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教课目的:

1、 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色。

2、 领会作者抗敌救国的壮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他是一员武将,戎马一世,满心想的都是光复失地; 他是一名词人,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仍是光复失地。

二、 朗读

1、 学生初读 2、 师范读

三、 鉴赏诗歌,体会感情

鉴赏诗歌“四抓法” :①题目

②作者 ③说明

④内容重点词

(一)题目

永遇乐 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 登临地址 怀古 临古地

忆先人 借古讽今 思古事 怀古伤己 抒己志

(二)作者 (知人论世)

其词抒发北伐抗敌,伐金复国的爱国之情, 倾吐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忿之情。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是辛弃疾已经 65 岁了,辛弃疾从 42 岁到 60 岁向来过着“隐居”的生活,

得不到赵婷的重用, 以后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 任浙江东路抚慰史, 翌年改任 镇江知府。韩侂胄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轻率北伐,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就任后,做了大批的准备工作,可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肯仔细准备,他听不进辛弃疾的劝说,并把他调离了镇江。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贬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忿所写下。

(三)说明

1、 联合课本说明理解文意

2、 由说明能够看出,这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用典(引古事,先人来喻今事今人,以抒情) 3、 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 1)使作品简短委婉,余韵盎然

( 2)与词的思想感情密切联系,加强作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四)诗词内容

1、 词的上片,作者运用了哪些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孙权

幼承父兄之业,胸襟弘愿,建都京口,占有江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遂使天下三足鼎峙,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生“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哪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豪谁对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刘裕 在京口起兵北伐,成立刘宋,为了恢复中原,几次大力北伐。在两次统帅晋师北伐时,先后活捉燕王和秦王,光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2、用典企图是什么?

南宋:统治者昏庸,不思光复北方失地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信心恢复中原的弘弘愿向, 同时借古代帝王来嘲讽南宋统治者辱没乞降的无耻行径。 四、 板书设计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孙权:

建都京口,捍卫家园 立功立业

刘裕:

京口起兵,成立政权 令人敬慕

南宋:

辱没乞降,歌舞升平 作者盼望立功立业,盼望光复失地

第二课时

导入 一、

题临安邸 林升(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金人攻下北宋国都南宋统治者流亡到南方, 作者对当政者不思光复失地的愤激以及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二、 鉴赏诗歌,体会感情

下片采用了哪些典故?用典企图是什么?

(1)刘义隆

刘裕的儿子,轻率北伐,惨遭战胜。 写作企图: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示韩侂胄切勿轻率发兵, 伐金一定做好准备,

不可以轻率行事。 (2)拓跋焘

击败宋文帝,刘义隆。至瓜布山建行宫,北宋百姓祭拜他。 忆:四十三年前,战火扬州路

看:四十三年后,一片神鸦社鼓。

经过对照,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莽,感慨万千,不堪回顾当年的感触心声。 写作企图:

劝说南宋统治者应尽早光复失地, 不要让老百姓安于外族统治, 民族意识

模糊,忘掉自己是宋氏臣民。对南宋的不满,对国情的痛悲和担忧。

(3)廉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虽老仍不忘国

写作企图:

明烈士晚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三、 小结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旧陷落在仇敌之手,想

到韩侂胄等人其实不想真实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担,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不图恢复的愤懑,也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梦想和壮志难酬的愁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