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6期 地域研究与开发 Vo1.25 NO.6 2006年12月 AREAL RESEARCH AND I)EVELOPM匮NT Dec.2006 腹地发展与区域合作关系研究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思考 冯邦彦,段晋苑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510632) 摘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目前国内地域最广、结构最复杂、差距最大的区域合作尝试,极具合作的潜力和条 件。文章把腹地的概念在跨省(区)的区域合作中加以延伸,即以粤港澳为“泛珠三角”合作这个大区域的中心地区, 邻近的8省(区)则是“泛珠三角”的腹地。目前,区域合作带来了中心地区和腹地必须共同发展的契机,其中“泛珠三 角”腹地的发展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心地区可以更多的利用腹地的优势资源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腹地省 (区)更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成熟市场、区位优势、产业转型以及外向联系使自身经济迅速发展,缩小区域中的地 区发展差距,与中心地区的后续发展保持协调,为实现区域的普遍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腹地;附地;区域合作;泛珠三角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06),36—0008—04 1 区域经济合作中腹地发展的重要性 围则是指受中心城市的积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的腹 地。l972年海格特(P・Haggett)的“空间相互作用理 “腹地”(hinterland)一词源于对港口城市的研究。 论”认为,具有互补性和可达性的区域之问会发生相互 20世纪初,内陆中心城市的周边地区成为地理学者研 作用,并受到干扰机会的影响,那么,城市与周围腹地 究的对象,“腹地”引申用于内陆城市。到5(】年代,“腹 之间一定存在着对流、传导与辐射的关系,即物质流、 地”基本定型于指内陆或港口等各类经济中心城市的 金融流、信息流等的相互传递关系。 附属地区,有时也称为城市贡地l1 J。 腹地的概念从最初的针对港口城市到对于经济中 1931年,赖利(W・Reilly)提出“零售引力模型”,从 心城市的提出和应用,是…个随着区域经济重心的转 商业角度研究城市作为商业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这 移和扩大而不断延伸和扩展的过程。随着区域经济一 是城市腹地理论深化的开始。1933年,德国的经济地 体化的深化,区域经济发展【l}I心不冉只是一个城市,而 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 Taller)在《德国南部的巾 腹地的概念也有了相应的扩展 、如果把区域合作中发 心地》中提出依据中心地的等级来确定市场区的空问 达地区视为该区域的中心地,那么,周边为其提供资源 组织结构的“中心地理论”,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 支持并受其辐射和影响的地区则成为该中心地区的腹 为其腹地的服务中心,并且提到了腹地的分级问题。 地。腹地的大小取决于中心地区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 1949年康维斯(P・Converse)在赖利理论的基础J 提出 能力,而经济吸引力和辐射能力又由中心地的经济实 了“断裂点”理论,认为城市的腹地范围是由城市的规 力、制度安排、市场发育以及开放的程度等因素决定, 模和相邻两城市之问的距离决定的,相邻两城市的吸 显然,腹地范围的大小与这一系列因素都成正相关关 引力达到平衡的点即为断裂点,一系列断裂点的连线 系。中心地区与腹地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腹地为 构成了城市腹地的边界。1966年弗里德曼(J・Fried— 中心地区提供支持性的资源,如土地、能源、劳动力、 man)在《区域发展政策》中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也为中心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其空间关系在中心城市和周边区域的关系上即呵理解 空问,而中心地区则向腹地提供技术、服务和高级产品 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l}|心即为区域的中心城巾,而外 等,lllJ心地区与腹地之间有:着显著的商品、技术、资:金、 信息和劳动力等方而的相 支撑的关系。腹地的大 小、质址对中心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腹地的资 收稿日期:2006—03—15;修回日期:2006—10—08 作者简介:冯邦彦(1949一),男,广东鹤山人,教授, }=生导 源应该成为巾心地区关注的重要方面。但如果仅从这 师,主要从事城市 区域经济研究,(E—mail)corn1010733@ hu. 些方面看待二者的关系,腹地自身的发展往往就会被 中心地区对腹地的单方面索取所替代,成为名副其实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冯邦彦等:腹地发展与区域合作关系研究 ・9・ 的“贡地”,或者导致腹地的畸形发展,成为中心地区永 远的“附地”。 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港澳一道成为“泛珠三角”地区 腹地和中心地区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腹地” 相对于中心地区而言,有不够发达的含义,但也有承托 中心地区发展的作用,是中心地区乃至整个区域发展 的支撑和后盾。而且其腹地的发展也不仅仅是其自身 的发展中心。但是,经过25年的高速发展,广东珠三 角地区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产业扩张的需 求,广东可供开发的土地存量减少导致土地成本上涨, 持续20年不变的低工资水平,引发“民工荒”和劳动力 成本上升;低技术密度的加工工业占用大量土地和资 源,挤占了产业升级的空间并抬升了产业升级的成本。 的问题,腹地的停滞不前或衰落都将严重削弱中心地 区的发展,甚至成为整个区域发展的障碍。所以,腹地 广东的优势正在日渐削弱。特别是腹地狭小已成为广 是区域内不可或缺的、与中心地区有着同等重要地位 东经济发展的“软肋”。但是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合作 的地区。“附地”则是纯粹的作为一个附属的资源供给 地或倾销市场存在,类似于原有的殖民地,它的一切经 济活动都不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并且其自身的发展对 利用它的资源或市场空间的地区而言也没有任何意 义。甚至于它的发展会影响它作为一个纯粹的附地存 在,进而影响利用它的地区的预期收益。现在“附地” 常常被引用来描述得不到中心地区支持而一味贡献自 身资源的腹地。 要避免“腹地”沦落为“附地”,就要防止生产要素 长期单向由腹地向中心地区流动。这种合作方式在较 长时期来看是难以为继的,腹地的资源优势总有消耗 殆尽的一天,到时中心地区将面临釜底抽薪危机。所 以,中心地区与腹地只能是在一个整体中相互支撑,共 同发展。在腹地与中心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时候, 需要中心地区给予腹地更多的支持,以维系双方的共 同的长远利益。这也应该是区域合作的题中之意:中 心地区使用腹地的资源保持了自身的高速增长,那么 中心地区就应该分担起广大腹地经济发展的责任,更 何况腹地的发展与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密切相关。 2“泛珠三角”中心区困境和腹地发展 “泛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 西、海南、四Jil、云南、贵州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 个特别行政区,俗称“9+2”。“泛珠三角”区域拥有约 200万krn2的广大地域,4.53亿人口,总体经济实力雄 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合作区域l2 J。但是区域内不同 省(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既有发展 程度和国际化程度都很高的港澳地区,也有经济比较 落后和开放不足的云南、贵州、海南等省。 联系到中心和腹地的概念,可以毫无疑义的确定 粤港澳在“泛珠三角”合作区域内的中心地位,而周边 相对落后的8个省(区)则是支持粤港澳发展的广阔腹 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0多年间,广东凭借独有的优 惠政策和与港澳相邻之地缘优势,经济获得了快速的 发展,在很短的时间里各项经济指标都基本达到了中 区的形成,广东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在“泛珠三 角”这个跨越东、中、西部的经济囤中,广东及港澳地区 成为无可争辩的中心,而其它8省(区)则以各自的资 源禀赋优势成为该合作区域的广阔腹地。有了“泛珠 三角”经济圈中8省(区)的丰富资源,广东的发展才会 后继有力。情况就如同香港在1980年代的繁荣离不 开珠三角地区的开放和支持一样,广东省经济发展的 新高潮也离不开“泛珠三角”腹地的协调发展。 从腹地方面看,近几年来,“泛珠三角”8省(区)的 GDP总值在广东经济总量连年高速增长的对比下呈现 出下滑或停滞的趋势,表明腹地和中心地区的差距一 直在拉大。这种背景既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良好 契机,也是区域合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8省(区)能否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得到粤港澳这个中心地区的 拉动,迎来更多的竞争机会,承接区际问的第二次产业 转移,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 展”的多赢局面,将会是全国乃至世界都瞩目的进程。 “泛珠三角”腹地的8个省(区)的确相对落后于广 东,在合作之前也都各自探索者寻求超越和突破的发 展道路。贵州的贫困人口数量较多,2000年人均年收 入在625元以下的赤贫人口有200万,贵州省采取推 广在国际上较为有效的小额扶贫信贷,帮助山区居民 发展畜牧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业,2005年贵州全省基本 消除了绝对贫困。海南省凭借独有的热带环境和海岛 经济成为区域内最具特色的省区,所以,2004年海南省 投入4.4个亿对中部贫困山区进行农业综合治理,用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与优越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发展热 带高效农业和现代生态农业,并严格限制落后工业的 转移和工业发展区域。湖南选择“长~株一潭”作为该 省的核心发展区也是取其扼守珠三角通往内地市场的 交通要道之区位优势。四川则着力于建设规范化服务 型政府,用大量裁撤主要权力部门的审批项目,新设政 府政务中心,采取多部门集体办公等方式提高政府工 作效率,改善形象,吸引外部投资。福建省的经济状况 是相对较好的,但也一直因为修路难、修路贵而限制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10・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25卷 经济发展的速度,2003年福建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仅700km,而同期广东已达到2 300 km。福建在每年 600亿左右的财政收入中拿出100多个亿,并采取多方 渠道筹集资金,如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上市、股权转 让等,在2004年建成省内的4h交通经济圈。云南是 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完美融合的地方,旅游业的 发展带动了云南经济的起飞。但云南还有很多未被发 镇就还依然保持着封闭的农耕状态。以什么方式开发 速稳步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的富裕。 从目前情况看,“泛珠”区域合作中腹地发展的新机遇 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积极承接中心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 是资本、技术、劳动力及其它生产要素的集体流动,是 生产方式的整体转移。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构成了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 J。“泛珠三角”在地理区 觉的惊世之美,例如,与丽江古城相隔仅4km的束河古 位上跨越了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 水平上具有明显的落差,并且在产业结构上,广东具有 才能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云 南选择借鉴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 J。 以上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在腹地省(区)的经济发展 中被证明是较为成功的,但是都还没有与“泛珠三角” 区域合作联系起来,是各省(区)独立发展条件下的选 择。而在“泛珠三角”合作的这个大框架内,在粤港澳 这个已经成熟的中心地区的平台上,腹地省(区)的经 济发展不再是各个省(区)自己内部的事情,中心地区 的经济资源和发展平台应该纳入到腹地省(区)的发展 规划视野。 3腹地在区域合作中的发展机遇 区域合作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它能 使各个地区的优势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或一定的制度 安排实现互补、共享和加强,把分散在各地区的经济活 动有机地组织起来,从而获得区域经济的综合优势,提 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能力。它所产生的经济效 益是在各地区封闭发展的条件下所难以取得的 j。从 区域发展的整体目标意义上讲,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 要意义的优势资源不仅仅是指腹地的丰富自然资源和 广大市场空间,还应该包括更具示范效应和利用价值 的中心地区的多个优势方面,包括优先发展起来的相 对成熟的市场机制、日益优化的产业结构、发达的生产 服务体系以及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等。 根据“泛珠三角”合作框架协议,9省(区)和港澳地 区将要进入的是一个区域全面合作的阶段,即指区域 之间在有关政府的推动下,相互之问开展多方面或全 面的经济合作。而在目前这种中心地区和腹地省份的 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的合作背景下,更应该加大对腹地 发展的关注程度,尤其是中心地区,应该发挥其核心带 动作用,在利用腹地的优势资源的同时,也积极扩大自 身的辐射能力和范围,让整个区域都能享受到中心地 区的发展优势。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整个区域内形成 经常性的对流和辐射,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 通无阻,以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快速发展和自身的高 较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和较大规模的加工制造业,且 已经开始向重度化和高加工度化转型;而腹地省(区) 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传统制造业和旅游业,以及 特色农业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正好处于转移 和承接的重合期。一方面,中心地区随着产业的集聚、 经济的发展,必将出现土地、环保、劳动力等要素价格 的上升,导致一些产业或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利 润空间逐渐缩小,同时传统产业的本地市场空间也将 逐步饱和 J,从而形成区域产业转移的巨大“推力”;另 一方面,腹地具有市场条件和制度观念的改善,要素价 格低廉,投资回报率较高以及政策优惠等因素,日益成 为发达地区一些衰退产业的理想转移场所 J,从而形 成吸引产业转移的“拉力”。综合来看,随着区域合作 程度的加深,凭借地缘优势,产业由中心地区向腹地进 行有序的梯度转移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也是中心地 区和腹地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市场。腹地的发 展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资金的匮乏。极具市场前景的 优势资源开发,必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的工业 项目的改造,中小民营企业的扩张计划等等,很多都因 为当地相对落后的金融服务体系无法满足对资金的需 求而搁置下来。而香港有着高度发达的银行体系和门 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作为亚: 地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 心之一,是国际大银行的集中地,是全球第十大证券市 场,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亚洲最大的金融衍生工具市 场,更是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最成功的市场。香港自 由、灵活、方便和安全的金融环境,对国际资本产生的 强大吸引力,成为国际资本的汇聚地。 所以,从近期发展的需要出发,腹地省(区)可以借 助香港的金融界组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项目贷款、 发行境外债券等引入资金,还可以通过香港的创业板 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并通过这一平台的规范运作促 使民企优化企业结构、规范财会制度和加快拓展海外 市场。从长期合作的目标来看,还可以通过资金拆借 及转让业务、开办外币兑换、进出口押汇、融资租赁,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冯邦彦等:腹地发展与区域合作关系研究 ・11・ 办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互用金融创新工具等多种业 务 加速香港和腹地的货币资金的融通和金融业务的 渗透。腹地要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 自身的发展筹集资金,一旦启动那些基础性的或主导 或者地区整体经济快速膨胀与发展的经济现象_8 J。 香港是东亚地区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国际商贸展 览会的首选城市,是享有盛誉的“国际会展之都”。近 几年来,每年在香港举行的大型会议超过900个,来自 性的项目,就可以产生规模巨大的衍生效应。 第三,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现代物流口岸。粤港 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多达几十万人。而广东是国内会 展业起步最早、会展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的会 澳地区拥有众多优良港口,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 目前已经形成了世界、亚太及华南地区的多级港口群。 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上三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 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 来,是亚太地区港口群中的枢纽港,也是典型的海向腹 地港口。广州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主枢纽港,在珠三 角地区的经济建设热潮中充分发挥了集聚和辐射的作 用,是典型的腹向腹地港口,其腹地范围以省内为主, 可以完全辐射“泛珠三角”地区。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 深水岸线,深圳港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建成9个港区, 其中盐田港被交通部规划为我国四大国际中转深水港 之一。珠海港是我国沿海的主枢纽港之一,其主体港 ——高栏港是珠三角地区惟一可建30万t级深水码头 泊位的大港口,是广东本省和西南省份参与国际经济 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泛珠三角”地区实现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 珠三角地区各港口作为区域与国内、国际市场的 各种经济活动汇集的节点,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单一货 流到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的全 面大流通,是货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聚集点,已 经具有了发展成为物流生产要素整合平台的资源优 势,但还要继续加强珠三角各港口与陆向腹地的联系。 随着珠三角地区加工工业向腹地的转移和8省(区)与 广东的高速公路陆续接通,包括腹地被带动的相关产 业的更多的产品都将从这些港口走向世界。所以,加 强港口和腹地厂商的联系,并在港口城市和内陆省份 之间依托高速公路的良好基础,开通区域内货物流通 的绿色快速通道,减少各地区的检验、收费环节,以加 快区域内的商品流通,让粤港澳物流港口的服务辐射 范围覆盖整个“泛珠三角”地区,必将同时促进港口城 市和腹地省份的经济发展。 第四,融人中心地区发达的会展经济。会展是会 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具体是指在 一定地域空间,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 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 活动。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 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展经济就 是伴随着会展活动的开展从而在客观上带动一个国家 展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广州有发展历史最长的一年两 季的商品交易会,已经拥有很多固定和长期的海内外 买家。还有深圳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珠海的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都已成功举办数届,在国际 市场具有相当的知名度_9 J。广州市政府将会展业作为 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造船、汽车、会展、物流),深圳市 政府也明确提出,要以展扬名、以展会商、以展聚财、以 展兴市,把深圳打造成国际性的会展名城。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中心地区已经拥有良 好的会展经济基础、成熟的会展运作经验和知名的会 展品牌,所以只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已有的几个大型会 展的商机,由政府推动,在展会上专设一些“泛珠三角” 腹地省(区)的展台,集中展示在区域合作条件下腹地 的新产品和高新技术成果,可以有效加强区域内厂商 的合作,同时也可以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拓展企业发 展空间。 总体而言,由中心地区带动腹地的发展是区域合 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但却常常被中心地区自身的高 速发展所掩盖。腹地是中心地区发展的长久保障,但 如果在区域发展模式中,只选择长时期单方面的由腹 地向中心地区提供要素供给,而中心地区极少回馈给 腹地资金、技术等稀缺要素,将会导致腹地的逐步衰 落,并不断拉大与中心地区的差距,到达一定程度后, 甚至只能成为中心地区的资源补给地,从而丧失了承 接中心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那么,中心地区也就 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一旦进 入就很难跳出。所以,腹地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它自己 的问题,中心地区给予腹地辐射和带动既是一种责任, 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联,蔡小峰.城市腹地理论及腹地划分方法研究[J]. 经济地理,2002,22(4):629—631. [2] 曾忠禄,冯邦彦,王鹤.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与澳门 的机遇[J].特区经济,2004(12):50—52. [3]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 司.中国经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下转第18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8’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25卷 ————~——————————~_二—— anY reachable progresses nor any adaptable approachesBy adopting logic rational methods and combining with .tYP aliact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over the world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D between the ,growmg uP of central area and capital movement,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moving capital of China-The author came out that moving the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appr(l)ach,.even the on1y shortcut fo the growing up of central area of ChinaWhat’s more,it adopted quantificationa1 methods to make a scientific election of new capital・As a result,Nanxiang basin which lies in Hanshui river va11ey is regarded as a i(1ea1 location for building up the new capita1.It set forth significances of the capital m0ving aI1d the problems needed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growing up of central area of China;capital moving;Beijing Citv ,●,,,',,,,,,,,,,,,,',,,,,,,,,,,,,,,',,,,,,,,,,,,,,,',,,,,,,,,,,,,,,,,,,,,,l,,,,,,,,,,,,,,,,, (上接第11页) 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的内涵、机制、效应[J].内蒙古 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1):45—49. 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23(1):16一l8. 陈恩.香港会展业发展的经验与启迪[J].亚太经济, 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2005(2):48—51. [J].当代财经,2004(6):96—99. 皮平凡.构建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J].经济论坛, 刘满平.“泛珠江”区域产业梯度分析及产业转移机制 2005(6):10—1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interland and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A Ponder of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Pan.pearl River Delta FENG Bang—yan,DUAN Jin—yuan (School 。Economic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以) Abstract: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is not on1y a new attempt which has the widest geographical extent,the most complex makeup and the most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but alos has well po— tential and conditions for cooperation.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hinterland and extended this concept in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including many provinces,i.e.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make up of the core area of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and the other 8 provinces make up of the wide hinter1and.Now the re— gional cooperation has brought the chance to develop together,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nterland iS more im— portant and necessary-I he core area can keep high speed in economic growth by utilizing the advantaged resources of hinterland,meanwhile the hinterland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mature market,position advantage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abroad relations to speed up their development and narrow the economic disDarities among the provinces of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area,i.e.by this way the hinterland can kecD assort with the core area o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common richness. Key words:hinterland;accessorial land;regional cooperation;Pan—pear1 River Deh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