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阉宦的拼音

阉宦的拼音

来源:好走旅游网

阉宦的读音是:yān huàn。

阉宦的拼音是:yān huàn。 结构是:阉(半包围结构)宦(上下结构)。 注音是:一ㄢㄏㄨㄢˋ。 繁体是:閹宦。 简体是:阉宦。

关于阉宦的造句

1、荀攸和田丰也一样,看着大汉朝一天天衰落,各地民怨四起,天灾人祸不断,朝堂之上阉宦当道,残害忠良,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2、今盗贼并起,节度使割据,,朝廷无力,阉宦乱政,至令百姓水深火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3、今大将军总揽皇威,手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清除阉宦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4、黄巾之乱虽平定,然各地仍是满目疮痍元气大伤,加之灵帝生前暴虐无道宠幸阉宦至天下动荡百姓民不聊生,流民四起路有遗骨,异子而食。  

5、使潜匿荒僻之地,则耕牧之中,突来阉宦,异言异貌,骇视惊听,不三日必败。  

关于阉宦的诗词

《唐阉宦·握兵定策擅朝权》  《唐阉宦》  《杂咏·阉宦如公信楷模》  

阉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阉宦yānhuàn。(1)宦官。阉宦[yānhuàn]⒈宦官。英eunuch;基础解释:宦官

二、引证解释

⒈宦官。引《后汉书·宦者传序》:“和帝即祚幼弱,而竇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惟阉宦而已。”唐王勃《三国论》:“汉自顺桓之间,国统屡絶,奸回窃位,阉宦满朝。”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故忍将全国之大权,畀诸数阉宦之手。”

三、网络解释

阉宦阉宦,也称太监、公公、寺人、阉人、内侍、中官、中涓、内竖、中贵人,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中国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综合释义:宦官。《后汉书·宦者传序》:“和帝即祚幼弱,而竇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惟阉宦而已。”唐王勃《三国论》:“汉自顺桓之间,国统屡絶,奸回窃位,阉宦满朝。”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故忍将全国之大权,畀诸数阉宦之手。”阉宦[yānhuàn]太监。《三国演义.第二回》:「乘此时不诛阉宦,后必为大祸。」《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太监掌阉门之禁令,故曰阉宦。」也作「奄宦」。汉语大词典:宦官。《后汉书·宦者传序》:“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惟阉宦而已。”唐王勃《三国论》:“汉自顺桓之间,国统屡绝,奸回窃位,阉宦满朝。”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故忍将全国之大权,畀诸数阉宦之手。”国语辞典:太监。《三国演义.第二回》:「乘此时不诛阉宦,后必为大祸。」《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太监掌阉门之禁令,故曰阉宦。」也作「奄宦」。阉宦[yānhuàn]⒈太监。也作「奄宦」。引《三国演义·第二回》:「乘此时不诛阉宦,后必为大祸。」《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太监掌阉门之禁令,故曰阉宦。」其他释义:1.宦官。

关于阉宦的成语

不期然而然  宦海浮沉  不为已甚  宦囊清苦  宦成名立  不期而然  不名一钱  不齿于人  宦海风波  伯道无儿  

关于阉宦的词语

不齿于人  宦囊清苦  贵官显宦  不名一钱  宦成名立  不为已甚  不期而然  宦海风波  宦海浮沉  达官显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