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班社会活动《礼物》

来源:好走旅游网


大班社会领域活动《礼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礼物》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社会领域的活动内容,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引发幼儿的共同讨论,让他们通过移情体会别人有过失时的心情,从而学会原谅他人,理解原谅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学会宽容和谅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纲要的指导下,特制定了如下目标:

1.学会在生活中理解体谅他人,并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2.通过看一看讲一讲的形式,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够大胆表现自己。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及活动目标的分析,我确定的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下:

1.活动重点:通过看看、讲讲,引导幼儿初步懂得谅解他人的过失;

2.活动难点:进一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二、说幼儿情况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到幼儿的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所以,接下来我对幼儿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仍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用直观形象的卡通图片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理解他人这一道理的掌握。同时,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幼儿的道德是从无律阶段逐渐发展到他律阶段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对幼儿做出正确及时的引导,这也为本节活动内容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说活动方法

我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教学理念,基于以上对活动背景的分析和新纲要的要求,本次活动我将主要采取直观法,辅之以讲解法、游戏法进行,通过向幼儿展示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直接感知故事内容。

四、说活动准备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本次活动内容。同时考虑到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理解保健知识内容。因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材料准备:

1.《礼物》故事书的挂图若干;

2.贝贝和小豆子的头饰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本次活动将采用轻松愉快的谈话导来进行,邀请幼儿谈一谈谈谈自己收到过的礼物,以及什么时候收到的。并做小结:过节日、生日、一些特殊的记念日,我们都能收到礼物。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二)基本部分

有趣的导入活动过后,我将采用三个环节来组织此次活动基本部分:

1.看图讲述,引发幼儿讨论

大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仍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事物的具体形象性对幼儿的感知和理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将事先准备好教具直观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出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贝贝和小豆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问:“小朋友们,如果你是贝贝,你会选择将礼物给小豆子玩吗?为什么?”待幼儿讨论后,向幼儿正讲述《礼物》的故事。

2.深入提问,加深理解

《纲要》指出:“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学习自律。因此,我将会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采用“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的问题形式进行深入提问,引导幼儿理解体谅他人的含义,在小组讨论后,我将会引导幼儿帮助贝贝解决本次问题。

3.进行扮演活动,迁移内化作品经验

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教学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喜爱的活动,因此,在幼儿学会了应当谅解他人的道理后,邀请幼儿两两分组,分别扮演贝贝和小豆子,并鼓励幼儿通过语言或用动作表现谅解他人。

(三)结束部分

最后,为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总结的方式结束,告诉幼儿:谅解多么美好啊!当他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就该原谅他人。巩固本次活动所学习到的知识。

六、说活动延伸

为了幼儿能够获得完整的经验,在长期、持续的过程中体会成长的变化和喜悦,我采用了区角活动的方式进行延伸,引导幼儿在活动结束后前往图书角去继续观看《礼物》的故事绘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