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1 2 项 目 分值 内 容 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衣帽整齐,符合要求; 修剪指甲; 洗手; 戴口罩。 护理级别、饮食标识清楚,与医嘱相符; 根据医嘱及病情准备吸引设备、化痰药、吸氧设备等,摆放合理。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了解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进行解释; 体位合适。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新鲜,适当饮水,以利于痰液排出; 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避免过多哭闹,减少耗氧量和减轻心脏负担;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凡有气促、喘憋、口唇发绀、面色发灰等情况应立即给氧,以改善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鼻塞、面罩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必要时吸痰;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防肺水肿发生。 指导正确留取检验标本及完善相关检查。 观察神志、精神及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有无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先兆症状,做好抢救准备; 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指导患儿增强体质,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指导家长了解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副作用。 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及时就诊。 记录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及处理后结果等。 操作中体现对病人的关心; 操作熟练; 动作轻柔。 环境准备(2分) 2 护士准备(8分) 2 2 2 2 用物准备 (10分) 病人准备 (10分) 5 5 4 2 2 2 5 5 5 5 5 5 2 8 7 5 2 2 2 2 5 3 4 5 一般护理 (30分) 6 7 配合辅助检查 (2分) 病情观察 (20分) 健康教育 (8分) 8 9 10 记录(4分) 总体评价(6分) 2 2 2
婴幼儿腹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序号 1 2 项 目 分值 内 容 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衣帽整齐,符合要求; 修剪指甲; 洗手; 戴口罩。 护理级别、饮食标识清楚,与医嘱相符; 根据医嘱及病情准备吸引、吸氧设备等,摆放合理。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了解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进行解释; 体位合适。 按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急性期危重患儿卧床休息,恢复期鼓励患儿离床活动; 严格执行医嘱,保证足够水分及盐类; 严格饮食管理,脱水患儿严重呕吐者禁食4-6h,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 鼓励患儿多饮水和果汁,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 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尤其臀部,预防红臀、鹅口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正确留取检验标本及完善相关检查。 观察神志、精神、生命体征、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及尿量等表现; 注意呕吐、腹泻的次数、量及性质; 掌握血电解质的化验结果,指导正确补液。 向家长解释腹泻的病因、潜在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和设备的定期消毒; 指导止泻药物的正确使用,如思密达须空腹使用; 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记录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及处理后结果等。 操作中体现对病人的关心; 操作熟练; 动作轻柔。 环境准备(2分) 2 护士准备(8分) 2 2 2 2 用物准备 (10分) 病人准备 (10分) 5 5 4 2 2 2 5 5 5 5 5 3 4 5 一般护理 (30分) 6 7 配合辅助检查 (2分) 病情观察 (20分) 2 8 7 5 2 2 2 2 5 8 健康教育 (8分) 9 10 记录(4分) 总体评价(6分) 2 2 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序号 项 目 1 2 分值 内 容 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衣帽整齐,符合要求; 修剪指甲; 洗手; 戴口罩。 护理级别、饮食标识清楚,与医嘱相符; 根据医嘱及病情准备吸引、吸氧设备、暖箱等,摆放合理。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了解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进行解释; 体位合适。 保持绝对安静,抬高头肩,减少搬动,治疗护理工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避免沐浴; 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经口吮奶或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热量及水分; 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气道分泌物,并给以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以辅助呼吸。 做好皮肤粘膜护理,保持清洁和干燥; 做好口腔护理和脐部护理。 指导正确留取检验标本及完善相关检查。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变化。 窒息症状的观察,如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呼吸衰竭的表现及缺氧状况是否改善。 观察有无惊厥、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如有前囟紧张、脑性尖叫、呕吐、肌张力增高时,应及时协助处理。 避免到公共场所.预防感染;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异常分娩所致产伤和窒息; 指导长期治疗和随访; 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进行功能训练。 记录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及处理后结果等。 操作中体现对病人的关心; 操作熟练; 动作轻柔。 环境准备(2分) 2 护士准备(8分) 2 2 2 2 用物准备 (10分) 病人准备 (10分) 5 5 4 2 2 2 5 5 5 5 5 2 8 7 5 2 2 2 2 5 3 4 5 一般护理 (30分) 6 7 配合辅助检查 (2分) 病情观察 (20分) 8 健康教育 (8分) 记录(4分) 9 10 总体评价(6分) 2 2 2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序号 项 目 1 2 分值 内 容 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衣帽整齐,符合要求; 修剪指甲; 洗手; 戴口罩。 护理级别、饮食标识清楚,与医嘱相符; 根据医嘱及病情准备吸引、吸氧设备等,摆放合理。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了解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进行解释; 体位合适。 根据不同年龄与病种分开放置患儿,防止院内感染; 保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 急性期危重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恢复期除适当休息以外,鼓励患儿离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正在断奶的患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红臀的发生; 遵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 指导正确留取检验标本及完善相关检查。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指导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根据不同年龄和病情,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以增加治疗效果; 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原则是由一种到多种。 记录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及处理后结果等。 操作中体现对病人的关心; 操作熟练; 动作轻柔。 环境准备(2分) 2 护士准备(8分) 2 2 2 2 用物准备 (10分) 病人准备 (10分) 5 5 4 2 2 2 5 5 5 5 5 5 3 4 5 一般护理 (30分) 6 7 8 配合辅助检查 (2分) 病情观察 (20分) 健康教育 (8分) 2 10 10 2 2 2 2 5 9 10 记录(4分) 总体评价(6分) 2 2 2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序号 项 目 1 2 分值 内 容 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衣帽整齐,符合要求; 修剪指甲; 洗手; 戴口罩。 护理级别、饮食标识清楚,与医嘱相符; 根据医嘱及病情准备吸引、吸氧设备、暖箱等,摆放合理。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了解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进行解释; 体位合适。 热情接待患儿,根据不同病种、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分开放置患儿,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保持新生儿室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度22~24℃,湿度55%~65%; 置患儿于合适的体位,床旁备吸引器,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使患儿处于适中的环境温度中,棉被包裹,如体温不能维持正常,可放入暖箱中,测体温q4H,监测体温变化;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手,入室人员应更衣、换鞋,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每日沐浴一次;脐部护理每日一次,防止感染致脐炎。 指导正确留取检验标本及完善相关检查。 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注意体重变化; 观察患儿进食、睡眠及排便情况,有无激惹,前囟有无凹陷或膨隆; 观察患儿面色、四肢末梢颜色及温度; 观察患儿脐周有无发红或脓性分泌物,臀部皮肤是否清洁完整,全身皮肤有无硬肿、出血点。 向家长宣教育儿保健知识,如喂养、保暖、防感染、预防接种等有关知识; 鼓励母乳喂养,注意体重要变化,以了解患儿的营养状况; 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预防感染; 遵医嘱定期复诊。 记录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及处理后结果等。 操作中体现对病人的关心; 操作熟练; 动作轻柔。 环境准备(2分) 2 护士准备(8分) 2 2 2 2 用物准备 (10分) 病人准备 (10分) 5 5 4 2 2 2 5 5 5 5 5 5 2 5 5 5 5 2 2 2 2 5 3 4 5 一般护理 (30分) 6 7 配合辅助检查 (2分) 病情观察 (20分) 8 健康教育 (8分) 9 10 记录(4分) 总体评价(6分) 2 2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