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之二:担心
孩子刚生下来又稚嫩又弱小,抱孩子时手重一点担心孩子受不了,声音太大了怕吓着,吃得少了怕饿着,天冷了怕冻着,天热了怕捂着,下河洗澡怕淹着,出门担心磕了碰了,上幼儿园担心被人欺负,外出担心交通事故,在学校担心跟人打架,真个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及至长大成人外出工作,又担心他不会照顾自己,“儿行千里母担忧”,依然是一份魂牵梦萦的牵挂。
这种担心绝不是多余的。因为孩子小,“初生牛犊不怕虎”,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都比较欠缺,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导致孩子容易发生事故。况且溺水、火灾、房屋倒塌、交通事故、煤气中毒、踩踏、绑架等意外事故,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等自然灾害事故时有发生。有担心就要有防范。防范有两种:一种是消极防范,被动防范,一种是积极防范,主动防范。消极防范是事事不让孩子参与,家长寸步不离,就怕出事。积极防范是有预见性、针对性的防范。要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就需要经常演习。要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就要经常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平时注意用多种形式(网络、电视节目、案例故事)教给孩子一些自救知识,巧妙地将安全的点点滴滴渗透给孩子,孩子的安全意识就能够逐步增强。比如让孩子熟记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教会孩子游泳,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进行假设性的防火演练等等。
总之,做家长的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监护意识和安全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提高防范和自救能力,培养孩子遇事不慌,冷静应对、正确处置的能力。只要他们有能力在关键时刻脱离危险,保护自己,家长的担心才会逐渐变为放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