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山地建筑设计的认知与实践

对山地建筑设计的认知与实践

来源:好走旅游网
对山地建筑设计的认知与实践 Cognition and Practice on Architectural Desin gfor Mountainous Region 李镬宓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0 摘要:以黄山悦榕庄建筑设计为实例,分析了山地建筑的特征、山地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关系,同时对该项目的设计作 出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分析,依据现代工程技术,借鉴传统元素,使该工程既有浓厚的地域特 色,又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山地建筑。 关键词:黄山悦榕庄 山地建筑 环境设计配套设施排水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1001(2012)08—0833—03 山地是与平地相对的~种地表形态。山地建筑是历史 悠久的建筑形态,与平地建筑共同构成了人类主要的建筑 活动。然而,山地建筑因其所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的特殊 及轮廓线上常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大体反映了山体 的大致形态。山体、山势层次的变化与山体轮廓线的趣味性 常对山地建筑起到衬托作用。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出 性,制约并限制着人类建筑活动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进程。 山地建筑依托的环境与平地建筑截然不同,因地制宜 地利用建筑周边环境的山形地貌,尽量与山地地形的起伏 发的山地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与山形地势相呼应,在 自然山林中常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顺应地形起伏,以求 与自然环境有机契合(图1)。 变化协调一致,保持自然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不遭到破 坏,使建筑融入其所处环境并成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创 造山地建筑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极富特色的形态特征。 1 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 建筑形态是建筑实体物质与建筑空间组织的统一,各 种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特征,山地建筑的形 态特征源自于山地建筑赖以存在的山地环境。山地地形复 图1中国传统山地建筑追求与自然的契合 杂多变,山地的坡度、山位、山势及地表自然肌理等是构成 山体形态的主要因素,对山地建筑与山体地表的结合形式、 形体表现和空间形态的作用各不相同。根据建筑底面与山 体地表定位关系的不同,山地建筑可分为地下式、地表式和 架空式三种类型。 山地建筑环境设计必须对山地建筑的生态合理性有足 够的重视。组成山地景观的实体物质依据其内在联系形成 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有反馈联系的生态系统。为保 护山地环境原有地形与植被,山地建筑布局应紧凑、有序、 集中,尽可能减少建筑占地面积,保留自然地带,以维护地 表环境的原生性。 2 山地建筑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关系 山地地形有着独特的地景,其整体气势与涉及范围往 山地与平地 境景观视觉最大的差异是山地地表的三 维特征明显。在山地环境中,建筑常与自然景观同时进入人 往是人为环境不能比拟的。山地建筑与其所处的山地自然 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在山地建筑所依托的山地自然环境中,建筑(或建筑群 体)的基地范围一般都有高低起伏,建于其上的建筑在形体 们视线,构成丰富的视觉界面,观景的视点、视角变化更带 来景观视觉的多变与复杂性。因而山地环境自身作为山地 建筑构图的重要元素.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山地建筑构 图时建筑与山体、天空共同的图一底关系、共同轮廓线的 协调,到处于控制地位的建筑物与山体共构的天际线,均是 山地建筑设计时必需反复斟酌的设计要点之一。山地建筑 设计还需要考虑不同视点、视角‘l< 为景观与自然景观的 作者简介:李蠖宓(1978一),男,本科,1 程帅 作者地址:E海市武夷路150号(200050) 收稿日期:20I2—06—21 冶笥1;缶T箍 J 笛R瑚 I 2 排放量也降低项目对洁净水资源的索取量,具有较好的社 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3酒店区 酒店区是本项目的核心区域,居于项目中心部位。酒店 区以居中布置于山头上的酒店会所统领全局,为整个项目 定下基调,其余建筑沿地形等高线散落布置,与酒店会所相 呼应。其中,酒店会所是本项目最大的单体建筑,位于项目 用地中心位置最高处,是本项目的标志性建筑(图6)。为与 山顶自然地形适应,酒店会所设计为Y形平面,分别以西南 向卢村古村落、东向民居聚落、北向山景为主景观朝向,以 此为基础各功能区进行分解,以建筑群的手法处理矗立于 山顶的大体量建筑,通过对错层、掉层建筑手法的合理运 用,强化了建筑与环境的协同共生性。酒店客房采取单层或 2层小体量建筑单体分区布置于酒店会所周围山坡上。每 个单体均尽量贴合地面,以掉层、吊脚方式取得与地形的契 合,以尊重自然的态度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与通常平地 建筑不同,本项目不强求所谓的正南北朝向,所有建筑单体 均依山就势,各自取得所处环境的最佳视觉朝向,这样在便 于居者观看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作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成 为被欣赏的人文景致。 图6酒店会所鸟瞰(电脑模型) 3.4设计细节 为保持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性,本项目提 取古徽州民居建筑元素,通过对青瓦白墙基调的把握,以及 对马头墙、竖向条窗、木雕砖雕的合理运用,同时引入极具 特色的四水归堂庭院布局,打造与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 境融洽的旅游度假休闲区,在提供现代建筑功能的同时,也 为居者提供归于山林、体味田园、返璞归真的修真之所。 3.5道路系统 无论山地还是平地建筑,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道路交 通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项目在充分保留 自然地形的前提下,用三维空间的思维方式解决陡坡地高 密度建筑群的道路系统。通过分析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创造居住者近距离观看微派民 居风格建筑丰富的屋顶构件的条件。因所设计的道路路面 高于客房建筑基面,为避免对客房出入口造成压抑、局促的 感觉,控制道路路面与客房建筑基面的高差为1 m~2 m。 为保持客房私密性,在路侧布置灌木丛以保持道路上客人 视线观看屋顶的同时,还可避免对客房内客人形成视线干 扰(图7)。项目内部主要道路因要满足通勤车辆及内部交 通工具通行而设计为料石铺砌,景观道路则以野趣横生的 毛石踏步或汀步作为道路铺装,不以修整光滑的道路约束 环境的自然意趣,结合刻意保留、散落于酒店客房周边的高 大原生树木,为居者营造融入山林、体验野趣的山地景观。 图7酒店区典型剖面 3.6周边设计 取山之石,汲山之水,用山之木,得山之利,避山之恶, 以三维度空间概念设计山地建筑,达到形态、材质、色彩与 山地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是本项目设 计的起点与追求。沿山腰的用地边界处设置截水沟拦截项 目背后山体山洪,结合自然水系分区排入相近的自然沟渠, 以避免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受洪水危害。通过设置依山 就势的毛石勒脚与回转层叠的室外观景平台,避免人为建 筑与山地环境的直接碰撞,通过材质、色彩与肌理的过渡, 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和与环境的相容性。本项目不以常规 的围墙、围栏界定项目范围,代之以地形坡度变化与绿篱作 为项目地界,以合理的景观设计弱化人为边界的痕迹,保 持了项目建成区与周边环境的连续性。 3.7排水设计 得益于山地建筑丰富空间特征的启发,本项目在建筑 构造上亦有所创新。通过对建筑模型的分析,创造性地用空 间方法解决小青瓦屋面跨越变形缝排水的难题。借助于小 青瓦屋面悬挑的檐口等部件,使组成建筑群的变形缝两侧 的坡屋面保持其相互穿插、咬合关系,以高低错落的方式使 变形缝一侧屋面雨水顺屋顶坡面自然排放至另一侧,并在 屋顶造型上形成更为丰富多变的天际线,使建筑构造与建 筑造型完美统一。 4 结语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在限定的自然条件下以最合理的 方式取得适宜的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这是传统 山地建筑给我最深刻的启示。 黄山悦榕庄是我在山地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个新的起 点,通过对山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分析,依据现代工程 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借鉴传统地域文化特征与传统山 地建筑元素,创造既有浓厚的地域人文特色,又具有时代特 征的新型山地建筑,是促使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 tt ̄ti'r第34卷第8期l 8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