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的读音是:dāo bǐ。
刀笔的拼音是:dāo bǐ。 简体是:刀笔。 繁体是:刀筆。 结构是:刀(独体结构)笔(上下结构)。 注音是:ㄉㄠㄅ一ˇ。
关于刀笔的成语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笔墨横姿 笔扫千军 刀笔之吏 刀笔吏 笔诛墨伐 笔笔直直 刀笔贾竖 刀刀见血 刀笔老手
关于刀笔的词语
刀刀客 削笔刀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刀笔吏 刀笔贾竖 卷笔刀 刀刀 刀刀见血 刀笔士
刀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刀笔dāobǐ。(1)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的事叫做刀笔,后多指写状子的事。多用作贬义。刀笔[dāobǐ]⒈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的事叫做刀笔,后多指写状子的事。多用作贬义。例临汪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史记·酷吏列传》长于刀笔。刀笔吏。英writingofindictments;pettifoggery;基础解释:(名)古代在竹简上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公文案卷的事叫作刀笔,后世多指写状子的事(多含贬义):~吏|~老手。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引《史记·酷吏列传》:“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弗与。”《后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謁欲贺,其餘不知书者起请之。”李贤注:“古者记事书於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序》:“杜元凯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清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一:“古人刀以书竹简,笔以书縑帛,刀笔自是二物。”⒉借指文章。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唐罗隐《蝶》诗:“汉王刀笔精,写尔逼天生。”⒊指法律案牍。引《史记·李斯列传》:“高固内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餘年。”《南史·循吏传序》:“明帝自在布衣,达于吏事,及居宸扆,专务刀笔,未尝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宋陆游《放翁自赞》之四:“进无以显於时,退不能隐於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⒋见“刀笔吏”。⒌指诉讼文字。引明沉鲸《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笔山可頽,倾人家命如覆杯。”清程趾祥《此中人语·果报》:“讼师杨某……阴谋诡计。刀笔多锋。”鲁迅《<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⒍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引宋王安石《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淮蝗蔽天农久饿,越卒围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罢《簫韶》,元老相看进刀笔。”宋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宋杨亿著有《内外制刀笔》,《文献通考·经籍六一》题为《杨文公刀笔》十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中山刀笔集》三卷。翰林学士大名刘筠子仪撰,皆四六应用之文。”⒎指尺牍。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黄山谷名其尺牘曰刀笔,已非本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一》:“《山谷刀笔》二十卷。庭坚全集已著録,此乃所著尺牘也。”
三、网络解释
刀笔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指写字的工具;借指文章。多用作贬义。综合释义: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史记·酷吏列传》:“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弗与。”《后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謁欲贺,其餘不知书者起请之。”李贤注:“古者记事书於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序》:“杜元凯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清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一:“古人刀以书竹简,笔以书縑帛,刀笔自是二物。”借指文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唐罗隐《蝶》诗:“汉王刀笔精,写尔逼天生。”指法律案牍。《史记·李斯列传》:“高固内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餘年。”《南史·循吏传序》:“明帝自在布衣,达于吏事,及居宸扆,专务刀笔,未尝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宋陆游《放翁自赞》之四:“进无以显於时,退不能隐於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见“刀笔吏”。指诉讼文字。明沉鲸《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笔山可頽,倾人家命如覆杯。”清程趾祥《此中人语·果报》:“讼师杨某……阴谋诡计。刀笔多锋。”鲁迅《<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宋王安石《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淮蝗蔽天农久饿,越卒围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罢《簫韶》,元老相看进刀笔。”宋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宋杨亿著有《内外制刀笔》,《文献通考·经籍六一》题为《杨文公刀笔》十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中山刀笔集》三卷。翰林学士大名刘筠子仪撰,皆四六应用之文。”指尺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黄山谷名其尺牘曰刀笔,已非本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一》:“《山谷刀笔》二十卷。庭坚全集已著録,此乃所著尺牘也。”网友释义: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指写字的工具;借指文章。多用作贬义。见《史记·酷吏列传》:“临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弗与。”汉语大词典:(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史记·酷吏列传》:“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弗与。”《后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其馀不知书者起请之。”李贤注:“古者记事书于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序》:“杜元凯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一:“古人刀以书竹简,笔以书缣帛,刀笔自是二物。”(2).借指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唐罗隐《蝶》诗:“汉王刀笔精,写尔逼天生。”(3).指法律案牍。《史记·李斯列传》:“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南史·循吏传序》:“明帝自在布衣,达于吏事,及居宸扆,专务刀笔,未尝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宋陆游《放翁自赞》之四:“进无以显于时,退不能隐于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4).见“刀笔吏”。(5).指诉讼文字。明沈鲸《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笔山可颓,倾人家命如覆杯。”清程趾祥《此中人语·果报》:“讼师杨某……阴谋诡计。刀笔多锋。”鲁迅《〈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宋王安石《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淮蝗蔽天农久饿,越卒围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罢《箫韶》,元老相看进刀笔。”宋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宋杨亿著有《内外制刀笔》,《文献通考·经籍六一》题为《杨文公刀笔》十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中山刀笔集》三卷。翰林学士大名刘筠子仪撰,皆四六应用之文。”(7).指尺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黄山谷名其尺牍曰刀笔,已非本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一》:“《山谷刀笔》二十卷。庭坚全集已著录,此乃所著尺牍也。”国语辞典: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刀笔[dāobǐ]⒈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引《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⒉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引《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辞典修订版: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辞典简编版:古代以竹简为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重写,故称有关公文、案件方面的事为「刀笔」。后多指写讼状一类的事。 【造句】律师从事的正是刀笔事业。其他解释:1.古简牍用竹木,笔所以记事,刀所以削误也。《史记·酷吏·郅都传》:「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正义:「古者无纸笔,用刀削木,为笔及简牍而书之。」;《后汉书·刘盆子传》:「腊日大会,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注:「古者记事于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其他释义: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2.借指文章。3.指法律案牍。4.见'刀笔吏'。5.指诉讼文字。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7.指尺牍。
关于刀笔的诗词
《病臂痛踰月不能御刀笔》 《游雍熙寺·随身刀笔快投空》 《蝶·汉王刀笔精》
关于刀笔的单词
pettifogging lawyer
关于刀笔的造句
1、这件事情一定会弄得煞有介事,太费唇舌,引起不满,耗费钱财,所以我把这件事统称“刀笔”。
2、也正是由于她的人生目标高远,始终怀有一颗童稚之心向着未来,才使其锦绣丹青、刀笔春秋的人生走得别样的丰满。
3、子孚还不明白?那般刀笔胥吏,最擅长的就是欺上瞒下,刺史又怎么得知?
4、栋方志功的版画艺术鲜明地表现着纯真之美,充满着童稚般的想象,在“潇洒不拘”的刀笔之中,构成了十分和谐属于东方的画面。
5、文书是小吏,刀笔吏,平常抄写东西,翻看资料,可以得到许多的信息,和上层人物接触,而且小吏是有机会凭借表现考核取得升官机会的。
关于刀笔的近义词
词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