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来源:好走旅游网
精品文档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特征及分类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记叙 念的往事。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用生动形象的语(1)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言对人物、事件、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环境所作的具体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描绘和刻画。常见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的描写角度有:描写 形、声、色、态、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味。“形”“色”是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视觉角度,“声”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是听觉角度,“态”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分为动态和静态,显出来 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味”是触觉角度。立足点的变(2)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化,有移步换景、静,相辅相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定点换景、换点定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景等;角度的变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化,有俯视、仰视,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远景、近景,视觉、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听觉、嗅觉、触觉、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味觉等 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3)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4)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议论 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抒情 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1)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中的“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2)借物抒情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指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2.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含义及作用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例句及分析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比喻 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的美丽与温柔 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眼”极写白鹤爱梅之深,它还未比拟 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借代 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含蓄 的凋零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夸张 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对偶 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含蓄 的不幸遭遇 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牵牛”(李商隐《马嵬》),将此对比 一起,相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日发生兵变境况的危险同昔日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在长生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更尖锐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设问 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化主题,令人回味 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双关 义双关两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晴却有晴。”“晴”与“情”同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互文 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主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 叠词 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这七组叠词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列锦 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天净沙·秋思》)九组名词组表达情感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合,但见一片萧疏景象 表现手法 特 征 例句及分析 例如:“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托物言志 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梅》)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法 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贞、纯洁的操守 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烘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衬 深厚感情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渲染 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雨”“暮钟”“漠漠”“冥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如《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反衬 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乐景写哀情”“以动衬涧》中以动衬静,用“月出惊山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静”“以静衬动”等 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山中的宁静。又如,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抑扬 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和先抑后扬之分 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例如:“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虚实结合 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以小见大 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的,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壁》)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则预借古讽今 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提出忠告 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铺垫 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作铺垫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伏笔照应 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卒章显志 的心志或情怀 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即化用典故,分事典和语典两阴山。”(王昌龄《出塞》)借用我不得开心颜!”表白自己的心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用典 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指引用或将军列传》:“(李)广居右北平,化用前人诗文名句 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批评了当时主将的无能 38932 9814 頔33851 843B 萻 22773 58F5 壵22327 5737 圷39209 9929 餩R$a{[ Pw21434 53BA 厺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