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成因
摘要:《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农民进城后的生活遭遇和精神异化的故事。作品中,老舍采用的是以主人公祥子为中心的线性结构方式,讲述了祥子进城后“三起三落”乃至最后彻底堕落的故事。作者在作品中提出了尖锐迫切的社会问题,描写了下层人民、劳动者的苦难和挣扎,而祥子的经历更是令读者有人生悲凉之感。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促成祥子走向人生悲剧的因素是多重的,而这也正是他苦难人生的一种印证。
关键词:老舍;祥子;悲剧;成因
《骆驼祥子》是老舍开始职业作家生活后的第一篇小说,是他创作上的”重头戏”,也是最终确立其文学史地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的主题和内容都是十分悲观的,他写了一个人一生从肉体的崩溃到精神的崩溃,写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毁灭是奋发向上的生命意志的被摧毁。老舍通过这一精神悲剧的描述,警醒读者对社会现实黑暗程度的认识。但是,祥子的悲剧成因不只是有社会现实的因素,还有其个性的原因,下文将试图解读祥子的悲剧成因。
首先,当时社会制度的压制和势力的是促成祥子人生悲剧的客观原因。人在社会中生活,作为生命个体,会担任相应的社会角色。祥子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他想要成为的社会角色,但是他的理想却一次次落空,一定程度上,他的堕落正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社会地位促发的。祥子生活在一个肮脏、不讲人道主义的半封建半殖民的黑暗社会,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穷苦人民来说,无疑是人间地狱。军阀的连年混战,兵匪的生灵涂炭,特务的横行霸道,给广大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而祥子作为其中一员,注定无法幸免。他好不容易拉上车,卻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爪牙孙侦探敲诈去。前者的掠夺发生在溃散逃命之际,后者的讹诈也只是一次看似意外的事件。但他们的顺手一击,给祥子带来的却是毁灭性的影响。孙侦探曾轻蔑地对祥子说过:“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像放了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在那个强取豪夺的社会里,他们随时都可以置祥子于死地。当时的下层人民,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命极其低微。这正是那个社会的悲哀,也是导致祥子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一个人,只有在经济层面获得必要动力时,才不会一步步走向绝望。但是在残酷经济压榨的剥削体系中,祥子无法幸免于难。祥子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故事也完成了对社会的批判。
其次,祥子的精神堕落还有其内在的个性原因。祥子是一个农村来到城市的洋车夫,他的身上体现着鲜明的农民气质,“风里雨里的咬牙,饭里茶里的自苦”,他是勤劳朴素且有生活理想的车夫。但是祥子骆驼般的顽强生命,仅仅表现在肉体的吃苦上,憨厚而沉默,但他的心却是善感且脆弱的,他并不是挣扎到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放弃人生追求的。对于外在力量的压迫,祥子既没有分析压迫的根源,也没有内省自己的问题。每一次遭受打击,都只是让他更快地否定自我价值。他更像是人生苦难的承受者,而不是反抗者。当他受到三次打击后,他的梦想好似已不算什么,他开始破戒,开始吃喝嫖赌,“渐渐人了‘车夫’的辙”。到
最后,“他讨厌了拉车”,给人赶红白场,从中不难看出祥子的堕落模样。而文中写道“他的命运可以毁在自己手里,再也不为任何人牺牲什么。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其实,这是作者借祥子在发声,祥子的选择体现出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当不能赚到钱,不能达到自己的生活理想时,就不再为别人着想,开始自暴自弃,自怨自艾,正是个人自私性格的表现。即使对于曹先生这样一个“贵人”,他也学会了算计。利用曹家的好心,多次扮作可怜人的模样,乞求施舍。祥子的個人奋斗,不过像老马所揭示的那样:“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祥子的命运告诉人们,再按传统的方式生存下去已无可能,它表现的是处身于一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时代普通人凭着良心和诚实劳动生活的人生理想的彻底幻灭。祥子在个人奋斗的道路上,不但没有“蹦起来”,相反却堕落下去,成了“末路鬼”,走上自暴自弃,出卖朋友直至无业游民的不归路。祥子的懦弱性格,正是中国封建腐朽文化的缩影。表现在祥子身上,便是对现实的忍让,不抗拒,对婚姻的妥协以及自身最后的堕落,这些都是导致其悲剧产生的文化因素。
除此之外,祥子和虎妞的不正常结合也是导致其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和虎妞结婚后,祥子自信、单纯及勤俭等好品行以及他对劳动取得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被吞噬。祥子在虎妞眼里,不过是肉欲的对象。祥子不是不知,但随着后来的处处碰壁以及虎妞的步步诱骗,最终别无选择,与其结合。就像文中所写,虎妞把祥子“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毁灭了”。虎妞对祥子的态度,充满着封建统治者的霸道和欺凌。祥子在这种处境下不由得感觉:“要了她,便没有他。”这对于好强的祥子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侮辱和打击。祥子对虎妞的厌恶表现在审美和性欲两方面,他觉得虎妞面貌丑陋又性格粗俗,并且发现她不是处女。但是相比之下,祥子对待妓女小福子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小福子的瘦小文静和温柔体贴正是祥子心目中理想妻子的形象。由此可见,祥子那一套道德伦理也是冠冕堂皇的摆设。但是小福子的死,对祥子精神高楼的倒塌无疑是最后的致命一击。祥子逐渐堕落的过程中有过最后一次挣扎,他找到了曹先生,希望和小福子能在其帮助下结合并求得新生。好不容易打听到小福子的下落,却在“白房子”里得知小福子上吊自尽的消息。祥子最后的希望落空,仅存的信心和力量也随小福子而去。
小说全篇围绕祥子买车丢车、三起三落而展开,他确是“有力气,年轻正经”,确是“不怕吃苦”,但是在混乱的社会和残酷的压迫下,这种个人主义的奋斗道路是很难行通的。性格上的弱点与思想上的不成熟,致使他最终会社会腐蚀吞噬。祥子与那个环境的不和谐,绝非偶然,而是必然的残酷现实。虎妞属于旧社会的剥削阶级,而个人主义也不过是剥削阶级的附庸。正是前者的毒害和压迫,才会导致后者的偏执和冷漠。帝国主义的横行压榨着贫苦人民,而其本身不成熟的个人主义思想反过来加速了其悲剧的进程。祥子的悲剧可以引发人们对时代、社会及人性的深层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