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辩的读音是:shí biàn。
识辩的拼音是:shí biàn。 繁体是:識辯。 简体是:识辩。 注音是:ㄕˊㄅ一ㄢˋ。 结构是:识(左右结构)辩(左中右结构)。
关于识辩的词语
辩辩 辩要 辩白 辩识 辩论 辩验 辩丽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辩解 辩议
关于识辩的成语
百喙莫辩 辩折田巴 口辩户说 高谈雄辩 辩才无碍 览闻辩见 米盐博辩 辩口利舌 能言善辩 能言巧辩
识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识别辨认。辩﹐通'辨'。基础解释:识别辨认。辩﹐通/'辨/'。
二、引证解释
⒈识别辨认。辩,通“辨”。引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
三、网络解释
识辩识别辨认。辩,通“辨”。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综合释义:识别辨认。辩,通“辨”。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识」与「辩」分别出自扬雄〔法言〕一书〔寡见〕篇中的两段文字。一段是:「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另一段是:「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就前段文字看,「识」是认识或知道,有「至识」和「迷识」之分;至识是真知,而迷识则是假知。多看多听而体认到真理的便是真知;同样多看多听却获得邪说歪理的则是假知。扬雄之意,在指当时的人,只注重后世学者之言,不知先哲所说的真理,好假而不知真,所以没有至识。就后一段文字而言,「辩」就是「明辨」的意思。要想明辨天地人事一切的理,非依赖五经不可;易辩天地,书辩政事,礼辩人间百事,诗辩心志,春秋辩正理。唯有通过五经的学习,一个人方能达到真正知道宇宙和人文的真理,才是「至识」之境。「辩」须依靠经,经是正道,真理在其中,而「识」又须识正道才能算「至识」,因此「识」与「辩」是密不可分的。汉语大词典:识别辨认。辩,通“辨”。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疏虞。”其他释义:1.识别辨认。辩﹐通'辨'。
关于识辩的诗词
《浮生杂咏·王郎博识辩才雄》
关于识辩的造句
1、在《认识辩论》中,游梓翔教授一共概括了十八种常见谬误,其中“人身攻击”、“偷换概念”、“循环论证”、“以偏概全”等都是人所熟知的。
2、根据真理十属性的要求,强调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增强主体意识、唯实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求是意识、效益意识、大局意识、结合意识、发展意识、辩证意识。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9276/造句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