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年,目前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其2001年营收达20,092百万美元,普通股股东权益则为11,351百万美元。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Sprite)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水果国度(Fruitopia)以及大浪(Surge)。
可口可乐这风行一百多年的奇妙液体,是在1886年由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人-约翰潘伯顿(Dr. John S. Pemberton)在家中后院中将碳酸水和糖以及其它原料混合在一个三脚壶中而发明的,同年十二月法兰克‧罗宾森和大卫‧窦及爱德‧荷兰合伙并将新企业取名为潘柏顿化学公司。1887年6月6日潘柏顿申请可口可乐注册商标专利权,以确定他享有法律上的发言权,同年6月20日专利获准,一星期后潘柏顿售出股的三分之二以1,201美元代价卖给威立斯‧维能窦和乔治‧劳迪斯。1887年12月14日,劳迪斯及维能窦以1,200美金的代价把可口可乐的权利卖给约瑟夫‧雅各。1888年5月1日阿沙‧康德勒共花了2,300美金把可口可乐的所有权全部买下。1889年康德勒并没做多少广告,可口可乐却快速成长,其总销售量达到2,171加仑。1891年12月29日,康德勒申请成立可口可乐公司。1892年可口可乐公司获颁公司章程,正式组成公司。一九一九年,即康德勒退休几年之后,他的家族将可口可乐出售,价格高达2,500百万美元。比起他当年的投资总额2,200百美元,这个数字实在可观,买下他的是银行家伍德鲁夫,他在德拉瓦州注册,并且让股份公开上市,每股以40美元挂牌。
希望人们「一伸手就拿得到可口可乐」,这是在1923年当时担任执行长之罗伯特所提出的,其并下达予公司三个指导原则即绝对忠于公司与产品;产品简单化:一种饮料、一
种瓶子、一个价格;合伙人的待遇要高。这些核心价值及指导原则亦成为可口可乐后来快速成长的秘诀之一。论及其成功真正的关键则是其能有效的预见未来之趋势,由其抢滩德国、培养下一任的总裁便可知,而罗伯特‧柯伊祖埃塔(曾担任该公司之总裁)更叫道格‧伊司威特(继任者)勤学市场公平竞争法,以免步入MICROSOFT、INTEL的后尘。真正令可口可乐的销售大步向前的原因是“可口可乐产品本身自我销售的能力”。一八九二年拓展可口可乐的业务,所使用的方式是「口耳相传」(可口可乐的销售员手上提着装满招待券的皮箱「上面写着:免费试喝一杯5美分的可口可乐」,搭乘火车,从一个乡镇前往另一个乡镇),「可口可乐」这个名字才是产品真正的价值所在,而其注册商标则是唯一的保障。买可口可乐附赠一些所谓的「经销商促销辅助品」,每件东西上面都印有可口可乐的商标,目的就是要加深顾客的印象。
1985年美国「可口可乐」总公司鉴于台湾市场的潜力,成立中美合资的\"台湾「可口可乐」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太古集团加入成为主要股东之一。1994年英商太古饮料有限公司取得公司78%的股权,成为台湾「可口可乐」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1995年4月改名为台湾太古「可口可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主要股东则为百慕达商太古洋行实业有限公司,持股达78.8%,董事长为史乐山,总经理则为殷耀文。透过「可口可乐」的增资和行销能力,加上本地装瓶厂对市场的了解,「可口可乐」产品全力冲刺市场,成为台湾饮料市场的要角。
在高度竞争的饮料市场中,台湾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在碳酸饮料中居领导品牌的地位,并拥有超过50%的市场占有率。而在「可口可乐」的品项中,更占了95%的市场。自1991年上市果汁饮料,更踏入非碳酸饮料市场,其后再陆续推出茶饮料、运动饮料、水等产品,而成为一综合饮料公司。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全球最大之软性饮料业巨人,拥有大厂优势及强大之全球竞争力。
强势行销能力、体系及企业广告。
品牌形象深植人心,已成为消费者生活之一部分。
核心产品之神秘配方处于极度保密,使其流行100年后而不衰。
通路布建相当完整(尤其是自动贩卖机之设置),并拥有快餐业(以麦当劳为首)的强大销售通路。
作业流程标准化。
具创新及高度研发能力,最具代表性为健怡可口可乐之推出,甫一上市即造成风潮。
市占率高,产品更为市场之领导品牌。
产品拥有便利性(随处可得)、独特风味(神秘配方)及价格公道等特色。
产品生命周期为循环再循环型态,历久弥坚。
日前宣布将股票选择权视为员工薪质费用之一部分,此举将充分反映企业之财务状况,引起众多专家学者之一片好评,更一扫投资者因安隆弊案而对美国企业所产生之阴霾。
劣势(Weakness)
组织庞大、控制不易。
消费者刻板印象-不健康饮料,因可乐内含有咖啡因等成份,且易造成肥胖等健康问题。
主要消费族群(年轻族群)之产品认同感,略逊于百事可乐。
桶装饮料通路遍布广泛,消费者最后所享用之产品品质较难掌控(超过保存期限或变质等情形)。
机会(Opportunity)
一般软性饮料业进入障碍低,然要作到跨国行销则高。
碳酸饮料较符合年轻族群需求,尤其为拉丁美洲和亚太国家,年轻人比例正快速提高,带给业者之商机颇高。
饮料之品牌形象影响销售状况颇深。
美国快餐文化与碳酸饮料颇为契合。
威胁(Threat)
非可乐之其它碳酸饮料的产品替代性仍不低。
消费者追求健康之意识抬头,势必将减少对碳酸饮料之饮用。
饮料市场竞争颇为激烈,主要竞争对手(挑战者)-百事可乐威胁力十足,而在过去几年当中可口可乐业绩出现停滞不前之情形,而百事可乐却是持续在成长当中。
因受恐布组织攻击及发动战争等利空因素,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
在爆发一连串企业会计丑闻后,投资者渐失信心,要求美国企业财务透明化的声浪日益高涨。
可长久之竞争优势(SCA)
品牌优势及良好之企业形象。
产品拥有神秘配方。
市占率高且为产业优先进入者、领导者及防卫者。
研发能力及行销能力强。
强势广告及通路。
建议:
在追求健康之时代潮流中,该公司势必须运用强大之研发能力适度改良产品成份,除保留可乐之原味(神秘配方)外,应剔除会影响健康之成份(或以其它成份代替),强调健康产
品。
运用现有品牌优势,开发新种产品,再次创造另一风潮。
可透过合并或收购在其它国家之拥有独特且畅销产品的他种饮料厂商,使其在该国之产品线更加完备(诸如在台湾信喜实业所生产之开喜乌龙茶)。
透过强势广告,加强年轻族群(为主要消费族群)之产品认同感,以争取目前较喜欢百事可乐之年轻阶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