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研究
刘
颖,王祖星,王敏达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揖摘要铱高校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更是为社会的创新型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高水平人才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开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建设以学科群为基础的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机制,发挥学科群的效应,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研究生。
揖关键词铱学科群建设;创新思维;研究生培养揖中图分类号铱
G643
揖文献标识码铱
A
揖文章编号铱1009-3036(2019)01-0134-02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办高质量院校、打造全球一流大学就需要高度关注人才能力培养这一关键,进一步推动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开展高等教育深层次发展。政府在2018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以创新思维带动发展,全面开展创新带动社会发展的部署,进一步完善了创新环境,全力推动开创新的创新局面。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国家社会环境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需要培养大量拥有高水平专业素养、创新思维理念、综合能力极强的人才。研究生不仅仅是学习的学生,更加是研究学术的学者。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探索,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因此,高校研究生培养教育需要充分基于社会环境对研究生人才的需求,站在现代化社会建设需求的角度入手,利用协同创新的优势,由表及里的通过教学手段、科研手段来激发、锻炼、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现代社会建设发展提供极具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研究生培养是其中最高层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研究生培养体系已经成为了高校制度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不仅仅需要研究生知识体系的高度结构化,又需要其知识面涉及多个不同的学科。学科群总结了不同
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交叉学科的知识,不仅仅能够帮助研究生形成跨学科学习研究的思维,在对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站在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同时,还能够让研究生在学科群的学习中融合多门学科的知识,进而构建出专业、完善、健全的知识结构,让研究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高效的汲取知识,并且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创新型研究生。
一、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美国,耶鲁大学建立了人才选拔机制,关注科研潜质的综合能力考察;教学与研究机制,基于精英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课程及科研训练体系;管理与评价机制,监控过程、选拔优秀和提升质量;资助与激励机制,优厚的财务援助和人性化的激励措施。
在加拿大,对学术型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目的进行了明确要求,重点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并将研究能力分类;制定严谨的报考条件;设置课程支撑体系;谋定课程开设方式;实行统一组织管理;实行渐进式分类培养策略;及时反馈培养效果。
在英国,为了始终保持全球教育领域中的领先优势,培养出综合型、高质量、高水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英国各大院校都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
揖作者简介铱刘颖(1982-),女,辽宁锦州人,硕士,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祖星(1982.10-),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工业大学实验实训中心,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王敏达(1971.2-),男,辽宁绥中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窑134窑
新。不论是英国教育部门还是英国高校,都十分关注跨学科、跨领域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不可忽视的人才支柱,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与综合素养。部分英国大学专门设立了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专业项目,增设了一系列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方面高度融合了跨学科的特征,着重培养专业型、综合型人才。部分英国大学还专门搭建了跨学科培养公共平台,让研究生受到跨学科训练[1]。另外,为了展现高校中不同学科的优势与长度,进一步带动大学内部学科、各个大学之间以及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英国大学已经着重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带动了高校与行业、行业研究协会、教育部门等主体之间的合作,进一步丰富英国高校人才的培养内容。基于加深英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的目的,在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专业项目教学中,不仅仅教师和学生都是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在全球其他国家还开设了分部,同步进行跨国培养,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高水平学生。另外,英国高校为了鼓励大学生更加投入的进行学习、科研,还设立了不同门类的资金奖励项目,为前来留学的精英人才提供资助。
而国内在研究生培养主要按照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并按照专业进行培养,各个专业之间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具有严格的独立性,有时甚至具有排他性。在科学研究中,急需各个专业和方向的交叉和联合,研究生在进入研究课题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完整的训练,往往是边进入课题内容,再边补充知识结构,造成研究周期的延展。
二、以学科群为基础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意义进入新时代,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握这一大势,增强学科渗透性,建立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各相关学科交相融合的学科群十分有助于实现学科结构合理化,充分体现人才集中、综合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学科群即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融合两个以上学科所构成的整体,其能够推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高度融合与相互渗透,对于边缘学科兴起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强化处于学科研究前沿学者的创新能力,有助于站在多学科的角度上形成科研成果并且转化为生产力;有助于调配学科资源,实现学科资源的高效利用。总的来说,学科群的建设对于多门学科的发展,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将科研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优化学科资源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2]。
三、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1.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学科群,奠定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按照社会需求适当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适当补充相关课程建设,提高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优势学科的带头和影响下,内部学科与学科之间必然存在相互依
赖、相互共存的协同关系,能够为创新型研究生课程设置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课程内容来分析,学科群中涵盖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重叠交叉的知识,对于丰富培养创新型研究生课程内容,拓展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范围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从教学实践来分析,学科群建设有助于学术团队中发挥拥有不同学科导师优势,掌握不同专业技能导师的长处,让多名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导师利用多种教学法来开展教学实践,从而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满足研究生创新型思维培养中的不同需求。
2.进行以特色学科群为准的科研过程,为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提供广阔的平台。学科群的构建冲破了传统单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隔阂与阻碍,所形成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为广大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一系列有创意、有价值、实用性强的专业研究课题[3]。同时,进一步推动了研究生多学科的思维角度,运用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综合多门学科知识与课题项目,让研究生在参与专业研究课题时能够调动不同学科的学习思维,以创新型思维提出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通过实地调查,考察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度。
3.搭建多渠道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科群建设实现优势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为研究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为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新思维的形成、新理论的萌芽提供了平台。企业在跨单位联合培养机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利用各类工程中心和技术联盟,提高校企协同创新的深度和准度。加强校企合作或校际协同培养,构建国际联盟,打造国家化教育共同体,为研究生提供国际实践锻炼的宝贵机会,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构建特色学科群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深入分析影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各个指标特征,研究影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设置各个指标权重的方法,构建招生考核、课堂表现考核、试卷考核、毕业答辩考核等一系列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会涉及到的评价体系,形成一套能科学、合理地体现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让学科群建设能够培养出更加全面的创新型研究生。葺
[1]王小发.高校与企业[群参之考间文专献业]
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培养机制的可行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6):55.
[2]万
霖,车
刚,张
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战略探析———以农业院校农业汪凌工程学科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01):59-61.
[3]汪
凌.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2):64-68.
阴编辑辕尹一凡
窑135窑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