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15篇精编)
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星光
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惘,但我永远忘不了童年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唉,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烁呢!
第一次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菜瓜花棚下,母亲的膝上。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拂动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回忆中,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
“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
多少个夜晩,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天上的星星向妈妈说。但妈妈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
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已是黄昏,或者黑夜。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蔗园;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蔗园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我第一
1 / 37
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在树丛间、蔗园里,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
但抓到萤火虫时,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母亲和家里的人打着灯笼来找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
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
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
“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
妈妈笑了,笑容渐渐扩大。我沐浴在微笑的旋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我才豁然惊觉,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1.作者用____________这件事串起了全文,并采用了第____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说明时光流逝的语句。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2 / 37
(1)“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不曾褪色”是因为这件事刚刚发生。(______)
(2)“我”非常喜欢星星,母亲也支持“我”去找星星。(______)
4.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看到被“我”当作星星而紧捏在手中的萤火虫,想到她曾经说过的“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的话,非常感慨和激动,因此流了泪。
B.找到“我”时,有人打了“我”一巴掌,母亲赶过来抱住“我”,非常心疼,因此流了泪。
C.“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这句话与前面妈妈说的“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相照应。
5.作者最后说“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基础阅读训练。
父亲的画面
刘墉
3 / 37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刚进门,父亲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他看过的武侠小说里随手摘出来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站在我的身后……
父亲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亲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去世的早,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4 / 37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1.短文中第3自然段画“ ”的句子里,引号的作用是( )
A.特殊含义 B.着重强调 C.讽刺嘲笑 D.特定称谓
2.“要不是你爸爸去世的早,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气候”的意思是( )
A.时令,节气 B.动向或情势
C.结果或成就 D.一段时间内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3.短文一共描述了五个与父亲有关的画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这个画面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
4.关于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起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最准确最全面的是( )
A.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前后照应,突出父亲对“我”的无私关爱
5 / 37
B.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点明中心,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C.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强调慈祥的父亲给了“我”无私的爱,同时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
D.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以时间词照应开头,以父亲打死蚊子后的画面照应题目,不但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进一步突出了父亲对“我”的无私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5.结合短文说一说父亲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常常不同于母亲。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著阅读。
西游记(节选)
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刺剑刳(kū),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那大力鬼王与众启奏道:“万岁,这大圣不知是何处学得这护身之
6 / 37
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duàn)成一块,所以浑做金刚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煅炼……不觉七七四十九日。
1.选文中提到孙悟空被惩治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神采用了______、______等方法,都不能伤损孙悟空,只得把他送入八卦炉中,一共炼了四十九天。
3.孙悟空不能被伤损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
B.因为他是石猴不怕火。
C.运用三昧火,将五壶丹煅成一块,形成了金刚之躯。
四、 课内阅读。阅读《搭石》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 原来)就是天然石块,踩上
7 / 37
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 人们走塔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给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在下面画“√”。
2.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协调有序(_____)A.排次序 B.次序 .
(2)人影绰绰(_____)A.宽格 B.柔美 ..
3.走搭石,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我从“_______”这个词看到了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我从“_______”这个词听到了走搭石时声音的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走搭石时的画面美。
5.搭石美,走搭石的乡亲们更美。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37
五、 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9 / 37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10 / 37
六、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石峰山日落
为了看日落时的景象,我爬上了石峰山,登上了株洲市最高的云峰阁顶层。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它收敛(jiǎn liǎn)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姑娘露出.红红的脸蛋,就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晕。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越来越浓,越来越蓝,简直像画家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了似的。它周围的天空却呈(chéng chén)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这.时,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lán luán),在夕阳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分外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日落前的景象太美了!太美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突然涨红了圆溜溜的脸颊,像个大红球,向天空、向峰峦、向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 )不断地更换锦衣( )艳红的( )大红的( )橘红的( )粉红的( )美丽极了( )刹那间,弥漫了大半边天,像铺展开的一匹瑰丽的锦缎。
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最后,它愉快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随着暮色渐渐地降临,远处的山峦模糊了。我仍旧凝视着天际,我的心久久地陶醉在这日落的奇观之中……
11 / 37
1.用“√”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填写在后面括号里。
清楚(__________) 忧愁(__________)
出现(__________) 缩小(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第4自然段空格内加上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内阅读。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 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
12 / 37
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51.“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中“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52.如何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读了这段文字,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将相和》(节选)
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 )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
13 / 37
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渑池之会”写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爱深深
14 / 37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那是19年,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我迷恋甲壳虫乐队,剪了和主唱一样的发型,拥有一把挺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建自己的乐队。所以爸爸的话刚出口,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咱们自己做!”他说。 ....
自己做?我满心怀疑,但别无选择。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毫不足道的黏胶。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自己做呢?
比赛的日子到了。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人问:“什么牌子的?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陪我美梦成真。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
15 / 37
的角落,正对着我微笑。
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乐不够流畅、华美。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1.加点的词语“我的愿望”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当听说爸爸不能给“我”买音箱后,“我”的心情怎样?用“~~~~~~~”画出描写“我”此时此刻心情的句子。
3.“我”的竞争者们十分羡慕,甚至妒忌“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音箱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妒忌,所以“我”胜利了。
B.“我”体会到父亲的爱,这远比比赛获得胜利重要。
C.“我”已经尽力去做了,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胜利了。
5.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写出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37
十、 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地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
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文中哪句话写出“有了宝石,海力布打猎方便极了”?用“﹏﹏”画出来。
17 / 37
2.从带头的鸟的话中找出表现灾难非常严重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向乡亲们说出搬家的原因,当时他( )
A.心里想都没想就做出了决定 B.实在经不起乡亲们的催促。
C.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思想斗争。 D.心中犹像不决以致延误了时间
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你从中看出海力布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课外阅读。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自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1.文中的“它”是指_________,“园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
18 / 37
(1)炫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反的词。
黑暗(_______) 平凡(_______) 短暂(_______)
4.在原文中用“ ”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5.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 ”线画出来。
6.这段话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举三个例说明你认为什么人或什么职业的人具有“露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9 / 37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用“ ”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几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的“其实”与第2自然段的“_______”相近。
4.把“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与欣赏。
童年的烤地瓜
①走在大街上,每每听到小贩们叫卖烤地瓜的声音,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秋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中。
②那时,村中很多农户家中养着三五只羊,除了上学外,放羊割草成了我们这帮小孩的主要任务。秋天,地瓜收获的季节,我和一帮小伙伴一边放羊一边找个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最解馋的时候。我们常把羊群放到田间的沟渠边,然后开始分工。先
20 / 37
选一个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负责挖坑垒窑,有的拾柴烧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垒窑这可是个功夫活儿,在沟壑的边沿,挖个土坑,下面留一个烧火口,上面用土块垒起来,下面用大的土块,往上逐渐用小的土块,围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体,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还要重新开始。每次挖坑垒窑的工作都是由年龄最大的雪宝负责,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一座像模像样的土窑就垒好了。地瓜当然是就地取材,离谁家的地近就去谁家地里“偷”,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地瓜秧长得粗壮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开了,那么准会在下面挖出一个大的地瓜来。雪宝每次都告诉我们,挖地瓜的时候不能连根拔起,更不能把一棵瓜秧上的地瓜全部扒光,每棵挖一个后再用土埋上,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
③土窑和地瓜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把拾来的干草点着,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间的玉米秸、干树枝烧。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不一会儿工夫她就满头大汗了。野地里,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等到烧得垒在上面的土块大部分都变红就可以停火了。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为了把热量封存好,还要把土坑封好,用手摸着哪儿热就往哪儿培土,直到摸不到热的土了,就算大功告成了。
④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我们各自放羊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有人说应该熟了。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小心扒开土与灰。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这时,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选一个人拣出那些热气腾腾的地瓜,接着按照人数将地瓜平均分开。拿到地瓜后,每个人都边吹着热气,边从左手换到右手……把烫手的地瓜掰成两半,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经不住诱惑的小伙伴把黄黄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着急,心急了不烫着也得噎着。有的一边吹着气,待热量散尽再慢慢享用。一
21 / 37
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用黑黑的手掌顺手一抹嘴,瞬间成了花脸。你指着我乐,我指着你笑,脸不黑的,也要给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嘴唇乌黑地赶着羊群回家,远处村落灯火渐起,不时传来吆喝孩子回家吃晚饭的声音。
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时光。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地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客。在街头巷尾能见到卖烤地瓜的推车,烤地瓜已成为一种小吃。走在街头巷尾,在香味的诱惑下,我总情不自禁地要买两块烤地瓜,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______) 不由自主(__________)
引诱(______) 小心谨慎(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挖坑垒窑→偷挖地瓜→(_________)→掩埋地瓜→扒出地瓜→(_______)→抹黑取乐
3.阅读第④段,请你找出写作者记忆中“烤地瓜”味道的句子,用“﹏﹏﹏”画出来。
4.用“ ”画出下面一段文字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再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
22 / 37
用。
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
5.请你描写出你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与大家分享。(用上适当的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课内短文,以及下面两则资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嚎。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23 / 37
资料一:
只要心存一份热爱与向往,一丘青峰一片流霞,一帘飞瀑一脉河流。都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挺拔的大树,藏蕤的小草,芳香的泥上,美丽的田舍,都能让我们领悟到美的极致。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傍晚的一缕炊烟,山林的一声鸟鸣,村巷的一声狗吠。也觉得有韵有意。(《京郊日报》)
资料二:
《白鹭》作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高潮。作者当时是中国党,任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在南国优美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一种常见的水禽被人尊为水边隐士、江田长者的白鹭,出没其间,把乡居生活点缀得特别富有情趣。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观察力,对白鹭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1.这个片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第2、3、4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到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想一想,这些句子主要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方面来描写白
24 / 37
鹭的。
4.根据上面两则资料,完成下面练习。
(1)作者通过描写白鹭,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名的意象。我能想到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句:“_________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鳜鱼肥。”还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鹏鸣翠柳,__________。”
十五、 课外阅读。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导致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由最初的六毛五一斤降到三毛五一斤。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于是,摘李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他们放出话来:李子不要了,宁可看着它烂在树上,也不要费时费力摘下贱卖。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
歇工的第一天刚好下小雨,我和母亲在家里掰玉米、煮玉米,父亲却扛着一根竹竿往屋子旁边的那片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它的尾部有一个铁钩。每年的李子采摘季,父亲就用它敲打树上的李子,我们再从地上一个一个拾起李子放进筐里、袋里。
25 / 37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作准备,你说是不是?”
我点点头。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26 / 37
1.本文共860余字,我阅读的时间大约是__分钟。
2.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 )。
A.想等李子的收购价涨上去
B.不想费时费力采摘却拿来贱卖
C.想要看李子烂在李树上
3.下列对父亲费劲把李子敲下来的原因,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果烂在树上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
B.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打李子可以锻炼身体。
C.李子烂在地里,能化成肥料滋润李树的树根。
D.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4.文中画“——”的句子中的“红彤彤”表现出作者( )的情绪。
A.激动 B.愤怒 C.伤心 D.心疼
5.请写出父亲打李子时的感受,试着解释为什么父亲会有这样的感受。
27 /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两个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抓星星 一 读来更加亲切、真实、自然
2.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我沐浴在微笑的旋涡里……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
3. × √
4.B
5.长大的“我”已经学会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母亲的不再年轻,童年的逝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
2、
1.D
28 / 37
2.C
3.玩滑梯 讲故事 教写字 打蚊子
4.D
5.一方面,给了“我”童年的快乐,保护了“我”作为儿童的天性;一方面,培养了“我”读书、绘画,写字等有关学习的兴趣,对“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
6.有时候我犯了错,母亲不但宽容我,还常常找理由为我开脱,而父亲就不同了,总是严厉地批评我。我知道,他们无论是宽容我,还是批评我,都是为我好,因为他们都爱我。
3、
1.吃了蟠桃 饮了御酒 盗了仙丹
2.刀砍斧剁 雷打火烧
3.B
4、
1.原本 平衡
29 / 37
2. B B
3. 抢路 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4. 协调有序 嗒嗒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5.我觉得乡亲们美在具有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的美好品德
5、
1.愁眉不展 小心翼翼
2.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3.“我”因为贪玩,掉进冰水里,母亲又心疼,又担心 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我”怎么上学 突出强调“我”知道错了以后的表现
4.①“我”有了新的棉衣可以御寒,无受冻之忧;②“我”有了母亲用爱的目光编织成的可以伴随“我”人生的温暖的路。
5.A
6、
30 / 37
1.liǎn;chéng;luán;
2. 模糊; 喜悦; 消失; 扩大;
3.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
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
4., , 、 、 、…… 。日落时天空的变化。
5.石峰山日落的迷人景色。
6.作者喜爱石峰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7、
5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比喻
52.因为母亲爱我所以鼓励我希望我有所作为,父亲爱我所以严格要求我,也希望我有所进步。
53.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课内阅读。
31 / 37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织女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她常常想,人人都说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1.给加点字注音。
彩锦(____) 梭子(____) ..
2.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织女为什么想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谈谈织女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
32 / 37
1. jǐn suō
2.心理描写
3.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想见识见识人间景物。
4.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大胆追求爱情,具有反抗精神。
8、
1.拒绝 欺侮
2. 秦王被逼得没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3.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4.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9、
1.“我”想有一个音箱
2.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3.因为他们的爸爸从来不和他们一起做这些事,他们没有得到爸爸的关心。
33 / 37
4.B
5.喜欢。因为这位父亲的爱表现在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及支持上。
10、
1.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
2.崩塌 淹没 淹死
3.C
4.心理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
11、
1.露珠 教师
2.文中指显示威力。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工作很努力。
3.光明 伟大 永久
4.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
5.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34 / 37
6.表达了作者对露珠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我认为清洁工、医生、、消防员等等人员都具有“露珠精神”。
12、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 距离远 体积大 温度高
3.实际上
4.这么远,箭射不到。
13、
1. 浮现 情不自禁 诱惑 小心翼翼
2. 点火烧窑 尽享美味
3.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 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
4.扒 抖 放 压 踩 盖 这些动词细致入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伙伴们为烤好地瓜仔细掩埋地瓜的动作,可见乡村孩子生活经验之丰富以及迫切地想吃上烤地瓜的心情。
35 / 37
5.一笼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上来了,满屋子弥漫着小笼包独有的香味,小心翼翼地用汤匙盛起水灵灵的样子就想害羞的小姑娘,轻轻的咬一口,那汁水让人回味无穷,我恨不得一口吞下去。虽然只是一笼小笼包但是对于一个热爱文化的中国女孩来说这是一种享受。
14、
1. 白鹭 郭沫若
2. 白鹭钓鱼图 白鹭晾望图 白鹭低飞图
3.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嚎。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蓑毛 流线型结构 长喙 脚
4. 爱国反奸,赞颂爱国者的忠义 西塞山前 桃花流水 一行白鹭上青天
15、
1.3
2.B
3.B
36 / 37
4.D
5.心疼、愤怒。因为长势喜人的李子没人收购只能被打掉,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所以父亲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6.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从辛勤地摘李子可以看出来;父亲还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从他把枝头的李子打下来做肥料可以看出来。
37 /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