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绿色食品

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绿色食品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高红莉,张海亮,文春波 1 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的紧迫性 1.1食物生产的生态链条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合分析后,普遍认为从量的供给来看,中国人可以养活 自己,不会给未来的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很大压力。但 随着地球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对食品的需求 随着各地农业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食物污染和生态 与日俱增。为了满足自身对粮食、蔬菜、水果、油类、乳 恶化的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因为食物品质恶化而引起 制品、肉类、蛋类、水产品等食品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 的食物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高产快产,开始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各种 1.3 “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和市场竞争中普遍采用 添加剂、生长激素等化学品,引起农产品污染,有害残 的保护本国利益的有效手段 留物富集,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不可持续性 在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的今天,与环境保护和绿 增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人为破坏。由于食物生产的 色食品相关的“绿色”标志和标准已成为一种新的非关 生态链条的安全性受到严重损坏,食物污染由加工环 税贸易壁垒即绿色壁垒,出口产品必须具备更高的“绿 节向自然生产环节蔓延,并不时呈爆发态势,食品安全 色”质量和安全性。生态农业建设和绿色食品开发既 的警钟在人们耳边不时鸣响:疯牛病、二恶英、口蹄疫 吸收了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又采纳了现代高新农业 ……。受人类活动加剧、普遍采用增产快产措施和加 技术,注重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和产品自身 工销售环节中大量使用化学制品等多方面的影响,食 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能有效打破农产品国际贸易 物污染源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①工业废弃物污染 领域内的非关税壁垒,其产品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十 农田、水源和大气,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聚集;② 分明显。因此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食品既是 随着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使用量的增加,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适应人世的需要。 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中;③食品生产、 1.4 21世纪是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世纪 加工过程中一些化学色素、化学添加剂的不适当使用, 目前,绿色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兴起,21世纪将成为 使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④贮存、加工不当导致的微 绿色的世纪,环保的世纪。对农产品和食品贸易而言, 生物污染。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成为制约新时期农 更是绿色食品的的时代。绿色食品将主导21世纪食 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的农业技 品市场,生态农业将成为农业的主流。随着人们对绿 术和其它食品生产技术很难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 色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世界消费 要。据我国农业部不完全统计,我国遭受农药污染的 的新潮流,绿色食品消费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尽管绿 农田面积达1.4亿亩,32.8%的蔬菜种植户在菜叶上 色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偏高,但是美国、德国、瑞士、 使用过有机磷类高毒农药。武汉市有关部门对5个菜 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绿色食品的消费增长率在20%以 市场的两次检测,发现在22个品种的48个菜样中,竞 上,全球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估计每年超过200亿美元, 有44个菜样农药残留指标不合格,其中有机磷剧毒农 预计今后10年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绿色 药残留高达30%。1999年我国主要城市肉制品卫生 食品正在迅速发展,截止1999年底我国共开发绿色食 质量合格率仅为64.4%,比1997年下降了32个百 品产品1353个,实物生产总量为1105.8万吨,参与绿 分点。 色食品开发的企业达742家。国家环境检测总局建立 1.2 新的食物安全观主要关注食物的品质和生产的 了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了有机食品标准,推进有机 生态环境.而不仅仅是量的保障 食品发展。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美国人布朗发出“谁 2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概述 来养活中国”的惊呼时,还仅仅是从食物量的保障方 2.1 绿色食品概述 面,担忧未来中国食物供给的安全性,经过国内外许多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 专家学者对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和国外市场供给能力综 方式生产和加工,经专门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 .8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 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 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 建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良性循环 常都冠之以“绿色”,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 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 分为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指 3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势在必行 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原 3.1 生态农业为绿色食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则生产,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加 常规的商业化的现代农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 工生产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 效益,但由于生产过程中过量或不合理地施肥,使得农 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 业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导致食物安全性降低。生态农 蜂蜜、水产品、调料等。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完全不使用 业发展为绿色食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绿色 化肥、农药、兽药、动植物生长调解剂、食品添加剂以及 食品开发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技术要素来培育和利 其它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物质。A级绿色食品在 用。二者发展目标一致,即减轻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 保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满足城乡居民对食 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允许限量、限时、限品种使用 品质量更高档次的需要;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 一些安全性较高的化学合成物质,为AA级绿色食品 的竞争力,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创造新的贸易机会。 的过度产品。 3.2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和“绿色食品工程”逐步展开 绿色食品的生产有严格的要求,其标准包括产地 2O世纪8O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生态农业的研究和 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试点工作。2O多年来在我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生 包装贮运标准,其中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尤为重要。我 态农业由生态户、生态庭院开始,逐步发展到生态村、 国绿色食品具有3个特点:一是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 生态乡镇、生态农林牧渔场,由小范围试验到大面积的 态环境,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因子进行 推广,由科研人员的研究到各级政府行为,使生态农业 严格检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 得以迅猛发展。全国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 二是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依据技术标准对生产 农业试点单位(区)2000多个,其中有160多个县级规 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以保证产品整体质 模、1O多个地(市)级规模,还有几个省逐步发展生态 量水平;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采用质量认证 农业省。 与商标管理相结合,约束和规范生产者的行为,保护消 到目前为止全国生态农业试点中,首批51个国家 费者的权益,建立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适应的生产 级试点县已于2000年通过阶段性国家级验收,并启动 和管理系统,实现有机生产和加工,提高食品质量,推 了第2批5O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150多个 动经济、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省级试点县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有7个生态农业 2.2关于生态农业 示范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培育下的生态系统,生态农 现已形成了国家试点与地方试点相结合的全国生态农 业建设既要考虑实现农业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又要 业网络,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关注的 维持农业自然资源。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重建农业 是,生态农业县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突破,它一举解决了 和农村生态系统,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优先地位, 长期困扰我国农业的四大矛盾:掠夺性经营思想,小农 重点开发无污染或不污染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并 业思想,各自为政和短期行为。 带动一系列无污染的绿色农副产品。生态农业的欧洲 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标准是:1.不使用改良基因作物;2.不使用化肥和杀虫 座谈会上强调“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 剂,也不使用污泥作为肥料;3不使用辐射技术;4.实行 业、有机农业,使农药、化肥施用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 作物轮作制;5.饲养业须用生态农产品作饲料,禁止对 水平,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目前,生 家畜注射激素及抗生素。2O世纪8O年代初我国学者 态农业建设已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开始探讨生态农业的理论、方法和途径,摈弃了国外生 年计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 态农业完全拒绝农业化学品的过激观点,赋予生态农 (2001—2005)计划》。农业部也把生态农业建设列为 业以新的内涵,强调生态农业要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 西部大开发十大措施之一。 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因地制宜地按 1999年1O月由国内贸易部牵头,六部委联合共同 ・8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实施了“三绿工程”,一项与老百姓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力资源和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与精耕细作技术。只 的浩大工程在全国全面启动。计划在“十五”期间开通 要我们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两类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 1O条绿色通道,建设百家绿色批发市场,创出千种绿色 优势和商品优势,就会大大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 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形成万家绿色零售门店,使城市 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生 居民绿色食品消费比例逐步提高。为此,一些省(区)、 产安全、营养、价廉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较高品位的 市、县正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二,中国有传 3.3发展以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为核心的绿色产业 统农业的精华,如传统有机农业方法,精耕细作,轮作 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倒茬,间作套种等。其三,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三绿工 中国加入WTO以后,棉花、糖料、油料等经济作物 程”是我国食品产销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组织技术 受到冲击较大,粮食作物中受冲击最大的是玉米、大 豆、大麦,小麦和大米受冲击较小,水果、蔬菜、畜牧产 品等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受到有利 影响,但同时进口国的食品安全、卫生检疫以及反倾 销、反补贴和其它特殊保护措施会对我国产品出口形 成制约。最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因农药超标受阻海外 市场的事例有所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农产品因农药超标被退回每年有五、六百起,损失 达7O亿元人民币。如代理出口300吨“粉红女士”苹 果的陕西华圣公司,在陕西著名的苹果产地四处奔走, 只收购到2O吨完全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大部分苹 果的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农药残留等数项指标不合格, 致使到手的定单飞走;新疆出口番茄酱、脱水蔬菜、柠 檬酸等尽管合乎出口要求,但是由于没有技术壁垒所 要求的绿色食品证书等方面的原因使其不能出口;云 南文山的三七种植户曾经同数家幕名而来的日本、美 国、英国、加拿大等客户商谈三七出口,最后也因为三 七农药残留无法达到要求的指标而未成交易。可见 “绿色”标准已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这是我 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均已经 或即将受到“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影响,“绿色贸易 壁垒”将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农 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借助于发展生态 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出口产品必须具备更高的质量和 安全性才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而我国现在执行的食 品安全标准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实行食品安全标 准与国际接轨。 4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开发绿色食品 4.1我国开发绿色食品的优势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具有很大的优 势,其一,我国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技术资 源,自然资源包括土壤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类 型多,幅员广,分布在自寒温带至热带的广大地域;人 文、技术资源包括可以满足精耕细作需要的大量劳动 措施,是国家对食品市场实施调控的新举措。通过开 辟绿色通道,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 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运系统,制定和发放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的运输标准,严防食品在途污染。通过培 育绿色市场,确保绿色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批发和 零售等环节的质量标准,确保市场交易的绿色食品、有 机食品的质量。通过提倡绿色消费,使更多的消费者 树立消费绿色食品的时尚和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促 进绿色食品消费数量的增长和产品结构的优化,确立 科学的、有益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食品消费模式。 4.2要用国际标准进行生态农业建设,高标准开发绿 色食品 在生态农业生产中要用国际标准控制每一个环 节,包括控制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投人,减少农产品 中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残留,使生态农业达到高产、高 效、优质的要求。优化生态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配置 生态要素,充分发挥生态和经济系统整体功能,提高综 合生产能力。节约水土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 率,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化学品,防治环境污染,维护 生态平衡,提高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性以及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提高我国农业生产 人员和食品加工、运输人员的素质,并加强有关技术的 培训。 为了适应国际形势,高标准开发绿色食品。切实 抓好目前国际、国内普遍推行的ISO14000认证、 ISO19000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 食品认证和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认证等工作,保证绿 色食品质量,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相信在政府和各界 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 将会得到迅速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高红莉,文春波,河南省科学院地理 研究所,450052;张海亮,河南省郑州市委政策 研究室)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