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段
水泥土挤密桩工艺性试桩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银西铁路甘宁段YXZQ-6标段项目经理部编制
2016年10月6日
目 录
一、试验地点和地质情况描述 .............................................. 二、试验目的 ............................................................ 三、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 .................................................. 3.1机械设备 .......................................................... 3.2施工材料 .......................................................... 3.3拟投入的主要人员和仪器 ............................................ 四、施工过程 ............................................................ 4.1试验方案 .......................................................... 4.2施工工艺 .......................................................... 4.3施工方法 .......................................................... 五、成桩检测 ............................................................ 六、试桩工艺总结 ........................................................
水泥土挤密桩试桩方案
一、试验地点和地质情况描述
试验场位于银西高铁线工程试验段内,对应线路里程DK368+486.61~DK368+911.99和DK369+054.01~DK369+785.69,横向位于线路左右侧9m处。线路主要以填挖相间形式通过,最大中心挖方高度约3-5m, 最大填方高度约10m,从西安至银川方向分为两个试验段,采用水泥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措施。试验场所处地貌为环县境内,工点范围内地势左低右高,大部分已开辟为耕地,局部有民房、窑洞。
该路段地层依次为:
工点上部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砂质黄土,黏质黄土、粉土,下伏白垩下统砂岩。地层岩性详述如下:
1、第四系上更新统
砂质黄土(Q3eol):主要分布于线路右侧台地,浅黄色,厚度约30-50m不等。成分以粉粒为主,土质不均,黏塑性较差,局部可见针状裂隙,含白色菌丝,中密为主,稍湿-潮湿,Ⅱ级普通土,σ0=150kpa。表层3-5m稍密,σ0=100kpa-120kpa。
砂质黄土(Q3al):广泛分布于上部上层,厚20.7~50.4m不等。成份以粉粒为主,土质不均,黏塑性较差,局部可见针状孔隙,含白色菌丝,中密为主,稍湿-潮湿,Ⅱ级普通土,σ0=150kpa。表层3-7m稍密,σ0=120kpa。压缩模量ES100~200=2~13.9Mpa,ES200~300=2.3~23.9Mpa,ES300~400=3.8~26.5Mpa,ES400~600=2.3~33.2Mpa,ES600~800=16.7~24.9Mpa。
细砂(Q3al):局部层状分布于冲积黏质黄土层下部,厚度0.7~4.4m,棕红色,棕褐色,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砂质不纯,含少量黏粒,中密,饱和。Ⅰ级松土,σ0=150kpa。 2、白垩系
砂岩(K1):青灰色,局部夹紫红色团块,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夹泥岩薄层,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层厚度0-3m。风化层,Ⅳ级软石,σ0=400kpa;完整基岩,Ⅳ级软石,σ0=600kpa。
试验水泥土挤密桩位于DK368+486.61~DK368+911.99和DK369+054.01~DK369+785.69段。设计参数:桩径0.4m,桩间距0.9-1.0m,桩长8m,正方形布置。 二、试验目的
检验完善设计,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依据,确定如下几方面内容: 检验设计参数和地基处理效果; 确定机械设备选型及配套组合;
确定施工工艺及参数:成孔参数、填料分层厚度、夯击次数、水泥土配合比等。 三、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
3.1机械设备
⑴DK368+486.61~DK368+911.99段采用洛阳铲(沉管直径40cm)1台和汽车吊夯锤(750kg)1台。
⑵DK369+054.01~DK369+785.69段采用履带吊柴油锤(3.2T)管桩机(沉管直径40cm)1台。
3.2施工材料
⑴黄土采用就近处正线挖方黄土。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测出该处黄土含水率,合格后。方可用于水泥土材料。
⑵
⑶水泥土水泥含量8%(质量比),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5%,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mm,不得含有杂土、冻土、膨胀土及砖、瓦、石块。
3.3拟投入的主要人员和仪器
为确保现场试验顺利进行,计划成立水泥土挤密桩试验小组,由技术负责人任现场总指挥,小组成员由安全质量部、工程技术部等相关人员组成。
拟投入的主要人员表
序号 工种 数量 备注 1 管理人员 2 2 技术人员 3 3 机械工 4 4 技术工人 6 5 普工 8 6 安全员 1 拟投入的主要测量仪器、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注 1 全站仪 徕卡1201+ 套 1 2 水准仪 DSZ2 套 1 3 柴油锤打桩机 台 2 4 汽车吊 台 1 5 夹杆锤夯实机 台 1 6 洛阳铲 台 1 7 滚筒式搅拌机 台 1 8 自卸车 台 3 运料 四、施工过程
4.1试验方案
针对设计桩径较大、桩身较长的情况,拟定了两种试验方案,并在正式施工前
在分区间的过渡段或路堤坡脚处进行了小面积群桩试验。
试验桩平面示意图
⑴方案1
在DK368+486.61~DK368+911.99段,试验桩7根(1-1#桩、3-1#桩、5-1#桩、2-2#桩、4-2#桩、1-3#桩、3-3#桩)按顺序施作(见图)。
采用直径40cm洛阳铲成孔,成孔8m深;
夯填时每层填料虚铺50cm,采用汽车吊夯锤(0.75t),每层分别夯击6次,夯锤落距4m。成桩过程中在桩长范围内,每2m在桩芯位置取样测试干密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调整每层填料厚度或夯击次数,直至取得能够达到设计压实系数的工艺参数。
⑵方案2
在DK369+054.01~DK369+785.69段,试验桩7根(2-1#桩、4-1#桩、1-2#桩、3-2#桩、5-2#桩、2-3#桩、4-3#桩)按顺序施作(见图)。
采用直径40cm履带吊柴油锤(3.2T)管桩机成孔,孔深8m;
夯填采用夹杆锤夯实机,根据夯实机输送水泥土流量控制夹杆锤夯击6~8次/分;成桩过程中在桩长范围内,每2m在桩芯位置取样测试干密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调整填料的流量或夯击次数,直至取得能够达到设计压实系数的工艺参数。
4.2施工工艺
场地清表、整平 工艺流程图 桩孔编号、放样定位4.3施工方法
沉管机就位⑴场地清表、整平
沉管至设计标高用推土机、装载机清除表层50cm厚腐植土,并整平。清表土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
⑵桩孔编号、定位
拔管处理缩孔夯实孔验孔检查分层填料、夯实填料拌合根据设计桩位布置对桩孔进行编号,利用全站仪测放排、列控制桩,拉线、钢尺丈量定出桩孔位置,洒白灰线、插竹签标记。
⑶沉管
应使沉管垂直对准桩位中心,并确保挤密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5%。现场控制采用在钻架上挂垂球的方法测量该孔的垂直度。每根桩施工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桩位对中及垂直度检查。满足要求后,方可启动打桩锤。据沉管上的标记的进尺刻度,确定达到设计时,停止钻进,拔管,移机到下一桩位施工。
⑷桩孔处理
成孔后将孔底虚土夯实、夯平。在试验方案一中,用汽车吊夯锤(0.75t)夯击孔底8次;在试验方案二中,用柴油锤(3.2t)夯击孔底2次。
⑸水泥土拌合
水泥土水泥掺量为8%(质量比),采用砂浆拌合机拌合。拌合前检测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偏低,根据实测含水量、最优含水量以及土的数量计算需加水数量,加水闷料12小时后方可使用。如含水量偏高,经晾晒接近最优含水量后使用。水泥土拌制根据回填要求随拌随用,已拌成水泥土不得超过6小时或隔夜使用,被雨水淋湿、浸泡水泥土严禁使用按作废处理。下雨期间不进行水泥土拌制。混合料搅拌时间及含水量,现场可根据“手捏成团、落地散花”判断是否合适。
⑹填料夯实
检查桩孔位置、孔径和孔深后,分层夯填水泥土拌合料。投料时严格控制填料每层虚铺厚度,采用计量器具(用容积26L水桶根据方案每层投料量划出刻度)精确计量每次投料方量,严格按照试验方案确定的夯击次数进行。
⑺成桩检验
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桩径、桩长、桩身密实度、桩间土挤密系数、湿陷性系数、压缩模量等试验检测。
⑻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允许偏差
水泥土挤密桩的桩位、垂直度、有效直径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桩位(纵横向) 50mm 按成桩总数的经纬仪或钢尺丈量 2 桩体垂直度 1.5% 10%抽样检验,且成孔夯实孔底后吊垂球测量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 垂直度 3 桩体有效直不小于设计径 值 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 五、成桩检测
1、水泥土挤密桩在成桩过程中,在全桩长范围内,自桩底每夯填2m对桩芯附近桩身取样,测定土样干密度。判断检测数据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
2、在试验方案二试桩区域水泥土挤密桩施工结束7~14天后,对桩间土侧处理效果进行检验。取样点选在试桩桩间正三角形形心点、成孔挤密深度范围内采用钻机取样,每2m取样测定干密度并进行压缩试验,满足挤密系数不小于0.90,对湿陷性黄土还应进行湿陷性试验,满足湿陷系数σs小于0.015。
3、成桩28后进行单桩或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其中对方案一试验区域选取一根桩进行单桩承载力荷载试验;对方案二试验区域进行群桩荷载试验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以检测试桩承载力数据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六、试桩工艺总结
根据试验过程中累积的经验,采集的数据、参数,以及成桩检查结果,进一步验证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按正方形应“隔孔隔排跳打”的原则。混合料配合比、搅拌时间、拔管速度等各项工艺参数,以及成桩质量,形成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试验报告并报监理审批,为水泥土挤密桩全面展开施工提供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