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含义
【篇一:春节的意义】
春节的意义
四(5)班 冯裕
春节的意义是什么呢?在大家的眼里会有很多种。在我看来,春节的意义是以下几点:
1.送祝福
过年走亲访友表示对亲戚的关心、祝福,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工作顺利。祝老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小孩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在学习上“芝麻开花——节节高”。即使在互不相识的“外人”之间,在有隔阂、有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也会说声“新年好”。
2.收压岁钱
3.团圆
中国人最看重的是亲情和家庭,亲人不仅中秋节要团圆,春节也要团圆。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只有全家人在一起,这个春节才有意义。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是一般到会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在鞭炮声中,在欢身笑语中享受这亲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4.魅力
春节不但深入中国人心,还深入了外国人的心。在一些有中国人的国家地区,外国人协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很多外籍友人感受到了写的春联、舞的秧歌、剪出的窗花都有模有样,他们感受到了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民的一份厚礼。
5.快乐
小朋友们最爱过春节了,可以吃零食,看电视,收红礼包,还会碰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记住,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用“笑”去面对,笑可以让生活更精彩,正如布雷顿所说:“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
6.装饰
趁过年的时候人们会给自己打扮,还会给家装扮:贴春联、挂灯笼、贴窗花、摆盆景??把自己,把家变得更加漂亮。
听着我的介绍,是不是感觉过春节很有意义啊。过年咯!过年咯!祝大家羊年大吉,新春快乐,新的一年里烦恼的事儿往边靠,祝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年年有此时,岁岁有今朝!
【点评】小作者知识渊博,全文从6个方面阐述“春节的意义”,并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很自然的引用“春联”、“习俗”、“民俗”、“名言”、“故事”,及古今中外人们过春节的风俗人情与礼仪。文章文笔优美,思路清晰,古今穿越,引人入胜,是一篇再现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的难得佳作。(点评老师:陈春松)
第一次麦秸秆贴画
五(1)班戴熠辉
“哈哈哈??”愉快的笑声感染着车上每一个同学的心,因为今天我们全体冬令营队员要到魏村参加编麦秸秆贴画的活动。
首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陈列的麦秸秆作品,“哇!”惟妙惟肖的小鸟,刚正笔直的竹子,茂密的树林??大家无不惊叹于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光“叹”还不行,一定要亲自动手做一做,感受一下编麦秸秆画的乐趣。
接下来我们就大显身手,开始了自己做麦秸秆竹子贴图的尝试。身边的小伙伴们一看到那细细密密的小细节,一个个都唉声叹气,连连摇头,但我却信心十足,这种手工我最喜欢做,当然难不倒我啦!我首先取出了一根金黄色的粗麦秸秆,再用一根尖尖的针从上往下
挑出一道小长口子,接着我把麦秸秆小心地拨开,在手上轻轻绕上几圈,动作一定要轻,不然麦秸秆很容易破,再展开,直到秸秆平展为止。哈哈,材料准备妥当啦!我三下五除二,一鼓作气用剪刀剪出自己需要的竹竿、竹叶图案。最后再用针点几滴胶水,把它们分别粘着一张小黑纸上,别看我说得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那么多小小的竹叶,剪下来就不错了,还要粘,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是耐心做完了整幅图画,你瞧:挺拔笔直的竹竿,错落有致的竹叶在黑色的底子映衬下显得格外幽静??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截毫不起眼的麦秸秆,在心灵手巧的我们手中脱胎换骨,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贴图,我真希望麦秸秆贴画这种民俗文化能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
【点评】实践出真知,本文精美的词句源于实践。小作者真是个“能工巧匠”,他深入冬令营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思考——琢磨——操作,“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完成了“挺拔笔直的竹竿,错落有致的竹叶在黑色的底子映衬下显得格外幽静”——麦秸秆贴画。文笔流畅,过程清晰,语言简洁,中心明确。(点评老师:陈春松)
写对联
四(5) 包涵
放寒假了,我盼望已久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啦!春节有很多传统比如说:贴对联、放爆竹、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小年夜是我家写对联的日子。
我家的对联,是人称大书法家——我老爸写的。小年夜,一大早老爸把我叫醒说:“写对联的材料准备好了,起床一起写对联。”我们的分工是,我来磨墨汁,老爸是裁红纸和写字,我好奇地问:“老爸,为什么过年要贴对联呢?”老爸回答:“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我们称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
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有的人则用买的。春联上的对仗句均是吉祥话。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
老爸说完正好准备工作也做好了,老爸写,我拿红纸。只见老爸气沉丹田、笔走如飞。过了好一会儿,充满吉祥话的对联写好了。看着一大堆的春联我问:“老爸,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春联。”老爸说:“还要送给亲朋好友呢!” 我又问:“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写的春联要送给他们呢?”老爸说:“春联上有祝福,我们送春联,就是送祝福给他们。”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
头。
第二天,看到亲朋好友来拿春联时的笑容,我心里也乐开了花,原来幸福也可以转递。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以对话的形式揣度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缩影,引用人物语言详实,词句恰到好处。小作者以清晰的语言驾驭能力,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父子写春联”生动、喜悦的画面,实属难能可贵。(点评老师:陈春松)
我家幸福年
四(1)班 冯政
期待已久的新年就要到了,妈妈说今年去外婆家过年,好盼望。
那天早上,我早早地就起来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马上就能飞到外婆家。经过4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啦!
到了外婆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外婆家的小猪,它们一个个懒洋洋、胖乎乎的,生活得无
忧无虑。呵呵,我看到有的在拉屎,有的在睡觉,还有的在喝水。
中午时分外公要喂猪,我也拿了把铲子在旁边瞎忙活着。外公说:“喂猪可不是这样喂的,要一铲一铲倒在他们吃食的槽里,而不是撒在其他地方。”“明白!”说着我又开始喂起来了。
吃过午饭,我带上堂姐、堂弟一起去舅舅家看刚生下来的小狗。它们小小的,连眼睛都睁不开,非常可爱。
第二天,因为舅舅定婚,外婆家来了好多客人,买了好多好吃的,有鸦片鱼、海蜇、牛肉、还有我最喜欢的大闸蟹??
到了晚上,我就和堂姐、堂弟一起看烟花,烟花好美啊!像一条条银蛇在空中游动。 时间过得真快啊,假期结束了,要回家上学喽!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外婆家,这个新年过得非常开心!
【点评】本文能以精炼的语言描述在外婆家过年的所见所闻,叙述条理清晰。但请小作者注意,本文有几点不到之处:其一文章偏题,这个新年不是在你自己家里过的,依据内容,主题应换成(《 》)为好(请同学们在书名号里填上);其二不善于按照时间、地点变换的顺序分段描写;其三无重点内容,每叙一件事都只用一两句轻描淡写的带过了。写文章,不像记流水账那样,面面俱到,只需抓住最有特色、最有感受或最受启发的一幕,分“详写”与“略写”,重点内容应详细描写,非重点的场景略写或不写,以突出文章主题思想为目的来描写。(点评老师:陈春松)
热闹的春节
三5班 周志豪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要来到了,想必每个大朋友小朋友都很急切的盼望着过春节。每个人都有一些让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四处逛街买新衣服,去亲戚
【篇二:春节的意义】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春节不
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同时,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不但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总之,春节是使人和陆相处、欢乐愉快的盛大节日。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
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如今,春节不但深入中国人心,还深入了外国人心。重家庭、重亲情,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在一些有中国人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除了原来的几千万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今天还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走出国门,也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人的进进出出,势必促进文化的进进出出,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欢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篇三:春节的文化及意义】
春节的文化及意义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
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习俗。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喜发财”“过年好”等互相祝贺的话。
全国各地的春节民俗的细节千差万别,但在意义和功能方面却是相当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辞旧迎新,通过种种象征性的方式,期冀财丰人寿,招财进宝,满足人们所普遍希望的使生活有一个新的更好的开端的心理需求。
2、是阖家团圆,普天同庆的时刻,在外的游子,不论离家多远,都会回家。这样,我们才能够对一年一度的“春运”,即春节前后几亿人口大移动的世界奇观有所解释,因为它的背后有一巨大的驱动,也就是在春节与家人同吃一顿“团圆饭”。
3、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同时可以联络感情,改善关系。
春节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的聚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至圣的地位。“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漂泊异乡的人来说,回家的路虽然拥挤,漫长,可人们返乡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痛并快乐着。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旦到家,在亲情的滋润中,路上的辛劳与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人们回家不仅仅是一次亲情的聚会,一次礼物的馈赠,更重要的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这对社会和谐与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春节,不公需要呵护,珍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经营。在全球化与商业化的浪潮中,春节正在发生变化。以家庭为依托的春节,也因为大家庭的减少,面临着节俗重心由家庭与社会并重的趋向。我们应该善于将春节期间的家庭民俗与社会民俗衔接协调。毕竟,春节是我们最为重要,最让我们会出情感的一个节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