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结构题库

来源:好走旅游网
建筑结构复习材料 ( C )。(P86)

一、 单项选择题 A、50mm; B、60mm; C、70mm; 1、钢筋混凝土圈梁纵向钢筋不宜少于 ( C )。D、80mm。 (P141) 8、板的受力钢筋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应A、2Φ10; B、2Φ12; C、4Φ10; 大于 ( B )。(P25) D、4Φ12。 2、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 ( C ) 确定的。(P20) A、轴心抗压强度fc; B、轴心抗拉强度ft; C、立方体抗压强度fcu。 3、现浇整体式楼梯一般用于跨度在 ( C ) 以内的楼梯较为经济。(P86) A、2m; B、2.5m; C、3m; D、3.5m. 4、钢筋混凝土结构当HRB335级钢筋时,婚嫁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 B )。(P22) A、C15; B、C20; C、C30; D、C40。 5、当梁的跨度为4---6m时,其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小于 ( B )。(P27) A、8mm; B、10mm; C、12mm; D、14mm。 6、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厚度一般不宜小于 ( D ) 。(P25) A、80mm; B、70mm; C、50mm; D、60mm.。 7、雨蓬板通常都作成变厚度的,根部不小于

A、120mm; B、200mm; C、300mm; D、150mm. 9、永久荷载也称恒荷载,如 ( C )(P2) A、吊车荷载; B、楼面使用荷载; C、结构自重; D、风荷载。 10、柱中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且不应大于 ( C ) 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P55) A、5mm; B、10mm; C、15mm; D、20mm。 11、梁的截面高度h可根据刚度要求按高跨比(h/l)来估算,主梁高度为跨度的 ( A )。(P74) A、1/10~1/15; B、1/8~1/10; C、1/15~1/20; D、1/35~1/40。 12、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 ( B )。(P144) A、240mm*240mm; B、240mm*370mm; C、370mm*370mm; D、370mm*490mm。

1

13、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当梁高h≥300mm时,其A、1.0m; B、1.2m; C、1.5m; 直径不应小于 ( A )。(P26) D、1.8m。 A、10mm; B、8mm; C、12mm; D、20、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6mm.。 度las,当v>0.7ftbho时,带肋钢筋las≥ ( B )。14、当梁高h≤800mm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不应(P48) 小于 ( A )。(P26) A、5d; B、12d; C、15d; A、6mm; B、8mm; C、10mm; D、4mm; 15、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 B )。(P54) A、10mm; B、12mm; C、8mm; D、16mm。 16、当环境类别为一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的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 ( D )。(P27) A、15mm; B、20mm; C、25mm; D、30mm。 17、预应力钢筋可采用 ( D )。(P17) A、 HRB400; B、HRB335; C、RRB400; D、预应力钢铰线。 18、当梁高300mmD、20d。 21、屋盖、楼盖及楼梯等受弯构件中,当lo<7m时,其挠度限值为 ( A )。(P51) A、lo/200; B、lo/250; C、lo/300; D、lo/400。 2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 C ) 。(P22) A、C15; B、C20; C、C30; D、C40。 23、整体式双向极肋形楼盖中多跨连续的单向板厚度为跨度的 ( C )(P85) A、1/20; B、1/30; C、1/40; D、1/50。 24、风荷载的数值与 ( A ) 因素有关。(P8) A、房屋体型; B、房屋材料; C、房屋结构; D、施工方法。 25、现浇梁式楼梯踏步板的配筋需按计算确定,且每一级踏步受力钢筋不得少于 ( C )。(P85) A、2Φ6; B、1Φ6; C、2Φ8;

2

D、1Φ8。

2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将( A )层和( A )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定义为高层建筑

40 mm

30、光强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与采用热处理钢筋时其钢筋净距不应小于( B )

A、10、 mm B、15 mm C、20 mm A 、10 B、6 C、8 D、12 27、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要求不 小于板厚,同时不得小于( C )

A、8mm B、100mm C、120mm D、150mm

28、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B )

A、200 mm B、250 mm C、300 mm D、350 mm

29、钢筋混凝土柱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当混凝土强度导级≤C20时最小厚度为( B ) A、25 mm B、30 mm C、35 mm D、

D、25 mm

31、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抗扭纵筋的间距不一应大于( A )

A、200mm B、250mm C、300mm D、400mm

32、钢筋混凝土板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小于( C )

A、50mm B、60mm C、70mm D、100mm

33、对于多跨连续板,单向板最小厚度为跨度的( D )

3

A 、1/20 B、1/25 C、 1/10 D、1/20

34、现浇钢筋混凝土悬臂板的板厚一般取计算跨度Lo的(C )

A、1/6 B、1/8 C、1/10 D、1/20

35、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描固长度不应小于( A )

A、5d B、3d C、8d D、10d (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36、钢筋混凝土次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为其跨度的( B )

A、1/10-1/12 B、1/12-1/18 C、1/18-1/25 D、1/25-1/25

37、嵌入墙内板的板面附加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 A )

A、200mm B、160mm C、250mm D、300mm 38﹑与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沿梁长度方向应宛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相垂直的构造钢

筋,其直径不应小于(B ) A、6mm B、8mm C、10mm D、12mm 39、垂体式钢筋混凝土层盖有保温隔热层的砌体房空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 C )

A、30mm B、40mm C、50mm D、60mm 40、当梁跨度大于或导于( C )时,对240mm厚的砖墙,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

A、4m B、5m C、6m D、8m

二、选择题(多项选择)

1、 单筋T形裁面承裁力计算时,对翼缘宽度的取值应取下列

( A、C、D )三项的最小值。

A、按计算跨度 考虑; B、按T形裁面面积考虑;

4

C、按梁(纵肋)净距考虑; D、按翼缘高度考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加裁速度越快、测得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越低; B、棱柱体试件的高宽比越大,测得的抗压强度越高;

C、砼立方体试件比棱柱体试件能更好的反映砼的实际抗压情况;

D、砼试件与压力机垫板间的摩擦力使得砼的抗压强度提高。

3、影响钢筋与砼粘结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A、B、D )。

A、砼强度 、保护层; B、横向钢筋、横向压力;

C、钢筋的强度、保护层; D、浇注位置。 4、受压构件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的作用是( A、B、D )。

A、主要用来帮助砼受压、减少构件裁面尺寸; B、增加构件的延件; C、提高柱的抗剪能力;

D、抵抗偶然因素所产生的拉力。

5、预应力砼结构的主要优点是( A、B )。

A、抗裂性好、刚度大; B、节省材料、减轻自重

C、施工简单、成本低; D、提高构件的抗剪能力。

6、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 A、B、D )状态时,可认为超过了承裁力极限状态。 A、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B、结构构件或连接部位因材料强度不够而破坏; C、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D、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7、预应力砼结构的砼应满足( A、B、D )。 A、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B、收缩与徐变小;

C、便于施工、价格低廉; D、快硬早强。8、分布钢筋的作用是( B、C、D )。

A、承担由弯矩产生的拉力; B、将荷裁均匀地传给受力钢筋;

C、抵抗由砼收缩及温度变化而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所产生的拉力;

D、保证受力钢筋的位置。

9、下列( B )状态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A、结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B、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C、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使用; D、构件失去稳定。

5

10、对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对( A、C、D )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采用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是经济合理的; B、采用较高强度的钢筋是经济合理的; C、不宜采用高强度钢筋;

D、为了避免构件长细比过大,柱裁面尺寸不宜过小。

1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宜采用(A、B )

A、HRB400 B、HPB235 C、预应力钢铰线 D、钢丝

12、混凝土的收水与下列因素( A、C、D )有关 A、水泥用量 B、钢筋的强 C、骨料的弹性模具的大小 D、 振播的密实程度 13、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结作用是(A、C ) A、水泥浆凝结后与钢筋表面产生的胶结力 B、混凝土徐变产生的应力 C、混凝土结硬收缩将钢筋握紧产生的摩擦力

D、混凝土骨料的作用

14、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有三种形态即(A、B、E )

A、适筋梁 B、超筋梁 C、倾覆 D、斜拉 E、少筋梁

15、受弯构件斜面破坏有三种形态即( A、C、E ) A、屈破坏B、扭转破坏 C、斜压破坏D、倾覆破坏 E、斜拉破坏

16、梁的斜截面抚弯承载力应采取构造措施来保证主要是(A、D、E )

A、弯起钢筋的弯起点 B、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C、增加纵向受力钢筋 D、纵向钢筋截断点 E、 钢筋的锚固长度

17、受扭构件是由(A、C、D )来抵抚由外荷载产生的扭

6

A、混凝土 B、弯起钢筋 C、抚扭箍筋D、抚扭纵筋E、架立钢筋

18、与混凝土的收缩有关的因素,其正确的说法是( A、C、D )

A、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收缩就越大 B、高标号水泥 制成的构件收缩小 C、骨料的弹性模大时收缩小D、养护 条件好的收缩小E、使用环境温度小的收缩小

19、设计施工中减小混凝土徐变的措施,下列错误是(A、D、E )

A、增加水泥用量和水灰比 B、提高混凝土强度导级

C、增加混凝土骨料 D、增加构件截面的应力 E、减小养护及使用环境的温度20、影响受弯构件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 C、D、E )

A、温度、湿度 B、材料的非均匀性 C、纵筋的配筋 D、纵筋的表面形状 E、保护层厚度 21、产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原因(A、B、C、D、E)

A、强拉端锚具变形 B、摩擦损失 C、温度损失 D、应力松弛 E、收缩和徐变

22、先浇钢筋混凝土及式楼梯由(A、C、D )组成

A、踏步板 B、 斜梁 C、平台梁 D、平台板 23、墙柱高度比的验算是砌体结构一项主要的构造措施,

其意义是( A、B、D )

A、使受压构件有足够的稳定性 B、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出现过大的侧面菱形 C、使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D、使墙柱不会产生倾覆破坏E、保证施工中

7

的安全

24、根据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分为( B、C、D )

A、塑性方案B、刚性方案C、弹性方案 D、刚性方案

25、多层与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有( C、D、E、F )

A、排架结构B、标架结构C、混合结构D、框架结构E、剪力墙结构F、框架-剪力墙结构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在梁内受拉区配筋量越多,梁的承裁力就越大。( × )

2、受压构件的砼,宜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砼,但不宜采用高强度的钢筋。( √ )

3、在受压构件中,选用钢筋时,在钢筋裁面积相同情况下选用钢筋直径大、根数少的比选用直径小、根数多的好。( √ )

4、对于弯矩较大且加大裁面尺寸受到限制,可采用受压钢筋协助砼承受压力,可设计成双筋裁面

梁。( √ )

5、双向板长跨方向的跨中受力钢筋应置于板的外侧,而短跨方向的受力钢筋与长跨受力钢筋垂直,置于板的内侧。( × )

6、钢筋砼矩形裁面对称配筋柱,对大偏心受压,当轴向压力N值不变时,弯矩M值越大,所需纵向钢筋越多。( √ )

7、当楼梯的跨度大,活荷裁也较大时,一般可采用板式楼梯。( × )

8、为了减少钢筋应力松驰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措施是采用超张拉。( √ )

9、梁的斜裁面剪承裁力公式适用条件中的上限值--------最小裁面尺寸是防止斜拉破坏。( × ) 10、结构构件的挠度值超过规范限值问题,属于承裁能力极限状态。( × )

11、在整体现浇式单向板助梁楼盖计算时,对主梁和次梁按正裁面确定纵向受拉钢筋时,通常跨中按T形裁面计算,支座按矩形裁面计算。( × ) 12、《砼设计规范》中砼强度等级的划分是根据砼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 )

13、一根钢筋的不需要点也叫理论断点,所以钢筋可以在理论断点处切断。( × )

14、砼结构设计,通常是按承裁力极限状态设计构件,必要时再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

8

15、钢筋通过冷拉可提高其抗拉和抗压强度,且塑性亦之提高。( ×) 16、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小。( × )

17、混凝土构件加载前混凝土强度大时,其徐变越大。(× )

18、梁的纵向受拉钢筋若排列为双排时则称为双筋梁(× )

19、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受拉压混凝土参加工作拉力完全由钢筋承担(√ ) 20、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光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有利于结构抗震(√ ) 21、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主要应提高砂浆强度导级(× )

22、增加砌筑块材的厚度,可提高砌体的强度(√ ) 23、承重的独立砖栓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

240mm(√ )

24、在强度导级相同的条件下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砌体强度要比其他砂浆时低(×)

25、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同时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5(√ )

26、板式楼梯踏步板的受力筋应布置在分布筋的外侧(√ )

27、梁式楼梯踏步板受力筋应按计算确定,且每一级踏步受力筋不级少于2Φ8(√ )

28、梁式楼梯踏步板沿楼段宽度应布置间距不大于250mm的Φ8分布筋(√)

29、雨篷的设计计算应包括雨篷极承载力计算雨篷梁承载力计算和雨篷抗倾覆验算( √ ) 30、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荷载和材料强度均采用设计值而和不是标准值(×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