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热点事件看政务微博的舆情功能
作者:张文宇
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2年第06期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舆论场之一,在数量不断攀升的各类微博群体中,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开设的政务微博的增长速度极为迅猛,据“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通过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已达两万余个,年增长率超过200%。可见,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了解舆情、引导舆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政府通过政务微博可以了解舆情
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新平台和新渠道,党政部门可以通过政务微博这个平台了解和掌握社会大众舆情态势,分析百姓诉求,主动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 提供平台,反映舆论。分散的个人意见要公开表达才能参与大范围的社会讨论,最终形成的意见也要公开表达才能作用于社会,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公众意见或舆论。政务微博履行的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舆论形成的步骤和流程,都离不开政务微博这条公开渠道和平台。事实上,政务微博在舆论领域中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常常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 受理投诉,了解诉求。受理投诉是政务微博的一项基本功能。通过受理投诉,党政部门可以了解工作中的不足、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改进相关工作,加强党政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3. 微博搜索,关注本地舆情。政务微博除了受理投诉外,还可以利用搜索功能,关注本地区、本部门的相关舆情。如果说受理投诉是政务微博的“分内之事”,那么搜索本地舆情就是政务微博的“课下作业”,政务微博的功能不应局限在发布信息、受理投诉等被动行为,还应主动出击,了解当地网民在想什么、说什么,特别是有关政府部门的舆情,要慎重对待和处理。 4. 热门转发,显现舆论焦点。这一点主要是针对突发性事件而言。通过搜索热门转发和热门评论,可以分析出网民对该事件的基本态度,质疑的焦点和舆论的可能走势。党政部门可以利用这些舆情信息的分析判断,指导舆情引导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缓和舆情。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统计,2011年上半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首发自微博的占18.8%。微博已经超过论坛,成为热点事件的第二大舆情源头,需要党政部门在舆情收集过程中高度重视。
二、政务微博可以引发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政务微博除了收集了解舆论外,还可以生成和引发社会舆论。现在,微博上的话语权竞争十分激烈,如果党政部门不会使用微博这一新的自媒体形式,就会主动放弃言说的机会,主动放弃微博这个最重要的舆论场。这对于表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主流价值,弘扬社会正气,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1. 议程设置,引领舆论生成。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即公众必须了解相关事务的信息,才能发表意见。政务微博可以通过主动的日常议程设置,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过仔细筛选和过滤的信息流,来影响和引发舆论关注点,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引领社会主流舆论的生成。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陈士渠在办案过程中,利用微博平台获得线索、指导破案,并且提醒网民留心身边潜在的危险,开创了公安部门网络打拐的新局面。在他的鼓舞和示范下,全国出现了很多的民间打拐聯盟,大家信息共享,携手合作,推动了全国范围打拐高潮的出现,解救了许多被拐的妇女和儿童,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2. 新闻营销,提升舆论影响。新闻营销是指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制造“新闻热点”来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与兴趣,以达到影响最大化的目的。在政务微博中,可以适时抓取一些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事件,通过有效的新闻营销和策划,持续聚焦该议题,引发社会舆论参与,放大和提升其社会影响力。武汉“逼停哥”走红网络,直接源于武汉市交管局官方微博的“寻人启事”,引发了广大武汉网民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从某种程度上说,武汉市交管局官方微博不仅是在寻找“逼停哥”,更是在赞美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并借微博之手将其推广开来。官民微博互动寻找“逼停哥”,放大了中华民族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美德,在批判丑陋与赞扬美好的过程中,它彰显和突出了社会的主流正义。
3. 真诚沟通,塑造政府形象。政府权力来源于群众,应该最终服务于民。作为与大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政务微博在内容发布及日常管理中,应该摆脱“高高在上”的姿态,真诚与民沟通。党政部门只有端正心态,遇到错误勇于承认,愿意为自身的失职道歉,及时处理网民反馈问题,方能展示政务微博新形象,建立公信力。武汉市城市管理局创新信息发布模式,融入网络流行语,如“盆友们”、“童鞋们”、“稀饭”,增强亲切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特别是“海选江城最美街景”主题活动,在互动中采用淘宝体,切合话题的大众性和参与性,与网民成功互动。
三、政务微博可以引导舆论
微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当面对网络舆论时,党政部门是否引导、如何引导,是关系互联网舆情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1. 回应热点,争当舆论领袖。在微博时代,热点新闻频繁多发,层出不穷,以微博为源头的新闻报道成为焦点事件的例子不在少数,经由微博传播而最终升级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话语权的转移和变化,使得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难度加大。政务微博应该回应微博信息碎片化和缺少权威声音的情形,主动回应社会热点,利用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优势争取热点事件中的舆论领袖地位,发布权威消息,占领舆论高点,引导舆论走势。甬温铁路事件发生后,浙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党政部门、官员以及广大网友利用微博开展救援工作,在信息发布、稳定民心、凝聚爱心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微博优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继伟和“微博达人”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微博上“现场指挥”,蔡奇的一条现场微博还被网友转发和评论5800多次。在此次动车事故中,浙江政务微博集体发力,以及时、坦诚、公开的发声,在网上弥漫的一片质疑与不满的情绪中,赢得了难能可贵的理解与好评。
2. 快速反应,压缩谣言空间。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权威消息发布滞后,别有用心者就会捏造事实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这些虚假信息一经扩散,极易混淆公众视听,扰乱公共秩序,甚至破坏社会稳定。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需要快速发声,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主动说话,说明白话,引导舆论发展,平息谣言猜测。事实上,舆论热点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务微博的动作一定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否做出回应,都有可能遭到网友围攻、质疑、谩骂等。此时,被动不如主动,果断利用政务微博表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并迅速开展线下调查,这是责任意识,也是公众的期待,更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强有力措施。2011年3月,起于浙江一带的“抢盐”行为,因谣言、恐慌性情绪迅速蔓延扩散至人群中,致使全国各地出现抢购食盐风潮,中国盐业总公司迅速开通官方微博,平息各方传言,稳定人心。
3. 政民互动,舆情引导常态化。互动是微博的特点之一,政务微博可以通过发起活动与网民互动,提高网友对政务微博的关注度,从虚拟走向真实,扩大政务微博的影响力。2010年9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就通过新浪微博平台,随机抽取了“粉丝”观战团,参观特警演练活动,新浪微博进行全程实况直播,众多网友热烈讨论,一系列的公开活动使“平安北京”成为网络上人气很高的公安官方微博,成为政务微博官民互动的典型。
应该说,作为中国引领性的舆论场,微博还处于成长过程中,要引导微博走向成熟,党政部门责无旁贷,政务微博更应做出表率,要探索政务微博运行和评价机制,健全政务微博舆情引导机制,有效衔接官方舆论和民间舆情,通过不断创新,营造健康、文明、绿色的微博氛围和气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