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7卷第1期 2009年O1月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Vo1.17№.1 Jan.抛 论大众文学样式的审美特征’ 张敏 (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在当下大众文化语境中,网络文学、短信文学、影视文学等大众文学样式蕴含着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空间。 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是自由性、游戏性和互动性;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是“短”为贵、“文学性”为上、‘‘快捷性”为 佳;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是审美感知的综合性、审美感受的逼真性和审美接受的流动性。 关键词:网络文学;短信文学;影视文学;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09)O1—0070—03 r-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科学技术的迅速 觉已经成为了被文学征服的对象。所以,网络文学、 发展和广泛运用,我国当代社会——文化形态也从一 短信文学、影视文学等大众文学样式理应得到我们的 种理想主义的艺术形态转向了消费社会的消费主义 重视,它们中问蕴含的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空问值得 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最具规 我们研究。 模和活力的部分。精英文化、主导文化的无奈尴尬和 1 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的扩张,使得“文学终结论”、“救救文学”… 的呼声一段时期以来不绝于耳。其实所谓的“文学终 网络文学的出现不仅拓展了文学的生长空间,表 结”主要指的是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学形式已经 现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而且对传统文学的观念和审 走向了衰落。诚然,当下的消费现实和电子媒介社会 美标准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对传统的文学存在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这其中 1.1 自由性:敞开的心灵家园 却又隐含着文学发展的新的契机。换一种角度来看, 网络写作的普适性和发表的便利性使得任何人 消费与信息时代的文学不仅没有消亡,相反对社会生 只要会打字,谁都可以上网发表作品。不必刻意考虑 活正在产生着更大的隐性支配力量,文学边缘化的表 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充分实现了创作自由和写作自 象背后却掩盖着“文学”无处不在的事实。所以,“文 由,而且没有编辑的挑剔和删改,没有传统出版的各 学的终结”实质上是对文学现状的一种误读,文学只 种和要求,摆脱了传统出版方式的掣肘。实现了 是改变了自身的存在方式和传播途径,现代科技更新 发表的自由。创作自由和发表自由的双重,使文 了文学艺术活动的媒介、手段、效果以及生产流通和 学从权力的垄断走向权力的开放,文学重新回到了自 接受的方式。传统以纸质为媒介的小说、诗歌、戏剧、 由时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自由无功利审美活动, 散文等文学样式正在以日益多样的新的大众文学样 也使互联网成为广大网民敞开的心灵家园。有评论 式呈现出来。网络的出现和便捷性,使网络文学蔚为 家言“网络写作的匿名性,终止了作者‘社会代言人’ 壮观;互联网之后,手机短信也成了文学传播的新载 的职业角色,也卸去了作品的历史承担,使文学活动 体,被冠名为“短信文学”的文学样式浮出水面;电影 可以用最‘无我’的角色游戏表达最‘真我’的文学梦 和电视的发展促进了影视文学的繁荣I..…・埃斯卡皮 想,以生命本色的喧哗替代了对文学主旋律的协奏。 的《文学社会学》里指出:“只要能让人们得到消遣,引 任何个体都可以在没有‘主流’压力、没有‘中心’掣 最率性的 起幻想,或者相反,引起沉思,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 肘的网络视窗上,实现最真实的个我袒露、L3“ "从这种意义上 那么,任何一篇写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变成文学作 心灵表达和最诚恳的交互沟通。”l品。” 】( 从这个意义来审视,当“网虫”随着键盘的 说,以匿名的方式表达自我的网络文学是最本真的 此起彼伏在网络里徜徉时;当我们收到朋友发来的一 “人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条短信而忍俊不禁时;当我们在电影院为《我的父亲 1.2游戏性:文学的娱乐天堂 母亲》里的忠贞爱情而感动落泪时,我们其实不知不 网络文学的生成发展离不开当代宏大的文化背 ・收稿日期:2O08-09一Il 作者简介:张敏(1978.),女,河南新乡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70 张敏:论大众文学样式的审美特征 景,学界一般认为:网络文学是在后现代的文化背景 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风格,它以鲜明的个性特征 下展开的一道人文景观。它迥异于传统文学的主要 不仅迥异于传统的纸质文学,而且区别于网络文学, 特征就是游戏性,网络文学“游戏调侃”营造的风格让 昭显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千万网络文学读者痴迷。网络文学的游戏性首先表 2.1“短”为贵 现在超凡的想象力建构下的游戏性的故事情节上,如 短信文学最显著的一个审美特征就是以“短”为 网络小说《金庸群侠传》,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往往不会 贵:篇幅精短、语言凝练、句式灵活、可读性强。正如 受到时空的阻隔,穿越时空是常用的故事要素,其奇 首届大拇指文学征文大赛启事所言:小说、散文不超 崛的想象力正是主流文学所缺乏的。其次表现在网 过210个字符,以7O字为佳;诗歌不超过l6行,以8 络语言本身的娱乐化、游戏性上。网络语言常常流露 行为佳。短信文学拒绝长篇阔论,唾弃“口水文字”, 出另类、叛逆、嘲讽、调侃的味道。比如著名网络作家 它是文学的“精品屋”。如经典短信《扛梯子的人》: 李寻欢的作品《一线情缘》。针对这种游戏的语言评 “一个扛着梯子的人/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在寻找从 论家南帆认为:“这些作者机智调皮,妙语连珠。他们 哪里/可以登上青天”。此诗只有四句,却具有“寓言 的幽默表现了某种智力的优势;同时,他们的幽默还 式的生动,格言式的精粹”,扛着梯子登天的图示虽然 包含了不凡的想象。这些幽默的想象,甚至突破了陈 朴素无奇,但天趣中含有深意,不失为有益的人生警 陈相因的现实结构而赋予另一种出其不意的秩 譬。又如“从你的眼睛到内心,有多远的路程?”仅仅 序。”L 再次。网络文学的游戏性表现为故事内容的游 两个单句,十来个字,既含有对情人的质疑,也表达了 戏拼接即戏仿。网络作家今何在的《悟空传》是对《西 坚定不移的信念。简明扼要、精雕细琢的短信,容易 游记》和《大话西游》的双重拼贴与复制的优秀作品。 传递,便于记忆,不但让信息发送者或干净利落或含 它恰是对已有的正统话语故事不断发出嘲谑,使之成 蓄委婉地用简短的语句准确地反映思想,也让接受者 为世俗视野中的游戏文化景观。 方便阅读,爱不释手。 1.3交互性:超文本的审美空间 2.2“文学性”为上 网络文学使传统文学的单媒体变成了多媒体,由 短信文学虽然篇幅短小,但“文学性”的审美特征 电脑屏幕所展现的虚构现实和感觉取代了对文字的 却非常凸显:从文学体裁看,诗词式、散文诗式、寓言 想象性体验。网络文学所创造的是图文语像汇流的 故事式等一一亮相,各具神采;文学修辞手法如谐音、 电子文本,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网页顶替书页,看代 夸张、双关、排比、拟人、比喻、对偶等灵活多样,各显 替了读,文学由间接形象的“语流”转化为直观的“图 身手,这些都使短信作品具有了浓郁的文学气息,充 像”。传统文学的那种通过书页文字解读和经验还原 分展现了文学语言的魅力。比如布衣的《墙上的马》 以获得丰富想象的间接式的欣赏,已让位于图文并 “~匹马,被水墨钉在墙上/它的思念飘零/它的肉体 茂、音画两全的快速浏览和信息搜索。网络文学还消 和啸声/薄成一张宣纸。我了解它的饥渴和焦虑/所 解了传统文学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中的经 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代替它/在城市的水泥地上/ 典内涵。现实“世界”的真实被网络虚拟化,“作者” 奔跑,苦苦寻找/一棵鲜嫩的草。”这则短信诗歌题材 从专业人士的唯一性走向普通大众的群体性,“作品” 颇新,它透过宣纸上的一匹马及其意象组合,表达了 从自足封闭走向多元开放,“读者”从被动接受者走向 人对大自然和生命力的渴望,“马”的“饥渴和焦虑” 了主动参与者。正如评论者所言“在网络上,作者与 其实也暗示着人对自然的破坏,所以“我”才替“马” 读者的交往、读者与读者的交往变得平等而迅捷、自 在城市的水泥地上苦苦寻找一裸鲜草。诗歌这种高 由而透明,一个作品上网,立即可以得到来自读者的 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在短信文学创作上独具优势,找寻 反馈,不仅有点击率的记录、排行榜的公示.还有直言 到了世俗化的社会生活中正在失落的诗意情怀,是诗 不讳、不留情面的真话或‘酷评’。这个用指头打造的 性向FI常生活的回归。 美妙乾坤、用鼠标‘拉’来的神奇世界,能将万千曼妙 2.3“快捷性”为佳 尽收眼底,让悠悠永恒在一刹里收藏,文学‘隐含的读 短信文学的广泛灵动、及时高效的快捷传播特 者’直接走进了网民的‘接受屏幕’,作品的‘召唤结 性,使文学获得了对时空的全面超越。短信条款 构’迅即印证着网民的‘期待视野’,作者、读者、批评 发送的方式除了让人能随时随地地即兴创作,还能让 家的彼此沟通和身份互换共聚在这个众声喧哗的自 人随时随地地接收,它讲究通过快速瞄上一眼而博得 由平台。”: J 会心一笑或有所领悟。如果转变成纸质文学其文本 2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 或许没有什么变化,但外在的活泼灵动和因时因地的 情趣却丧失殆尽了。在候车的间隙,在上下班途中, 短信文学作口1:3H优-寸--仉j_.勺作并传播,在发展过程 在人们行色匆匆的步履中,在被现代生活切割成片断 7l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1期 的时间缝隙中,精妙的短章和机智、诗性的语言通过 望,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和影视文学中的生活最大限度 手机短信被迅速地转发和播撒,给忙碌、紧张的人们 地融为一体。人们往往随着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喜怒 带来了片刻的阅读愉悦。 哀乐而欢欣或悲伤,不知不觉接受了文学的洗礼和净 化。 3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3.3审美接受的流动性 影视文学作为新兴的、的大众文学样式,具 影视文学的影像是由连续不断的运动画面所构 有独特的形态和鲜明的审美特质。具体来说有如下 成的,在镜头与镜头之间始终有着多元素的视听信息 几项: 相连缀,这种信息作用于观众的感官是不停顿的,因 3.1 审美感知的综合性 而观众的审美感知也是连续流动、永不停顿的,同时 传统艺术只能是单一感官刺激所引起的审美感 它还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由感受性进入向 知,如绘画、雕塑等,而对于与电子传媒紧密结合的影 思想情感共鸣、特征的情感判断和回味性延留阶段的 视文学而言,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调动全部感官来 不断流动深化的过程。随着剧情的发展从表层语义 接受和感知来自全方位的信息,并迅速形成丰富的、 进入深层语义,从知觉、故事层面进入到思想、特征层 综合的审美直觉,满足听觉、视觉、感觉、思维等多方 面,从感受性进入深入到了情感共鸣的高潮阶段。影 面的审美需求。审美感知的综合性表现为多信息感 视文学结束后,很多观众可能还会长时间沉浸其中, 知的综合,视、听感知的综合和对美感的多层次的融 又进入到回味思考阶段。影视文学的审美接受的流 合。观众对影视文学的欣赏往往是多层面的,既能欣 动性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弦,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审 赏到影视文学的画面、色彩、声音、音乐等形式美层 美趋向。 面,而且能够从这些形式之美中读解出其内在人文精 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的开篇就 神和深邃审美品格,从生理快感层面进入到社会人文 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千百年来,随着时代风气 美的审美层面。像新世纪以来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 的交相变幻,每一个时期的文学都会因此产生不同的 《冷山》、《变形金刚》、《特洛伊》、《功夫》、《断臂山》 特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且互有更替, 等等,均能给观众带来这种全方位的、综合的审美感 富于变化。对于新世纪的大众文学样式,如我们上述 知。 所言的网络文学、短信文学、影视文学等等,它们还只 3.2审美感受的逼真性 是一个个出世不久的新生儿,正嗷嗷待哺,其发展前 影视文学中有大量肖似性符号、物象的动态性呈 景还将取决于未来的社会、文化发展态势。但对于拥 现及各种音响的伴随,都使艺术影像给人以酷似生活 有前瞻眼光和开放心态的现代人而言,重视它们、研 的真实感,这种酷似感强化了观众与影像的认同,拉 究它们的审美特征应是必由之途。 近了观众与银幕的距离,促使观众产生幻觉。影视文 (责任编辑杨文忠) 学虽然不是直接面对观众表演,但却能够借助各种物 参考文献:[1][美]J・希利斯・米勒著,国荣译.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 质媒介和现代科技手段,把人类的生活形象和生活过 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 程全面地、完整地、逼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逼 [2][法]埃斯卡皮著,于沛编译.文学社会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真不仅是反映人类生活客观形象的逼真,而且可以达 社。1987. 到对人的内在心理、主观情绪、细微感情变化反映的 [3]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逼真。这样一来,观众会感到与银幕和荧屏的界限在 [4]南帆.网络的话语[J].文艺研究,2000,(5).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本体追问与意义体认[J].文艺理论研究, 不知不觉问消失了,犹如置身于银幕或荧屏所展现的 [2007。(1). 生活情景中,满足了内心深处潜藏的种种无意识欲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Popular Literature Styles ZHANG Min ’(Henan Technology College,Literature Department,Xinxiang 453007,China) Abstract:Between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popular culture,the popular literature styl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vari0us in recent years.The article tries to summarize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network literature、message liter— ature,televisi0n and movie literature.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network literature are freedom、playfulness、interac— tive:the aesthefie features of message literature are short、literary、fast;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elevision and movie literature are comprehensive、realistic、itinerant. Key words:network literature;message literature;television and movie literature;aesthetic features.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