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商业模式分析
商业模式是企业投入与产出的逻辑组合,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小米公司商业模式由旧铁人三项“互联网+硬件+软件”逐步发展成为现今的新铁人三项模式。其中必然有很多值得自身继续保持和创新或者值得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学习借鉴的经验和总结。因此,对影响小米发展历程的商业模式进行浅析和探究,了解其盈利的商业模式改变的原因,现状及影响,有利于为其更长远的持续盈利和发展,同时也为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可参考和借鉴价值。
标签:小米商业模式;发展历程;潜在风险
1 引言
商业模式,是“互联网+”大趋势下的一个热词,也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从经济学研究角度来说,商业模式是企业盈利模式的具象表达,是该盈利模式是否具有持续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说明;从公司的运营管理方面来看,商业模式表述了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及其对企业资源的整体运用情况。总之,商业模式就是企业投入与产出的逻辑组合,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
2018年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很大可能成为港交所引入“同股不同权”机制后首批申请的科技企业。经济学人对其估值大约在800亿左右,如若成功上市,很可能打破现在的BAT格局,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另一个巨头。那究竟是何原因使得小米的发展如此迅猛,又是怎么样的商业模式支撑着小米在8年的时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小米的发展历程,浅析其商业模式。
2 研究过程和案例背景
2.1 研究方法
2.1.1 方法分析
对于小米的商业模式的探究是对小米整个发展过程的盈利模式的分析与研究,不能仅探讨某一阶段或者某一方面,要结合案例及相关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因此,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在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小米的商业模式进行特定的发展环境、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研究,使得到的分析结果和结论更加切实具体、有效。
2.1.2 案例选择探究
本文探究智能手机生产与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由于小米手机是我国的安卓版本的智能手机的领军代表,不管是其广阔的手机生产销市场还是由于其跌宕起伏的传奇发展历程,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小米商业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探索其盈利和发展的方法和方式,不仅能在其中得出一般性的规律,也能为其他手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启示经验,推动整个手机行业的发展。
2.2 案例背景
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以手机业务为主的新兴科技企业。图1为小米发展大事记。
2.3 数据和资料分析
根据对小米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说,小米的商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10年4月-2011年由 “互联网+硬件+软件”鼎力形成的以社区平台为主的商业模式。当时的手机市场是合约型手机的天下,真正的智能手机并没有完全的呈现出来,而专注于研发智能手机的小米则是顺势而生,逆流而上,广阔的初期智能手机开发市场给了夹缝中的小米一个闷声发展的机会。当时小米以低价格、高性价比策略吸引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利用手机作为流量的入口,建立品牌忠诚度,将用户引入自己的粉丝群中。小米通过这种模式获得发展和扩张的机会,也培养和积累广阔的潜在消费群体,既获得了利润和动力,又为后期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个阶段为2012年-2014年的“高性价比+有效用户互动+互联网营销”的高速发展阶段。最能说明小米成长的则是来自于小米官方的数据。其手机的销量从2011年的30万台增长至2014年的6112万台,近乎增长203倍。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点。其一,超高的性价比。其二,公司与用户的有效互动。小米一直维持着小米論坛,在这个论坛上小米的发烧友不断对小米的产品提出各种具有建设性建议及用户体验,充分发挥了连接红利。其三,小米将互联网融入到营销中。用户直接去小米相连,去掉了市场,去掉了渠道,也没有了终端销售,将整个的销售成本降至最低。
第三个阶段是2015年-2016年的低谷期。根据小米最新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手机销量为51.9万台,较2015年的66.6万台下降16.7%。距离雷军所计划的一亿台的销量相差甚远。2015,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76.27亿元、4.92亿元。估值缩水近九成,仅为40亿美元,是去年的十分之一。那么2016年小米的困境,根源到底出现在哪里?首先是小米的销售渠道问题。小米在快速发展阶段过度重视线上销售而忽视了线下实体店的渠道。在线上市场饱和之际并没有及时察觉出市场的变化。据赛诺数据显示,2016
年线上渠道增速大幅下降,从2015年的43.6%降至5.6%。而线下渠道增速从2015年的-3.5%升至17.4%。未能先于市场变化改变策略的小米,尝到了自己的恶果。其次是小米的性价比优势不再明显。华为,oppo,vivo等以线下销售为主的品牌增长迅猛,不断冲击着小米的市场地位。另外,伴随着消费观念的提升,2000元以上的手机产品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小米主打的中低端手机增速有限。性价比不再是消费者唯一的选购标准。最后也是小米本身的供应链问题。2016年由于芯片供应商的问题,小米所用的骁龙820芯片供货不足,致使小米5的月产量仅有约70万台。致使小米产能跟不上,从而导致销售惨淡。
第四个阶段是2017年至今的由“互联网+硬件+新零售”重新组合发展的新商业模式的重新崛起阶段。纵观手机制造商的历史,小米是唯一一家在销量暴跌之后还能重新站起来的手机厂商。这一点连昔日的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都不曾做到。痛定思痛,再经历了滑铁卢之后小米对其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升级。由原来的互联网+软件+硬件三个板块升级为互联网+硬件+新零售。在2017年里,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整体下滑6.3%,而小米却逆势上扬,同比增长率达百分之九十六点九,营收破千亿,是全球营收破千亿最快的公司。与此同时,小米的国际业务暴涨,目前已经进入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印度,从2017年的第三个季度开始,其市场份额一直是第一。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小米新零售模式的开启。在新零售时代的背景下,小米大力开发线下体验店,扩展线下销售渠道,成功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成功联动,对小米的逆转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3 新商业模式探究与分析
3.1 新商业模式特点
(1)智能手机销售收入为主,硬件服务、互联网服务收入为辅。
如小米向港交所申报提交的招股书所述,小米现今的商业模式为“硬件+互联网+新零售”新组合模式。
从近几年小米的收入结构来看,智能手机在2015,2016,2017年的占比分别为80.4%,71.3%,70.3%,三年的收入占比逐渐降低。
可见,智能手机的收入是小米最重要的一块。从另一面也说明在小米三大板块中,手机处于绝对的核心。小米在招股书中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数字,即小米硬件的净利率永远不超过百分之五。这表明小米并不打算将硬件的收入作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是用让利的设备吸引消费者, 将硬件作为小米生态圈的入口,将用户导向互联网服务这一板块从而创造利润。而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的增长也从侧面验证了小米这一商业模式的实施。
(2)组成以手机业务为核心,相关生活硬件与产品为延伸发展的智能生活生态圈。
随着小米自身技术的成熟与进步,以及现今时代需求与发展需要,小米除了发展手机业务,也努力拓展和延伸相关周边业务。对于整个小米的硬件板块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坚持以手机业务为核心,手机周边为延展的核心业务;二是拓展以小米电视,小米音箱等loT为主的管道业务;三是开发以其他生活硬件和生活耗材为主的零售业务。三者共同组成了小米的智能生活生态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以新零售打造全新布局。
新零售,即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将线上线下以及物流深度结合的新的零售模式。新零售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首先是线上零售的饱和。经过几年的发展,线上的资源基本被各大公司瓜分殆尽,现今增速缓慢。然后是线下移动支付的普及,
使得线下购物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再次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快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更希望通过线下的方式享受购物体验。线上红利使得小米忽略了这一市场变化,导致了小米在新零售的起始阶段遭受了一定的冲击。之后小米迅速调整战略,以小米商城,小米之家为主大力发展新零售业务。为整个小米的生态圈提供了更多的流量。目前小米的坪效为27万元/平米/年,仅次于苹果的40万元/平米/年。
目前小米拥有3亿的MIUI用户,1.7亿手机月活用户,可谓是基数巨大。据小米招股书揭示,2016年平均每用户收入为48.5元。2017年平均每用户收入为57.9元,相对应的毛利率为.6%和60.2%。而智能手机的毛利率仅3.4%和8.8%。如此之高的毛利润也不难揭示为何小米将互联网收入作为之后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了。简而言之,新零售为小米提供更多用户,高性价比硬件的小米生态圈将用户牢牢圈住,互联网服务将生态圈产生的流量变现,使企业获得利润。
3.2 新商业模式潜在风险探究
(1)手机的被替代性风险。
不管是手机业务收入,智能家居生态圈收入还是互联网服务收入,本质上都高度依赖于手机生态。手机对整个商业模式的贡献不仅仅是流量的入口,更多的是用户对于小米品牌的忠诚度。 一旦手机业务被同行业其他品牌(华为,oppo,vivo)所沖击,将直接动摇小米整个商业帝国的根基。
(2)互联网变现能力存在不足。
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模块上有着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较高的毛利率。但是正像前文所述,
小米手机目前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受众大多数为中低收入人群。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由此可能导致受众在互联网服务上的投入程度较低,互联网收入增速不如预期,由此可能对小米的整体战略造成影响。
(3)经营风险。
衡量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标准是其预测市场的能力,先于市场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能让企业避免决策失误,把握最佳的发展时机。
4 总结
通过对小米整个发展历程和新旧商业模式进行探究和分析,发现小米的旧商业模式虽然并不一定能适合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但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仍然值得小米企业坚持和很多企业学习。此外,依据大数据信息时代背景下和强大的企业综合实力背景下结合消费者市场需求而探究形成的新商业模式,不仅能度、全面精准的捕捉和满足用户需求,稳定和保证一定的市场用户量,保证市场竞争力,又具有一定独特灵活性,能随时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手机技术完成自身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与变化,使小米能始终牢固的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与走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获得长远的昌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华,陈亚琦.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时空契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6,(03):99-113.
[2]董洁林,陈娟.互联网时代制造商如何重塑与用户的关系——基于小米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08):22-33.
[3]陈佑成,郭东强.基于多案例分析的中国O2O商业模式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4):14-22.
[4]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95-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