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 学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nì( )味 斑máo( ) 蝉tuì( ) 收liǎn( ) 人声dǐng( )沸 kuī ( )甲 遗hàn ( ) jiàn ( )赏 shū( )忽 面面相qù( ) 脑髓( ) 枸杞( ) 叶鞘( ) 殷红( ) 倜傥(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
A.确凿 云宵 脊梁 脑髓 B.鉴赏 恭敬 渊博 和蔼 C.倜傥 绅士 羡慕 理睬 D.魅力 训斥 乏味 衰弱 3、下面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世纪接近尾声之际,人类不得不 地面对残酷的现实;曾与人类长相厮守相伴的物种正以平均每天上千种的速度从地球上 ,而人类却以前所未有的 速度生长。 A. 悲伤 消灭 繁衍 B.痛苦 消失 繁衍 C.悲痛 消灭 生长 D.悲伤 消失 生长 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些。 B.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的激动。 C.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志们都很尊敬他。 D.百年来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6、下列句子在特定的语言场合使用不得体的一句是( ) A.某图书馆的墙上挂了一幅标语:“求知使人进步,知识就是力量。” B.某中学有一个教室贴了一幅标语:“人生求痛快,先痛而后快” C.某中学校门处立了一块告示牌:“同学,进出学校请佩带校徽。” D.某体育馆内挂了一幅横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7、下面这段话的顺序被打乱了,调整后的正确顺序是( ) (1)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2)扫出一块雪,露出地面。
1
(3)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4)下面撒些秕谷,
(5)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8、某宾馆客房的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张小纸条。 尊敬的客人:
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180元,谢谢!
这张小纸条提供了哪些信息?它告诉客人的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
答: 9、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在原文上修改)。 星期天早上,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登天平山。出发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天平山麓的山 脚下。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稍作准备后,我们开始登山。才到半山腰,马 明同学就已累得奄奄一息,落下了一大段。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 同学们把一个个石阶当作一个个困难往脚下踩。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 美的图画„„ 二、阅读理解。
那位三叔像一位寻找太阳而不幸失败的夸父,已经躺在病床上不能起来了。临死时,好多亲友都去看望他,我的父亲和母亲也去了。我没有去,我怕再看见他那张凄楚、苍白的脸。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在也许是三叔留给我的最后的一个谜语。但我把它猜出来了。
他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 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10.三叔临死时,“我没有去”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1.“他似乎没有忘记我”一句中“似乎”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2.“三颗红色枸杞豆”有哪些含义?
13.结合语境,“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一句中“一、二、三” 指代什么?
13.读了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
附 参考答案
三、12.2-1-4-3-5 13.(1)这是给客人洗浴后穿的;(2)衣服客人不能带走;(3)客人想要衣服要自己买;(4)二楼商场有卖;(5)衣服的价钱。它告诉客人最主要的意思是:这件衣服不能带走。 14.参考:删除“相约”;删除“山脚下”或“山麓”;删除“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奄奄一息”换成“气喘嘘嘘”;“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语序作调整;“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前填加“我们终于凳上山顶”等过渡语句;“俯看”改成“俯瞰”。
十二、1.我怕再看见那张凄楚、苍白的脸。
2.不可以去掉。“似乎”表示一种推测,“我”并没有去探望三叔,是从他“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推测出他没有忘记“我”。 3.“三颗红色枸杞豆”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4.“一,二,三”指的是复杂、艰深的学问。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