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黄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刘伟平;陈贵松
20100401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j平价研究摘要效益是指导开发行为的根本,是价值评价的基础,是投资预测的核心。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背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旅游及具有教科性质的活动区域,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对体现森林公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研究有利于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旅游活动的经营与管理,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总结社会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森林公园特点建立了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使难以进行定量评价的社会效益,通过定量评价得到森林公园社会效益分值。首先,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论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论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研究框架、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第二、三章是全文的重点内容。第二章:对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根据目前旅游相关研究文献及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结合森林公园的涵义和特点,通过征求多位生态旅游专家的意见,提出了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就业效果、游憩效果、疗养保健效果、文化宣传效果和促进区域发展效果五个要素,26基础个指标。第三章:对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判,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第二步:参照国家标准、参考有关文献和相关研究数据并结合了专家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标准;第三步:计算指标隶属度;第四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森林公园社会效益分值。在第二、三章论证的基础上,进入第四章,分别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与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将上文所构建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到实际案例中。根据得到的评价分值,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得出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向。关键词: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价;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AbstractBenefittakesimportantpartevaluatingthevalueanditistheinForestParkisforestindevelopmentconcept,itiscorethebasisinoftheinvestmentforecast.Thebackgroundlandscape.ForestParkistheactivearea,therefusingonethenaturalandculturallandscapeprovidefortourismandSCienceeducationisofthemostimportantproperties.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insocialbenefitsofforestparkshasgreatsignificancetoexpressingthevalue.StudyingonsocialbenefitofForestParksisconducivetothedevelopmentofforesttourismresources:italsoisconducivetotheforestoperation,promot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foresteco-tourism.Thepaperisonthebaseofsummingupthesocialbenefitsindex,combineswithfeaturesofForestPark。andthanestablishedSOCialevaluationindexsystem.Socialbenefitshavebeendifficulttoquantifyingevaluation,but,inthispaper,throughusingof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thequantitativeevaluationscore.ofForestParl}SOCialbenefitstobeFirstly,thispaper,illustratessignificance,discussesthethestudybackground,theresearchofrelevantresearch,definesthebasicthiSstudy,introducestheresearchprogressconcepts,discussesthebasictheoryofframework,analyzesfeaturesandinnovationinthestudy,andpresentsresearchmethodsandtechnologyroadmap.Chapter2andChapter3Chapter2:basedonarethefocusofthispaper.thecurrenttourism—relatedresearchandnationalrelevantpolicies,documents,combinedwiththemeaningandcharacteristicsoftheForestPark,byseekingtheopinionsofanumberofeco—tourismexperts,andthanputforwardindexsystem,includingfiveelements:theForestParksocialbenefitevaluationemploymenteffects,recreationaleffects,healtheffects,culturalpropagandaeffectsandthepromotionofregionaldevelopmenteffects,26basicindicators.Chapter3:ComprehensivelyevaluatesthesocialbenefitsofForestParks,includingthefollowingsteps:(1)throughthemethodof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iP)tostandards,thedeterminetheweightofeachindex:(2)withreferencetonationai1iteratureandrelevantresearchdata,andthancombinedtheopinionsoftheexperts,socialfinallystandardstheindexsystem,andestablishesForestParkcriteria:(3)Calculatetheindexevaluationmembership:(4)UsingscoresthemethodoffuzzycomDrehensiveevaluationtocalculatetheofForestParkSOCialbenefits.Inchapter4,ittookFuzhouNationalForestParkascasesandQishanNationalForestParkusedtheabovetheoryandresearchmethods.Accordingtotheoutcomeoftheevaluationscores,throughanalysis,putforwardsomesuggest.Keywords:theForestPark,socialbenefit,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2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l引言1.1研究背景森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而我国又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游憩功能,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25年前,我国建立了首个森林公园。多年来,形成的山岳型、湖泊型、沙漠型、冰川型等10多种各具特色的森林公园遍布全国各地,对整个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类的生活、环境、移居,改善生活的条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森林公园已经成为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而森林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载体之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效益是指导开发行为的根本,是价值评价的基础,是投资预测的核心,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类。长期以来,旅游投资的经济效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每年度的中国旅游投资报告中,有关旅游投资效益的分析只涉及到财务效益分析。在社会效益方面,森林公园已不仅仅是为了安置职工,还为了广大的游客能够休养、游憩,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作为宣传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要阵地的森林公园,在推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有着巨大的潜力。精神产品的生产具有公共产品和外部性两大特征,实现社会效益是精神产品的目的,因此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评价就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因此,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对体现森林公园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12月1日正式发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历史发展重要时期对旅游业提出新的要求。《意见》提出作为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依据和柱石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同时提出旅游业要成为“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在提升服务水平方面强调“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森林公园是旅游目的地重要类别之一,实现森林公园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加快旅游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3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用。1.2研究意义进行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研究有利于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旅游活动的经营与管理,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探讨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问题,对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1)有利于对我国不同区域的森林公园作出综合评价。在景区中,森林公园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判断森林公园是否合理利用,是否发挥最佳效益,其社会效益的评价是十分关键的因素。由于森林公园投资效益评价模糊,存在注重经济效益评价等缺陷,不利于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为此而产生。(2)有利于深化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定量研究。在森林公园规划中,科学、合理地进行社会效益综合评价,不但是对投资商负责,而且是对整个生态环境负=岂贝0(3)有利于形成我国特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有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生态学家、环境学家等致力于生态旅游效益的评价与研究,该领域进展很快,初步形成一个思想体系,但还不完善,且因各国国情不同,不能照搬照抄。为此,需要针对我国的国情、森林公园的发展状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1关于社会评价研究国外理论界并没有严格的应用社会效益的概念,与此相关的是对项目评价。关于项目的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对项目社会评价的专门研究则始于19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国外关于项目评价的主要理论是建立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如效用理论、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社会评价更关注“社会福利”。1844年法国工程师杜比发表了题为“公共工程项目效用的度量’’的论文,他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认为公共项目的最小社会效益等于项目净产出乘于产品市场价格;1978年美国国会参议院提出,项目的费用与效益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的质量、地区发展和社会福利n1。为了准确的评价建设项目,实现公平和效率这两个社会基本目标,国外有些学者提出了社会价格学说,试图用社会价格来囊括效率、公平、环境、生态等,形成一个综合的社会价格。4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国内在社会评价方面,较早的研究者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黄渝祥教授,他在1987年出版的《费用一效益分析》一书中对项目社会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了详实阐述乜1。1989年,由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和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共同主持的软学科重点课题“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研究”开始调研工作,1993年形成《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一书,是我国首次对社会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理论与方法系统的研究成果。它论述了项目社会评价的概念,提出社会评价方法的建议,并分别对工业项目、交通运输项目等6大类项目社会评价进行了分析口1。李怒云(2004)对投资项目社会评价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从广义角度说,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都应该包含在社会评价的范畴中,但由于经济评价有了比较完善的规范和方法,环境评价也有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因此,通常人们所指的社会评价应指不包括经济评价规范和环境评价规范内容的社会评价Ⅲ。清华大学的傅家骥与仝允恒教授1996年在费用一效益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项目社会评价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成本一收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在成本和效益都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下,第二种方法是成本一效能评价法,主要是针对社会效益无法用货币度量的情况下啼1。经国家计委组织专家审定,2002年底国家计委正式向全国发文,推荐使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首次把社会评价作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荐在全国推广使用哺1。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著的《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一书中指出,社会评价是识别、监测和评估投资项目的各种社会影响,促进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投资活动的有效参与,优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规避投资项目社会风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口】。1.3.2森林社会效益研究1.3.2.1社会效益定义研究《辞海》中对“社会”的一项解释为: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效益简单地说是指效果、收益。马传栋(1995)在《资源生态经济学》中将“社会效益"解释为: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人类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同人类所获得的家庭福利、公共福利水平的提高,人类本身合理的在生产水平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等方面的“产出"的比较关系嘲。范大路(2001)认为社会效益包括有形和无形的社会效益。有形的社会效益指以货币形态反映的社会价值或实物效益;无形效益一般指保健、文化水平提高、社会条件改善等∞1。张建国、周晓峰(1999)认为森林社会效益指森林为人类社会5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提供的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外的其他一切效益,包括对人类身体健康的促进、促进人类社会结构的改进以及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状态的改进嘲。张颖(2007)认为森林社会效益指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在消费森林物质、产品和劳务时所产生的某种后果的比较关系国3。1.3.2.2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对森林社会效益评价始于20世纪40年代,并于70-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原苏联、美国、德国、日本等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是由于对森林美学的研究而引起的。1824年,德国著名林学家V.D.Borch(1771—1833)在1830年发表的《森林美论》一文中重点批驳了经济利益至上的观点,认为施业林的经济要求和美的社会效益是统一的;F.Judeich(1828—1894)德国著名的森林经理学家,把森林纯收获分为狭义和广义2种:狭义的仅指木材的收获量和经济效益;广义的还包括森林的防护功能、美化效果等社会效益,从而打破了森林效益评价的狭隘界限;另一位德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林务官V.Baur(1830-1897)也很重视森林美的意义,他探讨了森林对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疗养的作用。这种广义的森林效益与森林文化观,是进一步认识森林社会效益的一个基础n01。NielsElersKoch(1998)指出,森林在维护林区居民的生存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同非木材森林产品一样,对林区群众的生活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森林的观赏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1)森林在文化、历史、考古等方面的价值;(2)森林的美学与景观价值;(3)森林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价值;(4)森林在旅游和观赏服务方面的价值n¨。我国对森林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王幼臣,张晓静(1996)对张家界森林公园的社会效益进行的定性和运用加权评分法的定量分析评价,但是其指标中反映的森林旅游社会效益的外延界定不明确,基本上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各个方面n羽。马建章(1998)在分析森林旅游的宏观经济效益时,将森林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果分为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其中无形收益都可看作是森林旅游活动的社会效益,如促进文化交流及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促进消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国际森林旅游业促进林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n嬲。张建国(1999)等对福建省森林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n劓。张颖(2001)提出必须加强森林公园资源社会效益核算n51。张祖荣(2001)从森林的社会效能和表现形式出发,提出了环境美化、疗养保健、固碳制氧、增加就业人数、产业结构优化、劳动生6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产率提高、社会文明进步七个评价指标,并分别进行量化和货币估算,最终将各个估算值相加的总和作为森林社会效益的经济评价值n引。1.3.3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研究有关国内外部分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内容如表I-i所示:表I-i国内外部分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内容表序研究者研究对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内容号象1指导方针与原则社会影人口特征、社会和体制结构、政治和(Interorganizational响评价社会资源、个人和家庭的变化、社区Committee)(1994)资源5大项一级指标与30项二级指标n7】2RabelBurdge,社会影人口统计影响,社会和体制结构,居(1994)响评价民与新事物之间的冲突,个人与家庭变化,社区资源5个一级指标与26个二级指标m1。3FrankVanclay,社会影健康指示和社会福利影响,生活环境(2002)响评价质量指示影响,经济影响与社会福祉影响文化指示影响,家庭和社区指示影响,体制,法律,政治和公平指示影响,性别关系影响等7大类指标n明。4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投资项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当地社会环境与目社会项目的相互影响)、自然与生态环境评价影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贡献㈨。(共4个方面44项社会因素)5张新红石油产l社会经济效益:(1)经济结构改善(2004)业投资(2)就业效果(3)扶贫效果(4)对项目当地科技进步的影响;2项目利用自然资源情况:(1)综合7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能耗(2)单位产品耗水量(3)对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情况;3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1)人口和生活福利方面(2)基本设施和城镇建设(3)对当地环境相互适应性;4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环境质量指数(2)植被、水土流失及生态平衡‘矧。6张明哲(2007)一般项目1.满足“以人为本”的程度:(1)对人口影响指标:人口密度率和人口迁移率,(2)对提高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3)对居民卫生保健影响,(4)对社会诚信友爱的影响:指标有公民对社会诚信的满意程度、慈善捐款占GDP的比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万人消费投诉案件数等,(5)对增加人们闲暇时间的影响;2.项目全面性度量:项目满足社会,适应社会的程度;3.项目的可持续性:“项目效果的持续性”指标;4项目对社会经济:就业效益、收入分配效益、居民经济生活;5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社会评价可通过污染破坏所造成的费用损失和生态治理成本与效益n1。1.3.4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旅游中的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是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基础的一种评价技术,1980年末开始应用于旅游资源研究领域,并逐步扩张到顾客满意度等更广的方面。旅游资源领域应用有:李京颐(1997)将模糊理论运用到旅游资源评价中口¨,柏樱岚,孙玉军(2006)建立要素指标体系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经过一致8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性检验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指标在不同区域单元上的隶属度,对木兰天池景区内各区域单元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口羽。周文丽(2007)∞1、刘传华等(2008)但钔、卞莉莉(2008)哺1等分别都采用了此方法用于不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游客满意领域应用有:南剑飞(2008)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定量评价汹1。杨文丽,董书赞(2005)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结合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游客对影响旅游效果的各个因素的满意程度㈣。卢小丽,武春友(2008)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3个方面建立了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居民旅游感知进行分析噙1。其他领域的应用有:瞿佳佳,骆高远(2007)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旅游商品进行综合评价嘲1。张瑞梅,唐善茂(2008)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引入旅游综合效应评价中,通过对广西龙胜龙脊景区旅游综合效应进行评价,所得的评价结果与龙脊景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证明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1。张博,王洁平(2007)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结合三角模糊数,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到旅游管理体系中口¨。1.3.5小结20世纪70年代开始,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逐渐被人们重视,但至今,还没有国家制定出类似于规范的经济评价那样完整的社会评价方法和标准。由于不同行业、不同项目因所注重的问题不同,就社会影响的各方面在程度和范围上自然有所差异,有的因素对某个评价对象来说十分重要,而对另一评价对象来说则可以忽略不予考虑。虽然近年来在社会效益的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上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单纯对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公认的边界外延,评价带有极大的主观性,评价标准和依据难以统一,导致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故迄今为止,在社会评价方面,社会理论和方法方面仍处在发展之中,尚未规范化。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系统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1.西方学者提出的通过“社会价格"来评价社会效益的理念只具有思想性,实现起来难度大,操作性弱。9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一2.国内大多数论文对于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的评价,主要则重于经济效益的评价,或者是某一旅游企业在生态旅游区具体的投资经营状况分析与评价,而忽略了对生态旅游区投资社会效益的评价,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化,侧重于定性评价,忽略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宏观效益评价与微观效益评价相结合等,具有片面性。3.当全部或部分的决策因素有模糊性,当决策结果具有模糊性,通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显得更自然,也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目前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投资决策中被广泛应用,在旅游资源评价,游客满意度分析中该方法也被采用,但是运用该方法进行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的学者较少。1.4基本概念的界定1.4.1森林公园国际上,森林公园的名称多种多样。欧洲国家称之为国家公园,日本称之为国立公园,中国等国家称之为森林公园。关于“森林公园"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存在不同提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991年吴楚材提出: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有优美的环境和科学教育、游览休息价值的地域,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息和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口羽。尽管不同学者对“森林公园"所描述的概念各异,但其表达的实质是清楚的:即以森林景观为背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旅游及具有教科文性质的活动区域。1.4.2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是指以森林公园的物质、精神生产活动为基础、以相关人们为核心,以对人们福利水平、社会文明程度、人类自身生产水平三方面作用为衡量标准的社会影响。森林公园的“投入"不仅包括资金、劳动的物化投入,还包括资源等的无形投入,因此投入的多少难以进行标准判定,进而难以在森林公园之间进行比较。随着森林公园门票免费制度的逐步推广,森林公园的性质将与企业等盈利性单位有着本质区别。作为公共产品,森林公园更注重公益性。众多学者在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时未将投入作为评价指标。鉴于以上考虑,本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具体指产出效果。10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1.5研究的理论基础1.5.1公共产品理论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按照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3。而且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而凡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用,具有敌对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介于二者之间的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关于公共产品的主观价值与公共供应问题,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指导下,公共产品理论以人们的主观效用为价值的标准,赋予了无形公共产品的主观价值,这就使得人们能以统一的货币尺度去衡量对比公共产品的供应费用与所产生的效用间的关系。1.5.2效用理论17·世纪”英国的尼古拉·巴奋(1640年——1698年)在其所著的《贸易概论》(1690年)中提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劳动而是由效用决定的观点;18世纪意大利的弗尔南陀·加里安尼(1972——1787年)在他的《货币论》(1750)年中认为,物品的价值决定于该物品的满足需要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法国的启蒙学者孔狄亚克(1715——1780年)在其《商品与政府的相互关系》(1776年)中指出”物品的价值决定于需要,而且随着需要的程度和物品的稀缺性而变化;重农学派的杜尔阁也在不同程度上把价值看作是人们对产品效用的评价而产生的泓3。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口剐。从消费的主体来讲,效用是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从消费的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不管从主体还是从客体来分析,效用均是一种心理感觉,不同于商品使用价值。对于这种“满足程度”即效用的度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即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基数效用论是早期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数效用论者是运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1.5.3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一1965年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教授首次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模糊数学。模糊集理论的本质是用隶属函数作为桥梁,将不确定性在形式上转为确定性,即将模糊性加以量化,从而为模糊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数学工具。模糊集理论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在综合评估与决策、模糊规划、模糊可靠性分析、模糊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按确定的标准,对某个对象中的某个因素进行评价,称为单一评价;从众多的单一评价中获得对某个对象的整体评价,称为综合评价。在实际运用中,评价对象往往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模糊性是最重要的,所以就产生了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估法FCE(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能较好地用于涉及多个模糊因素的综合评估方法。在复杂的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往往很多,因素还要分成若干层次,形成评判树状结构,对各层次的因素划分评判等级,各层次划分的评判等级数目应相同,上一层次与下一层次划分的评判等级要由单一的对应关系,以便数学处理运算,并确定各因子的隶属函数,求得各层次的模糊矩阵。评判顺序为:首先进行最低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其次有最低层次的评判结果构成上一层次的模糊矩阵,在进行上一层次的模糊综合,循此自底而上逐层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可得到系统总体的综合评判结果。1.6研究框架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这部分内容界定了相关概念,划定了研究范围,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第二部分,遵循建立指标的基本原则,通过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构建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论述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判过程:第一,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第二:设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第三,介绍指标隶属度的计算;最后,进行综合评判。第四部分,进行案例研究。该部分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与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以调研结果为依据,将以上构建的指标体系与采用的评价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第五部分,结论。12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1.7研究的特色与创新(1)本文从就业效果、游憩效果、疗养保健效果、文化宣传效果和促进区域发展效果五个要素出发,较科学、全面地建立了含有26个基础指标的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使难以进行定量评价的社会效益,通过定量评价能够给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评分。1.8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8.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理论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同时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理论来构建森林公园投资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应用情况如下:(1)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将在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部分加以运用。(2)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将运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和筛选中。(3)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在应用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果的过程中运用到。(4)问卷调查法:将主要运用于案例研究中。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磊.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1.8.2技术路线14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2.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构建指标的选取方法有三种。一是理论分析法,即按照相应的理论确定指标。二是频度统计法,即选取相关文献中出现频度较高的指标。三是专家分析法,即请相关领域专家确定指标。本研究综合这三种方法。2.1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在建立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2.1.1科学性与实用性兼顾原则指标体系要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内涵,并能较好地度量森林公园的社会效益。指标体系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便,数据易于获得,具有较强的可测性和可比性。2.1.2全面性与代表性相协调原则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指标体系应涵盖社会效益的主要构成要素,又要考虑到森林公园的特点。但由于社会效益评价的模糊性,指标体系中往往存在指标间信息的重叠,因此要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指标,避免相近变量重复,从而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1.3系统性与层次性相适应原则建立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工程,应通过清晰且合理的层次结构来使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宏观表达微观化,最后形成可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因此,各层的评价指标不仅要能反映上一层所属指标的特性,同时还要从各不相同的角度反映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达到系统性与层次性相适应。2.1.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各种各样,许多不仅不能用货币定量,也难以用实物定量。因而社会效益评价必须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到指标体系涉及面广,描述现象复杂,无法做到直接量化,必然要采用一些主观评价指标。2.2国内相关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频度统计分析通过检索研究文献,全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见表:2一l,2—2),并进行频度统计,得到的结果将为本研究评价指标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经过对指标出现频率进行统计(见图:2—1),为其进步建立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做准备。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表2一l国内外部分森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内容表Tab.2—1Partofevaluationindexofforestssocialbenefitsathomeandabroad序号研究者森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内容l傅先庆森林提供的就业人数,森林对健康的影响,森林提(1990)供的美的享受,森林创造的社会公平、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参与等‘蚓。2Niels森林在文化、历史、考古等方面的价值;森林的美ElersKoch学与景观价值;森林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价值:森林(1998)在旅游和观赏服务方面的价值n¨。3王海迪构成生态保护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护野生(1998)生物,美化环境,固碳制氧净化大气,提供疗养保健游戏场所,增加就业人数,优化产业结构口71。4周晓峰美学、心里、游憩、纪念和科学五类价值啪1。(1999)5雷孝章森林公益效益(包括C02固定量、农民人平增收/园(1999)林、公众对林业及防护林价值认识等)和潜在的森林公益效益(包括对公众身心健康影响、森林的游憩价值、林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例)两部分∞钔。6张颖森林对人的体质的成长与健全的效益,森林对劳动(2001)器官、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等的充分发展与完善的效益,森林创造的社会公平、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参与,与森林有关的宗教、文化、习惯、传统、知识矗盘[10】寸7侯元兆景观和游憩价值、科学文化价值、防灾减灾价值、(2002)国防价值、增加社会就业、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有益于人类健康等‘圳。8陈勇对社会主体的影响(包括居住环境、人口与家庭、劳(2002)动力及就业、居民生活时间分配),对主体的进步与发展起作用的客体的影响(包括政治与社会管理一16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管理机构、社会保障、社会秩序与安全、社会活动参与、民族关系、妇女地位、社会分配,社会物资生活——居民收入与消费、住房与消费、卫生保健、脱贫减困、区域性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精神与文化生活——教育、体育、文化与娱乐)“¨。9袁琳,刘存仓(2003)环境美化效益,疗养保健效益,增加就业人数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效益,社会文明进步效益㈨。10鲁敏(2007)森林公益效益指标:区域内人均林产收入年增加幅度,公众对林业及林木用途认识普及度:森林潜在的公益效益指标:对公众身心健康影响(吸收有害气体量),森林游憩价值,林业在所处区域内的经济地位‘431。有关国内部分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内容如表2—2所示:表2-2国内部分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内容表atTab.2—2PartofevaluationindexofForestParkSOCialbenefitshome序号l研究者王幼臣,张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内容1、定量分析:地区经济发展效益(社会经济增长率);社会就业效益(公园长期就业人数、社会就业效果);社会分配效果(职工收入分配效果、地方和国家收入分配效果、森林公园收入分配效果);人民生活水平效果(当地人民实际总收入增长率);社会化服务效果(商业、服务业发展效果);对基础设施影响(公园对通讯水平影响的变化率、公园房屋建筑面积变化率);对当地人口素质的影响(非农业人口变化率、科技人员率);野生动(植)物保护效果(植物蕴藏量增长率、猕猴蕴藏量变化率、森林覆盖变化率)晓静(1996)17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水源涵养效益(森林公园每年的涵养水源效益)森林公园净化水质效益(公园净化水质效益);森林公园防止水土流失效益指标;森林公园的空气净化效益;森林公园的游憩保健效益。2、定性分析(公平、参与、机构发展)脚。2潘爱芳、任文远(2000)知识宝库,提供社交场所和机会,美化市容H制。3曲利娟,傅桦(2008)当地经济发展效益(经济增长率,当地人均收入水平指标);社会就业效益(长期就业人数,社会就业效果);人民生活水平效益(职工人均收入水平指标、生活服务社会化效益指标);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效益(人口素质效益指标、精神文化建设);生态环境效益指标(野生动物保护效益指标、水源涵养效益指标、净化水质指标、防止水土流失效益指标、净化空气效益指标、游憩保健效益指标);基本建设效益(通讯、公路、房屋建筑变化效益指标);社会环境效益(知名度、产业结构变化、社会秩序与治安、组织结构、参与问题)H鄙。区域环境影响传统习俗、宗教方面森林艺术、感观美方面促进社会公平,凝聚力,社会参与区域经济影响就业方面游憩效果(价值)疗养保健作用生态教育、生态文明方面036912r二——]I.......Jl园个数l图2一l:有关主要文献资料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统计图Fig.2—1Thestatisticsontheevaluationindexofthesocialbenefitsinmainliterature18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2.3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构建的理论分析2.3.1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内涵分析森林公园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旅游服务活动,具有公益性与营利性双重性质,随着社会福利的不断改善,森林公园将越来越强调公益性。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是以人为主体,因此,对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理解可以从人具有体质基础、社会关系、精神状态的特征出发。在实践中,美国对森林的社会效益的构成因素做了这样的界定:社会效益的构成因素包括精神和文化价值,具体包括地方敏感度、特殊地点和特点、传统和文化、个人消费资源等;游憩、游戏和教育机会,包括游憩、旅游、教育性资源、景观等;对森林资源的接近程度,包括精神上接近森林等:人类健康和安全,包括公众和工人安全、公众卫生和文化价值等m1。根据以上分析,认为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是指以森林公园为活动基础,相关人们总体(游客、区域居民、员工)在消费森林物质、文化、产品或劳务时所产生的体质、社会关系、精神状态的个人效果和社会公共福利效果。2.3.2森林公园功能分析本论文此处森林公园的功能,主要探讨在促进社会效益方面森林公园应该具有的功能,旨在全面了解森林公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作为衡量其社会效益评价标准的依据之一。2.3.2.1游憩娱乐功能森林公园内景观类型多样:有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有雄壮秀美的地质地貌景观,有变幻莫测的天象景观,有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心引;除一般游憩活动,如远足、爬山、划船、游泳、垂钓、漂流、野营、观赏、山地自行车游等外,它还具有较高的情趣和娱乐性,如骑马、采集标本、摄影绘画、观赏野生动物、洞穴探险等。因此,森林公园成为旅游者陶冶情操的好去处。2.3.2.2森林疗养保健功能森林公园内植被覆盖率高,森林在涵养水分、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降低噪音、散发芳香方面有巨大生态作用,使公园内气候温和、水质清洁、空气清新湿润、负离子含量高、含菌量、含尘量低,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恢复身心、消除疲劳、调整代谢过程、提高免疫力的良好生态环境。2.3.2.3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功能森林公园是林业面向社会、联系社会的主要窗口,是人们认识森林亲近自然、19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了解自然的重要渠道,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公园的建设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林区经济发展,更大大提升了林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森林公园通过制作各种宣传牌、标志牌、植物标示牌、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宣传册、光盘等各种宣传手段,在促进森林旅游的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森林公园发挥着向全社会展示林业建设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等方面的公益性功能。2.3.2.4提高区域居民福利水平功能福利是同人的生活幸福相联系的概念,它既可以指物质生活的安全、富裕和快乐,也可以是精神上、道德上的一种状态。世界旅游组织1997年《关于旅游业社会影响的马尼拉宣言》、2000年12月“亚太地区岛屿可持续旅游"会议通过的《海南宣言》、2001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通过的《大阪宣言》等,都强调发展旅游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社会就业领域的扩大№1。森林公园受益人广泛,其直接受益人首先是公园职工,其次是周边从事森林旅游服务的人;间接受益人包括当地居民,全省人民甚至全国人民和全球居民。森林公园作为公共产品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将有力提高区域居民生活质量。2.3.2.5改善区域经济环境功能森林公园作为旅游景区,由于旅游业是关联度很高的行业,不可避免地具有旅游投资的乘数效应。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将有力地促进了林区及边远山区的道路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开发,有利于区域知名度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将不断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3.2.6促进区域社会和谐发展功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森林公园能使社会各阶层普遍受惠,各阶层的共同参与与交流将加强区域的凝聚力。森林公园作为公共产品应当具有促进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2.3.3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特点分析2.3.3.1具有明显外部性当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则这种效果即为外部经济效果。社会效益、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生态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是森林公园的特点,表现在其作为公益效能的外部经济效益上,而不是表现在作为旅游产业的内部经济效益上。森林公园综合效益均以生态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方式外溢,无法实行市场价格,该部分外溢效益即成为森林公园的外部效应。因此森林公园提供的效益外部性十分明显。2.3.3.2具有准公共商品性不通过市场交换用以满足公共需求的财产或服务称为公共商品(又称公共财产、公益设施),它具有非涉他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消费该商品时不影响别人消费,也无理由排除他人消费这些商品,如清新的空气等。森林公园在许多方面为公众提供至关重要的公益服务,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公益设施,故森林公园提供的效益是一种准公共商品旧3。2.3.3.3具有市场价格不可确定性私人商品可在市场上交换具有市场价格,但公共商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换,不具有市场价格,因为消费者不愿意一个人支付公共商品的费用而让别人都来消费,西方经济学把该现象称为“灯塔效应"和“免费搭车"。森林公园提供的公益效益属于公共商品,因而森林公园的公益效益无市场价格和不可能确定其价格。2.3.3.4定性分析为主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所涉及的间接效益和外部效益范围较广,对象从游客到社区居民再到区域,从物质上的保健养身到精神上的科普教育,从提供游憩场所到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等等。而且这些效益大多是难以定量描述的无形效益,没有市价可以衡量,例如对文化、社会秩序、人的素质、休闲等的影响,通常只可以进行文字描述,做定性分析,而很难实现量化。2.3.3.5注重多角度宏观分析森林公园的社会效益评价主要从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考察森林公园的存在给社会带来的贡献和影响,因此需要多角度全面分析评估,它包括经济活动有关的宏观社会效益,还包括更广泛的属于纯粹社会效果的非经济社会效益。有些社会效益与影响具有相当的长远性,例如项目对居民健康,对居民文化生活、人口素质的影响等。2l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2.4森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由于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内容有其各自的侧重点,没有具体的统一衡量标准,应按照具体评价对象具体分析。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建立形成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检索目前旅游学科的研究文献及国家有关政策、文件,全面选择尽可能多的指标和出现频率较高的指标,并对重复指标或相近指标进行筛选,作为评价体系的指标来源。(2)在充分理解社会效益的涵义的基础上,结合森林公园功能以及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特点,提出具体的相关指标。(3)通过与森林公园游客,周边社区居民,森林公园管理者进行访谈来补充检索到的指标项,访谈没有固定的模式,一次访谈大约15—20分钟,事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按以上三步骤进行后,提出初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要素层,共35个指标。(4)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分析专家们的意见。专家咨询:以已建立的初始指标体系为基础,生态旅游专家们通过填写“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征询表”(附录1),对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并对该指标体系提供意见和建议。通过分析专家的评价结果,修正、调整初始评价指标,最终得到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2—3)。表2—3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systemTab.2-3EvaluationindexofsocialbenefitsofForestPark目要素层森林公园就业效果标(A1)指标层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增长率(B1)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B2)森林公园游憩效果(A2)游客量%(年均游客量/游客容量)(B3)生物物种多样性(B4)人均每次游憩价值(B5)层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游客游玩满意度(B6)闲暇时间变化情况(B7)人际关系改善程度(B8)主观幸福感提高程度(B9)危害游客安全事故发生频次(BIO)森林公园森林负氧离子个数(B11)疗养保健人体舒适度指数(B12)效果(A3)游客对森林疗养保健人均最大支付值(B13)森林公园游客感知生态文化宣传活动举办情文化宣传况(B14)效果动植物解说牌详细程度(B15)(A4)游客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16)游客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B17)人文习俗表现程度(B18)促进区域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人数年增长率发展效果(B19)(A5)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程度(B20)提高区域知名度程度(B21)优化投资环境程度(B22)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旅游产业程度(B2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程度(B24)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25)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满意度(B26)根据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集F,F=(石,五,...,Z),其中13表示指标层第n项指标。根据指标的属性,石,石,五,六,工,Z。,Z。,Z:,Z,,石。10个指标为定量指标,其他为定性指标。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3.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判3.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表示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种,如专家定权法、历史资料法等,本文采用应用比较广泛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1.1层次分析法(A耶)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迪(T.L.Sat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提供了对非定量事件做出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把统计或观测数据、专家意见以及分析者的主观判断有效地结合起来,是解决许多社会经济系统问题的重要手段。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导出诸因素的权重。具体地说:为达到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的目的,AHP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因素及其之间相关关系,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两两比较,按照一定的标度理论,得到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并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得到各层次要素对上层次要素的重要性次序,从而建立权重向量。其步骤如下“31:(1)构造判断矩阵A:确定指标层(B层)的每个指标占该层要素层(A层)指标的比重(重要程度)。每次取两个B层指标Z,乃,以%表示Z与‘指标对他们所隶属的某个A层指标的影响比。4=(%)胁,。(i,j=1,2,en)口,,的值通常使用1—9比例标度法来确定,判断矩阵的比例标度及含义如表3-1所示。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表3-1判断矩阵的比例标度及含义Tab.3-1Themeaningandscaleofjudgmentmatrix标度135792,4,6,8含义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销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相比为口∥那么因倒数素j与因素i重要性之比为1/au(2)将判断矩阵A的各列作归一化处理:=瓦矽纵矽再a/七ll%(i,j=l,2,···,n)(3.1)(3)求判断矩阵A各行元素之和:一Ⅵ。a%j=1(4)对面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W:Ⅵ=w,/邋疗%k=-1产1(5)根据Aw=l—w求出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丢每警(6)~致性检验:@4,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CJ.:上d(3.5)②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3-2列出了本文采用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表3-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Tab.3-2IndexR.I.ofaveragerandomconsistency矩阵阶数l2345678910llR.I.000.520.891.12+1.261.361.411.461.491.52③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C.I./R.I.(3.6)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当C.R.≥O.1时应该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对于一阶、二阶矩阵总是一致的,此时C.R.=0。3.1.2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为确定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发出生态旅游专家咨询问卷(附录2),根据该问卷中专家们对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的判断,经过德东菲法修正后,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两两判断矩阵,确定权重。3.1.2.1计算要素层对于目标层的相对权重根据标度理论,对目标层所控制的指标A层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计算A1—A5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3—3所示。表3-3社会效益一A判断矩阵元素权重表Tab.3-4ElementsweightofSOCialbenefits——Ajudgmentmatrix3.1.2.2计算指标层对于要素层的相对权重对要素层A层所控制的指标B层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获得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其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3-4至表3—8所示。表3—4A卜B判断矩阵元素权重表Tab.3-5ElementsweightofA1—。BjudgmentmatrixB1C1C2权重一致性检验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表3-5A2一B判断矩阵元素权重表Tab.3-5ElementsweightofA2一Bjudgmentmatrix表3-6A3-B判断矩阵元素权重表Tab.3-6ElementsweightofA3——Bjudgmentmatrix表3—7A4一B判断矩阵元素权重表Tab.3—7ElementsweightofA4一Bjudgmentmatrix27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表3-8A5-B判断矩阵元素权重表Tab.3-8ElementsweightofA5一Bjudgmentmatrix3.1.2.3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表通过以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3—9所示。表3-9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表Tab.3-9levelsweightofForestParksocialevaluationindex目标层要素层森林公园就业效果(A1)权重指标层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增长率(B1)权重0.50000.1250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B2)0.5000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森林公园游憩效果(A2)游客量%(年均游客量/游客容量)(B3)生物物种多样性(B4)人均每次游憩价值(B5)游客游玩满意度(B6)闲暇时间变化情况(B7)人际关系改善程度(B8)0.25000.18390.09930.06790.20690.10760.10760.1076O.1190主观幸福感提高程度(B9)危害游客安全事故发生频次(BIO)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森林公园疗养保健效果(A3)森林公园文化宣传效果(A4)0.2500森林负氧离子个数(BII)人体舒适度指数(B12)游客对森林疗养保健人均每次最大支付值0.25000.53900.1638(B13)游客感知生态文化宣传活动举办情况(B14)动植物解说牌详细程度(B15)游客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16)游客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B17)人文习俗表现程度(B18)0.2973O.11120.22220.22220.22220.22220.1574促进区域发展效果(A5)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人数年增长率(B19)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程度(B20)提高区域知名度程度(B21)优化投资环境程度(B22)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旅游产业程度(B2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程度(B24)0.12500.15740.15740.04910.08180.08180.15740.1574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25)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满意度(B26)3.2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量化评判3.2.1评价指标量化评判处理的原则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确定指标层中每个指标的评价标准等级集E,E=(q,e2,...,em),其中m为评价标准的等级数。本文对社会效益评价的每个指标分别确立5等级的评判标准,即{优、良、中、差、劣}并对于每一个等级,都赋予具体的数值。建立评判等级属专业领域知识,因此,根据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采取以下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1)对于定量指标,例如:“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增长率"、“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等主要依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以及《福建统计年鉴》等相关的研究数据,制定指标各等级的标准值。(2)对于定性评价的指标,第一:如“游客游玩满意度"、“游客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等游客评价指标,采用五梯度标准,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各等级评价人数百分比,为定性指标定量化做准备。第二:如“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提高程度"、“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满意度"等社区居民评价指标,同样采用五梯度标准,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各等级评价人数百分比,为定性指标定量化做准备。第--.如“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旅游产业程度’’等区域发展指标,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结合的方法,同样采用五梯度标准,由地方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处领导、森林公园所在县(镇)政府旅游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评价专家组(至少5人以上)对指标所考核的内容进行等级评价,得到各等级评价人数百分比,为定性指标定量化做准备。3.2.2各评价指标评判等级集的确定3.2.2.1森林公园就业效果(h1)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增长率(B1):该指标越大越好,森林公园属林业系统统计范畴,参考《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林业系统按行业分全部单位个数、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制定评价标准,2007年至2008年间林业系统就业人数年增长率平均值作为五等级中的中间值参考标准,综合考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全国就业人数增长情况嘞1isl]。依次设定:>10%,(0,10%],(一10%,0],(一20%,一1096],≤-20%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B2):该指标越大越好,参考《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林业系统按行业分全部单位个数、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制定评价标准。以2006年至2008年3年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率平均值作为五等级中的中间值参考标准,综合考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全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率咖1[51]o依次设定:>25%,(20%,25%],(15%,20%],(10%,15%],≤10%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3.2.2.2森林公园游憩效果(A2)年均游客量(年均游客量/游客容量)(B3):该指标为适度指标,游客量作为反映旅游目的地游憩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消除森林公园规模对游客量的影响,采用年均游客量/游客容量的百分比值来反映森林公园产生的游憩效果,依次设定:(70%,100%],(50%,70%],(40%,50%]与(100%,110%],(30%,40%]与(110%,120%],≤30%与≥120%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生物物种多样性(B4):该指标越大越好,参考相关数据,用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物种数占森林公园所在省的物种数表示,依次设定>25%,(20%,25%],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10%,20%],(10%,5%],≤5%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人均每次游憩价值(B5):该指标越大越好,参考森林公园的门票价格,依次设定25元以上,21—25元,15—20元,6--10元,5元以下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游客游玩满意度(B6):该指标越大越好,依次设定: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为9,7,5,3,l为这些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闲暇时间变化情况(B7):设定:游客“会"为来森林公园有意腾出闲暇时间为优等级,:“不会”为来森林公园有意腾出闲暇时间为劣等级。人际关系改善程度(B8),主观幸福感提高程度(B9):为区分程度大小,采用五梯度标准,设定9、7、5、3、1为这些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危害游客安全事故发生频次(BIO):该指标越小越好,以年为单位,统计安全事故发生次数,依次设定:0次,1次,2次,3次,4次以上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3.2.2.3森林公园疗养保健效果CA3)森林负氧离子个数(B11):该指标越大越好,参考《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评分标准中负氧离子的标准"依次设定:5万个/立方厘米,3—5万个/立方厘米,3-1万个/立方厘米,3千一1万/立方厘米,1千一3千/立方厘米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羽。人体舒适度指数(B12):人体舒适度指数是反映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作用的生物气象指标。舒适度指数分为9级,参考舒适度指数级别说明,依次设定:零级,一级或负一级,二级或负二级,三级或负三级、四级或负四级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引。游客对森林疗养保健人均每次最大支付值(B13):该指标越大越好,参考相关专家意见,依次设定:41元以上,3l叫0元,21—30元,11—20元,1—10元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3.2.2.4森林公园文化宣传效果(A4)游客感知生态文化宣传活动举办情况(B14):依次设定:经常有,偶尔有,记不清,应该没有,绝对没有为9,7,5,3,1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动植物解说牌详细程度(B15),游客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16l,游客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B17),人文习俗表现程度(B18):为区分程度大小,采用五梯度标准,设定9、7、5、3、1为这些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3.2.2.5促进区域发展效果(A5)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人数年增长率(B19):该指标越大越好,参考《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林业系统按行业分全部单位个数、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的“其中: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数值,计算2006年至2008年平均增长率,并以其为中间参考值,依次设定:>5%,(0,为这些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程度(B20),提高区域知名度程度(B21),优化投资环境程度(B22),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旅游产业程度(B2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程度(B24),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25):为区分程度大小,采用五梯5%],(一5%,0],(-10%,-5%],≤一1096度标准,设定9、7、5、3、1为这些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满意度(B26):该指标越大越好,依次设定: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为9,7,5,3,1为该指标的优、良、中、差、劣等级。根据以上分析,同时赋予{优、良、中、差、劣)各等级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0,得到森林公园综合效益评价的最底层各指标的评判等级集如表3-10所示。表3-10指标等级集Tab.3—10GradeoftheIndex指标10080评价标准604020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增长率(B1)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B2)游客量%(年均游客量/游客容量)(B3)>10%(0,10%](-10%,0](-20%,一10%]≤-20%>25%(20%,25%](15%,20%](10%,15%]≤10%(70%,100%](50%,70%](40%,50%](100%,110%](30%,40%](110%,120%](10%,5%]≤30%,≥120%生物物种多样性(B4)>25%(20%,25%(10%,20%]≤5%32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人均每次游憩价值(B5)25元以21—2515_20元6-10元5元以下上兀游客游玩满意度(B6)97531闲暇时间变化情况(B7)会不会人际关系改善程度(B8)97531主观幸福感提高程度97531(B9)危害游客安全事故发生0次1次2次3次,4次以上频次(BIO)森林负氧离子个数(BII)5万个以3-5万个3-1万个3千一1万个I千一3千个(每立方厘米)上人体舒适度指数(B12)零级一级或二级或三级或四级或负一级负二级负三级负四级游客对森林疗养保健人4l元以3l—-402l一30元i1—20元1一lO元均最大支付值(B13)上兀游客感知生态文化宣传9753l活动举办情况(B14)动植物解说牌详细程度97531(B15)游客环保意识的提高程97531度(B16)游客森林审美能力提高97531程度(B17)人文习俗表现程度(B18)97531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人>5%(0,5%](-5%,0](一10,一5%]≤一10%数年增长率(B19)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97531程度(B20)提高区域知名度程度97531(B21)优化投资环境程度(B22)9753l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旅游9753l33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产业程度(B2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程度(B24)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25)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97975319753l531满意度(B26)籀”叫辨肛弘:::?㈣7,硬‘2…‰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I..Y…一..一….i4。;。i尽.;—斗虽i4:;。i尽:;,尽::4,p:尽,}_马…………….烹…….…i;:i!i:雹_量化分值(Vj寥4};尽·i—◆鼠!蟊即,i一尽,;……!i·x…!图3一l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价层次结构Fig.3-1theframeof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forestparksocialbenefits由于模糊综合评价中合成关系。有四种合成运算,于是模糊综合评价有四种模型,其中加权平均模型为:M(·,+)岛2a(q吨)扣l(j=1,2,olm)(3.8)式中,ai表示第Z指标的权重,%表示第Z指标的第P,评价等级的可能程度,该模型考虑了所有因素的影响,而且保留了单因素评价的全部信息,适用于考虑各因素起作用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本文要考虑影响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各个因素,所以选用加权平均模型。通过加权平均型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的B一=(岛,也,...,6埘),以评价等级E=(el,乞,...,e5)各级对应所赋予分值系数匕=(100,80,60,40,0)为量的权系数,计算量化分值矿=a哆6;。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4.案例分析选取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与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评价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以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计算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与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社会效益分值。4.1福州国家森林公园4.1.1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简介福卅I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是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系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创建于1959年,原名福州树木园。1988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福州森林公园",1993年改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距市中心7公里,三面环山,南邻八一水库,龙潭溪流自北向南流贯园中,是集科研与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北缘,属火山岩中、低山或丘陵地貌,海拔多在300---600M,坡度20_-40度,最高海拔750M。园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气温19.4℃,全年无霜期为328d,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5。C,最冷月平均温度为10.4。C嘲3。4.1.1-1主要旅游产品荫生植物园:占地l公顷,利用树下林荫环境栽培耐阴观叶类植物近百种,并依园林布局,辅以亭、桥、健身步道,成为一处集由科普、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植物专类园区。鸟语林:占地面积近30亩,注重建造艺术,突出鸟类表演,是一座集驯养、保护、繁殖、科普为一体的大型鸟类观赏和鸟类表演乐园。龙潭自然风景区位于公园北端,总面积113.5公顷,具有南亚热带雨林景观特征和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榕树景观区:种植着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的“榕树王",是目前福州所发现最大的一棵榕树,也是福州四大树王之一,不仅是森林公园的标志,也是福州榕城的象征。4.1.1.2资源状况据统计,2006年底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游览区共栽培的木本植物有131科546属l703种阻1。龙潭溪自北向南流贯园中,以苏铁园、棕榈园、珍稀植物园、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园,花卉盆景园及榕树景观区等多个植物专类园构成的树木观赏区。公园优越的森林环境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据调查,公园内栖息着陆生脊椎动物共2l目49科92种。属国家一级野生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保护动物有云豹、蟒蛇等2种,属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灵猫、苏门羚、白鹇等11种。园内水文资源丰富,主要有八一水库、山川水库2个湖泊和赤桥溪、叶洋溪、白鹭溪、龙潭溪4条溪流。根据2006年福建省林业厅公布的数据,福建省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有陆生脊椎动物832种,约占全国的34.6%佑耵。就植物来看,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约占福建省的63.79%;就陆生脊椎动物而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约占福建省的11.06%。除了自然景观外,公园内有宋朝摩崖石刻9处,有宋朝窑址、降虎塞、宋古驿道3处古遗址,有林阳寺、正心寺、宦溪桥、店板桥、杜桥、九峰寺、汶石大王庙、白云洞翠微寺9处古建筑,有黄干墓、清朝刘冰如墓2处古墓葬等,构成了森林公园的人文景观。4.1.1.3经营管理情况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行“一园两制”的经营思路,负责公园林地和森林景观保护以及公园日常管理维护是福建省林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直接面向市场,参与社会竞争,创造经济效益是企业性质的公司。2008年9月25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行门票免费,充分体现了森林公园的公益性。有关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近3年具体经营管理状况嘲1,如表4—1所示:表4一l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近四年经营管理情况Tab.4—1Pastthree建设面积年份(公顷)yearsofoperationandmanagementinFuzhouNationalForestPark全年总收入(力兀)合计其中:旅游收入旅游人数(万人)100.0112.O年末从业人员数(人)165本年度投入资金(万元)合计国家投资21421605238017821205217060270300130210自筹引资2006200720084181541814.541814.5263633503014135314951169250200200.0资料来源:2006至2008年度的《福建省林业统计年鉴》根据以上数据,2006—2008年,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5.75%。据了解,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18%。参考相关研究,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容量为383万人酬。37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4.1.2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4.1.2.1评价指标计算与分析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涉及的指标,从问卷调查与实地了解的情况,整理分析,计算得到相应的数据。发出游客问卷(附录3)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发出新店镇居民问卷(附录4)80份,收回有效问卷73份;由福州市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处领导、晋安区政府旅游相关工作人员、生态旅游专家等组成的7人专家评价组。得到指标数据及隶属度,如表4-2所示:表4—2指标数据及隶属度Tab.4—1dataandgradeofmembershipofIndicator隶属度计算指标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增长率(B1)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B2)游客量%(年均游客量/游客容量)(B3)生物物种多样性(B4)人均每次游憩价值(B5)游客游玩满意度(B6)闲暇时间变化情况(B7)22.83%O152.21%0l00018%数值5.75%i00080160O40020O001OOO0O59/287O14/28753/287194/28762/28751/28742/287149/2870124/28794/28779/287078/2876/287093/2870O人际关系改善程度(B8)主观幸福感提高程度(B9)危害游客安全事故发生频次(BIO)森林负氧离子个数(BII)(每立方厘米)人体舒适度指数(B12)游客对森林疗养保健人084/28717/2870146/28790/2871OOO0O1OOO196/36552/287105/36593/28759/365105/2875/36525/287012/287均最大支付值(B13)游客感知生态文化宣传37/287155/28741/28754/287038祸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活动举办情况(B14)动植物解说牌详细程度(B15)游客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16)游客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B17)人文习俗表现程度(B18)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人数年增长率(B19)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程度(B20)提高区域知名度程度(B21)优化投资环境程度(B22)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旅游产业程度(B2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程度(B24)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25)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满意度(B26)1.37%9/287183/28765/28730/287O62/287124/28782/2879/287038/287137/287106/2876/287O32/287O124/287198/287026/287O7/287004/73/7OOO6/71/7O0O5/76/72/7OOO1/700O4/73/70O27/7338/738/730043/7326/734/73OO4.1.2.2模糊综合评价计算4.1.2.2.1森林公园就业效果评价A卜B层4=(0.5000,0.5000)R:蓊1olo0o0檄0尽=do墨2(0,0.5,0.5,0,0)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评价分值,就业效果分值=0.5×80+0.5×60=7039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1000疆籍1ooo撼0488o·14630.32750.27180.2056尽。1184弓。0·5192。0·2753。0·。2。9。0.324。鹈17770.50870.3136oo瑗0000鞋1000R:霾5370o.28770.16160.0137o“:l,埘鼹18120.32400.2962o.15680.0418鏊12890.54010.14290.18820捆03140.63760.22650.10450R=蔼925090.43210.28570.03140捅13240.47740.36930.02090桶11150.4321o.34150.0906o.024440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森林公园文化宣传效果分值=1000.0759+20×0.0054=73.5113X0.1312+80×0.4998+60X0.2876+40×4.1.2.2.5促进区域发展效果评价A5一B层A。=(O.1574,0.1574,0.1574,0.0491,0.0818,0.0818,0.1574,0.1574)捶’佣捆0.5714100.42860.1429o.1429o.14290.4286o.10960.5048000o00o0000o00o0蛩孺0.8571霾R:鬻*mn8571o.743疆0.5714霾3699o.5205镄茹58900.3562尽=A.。R.=(0.1509,0.6722,0.1766,0,0)促进区域发展效分值=100×0.1509+80x0.67222+60×0.1766=79.46294.1.2.2.6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目标层—A层4=(0.1250,O.2500,0.2500,0.2500,O.1250)轾o.50.50180.68250.49980.6722o.5o.14440.11450.2876o.176600.0292o.04890.0759000.04880.01240.00540歉756R。2鹈1418鹈1312捆1509B。=4。霉=(0.1560,0.5676,0.2212,0.0385,0.0167)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社会效益分值=100×0.1560+80×0.5676+60×0.2212+40×41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4.2旗山国家森林公园4.2.1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南屿镇,原为南屿国有林场,1999年经省批准建立森林公园。该公园距福州城区中心约25公里。公园森林覆盖率89.33%,地貌以低山类型为主,海拔多在400-600m之间,最高海拔lOlOm,最低海拔仅40m。公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5。C,1月份平均气温8.6℃,7月份平均气温26.8℃,无霜期309d,年平均降水量为1370mm,相对湿度80%畸们。2003年,作为旗山一部分的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过初步开发,形成以瀑布群为主的旅游景点,面向大众游客开放,是福州市近郊森林生态旅游、休闲避暑、度假旅游、探险、科普教育的著名旅游景区之一。4.2.1.1主要旅游产品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双峰、福厝岭、旗山、五峰、龙泉五个景区。双峰景区位于公园西部,是该森林公园的精华所在。按该景区内不同的旅游特点及景观特色分为大岩顶小区、瀑布群小区、令际小区、农业观光园和接待服务中心。福厝岭景区公园中部,由饭甑山小区、澎溪水窟小区组成。万佛寺:占地1310亩,其中主建筑380亩,附属建筑300亩,林木花园苗圃570亩,放生海60亩,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法堂、方丈楼等一系列仿古建筑错落有致,淡雅寂静。棋盘寨:位于旗山脚下,推出了农家乐休闲体验旅游产品,让游客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其中有特色烧烤项目,游客可亲自猎取鱼、鸡、鸭等,加工成烧烤原料另外还可亲自动手烹制糍粑、锅边等地方特色佳肴;同时还有登山,橄榄采摘等农家乐休闲体验活动。4.2.1.2资源状况园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植被多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及竹林等组成。据调查,已鉴定的植物计138科514种。其中,蕨类15科30种,裸子植物9科26种,被子植物114科458种。木本植物313种(乔木树种177种),草本植物201种;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野生动物31目74科261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25种,爬行类3目11科41种,鸟类18目38科162种,兽类8目18科33种啼71。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种类约占福建省的i0.93%;就野生动物而言,该园约占福建省的31.37%。位于南屿林场福厝岭工区的鲁国夫人墓遗址、曾是福建省著名革命家曾镜42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冰、黄国璋、林白、林柏春等先辈们战斗、生活过的“闽中游击队司令部”所在地遗址的红军洞等文物古迹与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使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充满人文内涵。4.2.1.3经营管理情况有关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近3年具体经营管理状况,如表4—3所示:表4—3旗山国家森林公园近四年经营管理情况Tab.4-3Pastthree建设面积年份(公顷)yearsofoperationandmanagementinQishanNationalForestPark全年总收入(刀兀)合计其中:旅游收入旅游人数(万人)66.0年末从业人员数(人)12020020070本年度投入资金COJu)合计国家投资7050503151050150自筹引资2006200720083300330015615315515615315541521033006.0(资料米源:2006至2008年度的《福建省林业统计年鉴》)根据以上数据,2006—2008年,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33.33%。据了解,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14.9%。4.2.2福州旗山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4.2.2.1评价指标计算与分析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涉及的指标,从问卷调查与实地了解的情况,整理分析,计算得到相应的数据。发出游客问卷(附录5)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1份;发出南屿镇居民问卷(附录6)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由福州市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处领导、闽侯县政府旅游相关工作人员、生态旅游专家等组成的7人专家评价组。得到指标数据及隶属度,如表4—4所示:表4—4指标数据及隶属度Tab.4-4dataandgradeofmembershipofIndicator隶属度计算指标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增长率(B1)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B2)游客量%(年均游客量/游30.82%O0Ol数值33.33%10018060O400200O14.9%0OO10043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客容量)(B3)生物物种多样性(B4)人均每次游憩价值(B5)游客游玩满意度(B6)闲暇时间变化情况(B7)人际关系改善程度(B8)主观幸福感提高程度(B9)危害游客安全事故发生频次(BIO)森林负氧离子个数(B11)(每立方厘米)人体舒适度指数(B12)游客对森林疗养保健人均最大支付值(B13)游客感知生态文化宣传活动举办情况(B14)动植物解说牌详细程度(B15)游客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16)游客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B17)人文习俗表现程度(B18)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人数年增长率(B19)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程度(B20)提高区域知名度程度(B21)优化投资环境程度(B22)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旅游产业程度(B23)0OOOO021.15%O1O126/29199/2910O018/29137/291124/29147/29123/29167/291128/291O135/29144/29127/291O36/291167/29100103/291110/2916/29122/291136/291OlO0O0Ol000167/36578/29199/36578/36559/29121/36533/291O2/291119/29124/291104/29184/29l79/2910174/29191/29126/29lO51/291152/29177/29111/291017/291117/291153/2914/291O39/291l178/291O67/291O7/29104.29%03/74/7O06/71/7003/76/74/71/7OOO0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03/74/70程度(B24)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9/4622/4615/46OO高程度(B25)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3/4628/469/466/46O满意度(B26)瑟1霾0100o00鹈06190.2302n43300.1512o.1237墨2瓣≯9P2P8‰9鹈16150.46390.35400.02060鹈07900.46740.37800.07560掇000045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籀0.0825W_鹈0.59790.35740.31270.26460.52580.61170.28870.08930.03780.01370.23020.271500o0.0241霉2弱匿17530.52230.4021弱雪0584孺0.134010.42860.85710.4286R=0.85710.428657520.47830.6087O0.57140.14290.57140.14290.57140.32610.1957OO0OOOO0.1304OOOOOOO0B=AoR=(0.0411,0.6571,0.2810,0.0205,0)促进区域发展效分值=1000.0205=74.3553X0.0411+80×0.6571+60×0.2810+40×4.2.2.2.6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目标层_A层A=(O.1250,0.2500,0.2500,0.2500,0.1250)蓊5O0O.5O鬻西22120.30610.17850.22370.0701坦R=鹈15460.70500.0953O.043l0.00200.37720.4208O.11460.0355霪睡0411彰_瞽05190.6571O.28100.02050尽=A一。R一=(0.1746,0.4292,0.2088,0.1604,0.0269)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社会效益分值=100×0.1746+80×0.4292+60×0.2088+40X0.1604+20×0.0269=71.27434.3案例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案例研究是验证研究结论的最好途径。本节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将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通过对两个案例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个森林公园实现社会效益方面存在的优劣势,发现产生社会效益的薄弱环节;为改善社会效益提供方向,充分体现森林公园价值,实现综合效益地不断提高,推动森林公园旅游业成为“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汇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与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分值结果,见表(表4—5)。47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表4-5案例评价分值汇总表Tab.4-5evaluationscoresummaryaboutthecasesinthispaper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要素层森林公园就业效果(A1)森林公园游憩效果(A2)森林公园疗养保健效果(A3)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值70分值70排名5排名378.512277.85372367.68024179.3469森林公园文化宣传效果(A4)促进区域发展效果(A5)73.5113465.9086579.462976.1503174.355371.27432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综合评价分值通过以上各个分值,分别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可以得到:(1)纵向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社会效益中,促进区域发展效果与游憩效果最突出,疗养保健效果良好,文化宣传效果与就业效果较低。细解福州国家森林公园26个指标的数据及隶属度,据调查数据显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之所以文化宣传效果比较低原因在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向游客传达生态文明、人文习俗等精神产品的有效性低。这跟园内文化宣传建设有关,同时涉及到如何有效将信息传达给游客,让游客在休闲游玩的同时精神上得以熏陶。就业效果是衡量社会效益不可或缺的指标之一,旅游目的地一般在规划时确定开发规模,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就业率不切实际,这就需要景区在既定的营业规模下,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品种,引进更多加盟者,增加景区各种服务人员等来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经营效果,只有经营效果逐步向好的企业才能长期持续保持就业率的稳定增长。而游憩效果佳、疗养保健效果好、区域发展效果优,都将提升森林公园的经营效果。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则需要通过提高经营效果来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48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社会效益中,疗养保健效果最突出,促进区域发展效果良好,就业效果、文化宣传效果与游憩效果偏低。疗养保健效果与公园所在的地理位置条件、园内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但仍可以通过人Ill造来提高园内的疗养保健效果。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投入运营的时间比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短的多,正处于成长期,在游憩效果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化精神产品的提供仍需不断加强。(2)横向分析就社会效益整体而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大于旗山森林公园,两者相差约5个单位分值。除疗养保健效果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略大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约2分值)与就业效果两者相同外,其他3要素:文化宣传效果、游憩效果、促进区域发展效果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都大于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提高森林公园的综合效益,在促进社会效益发展中,两个国家森林公园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在全面提高社会效益水平时,特别加强文化宣传效果、就业效果的提高。作为还处于成长阶段的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应大力提高森林公园的社会效益,从游憩效果做起,向其他效果逐步推开。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5.结论本文研究目的是构建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推动森林公园给人类与社会带来更大的效果,从而促进森林公园综合效益最大化。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就业效果、游憩效果、疗养保健效果、文化宣传效果和促进区域发展效果五个要素,26个指标。(2)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包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26个指标的权重;参照国家标准、参考有关文献和相关研究数据并整合了专家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标准;最后计算可得森林公园社会葛溢分值。(3)通过选取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与旗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案例研究,说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根据评价分值,通过纵向与横像的比较得出分析结果,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向。本文社会效益指标体系进行了总结,结合森林公园特点建立了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使难以进行定量评价的社会效益,通过定量评价得到研究对象的社会效益具体分值:选取2个案例进行实际评价与分析,取得一些成果。但同时,本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憾,更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探讨:(1)本指标体系中指标设置还不是很完善,仍有问题值得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尤其是指标大类和具体评价指标界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全面、更科学反映评价对象。(2)建立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重要的,但确定评价标准同样关键。评价标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旅游者满意度的不断变化,评价标准需要得到持续不断的修订,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参考文献:r1]张明哲.社会效益:理论、指标体系与方法探索[D].兰州大学,2007.[2]黄渝祥.费用一效益分析[M].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3]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蛔.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4]李怒云,王幼臣,张晓静.林业投资项目社会评价[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5]傅家骥,全允恒.工业技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7]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8]马传栋.资源生态经济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9]范大路.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0]张颖.绿色核算:森林社会效益评价与核算[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1]NielsElersKoch.森林与生存生活质量的关系//第十一届世界林业大会文献选编[G].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2]王幼臣,张晓静.湖南省张家界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J].林业经济,1996,(5):44-54.[13]马建章.森林旅游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14]张建国,周晓峰.森林多效益的经济评价[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5]张颖.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的核算[J].经济研究参考,2001,(2):44-48.[16]张祖荣.我国森林社会效益经济评价初探[J].重庆师专学报,2001,(3):23—26.[17]InterorganizationalCommitteeonGuidelinesandPrinciplesforSocialImpactAssessment.Guidelinesandprinciplesforsocialimpactassessment[J].ImpactAssess1994,12(2):107.[18]BurdgeR.Acommunityguidetosocialimpactassessment[M].Middleton:SocialEcologyPress,1994.[19]FrankVanclay,Conceptualisingsocialimpacts[J],EnvironmentalAssessmen,2002,(22):183—211.Impact[20]张新红,李余生,段成立.石油产业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多层次模糊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04,(3):82-84,115.[21]李京颐.模糊理论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11(2):81-85.[22]柏樱岚,孙玉军.木兰天池景区旅游资源量化分析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12-114.[23]周文丽.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198-202.[24]刘传华,张捷,曹靖,张宏磊,田谆君,王岚.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岩溶洞5l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穴旅游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中国岩溶,2008,(6):189-196.[25]卞莉莉,洪滔,何东进,洪伟.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判法[J].华侨大学学报,2008,(1):129—132.[26]南剑飞.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刍议[J].社会科学家。2008,(2):92-94.[27]杨文丽,董书赞.模糊评判在游客满意度分析中的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8):73-75.[28]卢小丽,武春友.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模糊综合评价[J].管理学报,2008,(3):199-202.[29]瞿佳佳,骆高远.旅游商品的模糊综合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146—1147.[30]张瑞梅,唐善茂.广西龙胜龙脊景区旅游综合效应评价[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0-64.[31]张博,王洁平.三角模糊数下的综合评判法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10):145-148.[32】吴楚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33]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4]刘勇,李鹏.边际效用论价值述评[J].价值工程,2005,(1):18-20.[3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36]傅先庆.林业社会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37]王迪海.森林社会效益观测与评价方法[J].河北林业科技,1998,(9):23-26.[38]周晓峰.中国森林与生态环境[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39]雷孝章等.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J].自然资源学报,1999,(2):80-87.[40]侯元兆.森林环境价值核算[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1]陈勇等.森林资源社会效益核算的指标体系及案例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2]袁琳,刘存仓.森林社会效益评价初探[J].林业经济,2003,(7):43-45.[43]鲁敏.林业投资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44]潘爱芳,任文远.森林公园的三大效益及森林旅游业负效应初探[J].林业勘察设计2000,(2):28—31.[45]曲利娟,傅桦.我国森林旅游效益评价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8):89-93.林业投资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研究,2007.5.[46]王志宝,卓榕生.美国林业发展道路对中国林业发展策略的启示[J].林业工作研究,2000(6):1-12.[47]陈戈,夏正楷,俞晖.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J].林业资源管理,2001(3):41-45.[48]赵东喜.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52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3):64-70.[49]单胜道,吴次芳.森林公园综合效益计量研究一以温州茶山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3):14—16.[50]国家林业局.2005-2008中国林业统计年鉴[M].中国林业出版社.[51]国家统计局.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detail.jsp?channelid=4471&record=23;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7-05-18)http://硎僻.stats.gov.cn/tjgb/qttjgb/qgqttjgb/t20070518_402405314.htm;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0L].(2008.05.21)http://,哺w.stats.gov.cn/tjgb/qttjgb/qgqttjgb/t2008052l_402481634.htm;[52]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S].1999[53]中国气象报社.舒适度指数[EB/OL].(2009-09-18)http://"哪.cma.gov.cn/qxkp/qxzhishu/200909/t2009091845471.html.[54]王琦,黄义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容量评估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4):170-175.[55]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野生植物资源概况[EB/OL].(2006-06—16)http://www.fjforestry.gov.cn/InfoShow.aspx?InfoID=15lO&InfoTypeID=5&LarSlu’type=21.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野生动物资源概况[EB/OL].(2006—06—16)http://啪nv.fjforestry.gov.cn/InfoShow.aspx?InfoID=15ll&InfoTypelD=5&LamMuType=21.[56]福建省林业厅.2006—2008福建省林业统计年鉴[M].[57]庄晨辉,李闽丽,吕家云.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与保护[J].福建林业科技,2002(4):63—67.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附录·一附录1:《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征询表尊敬的专家:您好!衷心感谢您帮助填写此表。本研究旨在建立评价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此项调查仅作为科学研究之用,相关信息予以保密,恳请您据实填写。一、以下是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请根据您的经验,对这些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判,并请提出宝贵建议。仃,舅民7’9分期,衷示该指标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请在你选择的数字上打_0一或将数字囊选红一)森林公园社会效益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目重要程度标层要素层指标层很比非不不较常重重重重要要般要要森林公园1森林公园年均收入额13579经营效果2森林公园年均支出额135793其中:森林公园环保支出额l35794森林公园年收入增长率135795森林公园年支出增长率l35796森林公园收入占当地第三产业GDP的l3579比重7森林公园职工人均年收入135798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增长率l3579森林游憩9年均游客量13579效果10生物物种多样性1357911景观规模1357912交通便利程度1357913游玩频率1357914人均游憩价值1357915游客游玩满意度l357916危害游客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13579森林疗养17森林负氧离子个数13579保健效果18气候舒适度(温湿指数)13579文化宣传19生态文化宣传活动举办次数(季)13579效果20动植物解说牌详细程度1357921游客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1357922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l3579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23传统文化习俗表现程度24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容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效果25闲暇时间变化情况26人际关系改善程度27主观幸福感提高程度区域发展效果l1l1l1l1l11lI333333333333355555555555557777777777777999999999999928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程度29提高区域知名度程度30优化投资环境程度31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旅游产业程度32促迸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程度33雇用当地居民人数34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35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满意度您认为上表对指标的分类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您认为应该如何调整?您认为上表是否需要补充?再次衷心地向您表示感谢!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附录2: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权重专家意见征询表尊敬的专家:您好!衷心感谢您帮助填写此表。本研究旨在确定评价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各指标权重。此项调查仅作为科学研究之用,相关信息予以保密,恳请您据实填写。一、以下是森林公园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请根据您的经验,对这些指标的重要鼹丧遂艟语裁o(1、3、5、7、9分翻表示该指标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请在你选择的数字上打囊^,乃或将数字囊选红乃)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里萤程发要素层指标层很不重要l1不重要33般比较重要77非常重要99森林公园就业效果(A1)森林公园就业人数年增长率(B1)森林公园就业人均年工资增长率(B2)游客量%(年均游客量/游客容量)(B3)生物物种多样性(B4)人均每次游憩价值(B5)游客游玩满意度(B6)闲暇时间变化情况(B7)人际关系改善程度(B8)主观幸福感提高程度(B9)危害游客安全事故发生频次(BIO)55森林公园游憩效果(A2)11l1111111133333355555555555777777777779999993333399999森林公园疗养保健效果(A3)森林公园文化宣传效果(A4)森林负氧离子个数(B11)人体舒适度指数(B12)游客对森林疗养保健人均每次最大支付值(B13)游客感知生态文化宣传活动举办情况(B14)动植物解说牌详细程度(B15)游客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16)游客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B17)人文习俗表现程度(B18)13579lll11111l333355555555577777777799999促进区域发展效果(A5)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人数年增长率(B19)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程度(B20)提高区域知名度程度(B21)优化投资环境程度(B22)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旅游产业程度(B23)333339999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程度(B24)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B25)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满意度(B26)lll333555777999再次衷心地向您表示感谢!57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附录3: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调查问卷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我们正在进行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的相关研究,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本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获得的信息仅供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对您的支持与合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1、您今年到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玩的次数:A.2次及以下(若选E,那平均一个月来森林公园的次数——。)C.6--8次B、半天C、一天D、两天B、不会B.3_5次D.卜11次E.12次及以上2、您认为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一次花多少时间比较合适?A、1—2小时E、三天及以上3、是否会为了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玩,而有意腾出闲暇时间?A、会4、您一般到达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方式?A、步行B、自行车C、公交车D、出租车E、私家车5、福州森林公园目前已是免费开放,但自然景观作为无形资源,仍是有价值的。若每次需要支付一定门票游玩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你认为收取多少金额的门票比较合适?A.5元以下B.6—10元C.15—20元D.21—25元E.25元以上6、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玩过程中,你与同伴们(家人或朋友)的关系是否得到了改善?A.完全没有改善B.很少有得到改善C.一般D.经常能得到改善E.每次都能增进情感7、对当前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玩效果是否感到满意:A.非常不满意B.比较不满意C.一般D.比较满意E.非常满意8、森林公园内气候温和、水质清洁、空气清新湿润、负离子含量高、含菌量、含尘量低,有助于游客消除疲劳、调整代谢过程、提高免疫力,因此在森林公园游玩一次相当于享受了一次疗养保健服务。您认为这种疗养保健服务的价值是多少?A.1—10元B.11---20元C.2l一30元D.31--40元E.4l元以上(您若选择E:41元以上,请写出你愿意支付的具体价格~)9、就您所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否经常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58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A、绝对没有B、应该没有C、记不清D、偶尔有E、经常有10、您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中植物或者环境知识的认识主要通过那些渠道?‘A、主观臆想B、解说牌C、导游(景点解说人员)D、朋友介绍ll、就您所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否经常举办一些节庆活动?A、绝对没有B、应该没有E、其他C、记不清D、偶尔有E、经常有12、以下问题,纠卜-9力为僦分我越走,/Z劣茬发勰请根据你到福州森林公园的体验感受给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打分:前面再加一栏,分别是差+森林公园游玩后,使您心情的舒畅度提高程度森林公园游玩后,助您增强环保意识的程度森林公园游玩后,对您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1较差3由较好7好951357913579森林公园助于您拓宽人际关系的程度(结交新朋友)福州人文习俗的氛围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体现程度随着社会发展,您来福州森林公园路途便捷提高程度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具有社会福利性质,您认为免费开放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对促进社会公平方面起到作用程度13335799l571579l357910、游玩后综合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给你带来的各种效果(游玩效果、保健效果等),假设总分为100分,那么你打的分是:——。A.o_一20分B、21--40分C、4l—60分D、61--80分D、81—100分关于您的基本情况1、您来自:口鼓楼区2、您的性别:口男口晋安区口女口25—44岁口45-64岁口65岁以上口台江区口仓山区其他3、您的年龄:口14岁及以下口15124岁4、您的教育程度:口初中及以下5、您的月均收入:口1500元及以下口高中或中专口大专口本科口硕士及以上口150l_2500元口2501--3500元口3501元及以上再次感谢您的合作l祝您健康快乐l59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附录4: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区域居民情况调查表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我们正在进行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的相关研究,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本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获得的信息仅供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对您的支持与合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1、您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或周边生活了时间为:年。2、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到发展至今,产斗匕结构的变化?3,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或周边生活的您对该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所起到的效果感受颇深。下问题,请根据您随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的感受体会给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打分:您的环保意识增强程度13579该区域交通、供电、建筑等基础设施改善程度13579该区域的知名度是否有所提高13579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程度l3579吸引外来人口投资的程度l3579根据该森林公园给您带来的各方面效果,您对该森林公13579园的满意程度l、您来自:——市——区关于您的基本情况2、您的性N-口男口女3、您的年龄:口14岁及以下口15—24岁D25-44岁1-145-64岁D65岁以上4、您的教育程度:口初中及以下口高中或中专口大专口本科口硕士及以上5、您的月均收入:口1500元及以下口1501--2500元口250l一3500元D3501元及以上再次感谢您的合作l祝您健康快乐l60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附录5: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调查问卷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我们正在进行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的相关研究,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本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获得的信息仅供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对您的支持与合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1、您今年到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的次数:A.2次及以下B.p_5次C.6__8次D.卜11次。)E.12次及以上(若选E,那平均一个月来森林公园的次数2、您认为在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一次花多少时间比较合适?A、l—2小时B、半天C、一天D、两天E、三天及以上3、是否会为了来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而有意腾出闲暇时间?A、会B、不会4、您一般到达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方式?A、步行B、自行车C、公交车D、出租车E、私家车5、旗山森林公园目前已是免费开放,但自然景观作为无形资源,仍是有价值的。若每次需要支付一定门票游玩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你认为收取多少金额的门票比较合适?A.5元以下一B.6一10元C.15—20元D.21—25元E.25元以上6、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玩过程中,你与同伴们(家人或朋友)的关系是否得到了改善?A.完全没有改善B.很少有得到改善C.一般D.经常能得到改善E.每次都能增进情感7、对当前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效果是否感到满意:A.非常不满意B.比较不满意C.一般D.比较满意E.非常满意8、森林公园内气候温和、水质清洁、空气清新湿润、负离子含量高、含菌量、含尘量低,有助于游客消除疲劳、调整代谢过程、提高免疫力,因此在森林公园游玩一次相当于享受了一次疗养保健服务。您认为这种疗养保健服务的价值是多少?A.1~10元B.11—20元C.21—30元D.31—40元E.41元以上(您若选择E:4l元以上,请写出你愿意支付的具体价格9、就您所知,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否经常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6l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A、绝对没有B、应该没有C、记不清D、偶尔有E、经常有lO、您对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植物或者环境知识的认识主要通过那些渠道?A、主观臆想B、解说牌C、导游(景点解说人员)D、朋友介绍E、其他ll、就您所知,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否经常举办一些节庆活动?A、绝对没有B、应该没有C、记不清D、偶尔有E、经常有12、以下问题,纠卜-9分为黼分旋.趱忐谢织程宠黼请根据你到旗山森林公园的体验感受给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打分:前面再加一栏,分别是差较差由较好好森林公园游玩后,使您心情的舒畅度提高程度13.579森林公园游玩后,助您增强环保意识的程度13579森林公园游玩后,对您森林审美能力提高程度13579森林公园助于您拓宽人际关系的程度(结交新朋友)13579福州人文习俗的氛围在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体现程度13579随着社会发展,您来旗山森林公园路途便捷提高程度13579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社会福利性质,您认为免费开放的13579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对促进社会公平方面起到作用程度10、游玩后综合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给你带来的各种效果(游玩效果、保健效果等),假设总分为100分,那么你打的分是:——。A.0—20分B、2l—-40分C、41—与0分D、6l—80分D、8l—100分关于您的基本情况1、您来自:口鼓楼区口晋安区口台江区口仓山区其他2、您的性别:口男口女3、您的年龄:口14岁及以下口15-一24岁口25-44岁口45—64岁口65岁以上4、您的教育程度:口初中及以下口高中或中专口大专口本科口硕士及以上5、您的月均收入:口1500元及以下口1501--2500元口250l一3500元口3501元及以上再次感谢您的合作l祝您健康快乐l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附录6: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区域居民情况调查表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我们正在进行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的相关研究,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本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获得的信息仅供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对您的支持与合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I、您在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或周边生活了时间为:——年。2、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到发展至今,产业结构的变化?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3,在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或周边生活的您对该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所起到的效果感受颇深。下问题,请根据您随着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的感受体会给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打分:您的环保意识增强程度该区域交通、供电、建筑等基础设施改善程度该区域的知名度是否有所提高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程度吸引外来人口投资的程度根据该森林公园给您带来的各方面效果,您对该森林公园的满意程度135791357791333599155717913579关于您的基本情况I、您来自:——市——区口15.一24岁口25-44岁口大专口45-64岁口65岁以上口高中或中专口本科口硕士及以上再次感谢您的合作l祝您健康快乐l2、您的性别:口男口女2、您的年龄:口14岁及以下3、您的教育程度:口初中及以下4、您的月均收入:口1500元及以下口1501---2500元口2501--3500元口3501元及以上63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致谢三年研究生生活匆匆而过,即将踏上新的征程,面临新的挑战。回首往昔紧张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心中涌动着股股暖流,感动和感谢之情油然而生。首先,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刘伟平教授,在制订培养方案、课程学习、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和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刘老师始终给与我悉心的指导和积极的鼓励。刘老师高屋建领的学术远见,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豁达宽容的待人之道,耳濡目染,令学生终身受益,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刘老师致以最由衷的感谢。同时,衷心感谢陈贵松副教授,正是陈老师在我仿徨的时候启迪我,懈怠的时候监督我,收获的时候勉励我,才使得本论文顺利完稿。在传道、授业、解惑,研究等方面,陈老师均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关怀;我衷心感谢陈秋华教授、黄秀娟副教授、曹辉副教授等各位老师在论文开题过程中,对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提出的良好建议;感谢陈小琴,刘森茂,张建华等各位老师在论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提供了许多支持和意见。感谢师姐卢素兰、师兄修心田,同门学友师廖斌斌,师妹范少花,师弟黄源财为我论文及时完成给与了我热情地鼓励和帮助;感谢陪伴我度过三年校园生活的郑雁、戴晓霞、章晓静等诸多同窗好友。在研究生的三年中,我的家人给与了我无私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最最诚挚的谢意!最后,谨以此文向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会永远祝福你们!黄晶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年5月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黄晶
福建农林大学
1. 王艳林 基于资源评价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研究[学位论文]2006
2. 毛磊 城市森林公园游憩规划研究——以平江大仙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例[学位论文]20103. 马飞 森林公园交通道路规划研究[学位论文]2006
4. 王巍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浅析——以徽县凤山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学位论文]20105. 张保兰 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学位论文]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748094.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