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物言志
1.特点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咏物诗赏析方法
1.托物言志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咏物抒情 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物”由柳枝的随 风摇摆、披拂不定。
“志”讽刺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说明人间终有正义的道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答题思路】 1、物的外形特征 2、物的神韵、品格 3、诗人的理想情操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作技巧: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三、当堂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清晨喝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体现了“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大;(2分)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体现了“凤凰”才能出众。 (1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秋天它的羽翼被迫“摧藏”,只得飞到昆仑山以西,却不知何时才能往回飞,比喻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处非位”比喻不被赏识。整体上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古诗词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抒情类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2.修辞方法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抒情方式: (1)情与景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以景结情 抒情手法 (2)情与物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3)情与事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叙事抒情 借古讽今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白描 正侧描写、视角变化 细节描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