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目前最流行的定性研究方法有两种:___定性研究___与__文献综合法_____。 2、文献搜集的原则,应该先查__新近___的文献,再查_过去______的文献。
3、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以___因果关系分析_ 的水平作为衡量研究质量的标准。 4、研究的效度可以分为____内部效度 和______外部效度_______。 5、有偏性样本有两种来源,分别为选择偏向_和非概率抽样。
6、被试间设计克服个体差异的方法,有__匹配__和__随机分组___。 7、最常用的研究相关关系的研究指标是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 8、样本的基本条件是_能够代表它所属的总体__。 9、传统测验主要采用自我报告和_投射技术___。 10、研究访谈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分为不同类型,_无结构_方式访谈和_有结构方式访谈。11、实验室实验有两种形式:_标准实验室实验__和_模拟实验。
12、小N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反转型设计、扩展式反转型设计和多重基线设计 13、心理学研究方法可分为___定量__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14、形成因果关系的三个重要条件分别为事件的共变关系、时间-顺序关系、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__。15发展研究有三种类型:纵向研究_、横切面研究和趋势研究(预测研究)。
16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和保密原则。
17心理测量的水平有_等距量表_、等比量表_、称名量表和顺序量表。
18观察法可以按照对行为的不同取样方式分为事件取样观察和时间取样观察_。 20、科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描述_、解释_、_预测_和控制。
21、能够考察实验处理的效果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准实验设计是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22、将α水平控制的更严格,将会降低犯_I类_错误的概率,但_II类错误的概率会增加。 23、在测量数学能力的测验中有计算题,说明该测验有很好的__内容_效度。 24、自变量有两个以上的实验设计称为____多因素设计_________。
24、被试内设计有可能产生实验处理的污染,一般来说,可以通过_小N设计_或_拉丁方设计_,克服与抵消潜在的干扰效应。
25、观察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所观察行为下操作定义,第二个特点是观察需要确定观察目标_。 26、研究访谈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开放方式和__闭合方式_。 27、在问卷法中,为避免被试的“趋中反应定势”,量表的点数应采用_偶数___等级。 28、采用相关研究考察因果关系的准实验研究是_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__。 29、如果自变量无法改变或控制因变量,我们称之为_虚无结果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个研究为描述性研究( A )
A.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B. 噪音强度对被试反应时的影响 C. 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 D. 归因偏好的心理机制研究
2、华东师范大学的男女比例是1:3;从华东师范大学的男生中随机抽取了100人,女生中随机抽取了300人;作为研究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是( C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随机抽样 C. 比例分层抽样 D.方便抽样 3、关于大样本研究范式陈述错误的是( D )
A.运用随机化程序选择大量被试 B.对被试进行实验控制 C.运用统计方法检验研究结果 D.适用在临床心理学中
4、下列哪个不属于自变量的一种( C )A.被试变量 B.环境变量 C.控制变量 D.作业变量 5、下列哪种情况适合采用被试内设计 ( B )
A. 自变量的一种水平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水平 B.当被试很少的情况下
C. 内倾与外倾的人在幸福感上的差异 D.两种方法抚育婴儿的效果的差异 6、关于2×3×4的实验设计,陈述正确的是( A )
A. 有三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的水平数目分别为2、3、4。 B. 有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的水平数目分别为3、4。 C. 是完全的被试内设计 D.是不完全被试内设计 7、被试内设计的缺点是(C )
A.增加了实验误差 B.增大了个体差异 C.产生了顺序效应 D.增加了被试数量
8、下列哪个不属于测量的效度( C )A. 内容效度 B. 预测效度 C.总体效度 D.构思效度 9、反应时属于(D )量表。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10、下列哪种研究方法是定性的研究方法( D )A.实验法 B. 问卷法 C.准实验 D.访谈法
1
11、下列哪个研究为完全被试内设计( A B )
A. 不同噪音强度(20分贝、40分贝)对反应时的影响 B. 不同生词密度(10:1;20:1;30:1)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C. 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 D. 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性研究 12、下列哪种研究方法的内部效度最好( A )。A.实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案例分析法 13、问卷法中,因为(C)的影响,可能使被试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A.统计回归 B.问卷表述不当 C. 社会期望 D.实验者效应 14、神经心理学家研究脑损伤患者一般采用(A)方法。 A.案例分析法 B.访谈法 C. 实验法 D.观察法
15、复杂实验设计有( C )自变量。 A.一个 B. 两个 C. 两个或两个以上 D.不确定 16.文献阅读应遵循( A)原则。 A.批判性阅读 B.计划性阅读 C.粗读 D.精读
17、每天在10:am~12:am期间观察行为两小时,连续观察一周,这属于观察法对行为取样中的( D ) A.事件取样 B.情境取样 C.便捷取样 D.时间取样 18、下列哪个测验属于一般智力测验( D )
A. 旺德利克人事测验 B. 贝内特机械理解测验C. 卡特尔16PF测验 D. 威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19、被试间设计的最大缺点是( C )。
A.一个处理的效应会影响后续处理的效应 B.实验中所能容许的自变量数目较少,因而不经济 C.被试差异会干扰处理效应 D.被试只能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因而很不经济 200、下述哪一个不是操作定义的一个实例( D )?
A.祖父制作月饼的菜谱 B.当一个演员能无错误的重复其台词两遍时就算已经记住台词了 C.反应时是指刺激呈现和被试作出反应之间的间隔
D.合作是指对别人的活动给予支持,并直接参与活动,成为其中一员
三、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不需要改正)
1、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适当的修改数据。( × ) 2、复杂的实验设计指的是自变量有三个以上的实验设计。( × ) 3、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是一种能考察因果关系的相关研究。( × ) 4、量表的测量信度随点数增加而降低。( × )
5、在心理学研究中,应尽可能选择一种研究方法。( × ) 6、采用被试内研究设计,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 )
7、实验室实验的生态效度不如问卷法的生态效度高一些。( √ ) 8、一般来说,当α值较小时,统计功效会降低。( √ ) 9、小N实验设计实际上就是小样本范式的实验设计。(√ ) 10、能力倾向测验的预测效度要高于一般智力测验。( √ ) 11、等距量表常用的是3点或4点量表。( 错 ) 12、艾森克人格问卷属于一种最大成绩测验。( 错 ) 13、等同信度不需要像重测信度那样,进行两次测验。(× ) 14、控制实验者效应的最好方法是采用“双盲”实验。( 对 ) 15、“抽彩法”不是一种随机取样的方法。( 错 ) 16、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都属于自然观察。( 错 ) 17、合作型被试是研究中最理想的被试。( 错 ) 18、回归间断点设计不能考虑到成熟的作用。(错)
19、拉丁方设计是不完全被试内设计中用来平衡顺序效应的一种方法。( 对 ) 20、对要观察的行为不需要下操作性定义。( 错 ) 21、任何一个实验都可能存在额外变量。( 对 ) 22、观察法探讨的是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错 )
23、为研究儿童惧怕的心理特点,将儿童置于较为恐怖的环境中。 ( 错) 24、交互效应提高了研究的外部效度。( 错 )
25、统计结论效度在统计学上定义为不犯α类错误的概率。( 错 )
26、2×2×4的实验设计,说明有3个自变量,第1个自变量有2个水平,第2个自变量有2个水平,第3个自变量有4个水平。( 对 )
27、表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标准差。( 错 ) 28、访谈法不需要考虑信度和效度。( 错 )
2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标准成就测验。( 错 )
30、“你有机会参加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吗?” 从来没有 难得参加 有时参加 常常参加 一直参加;本题目属于等距型量表。( 对 )
2
31、观察法在生态效度上要优于实验室实验。( 对 ) 32、访谈法要求访谈人员有一定的社交能力。( 对 ) 33、卡特尔人格测验属于最大成绩测验。( 错 ) 34、摄氏温度是等比量表的一种形式。( 错 )
35、重复测量的间隔时间应掌握在30天左右,再测信度比较准确。( 对 ) 36、平衡式拉丁方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顺序效应。( 对 )
37、通过张贴招募广告招聘被试的取样方法是随机抽样方法的一种。( 对 ) 38、所罗门四组设计是一种准实验设计。( 错 )
39、问卷设计中,问题的编排应从具体的问题到一般的问题。( 错 ) 40、方差分析是一种参数检验方法。( 对 )
四、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被试间设计:把不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或水平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比较保守、安全。在被试间设计中,两种或多种实验条件之间不可能通过被试相互“污染”。可是,在采用这种设计时,应使两组被试的条件尽可能相似,可能通过匹配程序或随机分组程序,做到这一种。(P115-116) 2、时间取样观察:是在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对这一时间中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较全面的记录。时间取样可以随机进行,也可以在生典型行为表现的时间进行,一般应在活动开始、中期和结束阶段都能抽选一定时间作出观察。(P190)
3、折半信度:是在测试以为对测验项目按奇项、偶项或其它标准分成两半,分别记分,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系数。但这样得到的信度系数只表明一半测验的信度,还需要根据斯皮尔曼-布朗公司确定整个测验的信度。(P137)
4、自然观察:自然观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类型,它通过对自然发生的活动的系统观察或调查,分析和研究有关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自然观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研究的对象是在自然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 ,并非人为地创设情景;二是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或操纵某些因素,使所进行的观察尽可能不引导人注意而影响正常活动。(P47)
5、文献综合法 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文献综合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6、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有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猜测性陈述。研究的理论假设必须明确指出变量之间关系和变量的测定方式,从而提供检验所假定关系的基础。例如,某教育心理学研究假设:小组式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这一假设说明了变量“小组学习”和变量“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变量的测量,检验所假定的关系。(P32-33) 7、操作定义
变量的操作定义是有关构思的可观察指标的具体陈述。在心理学研究设计中,对变量作出操作定义,是十分重要的步骤。这就是把心理学的构思或概念(如动机、情绪、焦虑、参与等)定义为可测定、可重复的具体指标。例如,以愿意参加某项活动的程度作为动机的操作定义;以皮电反应作为焦虑的操作定义,等等。研究中变量操作定义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研究的可重复性、结果的可检验性以及研究的普遍意义。(P60)
8、控制 心理学研究中,“控制”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指研究对于外部因素和实验情景的控制能力;二是指研究对于自变量的控制程度;三是指研究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同多研究设计的总体安排、研究程序的规范化以及测量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等方面,排除影响因果关系推论的各种因素。 9、统计功效 又称统计检验能力,在统计检验中不犯或避免犯II类错误的概率,即统计功效=1-β(有关系却接受虚无假设)
10、置换取样 当所抽选的样本成分在抽选后继续返回总体参见加进一步抽选时,称为“置换取样”11、方便取样法 是以志愿者很容易招聘的人员作为样本,而很少考虑样本的代表性
12、特异性效应 这是指由于实验和研究采用了新异的方法、特殊的材料和情景,或者使被试改变已经习惯了的活动、工作方式和环境,因为产生个暂时的新异或接触性的反应,影响研究的效度。 13、统计回归效应 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进行重复测量时,初测时获高、低极端分数者会在重测时倾向于向平均值偏移,即发生统计回归效应
14、聚合效度 是指运用不同测量方法测定同一特征或构思时测量结构相似的程度
15、观察法 是在一定时间内度对特定行为表现或活动进行考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16、比例分层取样 按每一层次个体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决定样本中该层次个体的数目。 17、反应定势 是指受测者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测验项目作出反应,使得我们正确判别受测者的真正能力水平。
18、有结构访谈 是一种有指导性的、正式的、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访谈形式。 19、反转型设计 P121 又称为“ABA设计”(A B表示不同实验结阶段),其基本思路是:先去的被试行为的基线值;然后引入自变量,并观察被试的行为变化;最后,把实验条件反转到原来基线状态,
3
再一次测量行为。
20、社会赞许 所谓“社会赞许”,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大多数人越喜欢的行为,其社会赞许性也越高。人们一般都有这样的信念,每个人的行为都想迎合社会的需要。因此,那些合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的行为很难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特质。例如,碰到熟人问好就是一个社会赞许性高的行为,如果根据这个行为来推断一个人彬彬有礼、很有教养是远远不够的。相反,人们往往把超出社会期望或社会规范的行为归因于行为者的个性本质,或者说,行为的社会赞许性越小,本质归因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21、要求特征 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很有可能,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我们把这种称为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
五、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问卷量表设计所包含的四个层次?
问卷量表的设计包含着四个层次,这就是问卷的理论构思与目的、问卷的具体形式或格式、问卷项目的语句和问卷的用词。在进行问卷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各层次的具体设计要求,以便确定问卷的结构和设计重点。
问卷设计中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是问卷量表的构思与目的。不同的目的和理论依据,决定了问卷项目的总体安排、内容和子量表的构成。 第二个层次是问卷的具体形式或格式,例如,应该采用图解式量表还是数字式量表?量表应采取多少个等级(量表的点数是用奇数等级还是偶数?量表上的文字说明该用多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第二个设计层次需要考虑的。
问卷量表设计的第三个层次是问卷的语句,应注意避免复杂语句或带有引导性的问题,还要避免与社会规范有关或有情绪压力的问题,又称为“高负荷问题”。
问卷的第四个层次是问卷用词,总的要求是避免过于抽象、一般的词语,防止反应定势。(P180-181)
2、简述间歇时间序列设计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间歇时间序列设计是在实施实验处理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对研究对象作出多次重复观察或测定,并通过对整个时间序列的测定结果的比较,确定实验处理的效果。 间歇时间序列设计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在实验处理以前评估被试成熟的趋势,并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作出比较肯定的因果关系判断。 间歇时间序列设计人缺点是会带来一些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例如,实验处理实施之后可能发生的历史因素、多次测定中测量操作程序的变化,等等。(P112)
3、简述影响心理测验的因素?
心理测验成绩的好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测者本身的知识和能力等特点以外,还有以下一些因素。
(1)测验的形式和练习因素
测验本身的特点和形式,以及测验情境的特征都可能影响测验成绩。测验中,有的人比较善于利用这些特征和线索;还有的人由于接触过某些测验而熟悉测验的特征;多次测验,会产生练习效应。而混淆测验结果的意义,这在速度测验和重复测验中尤其明显。 (2)焦虑和动机
对测验动机过高、期望过高或者对测验成绩过分关心,都可能产生焦虑,出现不安、焦躁、胃溃疡等消极的心理与生理反应,进而影响测验成绩,在一些涉及情感和动机的测量中,焦虑的影响更大。 (3)主观倾向和反应定势
反应定势是指受测者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测验项目作出反应,使得我们无法正确判别受测者的真正能力水平。
(4)测验实施中的因素
测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也会影响测验成绩,例如,实施方式、测验主持人的特征、答卷格式、记分形式、指导语的标准化程度、测验场地的布置、环境条件等。(P150)
4、简述研究设计的标准?
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应注意使设计方案达到下列标准:
研究设计回答了研究问题并准确地检验假设;(2)研究设计通过不同程度的随机化,较严格地控制自变量;(3)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P61)
5、简述影响样本大小的一些因素?
4
样本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种因素: (1) 研究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一致程度。某些研究表明,选取较大的样本,并不一定显著地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只有当总体相对小的情况下,样本大小才较明显地影响参数估算的准确性。 (2) 研究的经费和成本
在决定样本大小之前,应考虑为取得和运用较多样本所需的成本和费用。例如,访谈研究往往比问卷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因此常常只能选取较小样本。 (3) 总体的同质性
在确定样本大小以前,还必须考虑总体的同质性或异质性,一般来说,总体越是同质,就越有条件采用较小样本;总体越是异质,就越需要选取较大样本。对于不同的取样方法,总体同质性这一因素的影响有所不同。例如,在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时,为了达到确定的准确度,所需样本大小随总体同质性下降而增大。在用分层随机取样法时,各层次已尽可能同质,因而可以选取较小样本。
6、简述观察评级中的反应偏向?
观察评级中的反应偏向:晕轮效应、宽大效应、趋中效应 一、晕轮效应 是以客体的一般印象而形成恒定的评级倾向。
对观察者的一般印象,往往会泛衍到对他的其他各方面特征的评价。 二、宽大效应 是指在评级中出现过宽或过严的倾向。 评级过宽称为正宽大效应;评级过严称为负宽大效应。
观察中对某组或某类型的被观察者评级过宽或对另一组人过严。如酒精的效应的观察。 三、趋中效应 是在评级判断中避免作出极端性判断,而倾向于在量表中段打分的偏向。 特别是观察者对观察对象不熟悉时,最容易出现趋中效应。
7、简述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 测量效度是指心理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到的是不是需要测定的心理特征。对测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
1测验的组成 测验或测量的选材与构思、测验的长度、项目的难度、辨别力和编排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的效度
2测量程序 测量程序的质量对测量效度至关重要,其中包括:测量程序设计、测量手册的配备和实施,程序的标准化、指导语、场地的布置、时间的限制等
3 校标的特征 选择适当的校标,是测量效度的前提条件。校标的信度、校标与测量指标(如预测变量)之间真正相关的程度都会影响测量的效度。
4样本与受试者特点 研究中样本的代表性和异质性会影响效度,受试者的兴趣动机情绪和态度也对效度影响很大。
8、简述分层随机取样比简单随机取样的优点?
简单随机取样法 在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是均等的。
分层随机取样法 是先把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子总体,然后独立、随机地从每一层次选取样本。 分层随机取样与简单随机取样相比,具有三方面的有点:
1样本更具代表性 由于分层取样是在了解总体特征的条件下进行,所选取样本的代表性较高
2 参数估算更为准确 研究证明,取样误差只出现在“层次内”,而很少发生在“层次间”,由于分层取样使得每一层次内变异程度减少,取样误差也随之减少,这就使参数估算更为准确
3取样更为灵活 分层随机取样使得可以对各层次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是取样更加灵活
9、简述标准成就测验?
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其应用效果受教育内容、教育背景和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应用情况表明,阅读测验和数学测验比语言测验和社会研究测验效度高。标准成就测验主要用于三种目的:1检查和控制教育质量2 评价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 3对学生尽心个别诊断和评估
10、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
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这一原则规定,心理学实验的被试有权利了解实验目的和内容,并仅在自愿同意的情况下参与试验。
2、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 这一原则规定,研究者必须尊重被试的自由,允许被试在任何时候放弃或退出实验,被试应当被告知自己有权利随时选择放弃实验。 3、保护被试免遭伤害
这一原则要求研究者在实验进行中和完成后,都必须确保被试不会因为实验而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4.保密原则:所谓保密原则就是指在未经被试许可的条件下,研究者不应泄露被试在实验中的任何
5
表现,尤其是被试的一些个人信息。
11、简述三种类型的准实验?(共五种)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回归间断点设计、不等同对照组设计、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一、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在时间1对两个变量的关系作出测定和相关分析;再在时间2作相似测定和分析 求得同步相关rA1B1和rA2B2;rA1B1和rA2B2为稳定性相关,实际上是再测信度; 在同步相关稳定的情况下,如果rA1B1>rA2B2,则A引起B,反之,B引起A。 二、回归间断点设计
特点:通过实验处理与事后测量回归线间断点的特征,确定准实验的主效应。 有事前测量与事后测量,用以考察某些实验性措施(例如,奖励)的效果。 三、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不等同:指参加研究的各组之间至少有一种特征的“总体期望值”不同。 运用了对照组和事前、事后比较,大大加强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这种设计可以控制历史、成熟和测验等影响效度的因素。
被试的选择:尽可能从同一总体中选取,选用相似样本。被试过分异质,需要采用匹配程序。 四、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12、简述问卷设计的一般步骤?七个步骤 1根据研究母的与假设,收集所需要的资料
2确定问卷形式,可以从研究者的时间、研究范围、对象、分析方法和解释方法等方面考虑 3列出标题和各部分项目 4征求意见,修订项目 5试测,以30-50人为试测样本,求出信度、效度 6进行项目分析,重新修订 7正式测试
13、简述社会测量的概念、基本假设和特点?
社会测量由心理学莫里诺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特别是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即所谓社会结构-人际知觉方式。 社会测量法的基本假设是,在所有团体里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相互作用,使得各成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与消极人际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这种相互偏爱或疏远的关系会显著地影响团队的士气和效率。
社会测量法的重要特点:1社会测量法设计社会性的变量2社会测量容易引起被测人较强的兴趣与动机3侧量结果的应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团队研究
14、简述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的特点、优点及缺点? 被试间设计:把不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或水平。 被试内设计: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或水平。 (一)被试间设计
优点:两种或多种实验条件之间不可能通过被试相互“污染”。安全、保守。 缺点:被试和被试之间的个体差异会带来很大的实验误差,干扰自变量的作用。 被试间设计克服个体差异的方法:让被试之间尽可能相似。 (二)被试内设计
优点:每一位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与自己比较,不需要分组,克服了个体差异,实验效率高。 缺点:被试内设计可能产生实验处理的污染。即顺序效应。 通过随机化或平衡法,克服或抵销干扰效应。
15、简述观察的特点。P191
观察的首要特点是要考虑究竟观察什么,即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所以观察者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需要对行为(观察对象)进行分类和定义。
观察的第二个特点是观察需要确定“行为单元”,即观察测定中所用的行为成分的大小。 观察的第三个特点是观察推论的程度,即观察要求观察者作出多大程度的推论。 观察的第四个特点是观察系统的普遍性或者可应用性。
16、简述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P97
1统计功效低 统计功效又称为统计检验能力,在统计学上定义为不犯II类错误的概率(1-β)(有关系却接受虚无假设) 2违犯统计检验的假设
6
3测量信度低 低信度的测量会夸大估计值的标准误差,
4实验处理实施的可靠性 5研究背景中随机的无关因素 6被试的随机异质性
17、简述影响访谈效果的因素。P172
(一)成功访谈的条件 资料的可及性、被访人的认知、被访人的动机
1、资料的可及性 访谈人需要收集的数据资料是被访人完全能够得到和提供的,被访人的记忆、情绪和拥有的信息等都可能影响资料的可及程度。 2、被访人的认知
被访人对自己在访谈中的角色、访谈要求、问题意义等的理解和认知,直接决定了访谈的实际效果。 3、被访人的动机 被访人的谈话动机、价值观、访谈目的与自己需要的一致程度。
影响被访人的动机因素很多。如竞争、不愿表示出无知、对访谈后果的担心、研究单位的声望、对访谈人的喜欢、社会规范、情绪上的需要等等。
(二)访谈人的影响 访谈人的选择、提问方式、探究方式、激发动机、访谈记录 1、访谈人员的选择
要做到以上两点的原则: 接进性原则,尽可能缩小自己与访谈对象的差异。 2、提问方式
访谈问题的提法常常影响对问题的反应,问题的表达如果对双方含义不同,就会造成“提问差误”。 2、提问的技巧
提问题的原则: 先提非研究问题、再提所要探讨的一些核心问题、敏感问题、 对于那些使访谈对象明显感到不快的问题,则应放到访谈结束前提出。 3、探究方式
不适当的探究,会造成差误,影响访谈结果。
4、激发动机 是否能激发被访人的兴趣和积极性。
5、访谈记录 在访谈结束后根据记忆作出访谈记录和报告,因而造成比较大的差误。 6、访谈时间的控制 每次访谈时间一般以一两个小时为宜;
18、简述四种常用的问卷量表。P184
常用的问卷两边有:总加量表法、累积量表法、一致定位量表法、语义区分量表法。
总加量表法:又称利克特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利克特与1932年创制,量表形式主要有5点法、7点法和3点法。
累积量表法:友古特曼于二十世纪40年代提出,强调测量项目的单维性。家丁测量同一维度特征的一组项目。可以按照难度或数量的连续体排成顺序,表示接受型项目所拥有的“特征量”的难度。 一致定位量表法:由瑟斯顿等在二十世纪20年代末提出,是等距量表问卷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语义区分量表法:由奥斯古德、苏奇和坦嫩鲍姆等在1857年根据语义心理学研究提出,已在问卷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19、简述非参数统计的定义、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假设。P243 在许多实际问题往往不知道总体分布的形态,或者知道得很少,例如只知道总体分布是连续型的或离散型的。这时参数统计方法就不大适用了,而需要借助于另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也不对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的统计方法,称为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其检验方法就是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它检验的是分布或分布位置,而不是参数。即在假设检验中不对参数作明确的断定,也不涉及关于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分布的检验。如卡方检验,
大多数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都有一定的基本假设,主要有:1各观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2变量具有基本的连续性和一致性3数据呈顺序型和称名型。
20、确定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方法? 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方法:
1研究被试的取样方法:明确研究的总体、样本的大小、取样的手段等;
2实验处理的方法:自变量的操纵和控制方式,实验处理的实施、仪器和配备和程序的安排等;3集数据的方法:确定测量指标及其测定方法,设计相应的量表,规定数据的记录方式等; 4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数据的特征,先把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检验方式。(P62) 21、简述科学研究的目的?科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描述对象的状况2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2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详情参考P3)
22、在访谈中问题的组织和编排应注意那些问题?
访谈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一些组织与编排的问题。
7
1问题的编排使得问题由广泛、一般到具体,由较大的问题到小问题,问题过渡自然。
2访谈初期的问题起说明背景、激发兴趣的作用;重要的问题应放在中部,在被访人积极性已激发起来却还没有感到疲劳时进行关键内容的交谈;容易引起不愉快 或疑惑的问题尽可能排在后面。
3对复杂课题,应多用复合性问题或多重问题。在采用多重闭合式问题时,应采用随机化原则,使问题陈述形式有所变化。
六、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请写出下面因子式设计的自变量数目以及总实验条件数(每题5分,共计10分): (1)不同任务类型的刺激强度对被试反应时的应。任务类型有三个(视觉、听觉和触觉),每种任务类型有三种刺激强度。
自变量数:2 总实验条件数:9
(2)考察正常儿童和发育迟滞儿童完成不同难度(容易的、难的)任务的成绩差异。 自变量数:2 总实验条件数:4
2、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的影响。倾斜度有10度、15度、20度、25度。因变量为每分钟被试输入字母的个数。请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每题5分,共计10分)。
(1)请说出该研究适合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设计。(5分)
适合采取被试内设计,因为角度对打字速度的影响可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样的话,不易于做被试间平衡,因此适合用被试内设计。 (2)写出采用何种方法来平衡顺序效应。(5分) 拉丁方设计。(简述一下这个实验中拉丁方设计的具体结构)
2、试写出下列研究的研究假设(每5分,共计10分)。 (1) 研究者要考察男女在识别情绪性面孔上的性别差异。 (2) 研究者想要考察左利手的人是否更具有创造力。
3、某实验者计划考察四种不同类型的运动(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对被试健康水平的提高效果。请你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请说出本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2)请说出该研究适合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设计。
4、心理学家想考察面部表情的种类(愉快、愤怒、中性)对被试表情辨别反应时的影响。研究者选择了15张情绪面孔(每种类型的面部表情有5张),采用F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去掉头发,适当修整耳朵,柔化边缘,去掉面部明显的特征痣,并将图片转换为黑白图片,以减少肤色、光照、瑕疵等的影响。图片的大小为350×463像素。随机抽取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17吋彩色显示器呈现图片,图片背景与屏幕背景均为白色,图片中图像部分与被试眼睛之间形成的视角约为10°。在实验中,15张图片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对图片上的表情进行快速的分类判断,记录被试的反应时。
(1)请说明本实验的设计类型(单因素、因子式实验设计?被试间还是被试内); (2)说明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5、教育心理学家一直对教材设计和编排方式十分感兴趣,认为不同的教材编排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学习成绩)。有一项研究对思考题放在教材内容中的位置安排和思考题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不同类型思考题(知识题与解题能力题)放在教材内容前、后不同位置的效果。
1)请设计实验帮助研究者达到实验目的(说明采用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如何选取、分配被试);(2)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
6、请分析下列实验的设计类型。
心理学家想考察单词熟悉性对被试命名单词反应时的影响,他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寻找了30名大学生作被试。以100个单词为刺激材料,其中为50个单词为熟悉度高的单词,另外50个为熟悉度低的单词。控制了单词的词频、词性等因素。将100个单词随机呈现给每名被试,记录被试的命名反应时。1)请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2)分析本实验设计的类型。
7、设计一个心理学实验,考察是否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1)实验设计的类型、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2)请说明如何选取被试以及实验过程。
8
8、试分析下列命题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及额外变量(至少写出两个额外变量)。 (1)小时候喜欢观看暴力性电视节目很可能部分地引发攻击性特质的产生。 自变量: 小时候是否喜欢看暴力性电视节目 因变量:攻击性特质 额外变量:性别、家庭组成是否完整
(2)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六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 自变量:男女性别 因变量:(不)舒服程度
额外变量:六个人中男(女)性的个数、另外五个人的美丑程度
2、分析题。 有一脑保健药品,理论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某个学生服用该脑保健品两个月后,成绩果然有所提高。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该保健品的效果(实验设计的类型,应考虑怎样取样、自变量、因变量、可能的额外变量)。
学生成绩提高有很多其它的可能因素,如学习更刻苦、受脑保健药品作用的暗示影响等等。本实验欲在排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研究脑保健药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两个自变量分别是被试服用的东西(自变量I)和被试被告知服用的东西(自变量II)。自变量I有两个水平:脑保健药品和与该脑保健药品色、气、味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没有任何保健价值的食品。自变量II也有两个水平:被告知食用了保健药品和被告知食用了普通食品。因此该实验就有了四个不同的实验条件:服用保健品且被告知服用保健品、服用保健品但被告知服用普通食品、服用普通食品但被告知服用保健品和服用普通食品且被告知服用普通食品。 取样和实验过程
本实验欲在某一高中高一年级中抽取被试。在抽取的被试中,每四个一组,每组的四名被试的数学成绩相当(最好是完全一样。踢除年级里数学成绩前10%和最后10%的学生,避免发生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20组,共80人。每组的四个人随机分配到四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每个被试在特定的时间接受特定的处理,并保证所有被试都接受相同的课程学习、完成相同的课后复习任务、相同的睡觉时间和时间点,除处理外食用完全相同的食物(食物的量根据被试的体重进行权衡)。
接受以上处理两个月后,被试再完成一项难易适宜的数学学业水平测验。测验结果将作为因变量。 变量
自变量:服用的东西和被告知的服用的东西。
因变量:处理两个月后的数学学业水平测验中的成绩。 额外变量:学生的性格特质、睡眠质量等。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