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经济师)2017年第4期 浅议高端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另lj及培育 摘要: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 现,加强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更是今后我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关键。 文章从界定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出发。提 出了我国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识别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培 养路径。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4—274—02 一、高端制造业界定 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 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高 科技含量、高品质、高效益和高辐射力的 显著特征,主要包含战略性先导性产业, 如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新 兴产业等;同时还应该包括高新技术重 要内涵,该高新技术能够实现对传统产 业进行改造整合提升、把现有产业向高 端环节推进转移。高端制造业企业主要 涉及到传统制造业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 产业。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以微电子、新材 料、航空航天、高铁、大飞机等为代表的 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产业主要包 括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的机械装备工 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化工、轻纺等。 高端制造业虽然是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 业的的高端环节,但还是具有自己独有 的特征,包括高技术含量、高资本、高附 加值、高带动性、高收益、高风险等。 二、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1.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 别。本文认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 力是指高端制造业企业将知识与资源 (内外部资源)、文化、制度等因素在持续 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经营模 式创新等)的催化下进行一系列的有机 整合,形成的以保持产品持久竞争优势 为最终目标的企业所独有的且不易被模 仿核心能力。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具 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还有其 一274一 独有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产品辐射性以 及生产整合性。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辐射 性的特征不仅可以体现在高端制造业企 业的产品对其上下游企业产品的辐射。 还可以体现出核心竞争力对本企业新产 品直接或者间接从核心技术到核心产品 再到最终产品的辐射功能。这种产品辐 射性功能可以带动企业实现技术上的延 伸、产品上的延伸、市场上的延伸,最终 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高 度的生产整合能力,单个的、分散的个体 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只有把侧重 于市场和生产的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信 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综合效 力,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 当中。提高生产的整合能力,能帮助企业 有效地把企业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 化。 2.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 素。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 素是:技术创新要素、资本要素、组织要 素、市场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经济体制 要素、政府行为等。根据本文对高端制造 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的理解,可以 得出影响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影响要素。 (1)技术知识要素。知识按照其所包 含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分隐性知识和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主体主要是技能 及其相关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人力知 识和技能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事实和规 律方面的知识,也是人们经常接触的知 识,其主要含有原理知识和事实知识。企 业如果能够有组织的对知识特别是隐性 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创新 和创造,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为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基础。企业在 技术知识的提升和获取上。除了进行内 部知识的创新外,还应当把汲取外部知 识看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二者通过整合 转换为企业员工能够灵活运用的新知 识,这些知识的形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 争力输入了新鲜血液。可见,能力主要来 源于知识,技术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殷夏容 的源泉。 (2)资源要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的各种资源。企业 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构建起来 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支撑。资 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这里所说 的资源不仅仅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 客户资源、销售资源等可见资源,还包括 企业信誉、专利发明、企业内的关系等无 形资源。为此,考核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 争力,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 进行持续性的积累。其次要了解企业对 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最后还要了 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 及整合后的使用能力情况。 (3)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文化是由该 企业所有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所形成的一 个特有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 个层次,分别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 为文化。在这三个文化当中,精神文化是 其他文化的基础,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 化是保障,共同作用维持着企业正常快 速稳定的发展。企业文化伴随着企业的 成长而形成,并在不断的积累和丰富完 善,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 化,是其他企业所无法模仿的。企业的核 心理念、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等构成了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企业为保证精神 文化的执行而制定的具体的执行规定和 行为规范。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完整的制 度文化,如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组织 机构、企业的领导体制等,能够在企业制 度和运行管理模式上对企业的领导、员 _.v-4g ̄出规定。制度文化的主要功能是维 持企业顺利运行;行为文化是对企业员 工的具体行为、道德做出规定的标准。促 进员工修养的提高。精神文化反映了企 业的定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提 供了方向。制度和行为文化是核心竞争 力持续发展的保障。优秀的企业文化能 够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在产业转变中 能够始终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4)资本投入要素。影响企业竞争力 的诸多因素之中,资本是最主要的因素 之一,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和提升。资本的运营、增值等活动能够对 《经济师)2017年第4期 企业竞争力产生作用,资本运营的对象 不是产品、工艺、机器设备、专利等物化 资本,而是证券化了的物化资本,如股 票、或者是可以按证券化资本操作的物 化资本,比如股权,还包括能够转换为股 权、股票的资产。通过对资产配置的优化 和提高,实现资本的增值,保障企业核心 竞争力发展和提升所需的资源,保证企 业长久的竞争优势。 三、培育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 具体实施路径 1.提升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能 ●企业研究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提 高。 提升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能 力,首先要发挥企业在自主研发高端核 心技术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企业为核心 技术体系的主导者。其次要加强产学研 的交流合作,提高研发高端技术的能力。 第三要创立能够用于技术创新的基地, 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是企业文化管理。优秀的企业精神和传 统文化无过时之时,让优秀文化传统和 文化继续发挥其精神支柱的作用。在企 业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营和管理的 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赋予企业优秀传统 时代内涵,大力倡导创新,强化企业的社 会责任意识。企业应当建立学习型组织 和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 力,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契机,建立创新型 文化。领导和员工则要树立终身学习的 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质和业务 综合提高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在此 基础上。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最后要 科学选择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模 式。 力。企业核心技术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 力的基础。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要 求企业自主研发的力度更强。提升自主 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建 立行业专有标准,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 团结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实现 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有利于保证企业 在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自主研发高端核 心技术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 力,对于培育核心竞争力来说是非常重 要的。 2.培育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 业核心竞争力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关键要素形成的合力,主要表现为 市场占有的扩张力、关键技术的创新力、 企业文化的感召力、企业资产的增值力 和人力资本的凝聚力。而人力资本的凝 聚力又是这些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因此, 能力,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孙敬水,杜金丹.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 力研究综述卟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02): 3-10 企业应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宽松 的工作环境将人才吸引进来并留住,建 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科技、文化、 经济交流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 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3.发展企业文化。现代企业之间的竞 【2】徐建中,朱美荣.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 力二元结构维度构建Ⅱ1_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 1,(05):37—42 缺乏高端核心技术的企业有可能在 市场上做大,但他不会在市场做强,更不 可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 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如果不突 破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瓶颈,中国 『3】冷单.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机 制的运行模式研究p】.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作者单位:宁波康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 司浙江宁波315201) 争越来越表现在以企业文化为主的企业 软实力上,在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责编:李雪) (上接第273页)度控制的方法主要有规划、控制和协调等。规划 是指确定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其进 度计划;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 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协调是指协调与 相关单位、部门等之间的进度关系。 设计项目进展过程中难免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 需要不断跟踪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析和检查影响进度的原因, 动态实时调整工程进度计划,使工程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最大 限度地减少各干扰因素的影响。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 进行监控:(1)实行设计工作技术经济责任制,将设计人员的经 济利益与其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挂钩;(2)编制切实可行的设 计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设计进度计划和设计进度作业计划。在编 制计划时,加强与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设备供货商及施工方的 协作与配合,使设计进度计划积极可靠;(3)认真实施设计进度 计划,力争设计工作有节奏、有秩序、合理搭接地进行。在执行计 划时,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对设计进度进行调整, 使设计工作始终处于可控状态;(4)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避免进行“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的“三边”设计;(5)在借鉴既 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分析总结本项目设计进度控制的实际经 验,逐步提高设计进度控制的工作水平。 2.项目进度管理措拖和建议。 (1)项目准备阶段的进度控制方法。这一阶段的各项任务是 项目执行的基础,该阶段的实施进度和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后 续任务的启动和工作质量。由于建设单位建设意图和要求的改 变会直接影响设计项目的进度,因此,在项目准备阶段应重点控 制任务,在保证该任务按时完成的前提下,全面理解建设方的要 求,及时对要求做出反馈和进行沟通,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数 据及时分析检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在保证 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后续工序的进度。 (2)建立项目周例会制度,及时分析项目进度存在的问题。 建立每周工程例会制度,由项目经理组织,设计负责人参加,对 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 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 难,确保项目进度按计划进行。由项目经理汇总各项问题,提交 建设方和相关合作单位,由建设方负责组织各相关单位保持密 切接触和良好的沟通,争取他们的合作、理解、支持,及时解决影 响进度的问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3)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项目组内的信息沟通。利用公司 项目管理平台、视频会议系统、OA系统、图档管理系统和知识资 源库等信息化平台,辅以及时通信系统和集团通信套餐等多种 形式的通信手段,一方面达到保持项目组内所有成员间随时、随 地信息交流的目的,地市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可藉此及时掌握项 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解决,快速形成闭环反 馈;另一方面使得项目进展过程中的流程流转规范化,更便于进 度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魏科.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进度管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8 【2】王莉莎.通信工程项目施工的时间管理【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王群.通信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单位:浙江浙天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315000) (责编:赵毅) 一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