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作者:徐国芬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10期

摘 要: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及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幼儿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内心意愿,同时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应该从多种形式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提高幼儿的兴趣,从注重情感体验来让幼儿乐在其中,从倾听幼儿的画来走进幼儿的心灵。 关键词:绘画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美术是对幼儿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内容。其中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及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同时,绘画又能让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内心世界,并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指导幼儿绘画就尤为重要。笔者结合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针对班级幼儿绘画活动的情况,进行多种方式的指导策略,使班上幼儿的创造能力、绘画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运用语言指导,满足幼儿的需要

从创造教育的角度来说,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标志是能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当幼儿心理有了安全感和自信时,最有利于他们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因此,在绘画教育活动中,为了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可以用积极、亲切的语言来引导,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如,摸摸他的头,给他以肯定的手势等来表达,可以用倾听的方式来接纳。总之,教师应做到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扬、多鼓励、多关注、多信任,多给幼儿自由、自主,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

例如,能力弱的幼儿,特别是中班的插班生,以前从未参与过绘画与涂色活动,在刚开始绘画时,他们会出现胆怯心理,不愿意画,且一见到画就哭,一个活动下来,还是一张白纸的现象。对此,我们就要对其进行鼓励,在开始时手把手地带着她画,当她有一丁点的进步,就进行全班表扬,这样经过多次锻炼,幼儿就不再那么害怕,能自己单独画了。还有,在绘画活动中,我们要多用一些平等的语言来营造宽松的氛围。如:“小朋友都说了,现在我也想说一说,好吗?”“这是我的方法,你觉得好可以用。”运用肯定的语言来激发幼儿大胆创作。如:“你画得很棒,如果你能想办法把画变大一些,那就更好了。”运用鼓励的语言引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幼儿的创作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幼儿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许多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我们带领幼儿到公园进行春游活动,观察春天的变化与景色,幼儿都玩得十分开心,在回园后,我们可以请幼儿将在公园里看到的美景绘画出来,幼儿会很容易地完成创作。同时,我们还结合班级美术特色活动——染纸来进行指导。刚开始时,我会先示范,进行一些简单的折纸方法,然后再进行印染。随着幼儿染纸能力的提高,我又加入棉签的使用,在操作前,先请幼儿将纸折叠好,然后用棉签在纸上进行绘画简单的图案,打开后,一幅幅漂亮的美图就展现出来了。这时,幼儿在欣喜之余又体验到了成功感与快乐感,并萌发出再次创作的愿望。同时,绘画活动还可与讲故事合在一起来满足幼儿的需要,通过故事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话语吸引着幼儿,这些故事对幼儿来说是他们绘画创造的源泉,这使幼儿沉浸在艺术殿堂里。

三、注重情感体验,让幼儿乐在其中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获得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才能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同时,幼儿绘画的动机是出于游戏的愿望,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其次,在组织活动时,不能注重结果,应注重过程体验,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也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技巧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早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该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的表达,克服过分地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话要求的偏向。”再次,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比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我们除了引导幼儿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用线条勾画之外,还应在绘画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幼儿被激起的积极喜爱的情感会成为绘画的一种动力,在顾及幼儿内心感受的同时,要求幼儿画好小动物,往往事半功倍。像我们自然角里,有周××带来的乌龟,幼儿天天给它换水、喂食,他们的感情非常好,于是在上绘画活动“可爱的乌龟”时,幼儿不但能详细地说出乌龟的特征:乌龟背上有一个硬硬的壳,有四条腿,有一个尾巴等,而且在绘画时很容易就把它给绘画出来了。还有,在主题活动“小鸟,你好”中,我以小鸟没有家的故事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来为小鸟们自主绘画鸟巢,幼儿被故事深深地打动,绘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鸟巢,有的是有一个洞的房子,有的是半圆形的鸟窝等。 四、倾听幼儿的画,走进幼儿的心灵

幼儿绘画活动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而且它又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其实幼儿绘画过程的实质是其独自创造的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同的幼儿有其不同的思想、情感、认识及表现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应该只关心幼儿画得像不像,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幼儿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绘画活动“漂亮的房子”时,查××和小朋友画的房子不错,但是颜色全都涂黑了,当时我看到了非常生气,就对他说:“你为什么把好好的房子涂成这个样子?”他就对我说:“老师,我画的是晚上的房子,晚上黑黑的,房子也是黑黑的,所以我就涂成黑色了。”听了他的话,我知道我错怪了他,让他受委屈了。在以后的绘画指导中,我知道不能单单注重幼儿的绘画技能、绘画效果,同时也要蹲下来,倾听幼儿的绘画或创作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思想。幼儿的画就是幼儿的话,他只不过使用的是另一种语言。幼儿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这种感受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及其独特的想象,并且受其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的。只要我们肯去倾听,幼儿的每幅作品都是会画中有话,甚至,那其中的斑斓是你无法从画面上看到的。

总之,我们要从幼儿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八坼幼儿园) 编辑 韩 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