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品牌建设探索
摘 要:品牌建设是学校发展壮大的一项重大的工程,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体现。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学校品牌形象的差异正在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硬件差异,中职学校“品牌”建设的意义越来越重大。
关键词:中职学校;品牌;学校形象
品牌是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现在人们对教育品牌的需求比对产品品牌的需求更加强烈,因为孩子对学校的选择往往是影响一生的选择。从这个意义说,学校甚至比企业更需要品牌意识。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职教市场中做大做强,必须重视学校品牌建设。当前学校品牌形象的差异正在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硬件差异,中职学校“品牌”建设的意义已经凸现出来。
一、学校品牌的内涵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我们认为,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聚在学校的名称、标志和其他各要素(师资、校园文化、教学设施等)的总和中的、体现学校产品——教育服务水平的社会认可与美誉程度。学校品牌的形成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一个知名的学校品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努力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整体推进过程。学校品牌考核指标包括学校规模、设施设备、管理水平、师资结构、文化内涵、知名度和美誉度、办学特色、培养质量、就业率等。
二、学校品牌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找准自身定位
一所学校的品牌定位就是学校根据自己的能力、优势,以及应发挥的特色所确立的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定位。沿着这个目标定位实施下去,才有可能树立学校自己的品牌形象。随着中国教育供给方式的日趋多元和家长对学校选择性的增强,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找准自身定位并建立品牌形象。“找准位置,鲜明个性,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一流名校的三步曲。定位学校,需遵循“四客观”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律”。
在这一前提下,**学校找准自己的定位:以“贴近市场,服务经济,回报社会”作为办学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特色发展”为校训,把学校建成多层次、大规模、综合性、具有现代服务业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服务、为教师持续专业成长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打造特色专业品牌
当前随着中职教育形势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设置是一种市场主宰的“需求驱动”模式,专业设置是根据动态的劳动力市场相对灵活地进行,真正做到面向劳动力市场、服务劳动力市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要想打造自己的品牌,必须要有与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具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的专业,必须在省内以及国内要有自己的特色专业。通过打造特色专业品牌,可以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紧贴市场和企业需求,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学校专业建设能力,使学校获得不断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作为一所商业学校,**学校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社会急需,服务行业”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了财会、商贸、烹饪等传统专业,做大做强了汽修、美容美发、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骨干专业,适时增设了呼叫、动漫、旅游、速录等具有前瞻性的新专业,优化了专业布局,强化了学校的服务特色。现有多个省级示范专业和*市职业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学校还被教育部确定为物流、财政、电子商务和美容美发等4个行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和副主任委员单位。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龙头,**学校实现了逆势而上,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专业是服务社会的载体,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载体,特色专业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三)打造专家师资品牌
校长和教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关键,品牌学校离不开品牌校长和品牌教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善于改革、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带领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商校领导班子一直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挂职锻炼制、外出学习制、梯级培养制、客座教授制、校本培训制和技能比武制等“六制”措施,打造了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有很多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职教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齐鲁名师、*名师等荣誉称号。有多名教师被聘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委和全国美容美发、财政、物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实践证明:师资品牌,是学校品牌建设中最有拓展性、最有说服力的部分,是学校品牌的基础。
(四)打造优秀学生品牌
学生品牌形象是学校品牌最形象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校风校纪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学生身上一览无余。一个学校的财富,不在于它的设备和校舍,而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在办学中,**学校秉承“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特色发展”的校训,提出了“责任、知识、技能、经验”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四段式”学生职业成长模式,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创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辅以案例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搞活了课堂,诱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大力实施了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和安全”为主要内容的6S管理模式,创建了以系为主,班主任加导师团队相结合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管理体系。通过组建社团活动,进入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等塑造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很好的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毕业生得到了许多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和肯定。
实践证明:学生是学校发展的终极品牌,只有毕业生被家长、企业、社会广泛认可,才能体现学校的价值和作用。
(五)打造技能大赛品牌
技能比赛是提高师生职业技能水平很好的抓手,也是学校具有影响的品牌。**学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从2006年开始参与各个层次的技能大赛到现在,共获得山东省技能大赛金牌76枚、银牌39枚、铜牌20枚,全国技能大赛金牌26枚、银牌27枚、铜牌5枚。通过技能比赛,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目的,但不一味的“为了大赛而大赛”,而是“跳出大赛看大赛”,提出了技能训练“从全校普及到重点提高”的基本思路,并总结出了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创新训练、普及训练的“训练四法”,使所有学生享受到了大赛的成果,从大赛中受益。**学校
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树立了一面旗帜,叫响了**学校大赛品牌。
实践证明:“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大赛既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平台,更是宣传学校、锻造品牌的大舞台。
(六)打造个性文化品牌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它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创造学校的师生。**学校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了“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素养教育、以四位一体为主线的成才教育、以传统文化为平台的增智教育、以礼仪文化为引领的养成教育”,打造了“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的行业文化、以备赛参赛评赛为基础的金牌文化、以校友创业引领的创业文化、以感恩父母为基础的责任文化、以团队建设为基础的幸福文化、以构建和谐校园为核心的环境文化”等六种特色文化,形成了具有商校特色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生存、发展、壮大提供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践再次证明: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她就像灵动的水,滋养着学校其他各种品牌要素的发展。
三、学校品牌建设的保障措施
商校在品牌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三种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安排;二是利用学校的品牌效应,充分利用上级政策,吸纳资金、人才等资源,进一步把学校规模做大;三是运用学校品牌,进行资源整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走集团化办学道路,实行品牌扩张。
品牌建设是学校发展壮大的一项重大的工程,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体现。**学校通过品
牌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构架起了独一无二的职校风采,为学校不断迈向新突破提供了强大助推力,为社会各界改变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作出了很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许锡佳.学校品牌的打造[J].成功(教育),2010,(3).
[2]侯小兵,张继华.论现代职业学校教育品牌发展战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刘阳,闫建璋.学校品牌的开发与维系[J].教学与管理,2012,(1).
[4] 鲍传友.学校品牌的内涵与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