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第8课 改革开放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内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
(3)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2)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3)以小岗村为例,了解农村经济改革的步骤及影响,切身体会改革的艰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认识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2)通过了解农村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改革开放和历史发展的艰难曲折。
(3)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影响;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2.难点;
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
【复习学法】
导学互动。
【复习资源】多媒体课件。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自学导纲
1. 导入:
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指出十届一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她就如一声春雷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这样紧扣题目与子目导入新课。
2. 出示导纲。
(1) 出示简要提示
(2) 出示问题
3. 组织学生自学。
(1)迅速温习教材,完成导纲中以下问题:
①真理标准大讨论:背景、时间、结果、意义。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③改革开放:
A对内改革:Ⅰ.农村改革:政治制度、试点、作用。
Ⅱ.城市改革:国有企业目标
大、中型企业
B对外开放:顺序及代表,特征。
(2)教师通过投影校对答案。
(二)合作互动
4. 生生互动:
1.对于上题中学生不能完成的题目,可由小组讨论解决。
5. 小组讨论完成导纲中以下问题:
⑴.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了哪三次巨变?出现了哪三个伟人?
⑵. 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对农业的几次调整?就 “应如何制定农业”谈谈你的认识?
⑶. 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特区与清末的开放通商口岸有什么不同?
⑷. 看到了深圳和上海两个城市改革前后的变化后,你是如何评价改革开放的?
2.师生互动
1.教师巡回参与学生讨论问题,并及时引导。
2.师生共同校对讨论结果。
3.教师着重讲解共性问题。
(三)导学归纳
6. 师生共同跟着板书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7. 学生朗读巩固本节所学知识要点。
(四)反馈训练
训练题见导纲。
(五)课后作业
向爷爷奶奶了解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生活状况,比较前后变化,列举改革开放的成就。
(六)板书设计
略
(七)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