变量”是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 研究变量概述 1.研究变量及其基本类型
变量是指与研究有关的、而且是可以测评的可变因素或条件。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
如:两种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五年级学生——常量,教学方法、数学成绩——变量。
基本类型:
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变量和因果变量。
如以研究对象为主体,可将变量分为主体变量(如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性格、动机)和客体变量(如团体气氛、他人行为和态度)。
根据变量是否可以直接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变量(如身高、学习成绩)和间接测量变量(如动机、态度、价值观)。
根据变量是否可以由研究者主动加以操作,可分为操作性变量和非操作性变量。前者指研究者可以主动操作的变量(如教学方法、惩罚方式、奖品数量),后者指在研究中已经存在或者研究者无法主动加以操纵的变量(如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依恋模式)。
1
实验研究中的三种变量:自变量:是在实验中主试者可以操纵和控制其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研究者(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或所测量出的因素。无关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举例: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
对变量命名:自变量:参与者性别。因变量:不舒服的程度。控制变量: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
2.研究指标及其测量
研究指标是用来具体测量研究变量的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特性的项目。类别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定比指标。 研究指标 类别指标 定序指标 定义 性质和类别 举例 男和女,及格和不及格 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无相等单位,无优、良、及格、不及格 绝对零点 定距指标 在数量上的差别和间隔距离的指标,有80分,75分,70分。 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不能做乘除。 0分 定比指标 反应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有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适合各种统计种感觉阈限值 分析,是数字特征堆高的指标。 二 操作性定义 1.操作性定义的概念
含义 抽象定义 对研究变量或指标共同本质的概括,其作用在于解释他们的内涵,并将其与其他变量或指标区别开来。 定义的内容上 定义的方法上 定义的
操作定义 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和说明。 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来说明变量或概念。 用概念和同义语进行说明 逻辑的方法 采用经验的方法,即可直接感知和度量的方法 揭示变量或指标的内涵和本质 界定变量或指标的外延或操作过程 2
着重点 举例 (小白鼠)饥饿:是一种食物缺失的感 食物剥夺法:在一定时间内(24小时)不给喂食 挫折感:当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产生的情绪情感或反应 让幼儿玩十分有趣的新玩具1分钟后,告诉她这个玩具必须放到桌子上不能动,研究这认为这种操作过程会引起理想的研究状态—挫折感现象,此时幼儿的反应为挫折感反应。 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将孩子的身心发展与成长需要经常放在心上的程度 家长每月给孩子讲故事所用时间,给孩子买书和玩具的花费和孩子谈话次数、带孩子出游次数等。以上时间、花费、次数所占比例越高,则表示关心程度越高。
变量的操作定义是有关构思的可观察指标的具体陈述。 作出操作定义包括两个程序:
(1)确定与心理学构思有关的具体测量指标;
(2)在实际研究或实验中产生并观察该变量指标的变化,进行测量与检验。 2.操作性定义的方法
方法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定方法。 动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动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 举例 “挫折”:通过阻碍一个人达到其渴望的、近在咫尺的目标而是个体所发生的一种状态。 “饥饿”:剥夺个体进食24个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 “一个聪明的人”:善于解决问题、运算灵活、记忆速度快的人。 “饥饿的老鼠”:得到食物而每分钟压低杠杆10次以上的老鼠。 3
静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来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
“一个聪明的人”:知识渊博、词汇丰富、运算技能多、记忆东西多的人。 三 变量的操纵与控制
自变量—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
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个体变量—被试个体固有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 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性操作有:
(1)操纵自变量:即有系统的对被试施以不同的实验条件,藉以观测与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因变量的系统变化差异
(2)控制额外变量
(3)使个体变量保持恒定:即控制个体之间或处于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各组(如实验组、控制组)之间差异,以确保自变量的变化是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4)观测因变量的变化 1.自变量
A、什么是自变量(刺激变量、变量):是在实验中主试者可以操纵和控制其变化的变量
B、自变量的类型
刺激特性自变量:教学材料的长度、难度,物理、化学刺激,符号刺激 环境自变量:环境的任何变化特性都可作为自变量使用,时间是最常用的环境变量.
被试者自变量:被试者本身具有的特性。但一般情况下,单独的被试者变量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而常得出相关关系,如年龄、性别.
暂时被试变量:暂时被试变量因主试者可以控制,所以可以作为单独的变量在因果实验中使用并可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如定势、动机、疲劳.
自变量的控制主要是对自变量进行操作定义。
例如,把“刚刚感受到”定义为“50%次感受到”,就可测定感觉阈限了。 又如,疲倦(fatigue)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尺度,怎么测量呢?如果定义为“工作效率的下降”,那么就可以进行测量和比较了。
2.因变量
4
A、什么是因变量(反应变量、依从变量):是研究者(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或所测量出的因素。 当主试者引入、除去或改变自变量时,这种因素会跟着出现、消失或改变
B、因变量的类型
骨骼肌的运动反应(如按键反应)
生理反应(如皮肤电反射、脑电、心率、血压、腺体(如唾液滴数)反应等) 口头及书面报告,如被试的学习成绩;有、无回答;默写识记的单词等 C、因变量的信、效度
a、可靠性即信度:是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b、有效性即效度:当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c、因变量的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两个典型的不敏感因变量: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任务过易:地板效应(低限效应)--任务过难。
在实验中将被试的反应控制在主试所设想的方向上被称为反应的控制或因变量的控制。以人为被试,往往用指导语来控制被试的反应。
3.无关变量
A、什么是控制变量(额外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B、分类
系统额外变量:经常、稳定起作用——系统误差。
随机额外变量:随机的、偶然的、不可预期的起作用——随机误差
被试无关变量 被试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有的与长期的、如,参与者动机,焦虑,有关稳定的特点有关,有的与被试在研究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状况有关。 经验,性格,当时生理状态,被试的反作用(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主试无关变量 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不完善,仪器设备不当,工具不完 实验者效应。 5
善,取样不当,研究程序安排不当。 研究实施环境条件 数据处理方面 统计分析方法不当 环境因素,意外情况。
C、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消除法 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 恒定法 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平衡法 对某些不能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其效果平衡而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方法。 统计控制法 当无关变量的影响无法消除或未能加年龄、性别 研究环境、研究时间 循环法、拉丁方设计 生字密度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阅读材料的题材(要平衡的变量)ABBA 对比法:按随机原则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生字密度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霍桑效应、实验者效应,双盲实验。 指导语的作用:介绍研究的基本情况,交代任务的基本程序。 以控制,而其影响已经测定和已知时,智商 可用统计的校正或调整将这些影响从研究结果中排除。 协方差分析 随机化法 通过被试的随机取样和随机分派被试到各处理条件中去而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无关变量纳入法 把影响实验结果的某种无关变量当作自变量因素之一,使之系统化安排,通过的一定的统计分析,将其效应从自变量效应中分离出去的方法。 过度学习与记忆的关系研究中 智力因素、性别因素的排除都可通过无关变量纳入法加以实现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