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水利水电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特殊性,建设过程中不确定风险因素很多,所以对水利工程应强化项目管理的风险的控制,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主要是因为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而造成不确定性事件的原因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也就是由于管理者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一个项目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而造成的。项目的信息的不完备,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得到降低的,但是却不能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完全的消除,其原因是:
(一)人的认识能力所限
事物都具各自的属性,人们能够认识这些属性,靠的是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描述来实现的。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也如此,只有通过对于项目的各种描述数据和信息去了解项目、认识项目并预见项目的未来发展和变化。然而人的认知能力和主观因素都可能会在认识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上存在缺陷,因此,人们对于项目自身,以及项目的风险识别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人们对于项目的认识同样存在这种认识能力的限制问题,所以就造成了不能确切地预见项目的未来,从而形成了项目风险。
(二)信息的滞后特性
从信息科学的理论出发,信息的不完备性是绝对的,而信息的完备性是相对的,造成这一客观规律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由于数据加工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就会造成我们对事物的信息的掌握与该事物本身相比较而言会存在一个滞后性,这样就形成了信息本身的滞后特性。这种信息的滞后性是造成信息不完备性的原因之—,是造成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
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识别方法
(一)审核文件资料
从水利工程项目整体和详细的范围层次两个方面对项目计划、项目假设条件和约束
因素、以往项目的文件资料审核中识别风险因素。
(二)收集整理信息
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SWOT技术等。各种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风险识别时,应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正确识别。
(三)制作风险检查表
首先要列出风险因素,再逐个分析其检查的内容。优点是使风险识别能够按照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去识别风险,简单易行。检查表应尽可能详细列举项目所有的风险类别。
(四)分析项目流程图
流程图是将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制成流程,针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风险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施工项目全过程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三、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步骤
(一)识别项目潜在的主要风险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对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能够找出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整理汇总成项目风险的清单。
(二)识别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者要想正确的把握项目风险发展变化的规律,准确度量项目风险的可能性与后果的大小,最终实现对项目风险进行应对和控制,就需要识别清楚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因项目的管理者在目风险识别活动中,必须要根据项目风险清单,全面分析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这些因素对项目风险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式、影响方向、影响力度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运用各种方式把这些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与项目风险的相互关系描述清楚。水利工程由于其特殊性,项目管理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程施工质量风险
由于原材料、构配件质量不符合要求、技术人员或操作人员水平不高,违反操作规程,
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而产生质量问题。
2、工期延期风险
由于涉及错误、施工能力差、自然灾害等致使项目不能按期完工。
3、施工技术风险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采用的技术不成熟,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时未掌握要
点致使项目出项质量、工期、成本等问题。
4、费用超支风险
在施工中由于通货膨胀、环境、新政策规定等原因,致使工程的实际费用超出预算。
5、资源耗损风险
因人力、物力、财力等不能按计划供应二影响项目顺利进行时造成的损失。
6、意外风险
包括火灾、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由于人们的过失行为或侵权行为造成的不良事件。
7、财务风险
由于业主经济状况不佳而拖欠工程款致使工程无法顺利进行,或由于意外使项目取得外部贷款发生困难,或已接受的贷款因利率过高而无法偿还。
(三)识别项目管理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项目管理者识别出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后,即需进一步的全面分析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
四、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分析
(一)建立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
包括制定项目风险监控的方针、项目风险控制的程序、项目风险责任制度、项目风险信息报告制度、项目风险预警制度和项目风险监控的沟通程序等。在决策主体的运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它是建立在项目风险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基础上的一种管理工作。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随着时间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项目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和应对。项目风险审核上确定项目风险监控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和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检查。
(二)风险回避措施
是指当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者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可能导致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极高,且对此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时,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
方案。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使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其具体的方法有放弃或终止某项活动或改变某项活动的性质。
(三)风险转移措施
是指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者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而有意识的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
后果转嫁给另外的单位和个人去承担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投保
通过专门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2、控制型非保险转移
通过合同或协议,以分包、出售等形式消除或减少转让人对受让人的损失责任和对第三者的损失责任。
3、财务型非保险转移
指转让人通过合同或协议寻求外来资金补偿其损失,如当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时如果不是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引起,而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违约者可以向对方请求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
(四)损失控制
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全面地消除风险损失可能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后减轻损失的严重程度。基本点是预防风险损失发生和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包括事先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以减少损失频率;风险事故发生前或发生后,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发生范围或损失程度的措施。
总结:项目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控制。在对水利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项目风险管理者必须以项目总体目标为依据,根据具体的风险性质及潜在影响,规划并选择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万富军、谢美霞、孙元文《浅谈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山东水利2005(03).
[2]杨成浩《关于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
[3]刘志玲《水利工程建设风险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6)
水利工程师。
冯霞,女,汉族,1977年生,毕业北京工业大学。水利工程师。
冯洪亮,男,汉族,1976年生,毕业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