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变量:是实验者依据实验目的,加以确定并操作执行的实验条件。
自变量的分类:
1.刺激特点的自变量:不同的实验处理。
2.环境特点的自变量:温度、湿度、照明度、噪声以及是否有他人在场等。
3.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身心(身高、体重;气质、性格)特点,只能选择,不能改变。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变量:如人的情绪(被音乐或视频诱发)、学习方法、动机水平。
自变量的控制:
1.要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通过操作程序和测量方法呈现其意义。要能重复试验。
2.确保自变量操作的严密性:防止与其他变量发生混淆
3.进行预实验
因变量:是根据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结果,是主试应该给予观察、记录或测量的变量。
确定(因变量的指标):
1.反应的正确性:给被试某个刺激,看被试反应的对错。
2.反应速率:被试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或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次数。
3.任务难度:要求被试完成的作业有难度等级,然后测量被试所达到的水平。
4.反应的强度:常为生理指标,也有情绪等行为指标。
良好的反应变量指标考虑的问题:
1.可靠性:反应指标要有一定的信度,即多次测量结果一致。
2.有效性:因变量的指标能有效反应自变量的变化。
3.敏感性:自变量变化会引起相应反应变量的变化。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而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无关变量的种类:
1.自变量以外的一切被试变量(机体变量)。
2.自变量以外的一切环境变量
3.具体的实验技术引起的系统误差:包括练习误差、疲劳误差、顺序误差、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动作误差。
4.实验过程中的人工效应:由于实验程序以及主、被试因素引起的使实验失灵的系统误差。
1)实验者效应:由于主试的期望、性别和形象等因素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2)霍桑效应:被试知道参与实验而造成的效应
3)安慰剂效应:被试没有参与条件改变,但也有效应。如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可以通过盲实验避免。
4)顺序效应:由于实验顺序不同产生耳朵效应,可通过拉丁方设计平衡。
5)回归效应:两端的人向中间回归。
6)无关变量的控制:
1.指导语:正式实验之前指导被试如何操作的话,要标准规范,对所有被试要求一致。
2.盲实验:单盲(对被试隐藏实验目的)、双盲(对主试和被试都隐藏实验目的)。
3.加大样本容量:大样本代表性更好,被试个体差异对实验影响会减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