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知心理学试题集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单选题 1、1967年,( )撰写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①西蒙(Simon) ②奈塞尔(Neisser) ③米勒(Miller) ④安德森(Anderson) 2、根据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等信息。

①样例集和特征集 ②概念、事件和背景 ③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④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3、图像记忆具有除( )以外的三个特点。

①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 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③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④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4、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 )的方法。

①概念形成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注意 5、( )假定,所有感觉输入都通过知觉加工到达记忆系统,激活被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表征,并且与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表征发生某种关系——相关,正是这种关系决定着中枢分析单元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或再认。

①衰减模型 ②过滤器模型 ③反应选择模型 ④知觉选择模型

6、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之为( )。

①模板 ②原型 ③样例 ④维量

7、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一层为( )。

①特征鬼 ②“图像鬼”(映象鬼) ③决策鬼 ④认知鬼

8、在Quillian和Collins的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①命题 ②联想 ③概念 ④原型 9、下述研究方法中,( )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①加法反应时实验 ②开窗实验 ③减法反应时实验 ④计算机模拟实验

10、采用现行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图像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

① 7±2 ② 4-5 ③ 3 ④ 9-20

1、加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 )最先设计出来的研究范式。 ①唐德斯(Donders) ②斯滕伯格(Sternberg) ③波斯纳(Posner) ④汉密尔顿(Hamilton) 2、根据HAM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等信息。

①概念、事件和背景 ②样例集和特征集 ③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④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3、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除( )以外的三个方面。

①处理的信息方面 ②贮存容量方面 ③应用方面 ④系统的操作方面

4、 “Peterson-Peterson 方法”或“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 )的方法。

① 注意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概念形成

5、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四层为( )。

①决策鬼 ②“图像鬼”(映象鬼) ③特征鬼 ④认知鬼

6、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组块。

① 3 ② 4-5 ③ 7±2 ④ 9-20

7、在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方框)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① 联想 ②命题 ③ 原型 ④概念 8、下述研究方法中,( )适合研究象问题解决之类的慢速信息加工过程。

①加法反应时实验 ②出声思考法 ③减法反应时实验 ④开窗实验 9、下述模型中,( )是计算模型。

① TLC模型 ②ELINOR模型 ③激活扩散模型 ④集理论模型

10、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 )。

① 逆向工作 ②简化计划 ③手段-目的分析 ④算法 1、1967年,( )撰写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①西蒙(Simon) ②奈塞尔(Neisser) ③米勒(Miller) ④安德森(Anderson) 2、根据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等信息。

①样例集和特征集 ②概念、事件和背景 ③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④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3、图像记忆具有除( )以外的三个特点。

①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 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③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④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4、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 )的方法。

①概念形成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注意 5、( )假定,所有感觉输入都通过知觉加工到达记忆系统,激活被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表征,并且与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表征发生某种关系——相关,正是这种关系决定着中枢分析单元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或再认。

①衰减模型 ②过滤器模型 ③反应选择模型 ④知觉选择模型

6、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之为( )。

①模板 ②原型 ③样例 ④维量

7、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一层为( )。

①特征鬼 ②“图像鬼”(映象鬼) ③决策鬼 ④认知鬼

8、在Quillian和Collins的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①命题 ②联想 ③概念 ④原型 9、下述研究方法中,( )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①加法反应时实验 ②开窗实验 ③减法反应时实验 ④计算机模拟实验

10、采用现行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图像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

① 7±2 ② 4-5 ③ 3 ④ 9-20

11、加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 )最先设计出来的研究范式。 ①唐德斯(Donders) ②斯滕伯格(Sternberg) ③波斯纳(Posner) ④汉密尔顿(Hamilton) 12、根据HAM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等信息。

①概念、事件和背景 ②样例集和特征集 ③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④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13、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除( )以外的三个方面。

①处理的信息方面 ②贮存容量方面 ③应用方面 ④系统的操作方面

14、 “Peterson-Peterson 方法”或“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 )的方法。

① 注意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概念形成

15、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四层为( )。

①决策鬼 ②“图像鬼”(映象鬼) ③特征鬼 ④认知鬼

16、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组块。

① 3 ② 4-5 ③ 7±2 ④ 9-20

17、在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方框)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① 联想 ②命题 ③ 原型 ④概念 18、下述研究方法中,( )适合研究象问题解决之类的慢速信息加工过程。

①加法反应时实验 ②出声思考法 ③减法反应时实验 ④开窗实验

19、下述模型中,( )是计算模型。

① TLC模型 ②ELINOR模型 ③激活扩散模型 ④集理论模型

20、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 )。

① 逆向工作 ②简化计划 ③手段-目的分析 ④算法

1、1967年,( )撰写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 ①西蒙(Simon) ②奈塞尔(Neisser) ③米勒(Miller) ④安德森(Anderson)

2、根据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等信息。„„„„„„„„„( ) ①样例集和特征集 ②概念、事件和背景 ③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④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3、图像记忆具有除( )以外的三个特点。„„„„„„„„„„„„„„„( ) ①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 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③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④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4、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 )的方法。„„„„„„„„„( ) ①概念形成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注意 5、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之为( )。 ①模板 ②原型 ③样例 ④维量 6、“Peterso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 )的方法。„„„„„„„„( ) ① 注意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概念形成

7、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二层为( )。„„„„„„„„„„„„„„„„„„( )

①特征鬼 ②图像鬼 ③决策鬼 ④认知鬼 8、在Quillian和Collins的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

①命题 ②联想 ③概念 ④原型 9、下述研究方法中,( )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 ①加法反应时实验 ②开窗实验 ③减法反应时实验 ④计算机模拟实验

10、采用现行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图像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 ) ① 7±2 ② 4-5 ③ 3 ④ 9-20

11、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 )。„„„„( )

①逆向工作 ②简化计划 ③手段-目的分析 ④算法 12、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模型由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 ①Atkinson和 Juola ②Sternberg ③Hamilton ④Wickelgren 13、所谓( )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作用。„„„„( )

①气氛效应 ②启动效应 ③典型性效应 ④首因效应 14、下述模型中,( )是心理学家Hunter提出的。„„„„„„„„„„( )

①空间表象模型 ②操作模型 ③语言模型 ④表象-语言混合模型 15、下述方法中,( )适合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 ①眼动记录法 ②反应时记录法

③开窗实验 ④出声思考法

16、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 )

①自下而上加工 ②局部加工 ③整体加工 ④自上而下加工

17、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 )

①减法反应时实验 ②开窗实验 ③加法反应时实验 ④扫描实验

18、根据(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

①衰减模型 ②过滤器模型 ③反应选择模型 ④知觉选择模型

19、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 )策略者居多。„„„„„„„„„„„„„„„„„( )

①保守性聚焦 ②博奕性聚焦 ③同时性扫描 ④继时性扫描

20、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字符、数码还是其他图形,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

00

① 60 ② 90

000

③ 180 ④ 0或360

1、减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 )最先设计出来的研究范式。„„„„„( ) ①唐德斯(Donders) ②斯滕伯格(Sternberg) ③波斯纳(Posner) ④汉密尔顿(Hamilton)

2、根据HAM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等信息。„„„„„„„„„( ) ①概念、事件和背景 ②样例集和特征集 ③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④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 )的方法。„„„„„„„„„„( ) ①注意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概念形成

4、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四层为( )。„„„„„„„„„„„„„„„„„„( )

①决策鬼 ②“图像鬼” ③特征鬼 ④认知鬼 5、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组块。„„„„„„„( )

① 3 ② 4-5 ③ 7±2 ④ 9-20

6、在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方框)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

①联想 ②命题 ③ 原型 ④概念 7、下述模型中,( )是计算模型。„„„„„„„„„„„„„„„( ) ①TLC模型 ②ELINOR模型 ③激活扩散模型 ④集理论模型

8、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 )。„„„„„( )

①逆向工作 ②简化计划 ③手段-目的分析 ④算法

9、1967年,( )撰写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

①西蒙(Simon) ②奈塞尔(Neisser) ③米勒(Miller) ④安德森(Anderson)

10、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这种现象叫做( )。„„„„„„„„„„„„„„„„„„„„„„„„„„„„„„„( )

①字词优势效应 ②客体优势效应 ③构型优势效应 ④字母优势效应

11、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 )的方法。„„„„„„„„„( ) ①概念形成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注意

12、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之为( )。 ①模板 ②原型 ③样例 ④维量

13、双作业操作是研究( )的方法。„„„„„„„„„„„„„„„( ) ① 注意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概念形成

14、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直通模型由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 ①Atkinson和 Juola ②Sternberg ③Hamilton ④Wickelgren

15、所谓( )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作用。„„„„„( ) ①气氛效应 ②启动效应 ③典型性效应 ④首因效应 16、下述模型中,心理学家提出的是Hunter( )。„„„„„„„„„„„„( ) ①空间表象模型 ②操作模型 ③语言模型 ④表象-语言混合模型

17、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 )

①自下而上加工 ②局部加工 ③整体加工 ④自上而下加工

18、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

研究范式叫做( )。„„„„„„„„„„„„„„„„„„„„„„„„„„( )

①减法反应时实验 ②开窗实验 ③加法反应时实验 ④扫描实验

19、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字符、数码还是其他图形,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长。„„„„„„„„„„„„„„„„„„( )

00000

①60 ②90 ③180 ④0或360

20、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 )策略居多。„„„„„„„„„„„„„„„„„„( )

①保守性聚焦 ②博奕性聚焦 ③同时性扫描 ④继时性扫描

1、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 ①1956 ②1967 ③1970 ④1879

2、图像记忆具有除( )以外的三个特点。„„„„„„„„„„„„„„„( )

①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 ②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③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④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3、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 )的方法。„„„„„„„„( ) ①概念形成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注意

4、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三层为( )。„„„„„„„„„„„„„„„„„( )

①特征鬼 ②图像鬼 ③决策鬼 ④认知鬼 5、下述研究方法中,( )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 ①加法反应时实验 ②开窗实验 ③减法反应时实验 ④计算机模拟实验

6、减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 )最先设计出来的研究范式。„„„„( ) ①唐德斯(Donders) ②斯滕伯格(Sternberg) ③波斯纳(Posner) ④汉密尔顿(Hamilton)

7、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 ) ① 3 ② 4-5 ③ 7±2 ④ 9-20 8、下述模型中,( )是计算模型。„„„„„„„„„„„„„„„„„„„( ) ①TLC模型 ②ELINOR模型 ③激活扩散模型 ④集理论模型

9、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直通模型由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

①Atkinson和 Juola ②Sternberg ③Hamilton ④Wickelgren

10、下述模型中,( )是心理学家Hunter提出的。„„„„„„„„„„„„( ) ①空间表象模型 ②操作模型 ③语言模型 ④表象-语言混合模型 11、(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

①自下而上加工 ②局部加工

③整体加工 ④自上而下加工 12、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 )

①减法反应时实验 ②开窗实验 ③加法反应时实验 ④扫描实验

13、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长。„„„„„„„„„„„„„„„„„„„„„„„„„„„„„( )

00000

①60 ②90 ③180 ④0或360

14、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 )策略居多。„„„„„„„„„„„„„„„„„„„( )

①保守性聚焦 ②同时性扫描 ③博奕性聚焦 ④继时性扫描

15、在Rips的“多维量表程序”中,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反映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则称为相应的( )空间。„„„„„„„„( )

①问题 ②语义 ③气氛 ④启动 16、所谓( )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作用。„„„„( ) ①气氛效应 ②启动效应 ③典型性效应 ④首因效应 17、根据(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

①衰减模型 ②过滤器模型 ③反应选择模型 ④知觉选择模型

18、研究加工容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 ) ①双作业操作 ②空白实验 ③心理旋转实验 ④扫描实验

19、心理学家吉布生(Gibson)提出的知觉理论是( )。„„„„„„„„„„( ) ①假设考验说 ②认知理论 ③直接理论 ④特征分析理论 20、“气氛效应”是指( )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

①前提 ②结论 ③心理模型 ④问题表征 1、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 )的方法。„„„„„„„„( ) ①注意 ②命题检验 ③短时记忆 ④概念形成

2、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四层为( )。„„„„„„„„„„„„„„„„„( )

①特征鬼 ②认知鬼 ③决策鬼 ④图像鬼 3、下述研究方法中,( )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 ①开窗实验 ②计算机模拟实验 ③减法反应时实验 ④加法反应时实验

4、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 ①1879 ②1956 ③1967 ④1970

5、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 ) ① 3 ② 4-5 ③ 7±2 ④ 9-20 6、下述模型中,( )是计算模型。„„„„„„„„„„„„„„„„„„„( )

①特征比较模型 ②ELINOR模型 ③激活扩散模型 ④TLC模型

7、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提取模型由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

①Atkinson和 Juola ②Sternberg ③Hamilton ④Wickelgren

8、下述模型中,( )是心理学家Clark提出的。„„„„„„„„„„„„( ) ①空间表象模型 ②操作模型 ③语言模型 ④表象-语言混合模型 9、(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

①自下而上加工 ②局部加工 ③整体加工 ④自上而下加工

10、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

00000

①60 ②90 ③180 ④0或360

11、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 )策略居多。„„„„„„„„„„„„„„„„„„„( )

①保守性聚焦 ②同时性扫描 ③博奕性聚焦 ④继时性扫描

12、在Rips的“多维量表程序”中,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反映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则称为相应的( )空间。„„„„„„„„( )

①问题 ②气氛 ③语义 ④启动 13、根据(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

①衰减模型 ②过滤器模型 ③反应选择模型 ④知觉选择模型

14、下列方法中,( )是用来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 )

①双作业操作 ②空白实验 ③Perterson-Perterson方法 ④扫描实验

15、心理学家吉布生(Gibson)提出的知觉理论是( )。„„„„„„„„„„( ) ①假设考验说 ②认知理论 ③直接理论 ④特征分析理论

16、在Quillian和Collins的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

①命题 ②联想 ③概念 ④原型

17、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 )。„„„„( )

①逆向工作 ②简化计划 ③手段-目的分析 ④算法 18、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这种现象叫做( )。„„„„„„„„„„„„„„„„„„„„„„„„„„„( )

①字母优势效应 ②字词优势效应 ③构型优势效应 ④客体优势效应

19、Kahneman认为决定注意的关键因素是所谓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策略),分配策略受除( )以外等因素的控制。 ①对能量需求的评价 ②当前意愿

③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 ④短时记忆的容量

20、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 ①部分报告法 ②全部报告法

③Brown-Peterson 方法 ④锐敏度实验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