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用结构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题研究方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运用结构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题研究方案

初三思想品德组

一、课题名称:运用结构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化和省市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的精神,落实县局开展运用知识结构图提高课堂教学效教学实践活动的要求。

2、我校教学模式为“三导两展一反思”,此模式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而知识结构图的构建恰恰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有效方式,如果能将这两者统一起来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建立并运用知识结构图进行教学习的过程,既是促进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又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想、分析、归纳、概括后达到同化、吸收,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并进行存贮记忆的过程,而这正是现代学习理论所倡导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结合我校“三导两展一反思” 教学模式,探索一条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2、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主动地把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加强纵向联系和横向比较,把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积累,使原本较为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构建

知识板块,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对自己终身发展有帮助的知识和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4.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和行为的参与; (2) 加强几何直观,鼓励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思考; (3) 不仅要注意形式化的表达,更应注意揭示数学的本质; (4) 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5) 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对有关课题作进一步探索、研究;

(6) 尊重学生及其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7)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三导两展一反思” 教学模式,重点探索知识树、思维导图、主题网状图、概念图、层级图、鱼骨图、顺序图、流程图、因果图、k-w-l-h表格图、括号图、韦恩图、对比矩阵图、循环图等多种知识结构图形式在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策略等四个方面的应用。

数学教研组承担的内容为多种知识结构图形式在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两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具体为:

1、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一是运用层级图对本单元或本节课重点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确定教学内容顺序;二是运用顺序图、教学流程图展示本节课教学各环节顺序,有效优化教学结构。

2、课堂教学活动:在预习活动(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这四种课型中,一是根据理解课文内容需要的思维方法,选择相宜的知识结构图形式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二是引导学生用结构图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加强理解和记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5、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找出实际经验中运用知识结构图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五、课题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数学组全体成员 2、课题组人员具体分工 研究范围 研究 任务 人员分工 目标与研究材料 1、用层级图分析对五篇教材技能性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2、按照层级分析结果为每篇设计出教学内容安排方案。 3、提供一篇阐述教学任务分析对教师教学指导意义的体会文章 1、用教学流程图画出五篇教材教学过程 2、提供一篇阐述教学流程图对教师教学指导意义体会文章 1、上三节课,提供三篇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其中精选一节课进行录音或录像,整理出一篇教学实录(文字稿)、配套学生结构图作品若干;组织教师、学生座谈,整理反馈意见文字稿。 2、围绕三节课撰写一篇课堂运用知识结构图的经验文章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或学生图解课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0月份)。

搜集有关知识网络图的相关资料,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落实实验班级和教师,做好相关调查;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并制订出实验方案和计划安排。组织课题组成员听课、讨论,为形成知识网络图的具体模式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 一是上报数学教研组课题研究方案;

二是形成构建知识网络图的具体流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有效组织:课前组织、课堂组织、课后组织,三者既各自独立,又有机联系,浑然一体,循环往复。

三是完成本组教师知识结构图竞赛和学生知识结构图作品展评活动;

四是上报本组优秀教师名单及相关资料

五是参加学校知识结构图应用专题论坛交流会议。 3、成果展示阶段(2015.3-2015.5) 一是参加县级比赛

二是形成相关论文、课题报告、经验总结与反思 三是教师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与县级论坛交流); 四是参加各校活动特色与组织管理工作资料展示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