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省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含解析)

河北省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含解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6年河北省中考模拟试题(三)

“古诗文、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过关检测卷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一、古诗文积累(40分)

1.根据诗文原句填写出上下句。(每空1分,共10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1分)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4)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6)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7)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9)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写出诗文的原句。(每题2分,共30分)

(1)“青树翠蔓, , ”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

(2)《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主人交友不俗的句子是: , 。

(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 , ”。 (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 。

(5)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深切地表达出将士们怀乡思亲却战事不顺、归家无期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 (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 。

(7)《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8) 陈晓同学想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 ”激励自己,所以给自己的微信昵称改为“云帆”。 (9)《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 。

(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

(11)《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1

(1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达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诗句是 , 。 (13)《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战争的胜利,曹刿对此事的评价是: , 。

(14)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感情叫无悔,把它化为形象的诗句,那便是李商隐《无题》中的“ , ”。

(1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洗练的文字,为我们描摹了“ , ”这样一幅苍茫雄浑、壮阔瑰丽的大漠风光图。

1.(1)似曾相识燕归来(2)会当凌绝顶(3)归雁入胡天(4)欲辨已忘言(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6)受任于败军之际(7)赢得生前身后名(8)思而不学则殆(9)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0)黑云压城城欲摧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背诵积累能力。这属于对接式默写,考查的是学生的积累记忆能力。回答这类题要求考生把课标上要求背诵的篇目烂熟于胸,尤其是每一篇诗文中的名句更应该作为识记的重点。正确理解诗文中每一个字词的意思,在这个前提下,熟练背诵,正确书写。

易错点:一是把同一首诗中的句子张冠李戴;二是写错别字。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2.(1)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3)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4)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5)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6)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7)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8)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1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1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13)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14)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1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积累能力。对于积累运用型默写,要求学生不仅能背诵诗文,还要能正确理解诗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做出正确的解答。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积累,善于总结,答题时要读准要求,准确作答。

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题干,不能从诗文中筛选出准确的答案。或者句子虽然选对了,但因为错字丢分。每题2分,有错不得分。

二、文学常识(20分)

1.下列各组对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 1.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C选项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有误,因为藤野先生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

2

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2. 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D选项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而不是编年体,司马迁为西汉人,而不是东汉。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乡愁》的作者余光中、《那树》的作者王鼎钧分别为台湾诗人、作家。 B.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大师,代表作有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哈姆雷特》等。 C.《墨子》一书辑录了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创始人墨子的言行,《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箪”“豆”“万钟”均为古代盛装饭食的器具,“牺牲玉帛”中的“牺牲”专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叫“国风”,使各地的民歌。 3.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C选项中“箪”“豆”“万钟”均为古代盛装饭食的器具有误,因为“万钟”为古代的计量单位。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3分) A.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他的《观沧海》。 B.《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我们还学过他写的词《渔家傲》。 C.《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元代张养浩,其中“山坡羊”是曲牌名。 D.《送东阳马生序》是宋代文学家宋濂写的一篇赠序。 4. 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D选项中“《送东阳马生序》是宋代文学家宋濂写的一篇赠序”有误,宋濂为明代文学家。

5.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变色龙》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5.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A.《老王》不是朱自清的作品;B.《社戏》是小说;C.俄国作家契诃夫。 6.走近《论语》(5分)

名言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名言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名言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名言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名言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以上名言均出自① 家的经典著作《论语》,该部著作首创② 体。《论语》中多记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其中所选名言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③ , ”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是④ 。 6.①儒家 ②语录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求知要实事求是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需要了解儒家经典《论语》的一些基本情况,需要在平时扎扎实实的积累。 三、名著阅读(40分) 1.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⑴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 (1分)

⑵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2分)

1.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1分)

⑵①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②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2分) 解析:

解析:本题是对名著《西游记》的考查。这一类考题大多回放一个精彩片段,然后根据语段设置考点,有很强的现场感。没有认真看过原著,是难以完成这样的题目的。(2)中“不辨妖魔”和“不辨是非”答其一即可。 2.阅读名著。(5分)

(1)请认读下面三幅插图,根据内容,给插图拟一个小标题。(3分)

插图一 插图二 插图三

插图一: 插图二: 插图三: (2)任选一幅插图,简要分析图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分)

2.⑴ 插图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插图二:武松打虎 插图三:杨志卖刀

(2)鲁提辖:粗中有细、嫉恶如仇 武松:机智、勇猛 杨志:精明、警惕,性格孤立,不善处理人际关系。

4

解析:本题是对名著《水浒》的考查。首先是调动考生的阅读积累,准确作出判断后,才能展开答题。 3.名著阅读。(共5分)

(1)1824年五月,他指挥《合唱交响乐》,全场一起鼓掌,可他一点也听不见。直至一位女歌唱家拉起他的手,请他转过身来面向听众时,他才看见全场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这才明白过来。

上文中的“他”指① ,这段文字出自② (作者名字)的作品③ 。这个“他”最感动你的是④ 的精神品质。 (2)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这首诗体现了《繁星》《春水》中主题之一: 。 3.(共5分)(1)贝多芬 ; 罗曼·罗兰; 《名人传》 ; 坚强或乐观等 (2) 母爱

解析:本题是对名著《名人传》和《繁星》《春水》的考查。填空式的考查其实便是对阅读的过程、对阅读主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予以检测,没有认真看过原著,是难以完成这样的题目的。

4.名著阅读(7分)

A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 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B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1)分别用本名著回目的语句概述A、B两 段材料的主要情节。(2分)

5

(2)A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3)B段文字多处写到风雪,请说说其作用。(3分)

4.(1)A:花和尚大闹野猪林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突出了鲁智深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知道林冲被陷害,鲁智深便想方设法进行营救,得知林冲流放沧州,更是一路相随,在危急关头救了林冲,这一义举充分显示了他的侠肝义胆。他一路上细心观察,耐心等候时机,不是在客店中鲁莽行事,而是选择在僻静的野猪林果断出手,这又充分显示了他粗中有细的一面。(准确指出性格特点1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分)

(3)答:为林冲的活动设置了一个自然背景(1分);越来越大的风,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1分);风雪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 分)

解析:本题是对名著《水浒》的考查。对名著进行阅读理解的考查方式,把名著阅读引向了深入。既有对重要情节重要人物的理解,又有对文章运用的环境描写的简要分析。学生只有走进文本,深入思考,才能正确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考查了学生对名著文本的解读能力。

5.名著阅读(4分)

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题后的问题。

【甲】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乙】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⑴【甲】文出自《 》,该作品的主人公是 (2分) ⑵【乙】文作者是 ,告诉了我们 的道理。(2分)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乙】文作者是冰心(或谢婉莹),告诉了我们人生事业的成功须坚持不懈的奋斗的道理。

解析:本题是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繁星》《春水》的考查。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积累,需要考生背诵名著导读材料,概述故事情节,要能抓住主要内容,语言要高度凝炼。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多元的,不同的事件表现的性情也不一样,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与故事情节相匹配。

6.名著阅读。(共4分)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是以 的身份随船出游.周游世界的。他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 来选拔官员的。(2分)

(2)吴承恩《西游记》里的那个石猴,除了法名“孙悟空”外,还有其他几个称呼。请从下列称呼中任选一个,依据原著简述与谈称呼的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2分)

美猴王 弼马温 齐天大圣

6.(1)随船医生 比赛绳技(2分)

6

(2)示例:“美猴王”石猴在与群猴玩耍时,偶然发现水帘洞,众猴约定谁能入水帘洞探个究竟,谁便可被拥为王。石猴勇敢跳入瀑布中探洞,并引群猴入洞,被拥为“美猴王”。(2分)

解析:本题是对名著《格列佛游记》和《西游记》的考查。名著考查,要涉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思想内容等,初中是阅读名著的初始阶段,是感性认识,要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7.名著阅读。(4分)

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文段二: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1)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 ,这两段文字出自老舍的长篇小说 。 (2分)

(2)文段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2分)

7.祥子 《骆驼祥子》 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 烘托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艰辛

解析:本题是对名著《骆驼祥子》的考查。以往的名著阅读试题大多只是试卷的点缀,既不能考查阅读的广度,更不能考查阅读的深度。从2014年起,我省的名著阅读考查方式,把名著阅读引向了深入。试卷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简要分析,促使学生只有走进文本,深入思考,才能正确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8. 名著阅读(8分)

A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B

晁盖便叫道:‚前面那好汉莫不是黑旋风?‛那汉那里肯应,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晁盖便叫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罗,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众头领撇了车辆担仗,一行人跟了黑大汉,直杀出来。背后花荣,黄信,吕方,郭盛,四张弓箭,飞蝗般望后射来。那江州军民百姓谁敢近前。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自在江边杀人。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约莫离城沿江上也走了五七里路,前面望见尽是滔滔一派一大江,却无了旱路。晁盖看见,只叫得苦。那黑大汉方叫道:‚不要慌!且把哥哥背来庙里!‛众人都到来看时,靠江边一所大庙。两扇门紧紧地闭着。黑大汉两斧砍开,便抢入来。晁盖众人看时,两边都是老桧苍松,林木遮映;前面牌额上,四个金书大字,写道:‚白龙神庙。‛小喽罗把宋江,戴宗背到庙里歇下,宋江方敢开眼,见了晁盖等众人,哭道:‚哥哥!莫不是万中相会?‛晁盖便劝道:‚恩兄不肯在山,致有今日之苦。这个出力杀人的黑大汉是谁?‛宋江道:‚这个便是叫做黑旋风李逵;他几番就要大牢里放了我,却是我怕走不脱,不肯依他。‛晁盖道:‚却是难得这个人!出力最多,又不怕刀斧箭矢!‛

7

(1)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所在的诗引出了作品中林冲的一段故事,请概括这则故事,并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

(2)《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请依据文段说说鲁智深和李逵性格的异同。(4分)

8. (1)(4分)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起因:陆虞侯受高太尉指使,设计让林冲去看守草料场,然后趁夜里放火,要害林冲性命。经过:哪知林冲因居住的草房被雪压塌,躲到附近破山神庙过夜,不仅没被烧死,还听到了陆虞侯等人谈起如何设计陷害他,不由怒火中烧。结果:杀了陆虞侯等人。(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语言欠通顺连贯扣1分) (2)(4分)同:鲁智深和李逵都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1分) 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有时滥杀无辜;(1分)鲁智深则粗中有细,豁达明理。(1分) 有结合具体情节给1分。如李逵在江州劫法场救宋江时“一味地砍将来„„只顾砍人„„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说明他滥杀无辜、生性凶残等。

解析:本题是对名著《水浒》的考查。回放一个精彩片段,然后根据语段设置考点,有很强的现场感。综合整部作品,联系情节具体分析,这样的考查其实便是对阅读的过程、对阅读主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予以检测。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