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来⾃于:《论语·⼦张》 2、实事求是。来⾃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3、义者,⼼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来⾃于:董仲舒《春秋繁露·⾝之养重于义》 4、有志者事竟成。来⾃于:《后汉书·耿弇列传》
5、⼠皆知有耻,则国家永⽆耻矣。来⾃于:龚⾃珍《明良论⼆》 6、⼈⽣⾃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来⾃于:⽂天祥《过零丁洋》 7、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来⾃于:《周易·益·象》 8、学⽽不厌,诲⼈不倦。来⾃于:《论语·述⽽》
9、博学⽽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来⾃于:《孟⼦·离娄下》 10、天⾏健,君⼦以⾃强不息。来⾃于:《周易》
1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来⾃于:《荀⼦·荣辱》 12、⼩勇,⾎⽓所为;⼤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
13、有功则赏,有罪则刑。来⾃于:司马光《进修⼼治国要札⼦状》 14、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来⾃于: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5、民⽣在勤,勤则不匮。来⾃于:《左传·宣公⼗⼆年》
16、⼀粥⼀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维艰。来⾃于:朱柏庐《治家格⾔》 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来⾃于:《论语》 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患。来⾃于:《左传》
19、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来⾃于:范仲淹《岳阳楼记》 20、志当存⾼远。来⾃于:诸葛亮《诫外⽣书》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来⾃于:《礼记·中庸》 22、轻诺必寡信。来⾃于:《⽼⼦》
2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来⾃于:《论语·宪问》
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来⾃于:《孟⼦·梁惠王下》
25、古⼈学问⽆遗⼒,少壮⼯夫⽼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来⾃于:陆游《冬夜读书⽰⼦⾀》 2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来⾃于:《战国策·赵策》
27、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君⼦⼈也。来⾃于:林逋《省⼼录》 28、前车覆,后车诫。来⾃于:《汉书·贾谊传》 29、⼈必⾃侮,然后⼈侮之。来⾃于:《孟⼦·离娄上》 30、凡事预则⽴,不预则废。来⾃于:《礼记·中庸》
31、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来⾃于:周敦颐《爱莲说》 32、⽣于忧患⽽死于安乐。来⾃于:《孟⼦·告⼦下》
33、差若毫厘,谬以千⾥。来⾃于:《礼记·经解》 34、⾏成于思,毁于随。来⾃于:韩愈《进学解》: 35、⼆⼈同⼼,其利断⾦。来⾃于:《周易·系辞上》 36、君⼦强学⽽⼒⾏。来⾃于:杨雄《法⾔·修⾝》 37、见义不为,⽆勇也。来⾃于:《论语·为政》
38、善不可谓⼩⽽⽆益,不善不可谓⼩⽽⽆伤。来⾃于:贾谊《新书·审微》
39、君⼦贤⽽能容罢,知⽽能容愚,博⽽能容浅,粹⽽能容杂。来⾃于:《荀⼦·⾮相》 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来⾃于:《管⼦·牧民》 41、有公⼼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来⾃于:傅⽞《傅⼦·通志》
42、⾮我⽽当者,吾师也;是我⽽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来⾃于:《荀⼦·修⾝》 4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来⾃于:《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4、与⼈不求备,检⾝若不及。来⾃于:《尚书·伊训》 45、修辞⽴其诚。来⾃于:《周易·乾·⽂⾔》
46、君⼦莫⼤乎与⼈为善。来⾃于:《孟⼦·公孙丑上》 47、不⼊虎⽳,不得虎⼦。来⾃于:《后汉书·班超列传》 48、⼈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来⾃于:朱熹《朱⼦语类》 4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来⾃于:崔鸿《三⼗国春秋·西秦录》 50、改过不吝。来⾃于:《尚书·仲虺(huǐ)之诰》
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来⾃于:李商隐《咏史》 52、⼠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来⾃于:《论语》
53、明⽇复明⽇,明⽇何其多!我⽣待明⽇,万事成蹉跎。来⾃于:⽂嘉《明⽇歌》 5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来⾃于:唐甄《潜书·讲学》 55、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来⾃于:《荀⼦·荣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