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JOURNALOFNEIJIANGTEACHERSCOLLEGE(2003)
四川旅游资源价值、条件与潜力分析
邓 清 南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四川成都 610031)
摘 要:本文根据四川旅游资源的现状,对其进行了旅游价值和旅游条件的客观特征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的潜力分析。
关键词:
四川旅游资源;资源表征;潜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的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1671-1785(2003)02-0062-05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认识、正确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区域旅游规划工作的首要环节。国外旅游资源分析工作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定量分析为主。国内分析工作则在该世纪80年代后期应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注意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这里对四川旅游资源的价值、条件与潜力的定性与定量的初步分析,有助于辨析四川旅游资源的性质、地位,从而明确开发目的和方向。
1 四川旅游资源概况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连西藏,北壤青海、甘肃和陕西,是沟通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省面积48.5万km2,居全国第5位。全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从地形地貌来看,全省地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秦岭山地,境内山岭、盆地、丘陵、平原纵横交错,江河湖泊网罗密布。全省辖18市3自治州,人口8357万,但分布畸偏。盆地面积不到全省的1/3却居住着全省人口的90%。四川少数民族13个,为全国第一大彝族聚居区、唯一羌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四川有丰富的各色旅游资源,如有66个主要景区(其中含2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9处国家级风景区)、7座国家级和2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0处全国重点和26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所博物馆(含陈列馆、纪念馆)、56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37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要名胜景区(点)263个。可见全省旅游资源可谓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此对四川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很有必要,可为四川旅游深入发展理清思路和明确方向。
2 四川旅游资源表征
2.1 旅游价值
首先是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四川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区内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即造就出了一大批原始绚丽的自然景观。如有“天下秀”的峨眉山,“天下幽”的青城山,原始古朴的九寨沟,“人间瑶池”的黄龙沟,青风绿骨的蜀南竹海;有亚洲大陆位置最东、海拔最低的海螺沟冰川公园,以保护国宝大熊猫为主的蜂桶寨、唐家河和卧龙自然保护区,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峡谷等,都向人们展现出西部特有的天姿神韵,具有很大的观光旅游价值。
其次是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价值。四川因其独特的发展历程而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资阳市黄
收稿日期:2002—11—22
作者简介:邓清南(1959-),男,硕士,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总第71期 邓清南:四川旅游资源价值、条件与潜力分析
・63・
鳝溪出土的“资阳人”头骨化石、资阳鲤鱼桥遗址、汉源富林镇遗址、成都羊子山遗址等,均是四川先民生息劳动的证据;在盐亭县至今还有许多黄帝的元妃嫘祖的传说,还有谜底待解、神秘离奇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可能是鱼凫王族先后建立的早蜀王国的都城,其青铜文明是古蜀文化最集中的代表),以及李冰治水、文翁兴学、诸葛亮治蜀等的名人遗存,有中国道教发祥地和藏传佛教的发展,还有八大王与大西政权、保路风潮等历史事件。四川也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厚的省份,如有西汉文学三大家、陈寿与《三国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文章之宗”苏轼、黄荃与花岛画、明代状元杨慎、落下闳与太初历、唐慎微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秦九韶与《算学九章》、张宗法与《三农记》等。这些历史文物古迹是四川省境内文明发展、历史长河呛桑变化的真实记载,蕴含着深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三是科学考察研究价值。四川许多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科学和研究价值。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有着丰富和多样化的动植物物种;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铸就了四川深厚的地域色彩。从科学考察与研究方面来开展旅游活动,可进行从平原到高山草地过渡地带的植物种群考察研究,观赏植物和珍稀植物考察研究,山区中草药的考察研究,稀有濒危物种如大熊猫等的研究,四川佛教和道教的专题考察研究,四川汉族民俗和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成都及川内各地工艺美术研究,川菜及茶馆文化、酒文化研究。尤其是对毫无史料记载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研究,对泸州张坝桂圆林“桃花水母”的研究,对黄龙沟的世界最大钙华滩、最大彩池群的研究等等,更能旅游活动的科学意义。
2.2 旅游条件
首先从位置和交通条件看,四川的地理位置虽然有其劣势,也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不足在于地处我国西部、地貌上的第二级阶梯,且深居大陆内部,距东、东北、东南部广大客源市场较远,联系不便,旅游资源的物理吸引力弱,因此成为客源市场开发的制约因素。而优势在于其枢纽位置。四川在西部12省市区中,除广西、内蒙古、青海和宁夏外都地界接壤,与西部各地联系十分方便。从全国范围来看,四川邻近全国地理中心和西部东缘,向东辐射比西部其他省市区更为容易,为四川实现西西合作和东西合作的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桥头堡”提供了位置保障。国家经济重心西移下的西部大开发、外资对西部的关注以及加入WTO后国际经技术的频繁交流,必然带来西部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四川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和地缘优势,大力开展跨省旅游和跨国旅游,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推动四川旅游跃上一个新台阶。在交通通讯方面,四川现已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内河等技术设备较为先进、纵横交错的综合运输网和各种形式的邮电通讯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与西部一些省份比较,四川“蜀道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还有许多景区,由于位置偏僻、路途遥远、开发较迟,交通运输条件落后,可进入性较差,影响了景区的建设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从景象的地域组合条件来看,四川地域辽阔,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加之开发时缺乏科学规划及系统建设因素,总的来说景象的地组合不理想,许多景区内容单调,缺乏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互补性,缺乏特征与品味。这是四川有些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不乏有组合条件较好的景区,如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既有“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的延绵山体,山上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动物2000余种、植物3000余种,其中枯叶蝶、凤蝶、髭蛙、弹琴蛙、树蛙、大蚯蚓为峨眉山特有,有三纪孑遗植物木银杏、洪椿、共桐、桫椤等,以雄秀奇幽著称于世;还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世界最高的弥勒坐像乐山大佛,以及汉代崖墓、唐代凌云寺与灵宝塔、宋代东坡楼及碑林、佛国天堂等人文名胜荟萃。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中外驰名的中国旅游40佳和首批4A景区之一。
第三从环境容量条件来看,它是风景区的规模和效益的总标志。其主要指标包括容人量和容时量。四川地域辽阔,东西差异大。广大川西高原人烟比较稀少,大部分景区环境容人量大;但一些・64・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18卷第2期
景区由于资源比较单一,旅游活动内容贫乏,服务设施不足,因此容时量较差,这也是当地旅游效益和创汇不能很快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九寨沟风景区多年来是四川旅游业的一个品牌产品,但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境容量问题。虽然整个景区面积72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600平方公里,且其中还有3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但目前已开放宝镜岩、树正、诺日朗、剑岩、长海、扎如6个风景区,游人只能涉足到狭窄的6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活动空间大为受限。据测算九寨沟最佳日容人量为8000余人,满负荷为12000余人。而实际上每到旅游旺季游人可达数万人之多,不仅人流拥挤、影响观赏,而且在清洁卫生管理和接待服务设施及水平大打折扣,故景区已开始采取了限量旅游的措施,但每到旺季仍显狭小、疏散能力较差,导致容人量较少。同时,景象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主要限制在夏秋两季,冬季游人较少,加之目前游览活动内容较单调,其容时量就必然相对减少。对于川东盆地而言,有些景区景点较为分散,路程叠绕,知名度不够,缺乏引导与组织,因而游人又嫌稀少,没有达到应有的接待能力,造成旅游资源浪费。
第四从投资条件来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作保障。四川境内知名度较高、具有多种功能的旅游风景区并不少,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业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景区的建设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远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需求。如果要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尚需巨额投资。投资条件欠佳是四川旅游业过去一直处于较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善,一方面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加入WTO,四川省已废止了不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正努力营造入世开放的政策与法律环境。同时四川正加强改革开放力度,如今年年初四川向海内外公布出让九寨沟、四姑娘山等10大景区经营权,汉龙集团五年投资20亿元开发包装四姑娘山,林凤集团13亿打造“自贡恐龙王国”,年末又推出包括大邑刘氏庄园、广汉三星堆在内的100个旅游招商项目。这些表明四川的旅游业投资环境正逐步好转起来了。
第五从施工条件来看,四川地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秦巴山地五大地貌单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多山和多高原为特色。约占全省2/3的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海拔3000-4900米不等。由于高原气候特点,全年气温较低,冬季寒冷漫长,因此适宜施工的期限很短,加之考虑防寒的需要,施工量很大。尤其是川西北高原区,有的地方由于经济技术落后,交通条件差,建筑材料、生活用品难以供应,更增加了施工难度,使这些地区的工程量、投资额、技术难度比其它地区要大得多。而对于四川盆地,除6000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外,其余的盆中万山丘陵、盆东平行岭谷区和盆周山地,施工条件都比较困难。盆底由于人口密度、农业密度较大而投资率高。
第六从开发后的效益条件来看,四川省旅游资源开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全省而言,由于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而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全省其它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旅馆、饮食、商业、交通运输、邮电等第三产业的壮大。新世纪首届全国旅游盛会——全国旅游交易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39个代表团近万人参加了这些盛会,众多中外旅游商家都一致看好四川旅游业的潜力与前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四川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创造了较为可观的宏观经济效益。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44%,相当于第三产业总值的18.93%,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全省非贸易外汇收入的42.30%。2001年,全省接待国际旅游人数达57.48万人次,列全国14位,比上年增长24.4%;旅游外汇收入1.6579亿美元,列全国16位,比上年增长36.0%。国内旅游方面,2001年全省接待63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3%,旅游收入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旅游业的发展,也拓宽了就业门路,增加了就业人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四川旅游资源分析
3.1 选项与赋值总第71期 邓清南:四川旅游资源价值、条件与潜力分析
・65・
分析四川旅游资源时可先确定资源、环境和旅游条件三个综合评价层次,以及10个项目评价层、11个因子评价层,有关专家参与咨询打分,结果经处理后得出四川旅游资源权重值。从权重值排序来看,在综合分析层中资源条件的权重最大为0.663,这表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某地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及开发价值决定了该地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与方向。其次是旅游条件和环境条件,其权重值分别是0.207和0.13。它们对景区的开发影响较大,因为再好的旅游资源如果没有旅游条件和环境条件也不会得到市场与社会的认可,也就没有开发价值。从具体参数来看,上述三者的分值(按权重乘100所得)分别为66、21、13;在资源条件中又分为观赏特性(含愉悦度、奇特度、完整度三个评价因子)、科学价值(含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两个评价因子)、文化价值(含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疗养娱乐三个评价因子)三个项目评价层,分值分别为36、7、23;在旅游条件中又分为交通通讯条件(含便捷性、安全可靠、费用三个评价因子)、接待国外游客的可能性、距国内客源市场的远近、住宿条件、旅游服务与管理五个项目评价层,分值分别为6、5、5、2、3;在环境条件中又分为景观组合、环境容量二个项目评价层,分值分别为10、3。这样我们可以判断出在三个评价层次中各项目的重要程度,因而可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条件与旅游环境的改善。
3.2 开发潜力
一般采用模糊计分法将各相关评价因子按“优、良、中、次、差”划分为5个等级,其分值范围分别是0.8~1、0.6~0.8、0.4~0.6、0.2~0.4、0.2~0,这里对四川旅游资源景区(点)进行分项打分,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出各景区(点)得分值。我们将得分为78~100分的归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景区,这些景区旅游品位高,对海内外的吸引力都很高,形成了品牌效应。其中73~78分的资源为二级国际吸引力资源,78分以上的为一级国际吸引力资源。得分为70~73分的旅游资源归为具有国内吸引力的景区,这些旅游资源品位中等,对全国范围内的游客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得分62~70分的旅游资源为具有边缘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它能够对四川周边省市的游客产生吸引力,这些资源相对一般,辐射范围不大。而62分以下的旅游资源则是具有省内吸引力的景区(表1)。
表1 四川旅游资源潜力初步判断
吸引范围国际吸引力潜力分值78-10073-78国内吸引力70-73自然资源类九寨沟、黄龙沟、峨眉山、四姑娘山海螺沟、蜀南竹海、西岭雪山、贡嘎山、蜂桶寨、卧龙龙池、黄龙溪、天台山、瓦屋山、蓥华山、牟尼沟、跑马山、西昌邛海、泸沽湖、花水湾、富乐山碧峰峡边缘吸引力60-70达州真佛山、兴文石林、玉蟾山、若尔盖草原、诺河风景区、简阳三岔湖翠屏山、螺鬃山、金华山、凤凰山省内吸引力62以下九龙沟、温江生态旅游区、龙泉、朝阳湖银厂沟、北川猴王洞、梓潼七曲大庙纳溪方山、佛宝风景区、桂圆林、内江德格印经院、报恩寺、皇泽寺、千佛崖摩崖广德寺、棘人人悬棺、大佛寺、朱德故居、西昌地震碑林、二滩水电站世界乐园、云顶石城、望丛寺、李白纪念馆、盐业博物馆、鑫岛游乐城、德阳石刻艺术墙、内羊宫、成都动物园、鹤鸣山、荣县大佛、西林老君庙、宝光寺、刘氏庄园、剑门关、邓小平故居、安岳石刻、杜甫草堂、武候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泸定桥文化资源类乐山大佛、都江堰、自贡史前恐龙化石资源、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青城山、山、安县白水湖、江油窦湍山、桫椤谷、江张大千纪念馆、灵山寺、三苏祠、文殊院、青大自然景园、资中重龙山、隆昌古宇湖、寺、乐至卧佛、郭沫若旧居、阆中大佛、土司宜宾流杯池、百丈湖、仙女山、黑龙潭、官寨彭祖山新都桂湖・66・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18卷第2期
4 结语
旅游资源分析是进行旅游规划、明确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仅是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要想深入地进行更科学的评价还有许多新知识要学习、许多新技术要采纳。譬如在研究内容上,不仅要关注旅游资源的视觉质量分析,更应注意其人类文化遗产价值和货币价值分析;在研究技术和方法上,还可充分采用国外已普遍应用的3S技术、因特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并且能够将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地理学、考古学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地吸收到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中来,这样的旅游资源分析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才能够真正比较科学而准确地作出分析结论,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才有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成都:四川省旅游局,1999.7-11.[2]四川旅游统计便览(2002)[M].成都:四川省旅游局,2002.1-13.[3]中国旅游年鉴(2001)[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48-56.
AnAnalysis:Values,Conditionsand
PotentialsontheTourResourcesinSichuanProvince
DENGQing-nan
(DepartmentofManagementofTecknologyandBusiness,ChenduElectromechanicalCollege,Chendu,Sichuan610031,China)
Abstract:Thispaper,basedonthestatusoftourresourcesinSichuanProvince,hasanalysedandconcludedtheimpersomalcharactersofitstourismvaluesaswellastourismconditions,andanalysedthepotentialsofitstourresoueces.
Keywords:tourresourcesinSichuanProvince;charactersoftourism;analysedofpotential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