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 通过为人民服务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学生可以正确树立生死观。
3.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情况。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几方面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完成习题。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
--------------------学资学习网--------------------
服? 务.
2.【出示课件9】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出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画横线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出示课件10】“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板书:宗旨)
3.学习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预设:
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 【出示课件11-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学资学习网--------------------
轻 重于泰山死的意义:板书:(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于鸿毛 )
(2)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出示张思德同志的见解: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学习第3自然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出示课件19】
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过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
--------------------学资学习网--------------------
就是要符合人民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要照办。. 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6.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7.自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
--------------------学资学习网--------------------
全中国的解放。才能取得全民族,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话是说, 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8. 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三、回归整体,小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学资学习网--------------------
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1). 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2)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2、4自然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宗旨: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论述。 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了解过少,而且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激发学生“我想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起引导的作用,与其枯燥地讲解,不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读。
于是,我确定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明确目的地读书!那么学这课的,
--------------------学资学习网--------------------
学生必须理解了 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背诵课文!这是一篇议论文. 课文内容才能轻松背课文。
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尝试背诵。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会背了吗?”孩子们面面相觑,面露难色。然后我说:“同学们,别紧张也别害怕,为什么不能容易地背诵出来呢?因为同学们还没理解。在今天的两堂课里,我将引导你们理解课文内容,并保证只要你们认真听讲,努力思考,两堂课下来,个个都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这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学资学习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