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锅炉说明书

锅炉说明书

来源:好走旅游网
 UG-75/9.8-J 锅炉说明书 69T-SM1C 编 制 校 对 审 核 审 定 标 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 11 月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1 页 共 16页

目录

1.概述

1.1锅炉型式

1.2锅炉设计参数 1.3锅炉布置型式 1.4给水和蒸汽品质 1.5锅炉燃料

1.6锅炉的灰渣比

2.锅炉结构 2.1锅炉结构 2.2锅筒

2.3燃烧室和水冷壁 2.4启动燃烧设备

2.5过热器和调温装置 2.6省煤器

2.7空气预热器 2.8阀门 2.9吹灰器

2.10钢结构及平台扶梯 2.11检修起吊设施 2.12燃烧设备 2.13保温、油漆

2.14热工测量、调节、保护和控制设备

3.附件

3.1锅炉热力计算汇总表

3.2烟气量、空气量和阻力数据表 3.3汽水阻力表 3.4锅炉水容积表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2 页 共 16页

1. 概述

秸秆(棉花秆、树木枝条、玉米秆、麦秆等)是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任其在田间焚烧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污染大气环境。秸秆是一种生物质燃料,是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秸秆焚烧发电,具有节约能源、防止环境污染的社会效益,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1.1锅炉型式

本锅炉为我公司自主开发设计的75t/h高温高压参数燃生物质燃料的锅炉。锅炉为高温高压蒸汽参数,自然循环炉,单锅筒、平衡通风、半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炉膛部份为支撑结构,尾部为悬吊结构。

本锅炉设计燃料为棉花秸秆,校核燃料按树木枝条考虑。

生物质燃料中含有Cl和碱金属盐,燃烧时产生的烟气对锅炉受热面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另外燃烧产生的灰份熔点较低,容易粘结在受热面管子外表面,形成渣层,会明显降低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因此,在高温受热面的管系中采用了有利于防止结渣、搭桥的结构,并采取了有效的吹灰措施,防止受热面腐蚀和产生大量的渣层。

本锅炉采用水冷振动炉排的燃烧方式,有利于防止燃烧低灰熔点的秸秆在炉排面上结渣。锅炉汽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在炉膛外布置了集中下降管。锅炉烟气流向采用四回程“M”型,炉膛和过热器通道采用全封闭的膜式水冷壁,很好的保证了锅炉的严密性能。过热器采用三级布置,并布置了二级喷水减温器,使过热蒸汽温度有较大的调节裕量,以保证锅炉蒸汽参数。尾部竖井内布置了单级省煤器和单级空气预热器,一、二次风平行进入各自的空气预热器,出空气预热器后分别进入炉排下一次风管和炉排上二次风管,再进入炉膛。烟气由引风机送入除尘、净化设备,净化处理合格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锅炉采用轻柴油点火启动,在炉膛两侧墙装有点火燃烧器。 1.2 锅炉设计参数

额定蒸发量 75t/h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9.8 MPa 额定蒸汽温度 540℃ 给水温度 210℃ 排污率 2 % 锅炉热效率 1.3锅炉布置型式

锅炉为半露天布置,抗地震烈度6度,Ⅱ类场地。 1.4给水和蒸汽品质

88%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3 页 共 16页

锅炉给水品质必须符合GB/T12145的规定,并满足锅炉喷水减温对水质的要求。锅炉蒸汽品质符合GB/T12145的规定。 1.5锅炉燃料 1.5.1燃料分析

锅炉设计燃料按棉花秸秆,校核燃料按树木枝条进行。 表1. 秸秆分析结果如下:

棉花秸杆、树木枝条成分分析

设计燃料 名 称 符 号 Car Har Oar Nar St,ar Aar Mt Vdaf Qnet.ar DT ST HT FT 单 位 (棉花秸秆) 收到基碳 收到基氢 收到基氧 收到基氮 收到基硫 收到基灰分 全水分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低位发热量 灰变形温度 灰软化温度 灰半球温度 灰溶化温度 % % % % % % % % kJ/kg ℃ ℃ ℃ ℃ 37.58 4.44 33.32 0.77 0.15 6.2 17.4 59.02 13450 1205 1220 1225 1240 (树木枝条) 30 3.32 24.74 0.53 0.12 2.46 38.7 47.64 10340 >1400 >1400 >1400 >1400 校核燃料 棉花秸杆、树木枝条灰成分分析

设计燃料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棉花秸秆) (树木枝条) 校核燃料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4 页 共 16页 二氧化硅 三氧化二铝 二氧化钛 三氧化二铁 氧化钙 氧化镁 三氧化硫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钾 氧化钠 SiO2 Al2O3 TiO2 Fe2O3 CaO MgO SO3 P2O5 K2O Na2O % % % % % % % % % % 33.67 6.45 0.31 2.82 21.9 7.5 5.76 4.96 5.27 4.06 15.14 3.34 0.22 5.25 45.36 6.98 3.7 7.99 4.34 0.92 棉花秸杆、树木枝条微量元素成分分析(数据不全)

设计燃料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棉花秸秆) 氟 氯 磷 砷 镓 锗 铅 铬 镉 汞 F Cl P As Ga Ge Pb Cr Cd Hg ×10-6 % % ×10-6 ×10-6 ×10-6 ×10-6 ×10-6 ×10-6 ×10-6 64 0.058 0.122 1 1 0 / / / / (树木枝条) 86 0.014 0.092 1 5 0 / / / / 校核燃料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5 页 共 16页 设计燃料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棉花秸秆) 硒 钒 1.5.2 秸秆尺寸要求

秸秆燃料采用场外破碎,破碎后的秸秆粒度要求为:

Se V ×10-6 ×10-6 / / 校核燃料 (树木枝条) / / 100%<80mm,其中50 mm以下>80%。堆积密度110~130kg/m3。水份含量不超过25%。

1.5.3 秸秆水分要求

秸秆的水分必须满足锅炉燃烧要求,以使锅炉高效率地运行。本锅炉按业主提供的秸秆水分数据进行设计。如果秸秆的水分等参数偏离设计数据,则锅炉的性能将受影响,锅炉热效率会降低。

秸秆内不能含有石块、泥土物,不能含有铁器,不能含有燃烧时对锅炉产生腐蚀和严重污染环境的任何物质。 1.5.4 点火燃料和方式

点火燃料为0#轻柴油,点火方式为用高能点火器点燃轻柴油,再点燃秸秆。锅炉可配备程控点火和灭火保护系统(FSSS)。

0#轻柴油特性

恩氏粘度(120℃时) 运动粘度(20℃时) 灰份 水份 硫份 机械杂质 凝固点 1.2~1.67 0E 3.0~8.0 cst 0.025 % 痕迹 < 0.2 % 无 不高于 0 ℃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6 页 共 16页 闭口闪点 低位发热值 1.6 锅炉的灰渣比

不低于55 ℃ 41.031~41.870 MJ/kg 锅炉运行时,燃烧产生的灰渣比跟燃料的特性及燃烧状况均有关系,一般认为燃烧硬质秸秆的灰、渣量比值约为1:1,即灰渣量各占50%左右。但是,实际情况会有偏差,设计院在选择排渣和除尘设备时应考虑留有足够的裕量。

2. 锅炉结构

锅炉为单锅筒、集中下降管、自然循环、四回程“M”型布置的燃秸秆锅炉。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炉底布置水冷振动炉排。在炉膛内布置了屏式过热器,在冷却室和过热器室分别布置了高温过热器、中温和低温过热器。尾部采用光管式省煤器及管式空气预热器。炉膛、冷却室和过热器室四周全为膜式水冷壁,采取底部支撑结构;尾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竖井烟道四周为护板,采用钢架支撑结构。

本锅炉燃用燃料为棉花秸秆和树木枝条。

为了减轻燃烧秸秆在炉膛内产生严重的结渣现象,在设计时采取了较低的炉膛容积热负荷和较低的炉排面积热负荷,同时采取了较低的炉膛受热面辐射热负荷,以降低在水冷壁上结渣的可能性。炉膛出口距炉排面有足够的高度,可以使烟气在炉膛内停留时间延长,确保秸秆受热热解后产生的挥发物烧烬,也可以使过细的秸秆粒子和CO在炉膛内烧烬。炉膛内布置了多层二次风,通过调节一、二次风的配比,可以使燃料与风充分混合,燃烧完全,提高燃烧效率,防止炉膛内产生还原性气氛,减轻炉内的结渣。

本锅炉采用水冷振动炉排的燃烧方式,即在炉膛底部布置水冷振动炉排,利用水的冷却效果降低炉排的工作温度,可以显著提高炉排的工作寿命,同时防止在炉排面上产生大量的结渣。

锅炉汽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锅筒下布置了二根大直径集中下降管。锅炉采用适合烧低灰熔点的四回程结构布置,炉膛燃烧室、冷却室和过热器室采用全封闭的膜式水冷壁结构。

秸秆破碎处理后,由炉前两台星形给料器送入炉膛。 锅炉基本尺寸:

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距离) 5740mm 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距离) 6160mm 锅筒中心线标高 25500mm 锅炉宽度(两侧外柱Z1、Z1间中心距离) 16190mm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7 页 共 16页

锅炉最大宽度(包括平台) ≈16800mm

锅炉深度(柱Z1与柱Z5之间中心距离) 20210mm 锅炉最大深度(包括平台)

≈22200mm

运转层标高 7000mm 2.1 锅炉结构

(1) 锅炉采用半露天布置,锅炉构架按抗地震烈度6度、Ⅱ类场地设计。

炉膛、冷却室和过热器室的结构为支撑结构,即所有水冷壁及附件、水冷振动炉排等的重量均由水冷壁下集箱下方的钢柱支撑,这部分受热面受热后向上膨胀,所有过热器的重量由水冷壁承受。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由钢架承受重量。过热器处烟气出口与省煤器烟气入口的连接烟道处装有膨胀节。

(2) 所有的平台扶梯均支撑在钢架上。

(3) 平台、步道和扶梯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平台的活荷载为250kgf/m2;扶梯的活荷载为

200kgf/m2。

(4) 省煤器入口、锅筒、饱和蒸汽引出管、过热器出口蒸汽管上装设有汽水取样用的取样头

和一次门。

(5) 锅炉锅筒及集箱上的排污管、疏水管、空气管、加热管、取样管接头,均采取焊接结构

型式。 2.2 锅筒

(1) 锅筒内径1600mm,壁厚100mm,筒身直段长约9000mm,总长约10860mm。锅筒的材

料为P355GH。

(2) 锅筒进水管、再循环管和加药管接头上均装有套管,可减少热应力。

(3) 锅筒具有足够大的容积和蒸汽空间,装设先进成熟的汽水分离装置,包括完善可靠的旋

风分离器、波形板分离器和弧形缓冲罩等,可保证汽水分离达到要求。锅筒内部设备结构严密、固定可靠。

(4) 给水进入锅筒经给水分配管均匀地分配到锅筒下部,与经过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饱和水充

分混合后进入下降管。同时,采用加强的标准型下降管管座,确保锅筒工作的安全性,防止管孔附近热疲劳裂纹的产生。

(5) 锅筒的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以下180mm处,正常波动范围为±50mm。水位超过+50mm

或低于-50mm即报警,水位超过+120mm或低于-120mm时为超高或超低水位报警,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调节;水位极限值(MFT值)为+200mm或-200mm。锅筒上设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8 页 共 16页

置有可靠的电接点水位计和平衡容器作指示、报警、保护用。

(6) 锅筒上设有供酸洗、热工测量、加药、连续排污、紧急放水、炉水及蒸汽取样、安全阀、

空气阀等的管座和相应的阀门。

(7) 锅筒上设有上、下壁温测点共8点。

2.3 燃烧室和水冷壁

2.3.1炉膛四周为膜式壁结构,前墙和炉膛后墙均采用Ф60×5的管子及δ=6mm的扁钢焊接而

成,节距为80mm;所有侧墙水冷壁均采用Ф60×7的管子及δ=6mm的扁钢焊接而成,节距为80mm;冷却室后墙和过热室后包墙均由Ф51×5的管子及δ=6mm的扁钢焊接而成,节距为100mm。

在炉膛下部布置了前、后拱,有利于烟气充分挠动、布置二次风管和缩短二次风射程。 炉膛防爆压力按4KPa设计。炉膛压力正常运行时为-300~-100Pa,报警值为≤-300Pa或

≥-100Pa,低于-600Pa或高于-50Pa时为超低值或超高值报警,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调节。炉膛压力的极限值(MFT值)为-1000Pa或0Pa。

炉膛、冷却室和过热器室各水冷壁规格、数量如下:

序号 1 燃烧室前墙 2 燃烧室后墙 3 燃烧室侧墙 4 冷却室侧墙 5 冷却室后墙 6 过热器室侧墙 7 过热器室后包墙

2.3.2 炉膛断面尺寸为宽×深:5740×6160(按水冷壁管中心线)。

2.3.3 炉膛部份共分三个炉室,第一炉室为燃烧室,在炉膛出口处布置了屏式过热器;第二室

为冷却室,在冷却室内布置了高温过热器;第三室为中、低温过热器室,布置了中温过热器和低温过热器。

2.3.4 为增加燃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加强其燃烬,改善烟气在炉内的充满度,在炉膛前墙

名称 水冷壁规格 φ60×5 φ60×5 φ60×7 φ60×7 φ51×5 φ60×7 φ51×5 水冷壁数量 71 71 77 38 57 37 57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9 页 共 16页

给料机上部和对应的后墙设置了前拱和后拱,并在前、后拱部位和给料口下共布置了四层二次风,可以充分挠动炉内烟气,加强物料和空气的充分混合,并延长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另外为防止燃料在给料管中堵塞,在下料管的适当部位还设了两处播料风。

2.3.5 炉膛设有必要的吹灰孔、观察孔、测量孔、人孔、打焦孔和防爆门等,并布置有炉膛火

焰监测工业电视等。

2.3.6水冷壁排污、疏水设在下集箱最低处,保证水冷壁管及集箱内的积水能放净。 2.3.7所有水冷壁管都支撑在炉排下的支撑钢架上,一起向上膨胀。

2.3.8炉膛出口处后墙水冷壁上部用11根φ108×8的管子与前墙水冷壁和冷却室顶棚共同引入

集箱,再由引出管引入锅筒。

2.3.9炉膛水冷壁布置示意图如下:

上述编号中,No.1~No.4为燃烧室,No.4~No.7为冷却室,No.7~No.10为过热器室。

屏式过热器放在燃烧室内,高温过热器放在冷却室中,中温和低温过热器放在过热器室。No.1~No.10均为膜式水冷壁。

2.3.10下降管和引出管

下降管和引出管的布置比较复杂,具体的数量、规格可查阅本公司随后提供的相关资料。 炉膛、冷却室和过热器室所有的膜式水冷壁管、下降管和引出管的材料均为

20G/GB5310。水冷壁集箱的材料视强度需要有20G/GB5310和15CrMoG二种。

整个燃烧室、冷却室和过热器室受热面均为自然循环。 2.3.11水冷壁结构上的附件

(1) 在整个膜式水冷壁系统上设置了膨胀中心,深度方向膨胀中心设在后墙水冷壁中心线

处,宽度方向的膨胀中心为锅炉中心线。

(2) 水冷壁设置了必要的观测孔、热工测量孔、火检孔、人孔和吹灰孔,炉顶设置了燃烧

室内部检修时装设临时升降机具及脚手架用的预留孔等。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10 页 共 16页

(3) 锅炉锅筒、各集箱及热位移较大的部位,安装有热膨胀指示器。

(4) 采用水冷式振动炉排,配有接触式密封结构。水冷振动炉排具有炉排面工作温度低、

安全可靠和出渣顺利的特性。

2.3.12水冷壁结构及水循环特性

本锅炉为自然循环蒸汽锅炉,针对本锅炉布置的所有的水冷壁受热面和下降管、引出

管,均已进行水循环计算,可以确保锅炉的水循环安全。 水冷振动炉排内的水参与锅炉水循环。

2.4 启动燃烧设备

本锅炉采用油枪点火。在炉膛下部二侧墙水冷壁上各安装一只轻油燃烧器,锅炉启动时用于秸杆点火。

2.5 过热器和调温装置

整个过热器由低温过热器、中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组成,二级喷水减温器设在中温和屏过、屏过和高过之间。

饱和蒸汽自锅筒顶部由多根φ133×10连接管引入饱和蒸汽混合集箱,再由两端进入低温过热器入口集箱,经低温过热器和中温过热器受热后进入一级喷水减温器,蒸汽减温后进入屏式过热器,受热后再进入二级减温器,减温后进入高温过热器,最后再用10根φ76×6连接管连接至集汽集箱,通过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

因秸秆燃烧产生的HCl、Cl和灰渣中的碱金属盐对受热面有一定的高温腐蚀性,为减轻高温腐蚀,提高过热器的使用寿命,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管均采用高铬高镍的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制造。

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管子规格为φ34×6.5,材料为SA213-TP347H;中温过热器采用φ42×5、12Cr1MoVG管子制造;低温过热器用φ42×5、20G/GB5310管子制造。

汽温调节采用喷水减温方式调节,减温水来自锅炉给水。

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均采用大节距顺列布置,屏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内,高温过热器布置在冷却室内、烟气纵向冲刷。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均采用“V”结构布置。纵向冲刷利于减轻受热面的结渣和积灰,且容易将灰渣清除。

中、低温过热器采用顺列布置、烟气横向冲刷。

在高、中、低温过热器的下部烟道处设有出灰口。在过热器出口集箱上设置有充氮管接头。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11 页 共 16页

2.6 省煤器

(1)省煤器采用光管式,分四组布置在尾部烟道内,单级、顺列布置,有利于吹灰。省煤器

用φ32×4管子制造,材料为20G/GB5310。

(2)为保护省煤器,省煤器入口集箱与锅筒之间设有再循环管。

(3)省煤器进口集箱上设有疏水管接头、酸洗冲水的接管接头。出口集箱上设置有排放空气

的接管接头。

(4) 省煤器入口集箱设置有牢靠的固定点。

(5) 省煤器集箱能承受给水管道膨胀产生的推力为1000kg,能承受的力矩为800kg-m。

2.7 空气预热器

(1)采用卧式管式空气预热器,单级布置在尾部烟道内,分二组管箱、顺列布置。 (2)空气预热器低温段管子采用进口的耐盐酸和碱金属腐蚀的钢管S-TEN1制造。 (3)管子采取顺列布置,易于吹灰。

(4)一次风管箱和二次风管箱均平行独立地布置在烟道中。 2.8 阀门

(1)锅炉本体范围内的给水调节阀和减温水调节阀采用电动调节,进口设备。

(2)锅炉的锅筒、过热器上各设有1只全量型的弹簧安全阀,满足相关规程的排放要求。 (3)阀门在出厂时均达到不须解体的安装使用条件。

2.9 吹灰器

本锅炉在需要吹灰处布置了吹灰器。

在炉膛屏式过热器和冷却室高温过热器处,共布置了10只长伸缩式蒸汽吹灰器,布置在二侧墙上。

在中、低温过热器处布置了8只固定旋转式蒸汽吹灰器,布置在二侧墙上。 在省煤器部位后墙上布置了8只固定旋转式蒸汽吹灰器。 空气预热器部位布置了4只固定旋转式蒸汽吹灰器。 炉膛部分布置12只炉膛用蒸汽吹灰器。 本锅炉共布置吹灰器42只。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12 页 共 16页

2.10 钢结构及平台扶梯

(1) 锅炉钢结构的设计、制造质量达到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 锅炉钢结构主要构件材料采用Q345材料制造。 (3) 钢结构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4) 锅炉的立柱与基础采用预埋螺栓连接,该螺栓可承担各种受力状态的组合内力。 (5) 凡有门孔、测量孔、吹灰器、阀门、燃烧器、观察孔等需要观察和维护的部位,都设有

平台扶梯。

(6) 锅炉主要扶梯采用炉两侧集中布置,方向一致,倾角采用45°。 (7) 锅炉在水冷壁刚性梁上设置有膨胀中心点。

(8) 炉膛防爆压力按4KPa设计。刚性梁经计算,具有足够的刚度,可避免运行中发生晃动

和炉墙震动。

(9) 锅炉本体范围内的外护板采用0.7mm厚彩钢板,并采用防锈、防腐紧固件。

(10) 钢架结构设计可承受锅炉本体之外的汽水管道,烟、风等各种管道,炉顶吊荷载,并

允许设置焊接钢梁、梁立柱。

(11) 钢架不能承受锅炉本体以外的未经许可的荷载。

2.11 检修起吊设施

在锅炉顶部设计有单轨吊(1t),可将货物自零米地面吊到炉顶。

2.12燃烧设备

2.12.1本锅炉燃烧设备由两台星形秸秆给料机、水冷振动炉排、二次风管等设备组成。 2.12.2 秸秆场外破碎至一定尺寸后送入料库,再由一台直线螺旋取料器送入皮带输送机。

另外还配有硬质秸秆散料事故料斗两个,安装在秸秆库地面下、皮带输送机上部,卸料机出料也直接落入皮带机上。通过转运皮带将燃料送入炉前方形料仓,在料仓下布置有螺旋卸料机,出料后落入料仓底部的皮带输送机,再进入炉前两台星形给料器,星形给料器采用弹性活动板结构,防止卡料,同时起给料和密封作用。 给料器经炉前给料管将燃料送入炉膛。秸秆在落进炉膛后被炽热的烟气加热,迅速将水分蒸发,并气化、着火燃烧;一部分秸秆在空中燃烧,一部分落在炉排上继续燃烧,并在倾斜炉排振动下不断向前翻滚、燃烧,直至燃烬。

2.12.3水冷振动炉排与水平呈一定夹角,炉排下为一次风室和出渣斗。可以通过调节炉排振动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13 页 共 16页

的频率,满足烧秸秆和出灰渣要求。炉排的振动由水平推杆提供动力,用混凝土基础支持振动源。

2.12.4水冷炉排面上开有小孔,燃烧所需的一次风从炉排小孔喷出,可以对炉排进行必要的冷

却,并提供燃烧所需要的一次风。

2.12.5水冷振动炉排设有独立的驱动系统,并配供就地控制箱,与DCS之间通过硬接线

连接,纳入DCS系统,通过DCS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

2.12.6振动炉排与水冷屏进行组装后出厂。炉排下部水冷壁与锅炉前、后墙水冷壁用柔性

结构水管相连,以吸收炉排振动的位移量,保证水冷壁的安全。

2.12.7水冷振动炉排有足够的面积,保证燃烧完全。炉排与侧墙靠侧密封连接,防止漏风。

炉排管材全部采用合金钢15CrMoG。

2.12.8炉排振动的时间及间隔可根据锅炉负荷进行调节。

2.12.9锅炉布风由二部分组成:一次风从二侧墙炉排下分两个风箱6个风口送入风室,再经过

炉排上的小孔进入炉膛。风室中有隔板分隔成六个独立的风室,进风管上设有调节挡板,可根据燃料和燃烧情况进行调节。二次风布置在前、后墙炉拱处,在炉排的上方,前、后墙各布置了四层二次风。每层二次风管上均装有调风门。

2.12.10另在给料管上部及中部弯头位置布置了播料风喷口,以增加秸秆在给料管内的流

动性,同时也起到清洁给料管、防止秸秆回燃等,风管也都装有调风门。

2.12.11锅炉启动时,先开炉前星形给料器,再开皮带输送机,最后开料仓下的螺旋给料

机。停炉时,先停料仓下的螺旋给料机,再停皮带输送机,最后停炉前星形给料器。 2.12.12 MFT动作时,仅停料仓下的螺旋给料机。当皮带、星形给料器中余量全部送入炉

膛后再停运。

2.12.13整个炉前燃料输送系统的工艺和布置,以及运行操作规程、保护注意事项等,均见锅

炉配套厂家提供的有关图纸和说明。

燃烧配风如下(详见配风系统图): 燃料 秸秆

2.13锅炉除渣

配风名称 一次风 二次风 风率% 计算风速m/s 50 50 15~25 55 风温℃ ~130 ~130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14 页 共 16页

锅炉采用干式出渣。为满足灰渣可作为肥料使用,必须保证燃料尽量少含灰土。 燃烧生成的渣从炉排后排渣口进入碎渣机,再进入冷渣器进行冷却;烟气从炉膛中带走的部分灰经冷却室至过热器室180°转弯分离后,落入底部出灰口,通过带水冷的螺旋出灰机和连接管接入冷渣器,冷却后≤100℃的灰渣从出渣口排出,由设计院考虑其后的出渣(灰)方式。

烟气携带的灰量由引风机送入除尘器,经除尘后排出。

2.14 保温、油漆

(1)本锅炉全部耐火和保温材料的设计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保温材料不含石棉制品。 (2)所有设备的油漆、包装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2.15 热工测量、调节、保护和控制设备

提供锅炉本体范围内的一次测量仪表,即就地压力表、温度计、就地双色水位表和电接

点水位表,水位平衡容器等。其余由用户自理。 3.附件

3.1 锅炉热力计算汇总表

3.1.1 各部件热力计算汇总表(燃烧棉花秸秆)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炉 膛 屏式过热器 凝渣管 高温过热器 中温过热器 低温过热器 省煤器 空预器 烟气出口温度 工质进口温度 工质出口温度 烟气速度 工质速度 T″ ℃ 866 784 782 623 447 387 233 150 t′ ℃ 321 378 321 468 332 321 210 20 t″ ℃ 321 487 321 540 391.5 332 267 134 Wy m/s / 5 4 5.1 6.7 5.8 8 9.1 Wn M/s / 14.1 / 16.3 9.1 7.3 / 7.5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15 页 共 16页 理论燃烧温度 = 1596℃ 设计效率= 89.5% 炉膛容积热负荷: qv= 101.6X103kcal/m3.h(118Kw/m3)

燃料消耗量: 16193kg/h 喷水量=1.55/1.5t/h 炉膛断面热负荷: qf=1.45X10kcal/m.h(1.69X10Kw/m) 62323.1.2各部件热力计算汇总表(燃烧树木枝条 )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炉 膛 屏式过热器 凝渣管 高温过热器 中温过热器 低温过热器 省煤器 烟气出口温度 工质进口温度 工质出口温度 烟气速度 工质速度 T″ ℃ 853 780 778 624 454 394 238 t′ ℃ 321 385 321 461 335 321 210 20 t″ ℃ 321 492 321 540 405 335 276 139 Wy m/s / 5.6 4.5 5.7 7.6 6.6 9.2 10.3 Wn M/s / 14.1 / 16 .2 9.2 7.2 / 7.90

空预器 155 理论燃烧温度 = 1457℃ 设计效率= 88% 炉膛容积热负荷: 燃料消耗量: 21365kg/h 喷水量=2.1/2.5t/h 炉膛断面热负荷: qf=1.47X10kcal/m.h(1.71X10Kw/m) 6232 qv= 103.1X103kcal/m3.h(120Kw/m3)

3.2 烟气量、空气量和阻力数据表 项 目 一次风量 名称 风量(20℃) 风压 风量(20℃) 风压(二次风箱入口) 空气预热器出口(排烟) 单位 m3/h Pa m3/h Pa m3/h 棉花秸秆 41774 2600 41774 6000 158571 树木枝条 43967 2600 43967 6000 179131 二次风量 烟气量

69T-SM1C 锅炉说明书 第 16 页 共 16页 锅炉本体阻力

3.3汽水阻力表 Pa 过热器蒸汽阻力(MPa) 锅筒工作压力(MPa) 省煤器水阻力(MPa) 省煤器进口集箱 压力(MPa) 1.46

3.4锅炉水容积表 名称 锅筒 11.27 0.98 12.25 水冷壁 43 43 过热器 15 0 省煤器 25 25 管道 2.5 2.5 共计 105.3 80.9 水压试验时(m3) 19.8 运行时 (m3) 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