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过韩愈的《师说》,可以发现他对“老师”有明确的定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就是说他论述的“老师”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职业“教师”,而是指那些传授各种知识或技能给他人的人,甚至因为几句话而获益也可以称对方为老师,例如一字之师。
纵观中国的教育史,从孔子时期的非职业的自由办学到官方出资的稷下学宫,从封建私塾到现在的教育体系。老师的职责不断地发生变化:孔子时期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生的思想体系建设,理顺他们的价值观、培养思考能力;师生的关系也是比较松散的,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随着民间教育的发展,各种学术流派不断涌现。这时候到底用谁的思想体系来治理国家和指导人生就产生了混乱,正如孟子所言:“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杨子的利己主义和墨子的利他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了能够发现治国的真理,于是官方的学宫出现了。稷下学宫实际上更像是个百家论坛和官方的智库,学者们可以在里面自由言论,自由招生,学生们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虽然是官方出资但也没有御用文人的痕迹。郭沫若高度评价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有划时代的意义……发展到能够以学术思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这是社会的进步,不用说也就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进步。”这个时候的老师实际上都是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的任务是学术探究和在思想上影响学生。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的选择老师,因此没有点底蕴的老师是不能立住脚的。所以在稷下学宫的老师一定是很注重自身成长的。
但是这种自由的思想不符合封建专制统治的要求,政治上的专制需要思想上的专制做基础,所以统治者们就指定了四书五经作为教材来教育天下学子。因为有个好成绩就可以做官,做了官就意味着财富和美人,“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不读这些书的人可能连立足之地也没有,甚至还有生命危险,于是这个时期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学生考试好,一切为了考试。为了让学生读书,老师们可以任意地体罚学生,并且还可以引为骄傲,博得“严师”的美誉,至于老师自身的素质倒是少有提及的,因为封建帝王是不允许百家争鸣
的,所以服从和传授被阉割过的儒家思想成了先生们的另一个职责。那时候的私塾先生的水平有多高呢?李白有一首《嘲鲁儒》可以证明:“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随着西方列强用大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知识分子们认识到满清的末日,所以开始广泛地研究各种知识和思想。而满清贵族们也认识了自己的危机,所以他们也尝试着洋为中用,目的是挽救即将崩塌的帝国大厦。于是同路殊归的两种力量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为中国的教育开辟了新篇章,他们开始模仿西方,进行教育改革,学校开始有了理科和工科教育,教师们的薪水也开始由学校发放,“教师”成了正式职业。1912年1月10日,孙中山的国民政府成立了教育部,中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崭新时期。
随着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的存在,教师也被社会上议论着,推崇的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伟大的崇高的职业。贬低的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臭老九”。目前教师这个职业说简单也是很简单的,如果我们仅仅作为一个教书匠,大不了照本宣科,这个工作确实简单的很。但是如果我们想引导学生们走向健康、积极、幸福的人生,培养他们的思想体系和思考能力。那么这个工作真的是很难,它要求我们不但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博览群书打通自己的思想体系,还要习惯性地去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还要能够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公办老师,我们拿着薪水。薪水虽然不高但是也可以养家糊口,可以让我们安心地教学了。但是当我们放眼世界,就会发现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中国的产品无论在质量和科技含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急需为中国培养人才;看看国内,我们会发现负面报道不断涌现:有跳楼的高材生,有毒害同学的“好”学生,一些学生似乎非常漠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推出一期“两样青春,同一世界”的节目:12名美国优秀高中毕业生和12名优秀的中国大陆毕业生进行PK。在选择个人价值观的时候,美国学生都选择了真理或者智慧,而中国学生一半选择了权力。在“援助全球贫穷儿童计划”的环节中国学生更多的是进行文艺演出,而美国的学生却有整个计划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一方面世界的竞争要求我们培养富有责任心、创造力﹑坚忍不拔﹑积极向上
的人才;一方面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却迷恋于权力,满足于夸夸其谈,好像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霜。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够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每每想到这些我就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或许学生本没有错误,只是我们教育者包括他们的人生启蒙老师——父母有问题。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发现学生的家长把自己焦虑传递给孩子,也不止一次的发现教师把自己的压力传递给学生,更不止一次地发现学生们在模仿老师和家长的言行。“言传身教”这话果然不假,记得有人批评中国的家长说:“一帮没有创造力的家长却对小天才们指手画脚,抹杀他们的天性。”这句话套用到教师身上或许也没有错误。因此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是否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是否具备责任心、创造力﹑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教师何尝不是需要把“修身”放到首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教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我们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
纵观历史,我感觉作为教师,我们不但应该传播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们学习的技能;我们不但要培养他们学习的技能,更应该传播做人的道理;我们不但要传播做人的道理更应该为人师表做出表率,要做出表率就必须修炼自己。
是的,修炼自己是我们教师的第一职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