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2016正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0f 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N0.4 2016 【高职教育教学】 高职教育国际化策略探究 关 姗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本文试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式,评级体系几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如何在教 育国际化背景下优化配置本国教育市场,合理部署本国的教育资源与要素,以更好的培养在国际上 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885(2016)O4—40—03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全球 2.高职教育国际化现实意义 资源配置日趋合理,物质与人力资源的跨国、跨地 区流动13益显现,全球教育资源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在不断增加。一方面,教育资源自发寻找优化配 置,另一方面,国际教育、人文和学术交流作为重要 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10—2020年)》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 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 作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高等教育 国际化重要内容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越发 显示出其在整个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所发挥出的 重要作用。 的国家公共外交手段作用的突显,都使得世界各国 教育交流日渐频繁。如何优化配置本国教育市场, 合理部署本国的教育资源与要素,培养在国际上有 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各国在教育国 际化大趋势下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1)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能够从“劳务、人才、 移民”三个方面满足国际化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 高职教育目标的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 育理念已渐渐演变为旨在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职教育国际化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际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提供 了保障。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高职 教育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按照沿线国家与地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在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资源 的合理流动,是借助“市场”进行教育资源配置的 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 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区的标准,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开放的教 育模式,能实现优势互补,为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 良好的国际合作新平台。 的需求为前提,适应国际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 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为本国的国家利益 服务。 (2)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先进的职 业教育理念,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加强合作,能够多 样化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市场的角色,通过为跨国 收稿日期:2016—10—11 作者简介:关姗(1982一)女,陕西西安人,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与研究。 高职教育国际化策略探究 41 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实现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是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的国家。然而投身经济 全球化的洪流中,职业教育必将在挑战中迎来新的 发展契机。 二、国内外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渐渐 由政府主导向院校主导转变。高职教育也经历了 从战争时期的谋求政治控制到以经济利益为根本 三、高职教育国际化策略 由于起步时间晚于一些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 高职院校尚未认识到高职教育国际化给自身带来 动因的过程。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的教育服务 贸易,分别位列本国出口业第三第四及第五。可见 吸引国际留学生,实现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具有出 口创汇能力的经济活动。 澳大利亚的“技术继续教育”即TAFE(Techni. cal and Future Education)兴起和发展于2O世纪六 七十年代。1974年,澳洲政府为了振兴国家经济 同时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以立法的手段将高等级 职业教育放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低入学门槛, 高就业机会,吸引了全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前往深 造,2016年中国赴澳留学生人数较去年增长了 23%,教育作为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产业每年创造 价值高达200亿澳元。 1968年,德国决定成立高等专科学校,以提高 培养技术人才的规模与水平。1985年,德国联邦 议会为了解决高技术应用人才的短缺问题,实现技 术革新需要,通过了《德国高等教育法》,从20世纪 60年代发展初期到该法案的通过,德国彻底确立 了其独特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并为他国提供可 借鉴的与学习的经验。 法国的“大学校”培养模式是法国高等教育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经 济恢复时期适应了需要大批熟练技工的客观要求。 1956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法国创办了高 级技术员班,随后于60年代后期开办了2年制大 学技术学院,实现了教育与技术培训的结合,法国 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得以确立。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历了80年代的萌芽期,90 年代以“双起点”“双证书”为标准的兴起期,和90 年代末到2010年初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的发展期。 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 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表 明在今后的十年,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 量,以及“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 展”的思路,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跨人“合作 发展”为主导的新型发展期。 与以上国家相比,我国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 的机遇与挑战,即使有些参与了引进发达国家课程 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院校,其行为尚处于一种缺 乏战略思维和宏观设计的状态,多为随意的,零散 的实践活动。如何改变当前形势,制订一套完整系 统的国际化策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 国际化的办学实践活动需要有国际化的理念 支撑。各职业院校首先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的大 环境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当前发展不可规避的趋 势,而后从为国家贸易服务的高度,来考量办学实 践,合理利用资源;从长远的角度,思考如何适应全 球化经济社会的需要,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借 鉴先进国家的办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融人跨文化 的国际理念,以全球性眼光考察人才培养的标准和 内容;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 适应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专门人才为教学导向。 2.改革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实施体系,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载 体。构建科学可行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是培养国际 化人才的重要手段。 (1)国际课程是指融合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理念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施行国际课程, 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因材施教是改革课程体系的重 要手段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 提供推行双语教学,努力与国际接轨。加强信息技 术教学,注重教育的实用性、超前性。以就业为导 向,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并使之与专业培 养目标相适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与国际交往能力,接轨国际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与就业适应能力。 (2)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国际化知识和市场观 念的技术型人才。他们了解国际市场动向,熟悉国 际市场规则,具有国际道德与职业操守。既有较高 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又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拥有 全球视角和战略思维,是适应全球化大环境的复合 型人才。培养这样的国际化人才,各院校要从根本 上改革人才培养途径,学习国外先进的产学研合作 42 高职教育国际化策略探究 模式,与校际联合培养模式。 近几年,发达国家在国际化教育上的手段呈现 日趋多元化的趋势,授权办学,建立海外学校,项目 为:专业素养突出,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全球化思维 和创新能力,因此新的评体系应当从横向与纵向两 个方面建立。例如,建立横向的专业素质项考评机 制,主要测试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 语言水平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纵向的素质本领评 价体系主要测评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合作等都成为各校拓展国际市场的手段。为了更 好地培养国际化人才,与增强与世界优秀高职的竞 争力,各高职院校应当研习海外教育市场,一方面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 面可引进虚拟大学,“微课、“慕课”等多种范围广、 门槛低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 性。同时,协同企业要求,推行更贴合企业要求的 人才培养模式,选拔学生组成订单班、实验班,试行 全英或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又有跨 文化交际能力的涉外国际化人才。 3.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各校还可结合自身条件,细化出测试语言交流胜任 度、跨文化差异认可程度、行动水平好感度等更明 确地分级指标。 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系统的高职教育评价 机制,能提升院校同国外同院间的竞争力,促进整 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有针对性的培养出与国际需求 接轨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熟悉教育国际化的游戏规则,积累明确的办学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评价体系主要存在的 问题是评估形式单一,评估内容片面,这主要是由 于我国近几十年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 经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培养合格的国际性人 才,顺应国际化的大趋势,仅凭高校的一己之力也 很难完成,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不断实践 与学生自身国际化素质养成的主观意愿。教育的 发展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 展程度和高度,尽管任重而道远,我们仍旧要将培 养国际人才作为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主要目标,实现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 贡献。 能力”的传统造成的。随着教学内容的转变,调整 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国际化的 必然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世界各国 高教已经开始将分层、分类评估纳入整体的评估体 系。由于现有的对国际人才素质能力的认可表现 参考文献 [1]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4—65. [2]刘海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1,(2):22—23,29. [3] 刘彩玲.浅析高职人才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100—102 Research on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G N Shan (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710068,Xi’an,Shaanxi,China) Abstract:The essay attempted to propose suggestions on how to optimize and match domestic edu- cational market and rationally arrange hom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lements under the back— ground of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cepts,curricula system and talents cultivating mode,appraisal system SO as to cultivate competitive talents with higher qualities internationally. Key words: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a System;Appraisal Sys— 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