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026321 U(45)授权公告日 2020.11.27
(21)申请号 202020616099.9(22)申请日 2020.04.22
(73)专利权人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 430048 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湖区东西
湖路11号(72)发明人 胡义新 刘宁波 胡永波 李松根
杨清印 陈丹 向一明 别亚威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2244
代理人 彭永念(51)Int.Cl.
E02D 27/42(2006.01)E02D 27/12(2006.01)E02D 27/14(2006.01)E02D 27/5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
(57)摘要
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包括多根主桩基础和多根辅桩基础,所述的多根主桩基础和多根辅桩基础在水平面上呈n×n布置成方形九宫格,相邻的桩基础之间通过平联与斜撑形成连接,主桩基础上方设置多道桩顶横梁,桩顶横梁上方设有多根位于主桩基础所在竖直面上的搁置梁,搁置梁与桩顶横梁之间正交设置,搁置梁顶部设有塔吊塔柱底座。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塔吊基础自重过大的问题,保证材料利用率及施工方便性,同时避免大型塔吊施工中产生的拔力导致基础结构被破坏的风险,保证了施工可行性及质量可控性。CN 212026321 UCN 21202632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其特征是:包括多根主桩基础(1.1)和多根辅桩基础(1.2),所述的多根主桩基础(1.1)和多根辅桩基础(1.2)在水平面上呈n×n布置成方形九宫格,相邻的桩基础之间通过平联(1.3)与斜撑(1.4)形成连接,主桩基础(1.1)上方设置多道桩顶横梁(2),桩顶横梁(2)上方设有多根位于主桩基础(1.1)所在竖直面上的搁置梁(3.1),搁置梁(3.1)与桩顶横梁(2)之间正交设置,搁置梁(3.1)顶部设有塔吊塔柱底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桩基础(1.1)和辅桩基础(1.2)上端设有桩帽(1.5),桩顶横梁(2)连接设置在桩帽(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搁置梁(3.1)两端设有斜拉杆(5),斜拉杆(5)一端与搁置梁(3.1)端部之间铰接,另一端与塔吊之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的搁置梁(3.1)之间设有搁置梁连接系(3.2),搁置梁连接系(3.2)与搁置梁(3.1)所形成的区域内还设有搁置梁剪刀撑(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搁置梁(3.1)上设置有多组调平装置(6),塔吊塔柱底座(4)的支脚一一对应固定在多组调平装置(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搁置梁(3.1)上设置有支撑型钢(7),单组调平装置(6)内的多个调平装置(6)对称设置在支撑型钢(7)两侧的搁置梁(3.1)上,塔吊塔柱底座(4)的支脚中部搁置在支撑型钢(7)上,支脚两侧与调平装置(6)连接。
2
CN 212026321 U
说 明 书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施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
背景技术
[0002]在跨江河桥梁施工中,一般主塔都设计在江中或者临近岸边区域,由于吊重及吊距限制,通常将塔吊设置在主墩附近,而主墩承台均在水中或者河床里,塔吊基础无法直接立足。
[0003]传统大型水中塔吊基础常用的结构形式为桩基+混凝土承台形式,此种形式尺寸大、用料多、费用高、制造周期长。随后出现了钢管桩+混凝土承台的形式以压重抵抗大型塔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拔力,但此种形式由于承台重量过大,容易导致钢管桩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施工控制难度高。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能够避免塔吊基础自重过大的问题,保证材料利用率及施工方便性,同时避免大型塔吊施工中产生的拔力导致基础结构被破坏的风险,保证了施工可行性及质量可控性。[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包括多根主桩基础和多根辅桩基础,所述的多根主桩基础和多根辅桩基础在水平面上呈n×n布置成方形九宫格,相邻的桩基础之间通过平联与斜撑形成连接,主桩基础上方设置多道桩顶横梁,桩顶横梁上方设有多根位于主桩基础所在竖直面上的搁置梁,搁置梁与桩顶横梁之间正交设置,搁置梁顶部设有塔吊塔柱底座。[000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桩基础和辅桩基础上端设有桩帽,桩顶横梁连接设置在桩帽上。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搁置梁两端设有斜拉杆,斜拉杆一端与搁置梁端部之间铰接,另一端与塔吊之间连接。[0008]优选的方案中,多根所述的搁置梁之间设有搁置梁连接系,搁置梁连接系与搁置梁所形成的的区域内还设有搁置梁剪刀撑。[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搁置梁上设置有多组调平装置,塔吊塔柱底座的支脚一一对应固定在多组调平装置上。[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搁置梁上设置有支撑型钢,单组调平装置内的多个调平装置对称设置在支撑型钢两侧的搁置梁上,塔吊塔柱底座的支脚中部搁置在支撑型钢上,支脚两侧与调平装置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2](1)采用“九宫格式”基础结构钢管柱排布优化方案能够有效且合理的传递并分配塔吊荷载,抵抗大型塔吊施工中产生的拔力。该基础结构形式在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的同时,
3
CN 212026321 U
说 明 书
2/3页
也降低了施工风险;[0013](2)“九宫格式”基础结构形式排桩更加利于施工放线定位,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施工方便;[0014](3)本基础为钢结构形式,相对于传统混凝土式基础更节约材料,且施工后可拆除,对环境影响小,节约资源,经济环保;[0015](4)本结构施工过程中整体形变较小,对吊重安装过程影响小,利于后期永久结构定位和空中焊接,保证施工精度,结构整体安全可靠。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平装置与塔吊塔柱底座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中:主桩基础1.1,辅桩基础1.2,平联1.3,斜撑1.4,桩帽1.5,桩顶横梁2,搁置梁3.1,搁置梁连接系3.2,搁置梁剪刀撑3.3,塔吊塔柱底座4,斜拉杆5,调平装置6,支撑型钢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0023]如图1-3中,一种水下钢结构塔吊基础,包括多根主桩基础1.1和多根辅桩基础1.2,所述的多根主桩基础1.1和多根辅桩基础1.2在水平面上呈n×n布置成方形九宫格,相邻的桩基础之间通过平联1.3与斜撑1.4形成连接,主桩基础1.1上方设置多道桩顶横梁2,桩顶横梁2上方设有多根位于主桩基础1.1所在竖直面上的搁置梁3.1,搁置梁3.1与桩顶横梁2之间正交设置,搁置梁3.1顶部设有塔吊塔柱底座4。[002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桩基础1.1和辅桩基础1.2上端设有桩帽1.5,桩顶横梁2连接设置在桩帽1.5上。[0025]实施例2:
[00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3,所述的搁置梁3.1两端设有斜拉杆5,斜拉杆5一端与搁置梁3.1端部之间铰接,另一端与塔吊之间连接。[0027]优选的方案中,多根所述的搁置梁3.1之间设有搁置梁连接系3.2,搁置梁连接系3.2与搁置梁3.1所形成的的区域内还设有搁置梁剪刀撑3.3。[0028]实施例3:
[00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所述的搁置梁3.1上设置有多组调平装置6,塔吊塔柱底座4的支脚一一对应固定在多组调平装置6上。[003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搁置梁3.1上设置有支撑型钢7,单组调平装置6内的多个调平装置6对称设置在支撑型钢7两侧的搁置梁3.1上,塔吊塔柱底座4的支脚中部搁置在支撑型钢7上,支脚两侧与调平装置6连接。[0031]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4
CN 212026321 U[0032]
说 明 书
3/3页
以4×4的桩基础结构为例,本实用新型搭建施工步骤如下:
[0033]1)使用起重设备加振动锤进行主桩基础1.1及辅桩基础1.2施沉,施沉深度以该处地质进行计算为准,施工时以贯入度进行控制,焊接平联1.3斜撑1.4,将钢管桩连接为整体;
[0034]2)确定桩顶标高后,将所有桩顶切割整平,进行桩帽1.5焊接;[0035]3)在外场进行桩顶横梁2加工,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与桩帽1.5焊接;[0036]4)在外场进行搁置梁3.1加工,运输至现场,在主桩基础1.1上方横梁2上正交设置,并与横梁2焊接;[0037]5)焊装搁置梁连接系3.2及搁置梁剪刀撑3.3;[0038]6)安装塔吊塔柱底座4,并通过调平装置进行微调,保证塔吊塔柱底座4的水平;[0039]7)安装塔吊,安装时旋转斜拉杆5并与塔吊主体形成连接。
5
CN 21202632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12026321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7
CN 212026321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3
8
CN 212026321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4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