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3期 2008年5月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 College V01.22 No.3 Mav 2008 村镇银行——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可行途径米 章芳芳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组建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 要意义。在对村镇银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基金会 的比较,分析其在产权结构、经营特色、服务对象等方面的特点。在村镇银行建立发展过程中,理清村镇银行的内涵 与特征,对于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金融困境;村镇银行;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252(2008)03—0035—03 一、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及农村金融困境 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再加上需 求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 需求的风险较大。 而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与上述特点的金融需 分析 农村金融需求取决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县及县 以下的中小型工商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 点,农户逐渐退出传统农业,收入来源渠道多样 化,农业领域之外收入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金融需求主要 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求很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 供给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中主要有 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合作性银行(农信 社),但是政策性银行受到法定业务范围的限 制,不对农户放款;商业性银行基层网点收缩, 业务向大中城市转移,不愿向农户放款;合作性 是总量上农村金融需求大幅度增加,农户 和农村企业的发展必然使得相应的金融需求增 加。二是结构上金融需求多样化。不仅有存贷款 服务需求,还包括结算、汇兑、金融咨询、信 银行(农信社)追逐利润最大化,事实上已改 变“合作”属性,以防范风险为由,对农户贷 款设置的门槛越来越高。二是在结构、种类上,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单一,很 难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二、村镇银行相对于一般商业银行的比较 优势 托、保险、代理买卖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单笔金融需求规模小、频率高,但需求主体 较多使得需求的笔数增多,频率增大。四是需求 不稳定,周期性强。由于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生产 经营基本与农业生产等周期性因素相关,需求不 稳定。五是风险大。由于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经营 村镇银行是地区性金融机构,一般不跨区经 营,有希望成为未来中国社区型银行。与一般商 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以海峡西岸为平台》(2007B004)的阶段 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08—03—24 【作者简介】章芳芳(1983一 ),女,浙江绍兴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06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一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 业银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共同点主要在于, 银行、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的“多赢”。 4.鼓励农村金融领域金融创新的突破。农 按商业化原则经营、追求利润、规避风险等。主 要区别在于: 1.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要求不同。与一般 村地区的金融业务与大城市的金融业务有很大的 区别。由于农村资金需求者的融资规模小且较为 零散,因此农村金融机构所设计的产品必须符合 农村地区资金需求者的特点,不能照搬大城市金 融产品的成例。农村地区银行业法人机构的具体 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 要小得多。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 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 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 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目 前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 10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 最低限额为l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 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 000万元人民币。门槛的 降低,使农村各类资金的拥有者都有可能进入农 村金融市场,从而扩大农村金融需求的资金 来源。 2.市场定位不同。目前我国的银行体系比 较完备,从经营规模上看缺少小银行。截至 2003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l2家股份制银 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机构数量分别占总数 0.01%、0.03%、0.32%,存款分别占全国 64%、16%和6%。这些银行的市场定位高度趋 同,贷大不贷小,贷城不贷乡。而村镇银行针对 的是分散、小额、个性化的低端市场,规模小、 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主要开展“短、频、快” 的业务,正好填补了基层金融的空白。 3.服务对象不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从县域经济中实行战 略性撤退。1998年至今,四大银行共撤并3.1 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上收了贷款权限。统计显 示,2006年底全国每个乡镇的银行业网点平均 不到3个,其中3 302个乡镇连一个营业网点也 没有。商业银行服务对象变成城市优良大客户、 行业垄断性客户、城镇高收人群体客户等,不再 直接面向一般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而村镇银行 在初始阶段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正在脱贫致富的农 民和勉强维持生计的农民,通过与农民打交道, 融通部分村镇资金来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 求,与农民建立长期的互助合作关系。在此基础 上,凭借与农民建立起来的鱼水联系和与本地经 济的良性互动,来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实现 一36一 业务准入和一般商业银行实行区别对待,因地制 宜,由当地监管机构根据其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 查结果予以审批。这就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金 融创新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三、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优势互补 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虽为县域甚至更小, 它们不是商业银行,而是合作性质的农村金融机 构,并具有强烈的政策性特点。更重要的是,虽 然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机构数量占总数的 99%,但存款占全国存款总量的13%,历史包 袱沉重,经营困难。而且近几年支农兴农方面的 功能已名存实亡,实际上担任了“抽水机”的 角色,使巨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变成了“真空”。 随着国有银行逐步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尤其是国 有银行在乡镇一级网点的撤并力度不断加大,农 村信用社实际上垄断了农村信贷市场。在缺少竞 争的环境里,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很难得到有效 改善。 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优势互补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村镇银行的出现有利于防止资金的 “虹吸”现象,缓解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矛盾。我 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 的巨大差别、城市和农村金融服务上的巨大差别 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村镇银行由于只能在一个 比较封闭的区域内运作,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 主要运用于本地市场,能够缓解虹吸现象。 第二,有利于改善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缺乏、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性不足的情况。由于村镇银行 实行员工本土化,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 市场客户,具有显著的“内生性”特点,能够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立村镇银行,无形中会督 促农信社在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上下功夫,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银行机构产品和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章芳芳:村镇银行——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可行途径 务的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竞 争力。 第三,村镇银行有权适当提高存款利率,降 低贷款利率。由于决策链条短、经营灵活,对于 稍大额度的贷款,村镇银行有自主决定权,有助 于农户、中小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而 农村信用社可能要层层上报审批,导致错过投资 的最佳时机。即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服务 不够到位的地方,村镇银行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 作用。 四、村镇银行从农村合作基金会取缔中汲 取的经验教训 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在乡镇设立农村合 作基金会,试图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遗憾的 是,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不久,由于产权不清、 管理不善,内部人控制等情况于1998年7月被 取缔。目前村镇银行正处于试点阶段,如果试点 成功可能会走向发展推广阶段。那么村镇银行应 如何从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过程汲取教训对于 其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农村合作基金会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自办的非正规的资金融通组织,没有得到中央银 行在法律意义上的经营许可。而村镇银行是在银 监局注册并直接受银监局监管的正规银行业,得 到了中央银行的经营许可。 其次,我国经历了多轮金融体制改革,但农 村金融体制仍没到位,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 国的金融业被政府高度垄断,行政力量的介入较 为普遍,农村金融机构独立性差。长期以来,国 有产权的制度安排使得国有产权占主导地位或受 国有产权间接控制的金融机构摆脱不了对政府的 行政隶属和对上级领导关系的“纵向依赖”。村 镇银行不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融资的工具,而是 独立核算的一级金融法人。实行政银分开,地方 政府不能直接干预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已成功 地摆脱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操控和地方政府的 垄断。 再次,为了控制村镇银行的风险,使村镇银 行的设立具备良好的经营基础,村镇银行采取发 起方式设立。股东至少有一家持照金融机构作为 发起人之一,适度提高境内投资人人股比例。这 些措施最大限度防止了村镇银行被单一资金供给 所控制、鼓励投资来源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分散 化,为村镇银行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资本来源结 构,可以有效地防范违规经营带来的金融风险, 汲取当年农村合作基金会通过吸取高利率集资、 高利率盲目投资导致的金融秩序混乱的教训。 最后,村镇银行产权明晰、结构合理。农村 合作基金会发生的系列问题,最终都可以追溯到 产权问题。农村合作基金会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公有性质集体产权的虚化和私有性质个人 产权的弱化和不稳定性,导致个人股东根本不关 心基金会经营,而集体产权未落实到个人,“人 人都有又人人都没有”的公有产权导致政府的 任意侵权和内部人控制。而村镇银行多采用现代 企业制度,内部治理结构具有灵活、高效、简 洁、实用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运行科学、治 理有效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在强化决策 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缩短决策链条、提高决策经 营效率的同时,加强对高级管理层履职行为的约 束,防止权利的失控。新设立或重组的村镇银 行,可只设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行使对高级管理 层的监督职能。董事会可不设或少设专门委员 会,并可视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门管理小组或岗 位,规模微小的村镇银行,其董事长可兼任 行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民主建国会重点专题调研组、中国民主建 国会天津市委员会.社区银行研究文集[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曙光.民间金融规范化:误将草根金融变成盆 景金融[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2):56—57. (责任编辑任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