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统计学原理2019年12月考试题库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
2、调查单位和
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
× )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错×) 4.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7. 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
(×) 5.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6.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8. 9.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10.相对指
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1. 12.
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
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
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3.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14.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5.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1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18. 19.
17.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20.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在单位成本指数
qp 11
10
中, 22. 23 24.
—
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
,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
,增长量是以
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25.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26.
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
(×)
4%,5%,9%,11%和6%,
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27.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 28.
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
1981年至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6.97%。(√)
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29.
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 30.统计总体具有大量性、同质性与变异性等特征。(√) 31.
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而没有登记误差,全面调查则两种误差都有。
5.5辆,这是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10%,实际仅比上年增长
5%,则本年产量计划完成
(×)
(×) 32.
某市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私家车 33.
某厂产量计划要求比上年增长
程度为50%。(×) 34.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抽样单位数越多,抽样平均误差也就越大。(√) 35.计算综合价格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应选择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36. 37.
若商品销售量指数提高
4%,同时价格指数下降
4%,则销售额指数不变。(×)
1. 统计
时间数列中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的定基增长速度。(√)
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种涵义。(√)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4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则
(×)
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低。 5 6
.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统计量(样本指标)。(√)
7.(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
系数是-0.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已知: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
90元。(×)
yc=10+80x因此,当劳动
生产率每增长1千元,工资就平均增加 9 10
.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在同一时期。(√)
.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
(×) 1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
3%、2%、7%和5%,
(103%×102%×107%×105%)-100%。(√)
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2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B、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1. 2. 3.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数量标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志才有标志值)。 4.
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
1998年1月31日,则调B、人口普查) 7.次数
查期限为(B、一个月)。 5.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分配数列是(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形式)表示的。 9. 10.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总量指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 8.总量指标是用(A、绝对数
比重的单位)。 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13.7万人,安置率达
C、等于
100%) 11.1997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相对指标)。* 12.
80.6%,安置率是(D、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
1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
的(A、标准差系数)来比较。是(C、抽样平均误差) 14.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
C、等距抽样)
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
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15.
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B、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
,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B、
间的关系) 16.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
负相关) 17.在回归直线方程量) 18.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qp 11 10 ) A. C.
表示()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中,b表示(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在销售量综合指数
q 1 p0 0p0
中 21. 22.
—
表示(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加权算术平均法)
190人、195人、193人
)
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
A) A.
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23.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102%×105%×108%×107%)-100%) 24. 25.
平均发展速度是(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
,其产量年年增加
)
(A.年如果对
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 B.品质标志 ) 28.
年下降) 26.要了解4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师的专业技术职称为副教授,“副教授”属于哪一统计学范畴企业按产值进行分组,那么(
(D.每一名学生的成绩) 27.某教
29.某班组统计学原
D.既能单项式分组,也能组距式分组)
理考试及格率为85%,这属于( A.结构相对指标 ) 30.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
本的形式是( A. 算术平均数 ) 31. 32.7.21% )
三、多项选择题 1. B.
若商品零售额增长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D.│r│≤1 )
11%,则商品价格增的百分数为
( D.–
3%,商品销售量提高
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BCE)。
E.某人职业是“教师”,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CDE)
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C.
2.非全面调查方式主要包括
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E.重点调查 3.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BDE )。 B.工业企业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4..2000
年底某市人口数400万人,它属于 A .综合指标 B. 数量指标 D 时点指标 5.
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D) 6.
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CE ) A.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
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7.平均数的种类有(ABCD)。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8.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 D、各组次数都为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ADE))。
(BCDE )
ADE)。
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9.下列统计
工资总额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 10.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
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 C.
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
C.r
E.家庭收入多少与
( ACE )
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 11.相关系数r是相关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A.r愈接近于0,现象之间相关程度就愈低;E. r=±1,现象之间呈完全线性相关; 12. B.
直线回归分析中( BCD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愈接近于+1,现象之间相关程度就愈高;
D.根据回
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pqpq 13.
设P为价格,q为销售量,则指数
0
010
的意义是(BDE ) B
综合反映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 CDE )
D.综合反映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14.下列
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C. 15. 16. A.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 AB ) A.
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 ABD )
D.相邻两个定基
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A 17、国家统计的职能有(
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ABC )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18向变动
E、当产量为200件时,单位成本为
四、简答题 1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答: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品质标志本身不能
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总体单位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运作的结果。数量标志值可直接汇总综合出数量指标。
2、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72.3元
、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Y=76-1.85X,这表示
(ACE) A、产量每增加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C、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
答:2、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四、计算题 1.
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资料如下:计算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解: 2.
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3.1990
解:
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4.
某工厂生产一种新型灯泡
5000只,随机抽取100只作耐用时间试验。测试结果,300小时,试在90%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式灯泡平均寿命95%,充许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测
平均寿命为4500小时,标准差区间,假定概率保证程度提高到试? 5.
调查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的资料,合格品率曾有过
1%,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
99%、97%、和95%三
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 6.
95%,问需要抽查多少个零件?
从一批袋装的食品中随机抽取50袋,测得其每袋重量的分组情况如下:
要求:以95%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袋重的范围。 7.
检查五位学生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如下表所示
:
根据资料: (1)建立学习成绩(y )倚学习时间(x )的直线回归方程 (2)计算学习时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8.
根据5位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计算出如下资料:
2
要求:(1)编制以学习时间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9. 10.
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11.
某市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额
12000万元,1999年增加为15600万元。物价指数提
根据以下资料,试编制产品物量总指数
(2)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
高了4%,试计算零售量指数,并分析零售量和物价因素变动对零售总额变动的影响绝对值。 12.
(1)已知同样多的人民币
,报告期比基期少购买
7%的商品,问物价指数是多少?
(2)已知某企业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何变化? 11 13.
某商店两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
24%,职工人数增长了17%,问劳动生产率如
要求:计算全部商品销售额总指数;并从相对数方面对销售额变动进行两因素分析。 14. 12
试计算: (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16.
某地区粮食产量
; (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10分)
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
1985-1987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03,1988-1989年平均发展速度
是1.05,1990年比1989年增长6%,试求1985-199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15.
某工厂的工业总产值
1988年比1987年增长7%,1989年比1988年增长10.5%,1990
年比1989年增 13
长7.8%,1991年比1990年增长14.6%;要求以1987年为基期计算1988年至1991年该厂工业总产值增
长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1
、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
所得资料如下:
考试成绩学生人数 60
以下 10 60-70 20 70-80 22 80-90 40 90-100 8
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解:
该校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是:≤≤
≤76.6+2.2754 76.6
-2.2754≤ 74.32≤
≤78.89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