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20分)共5题,每题4分
重力选矿。可选性。分配曲线 。跳汰周期 球形系数:分配率:跳汰选矿:当量直径。矿粒在介质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铁矿粉的管理损失。跳汰周期特性曲线:堆密度:形状系数:等沉现象:分选作业的数量效率:相对密度。形状系数。容积浓度。分配率。机械阻力。等沉粒。透筛排料。流体的粘度。等沉比松散系数。磁铁矿粉的管理损失。容积浓度。分选作业质量效率。可选性曲线。床层。流体的粘度。堆密度。浮沉试验。
二、填空:(20分)共20空,每空1分
1、选矿的目的在于从( )中把( )分离出来加以( ),构成组分单一的 ( ) 。 2、矿粒与重力分选过程有关的性质,是指反映矿粒质量性质的( ),反映矿粒几何性质的( )和( )。
3、当分配曲线呈正态分布时,可用两个参数来描述它:一个参数是( ),它反映了分配曲线在图上的( );另一个参数表示分配曲线的( ),类似于直线的斜率,通常用( )来表示。 4、重介质选矿使用的分选介质有四种类型:( )、( )、( )、( )。前两种为( );而后两种为( )。 5、溢流堰形式有( )、( )和( )。 1、矿粒粒度的测量方法有( )、( )、( )、( )、( )。 2、矿粒在介质中沉降时,若只受到( ),矿粒的这种沉降称做( );若既受( ),又受( ),则称矿粒作( )。
3、当分配曲线呈正态分布时,可用两个参数来描述它:一个参数是( ),它反映了分配曲线在图上的( );另一个参数表示分配曲线的( ),类似于直线的斜率,通常用( )来表示。 1、 矿粒在介质中所受的力主要有三种。一是( )、二是( )、三是( )。
2、沉物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表示在某一既定( )下的( )或在某一既定( )下的( )。 3、分配曲线最早是荷兰工程师( )于1937年提出来的。所以在一些著作及技术文献中也将其称为( )或( )。
4、重选设备工艺效果采用( )、( )、( )和( )等指标综合进行评定。
1、 在重力选矿过程中,矿粒运动时所受阻力的来源,一是分选介质作用在( )上的阻力,称为( )。
再一是( )而产生的阻力,称( )阻力。 2、 可选性曲线是一组曲线,它包括( )、( ),( )、( )和( )等 5条曲线。 3、一台分选设备的分配曲线形状特性参数E值或I值。只与这台分选设备的( )、( )和原料的( )有关。当原料( )不大时,与原料的( )无关,或称作与原料( )相关性小。 4、斜轮重介质分选机的结构它是由( )、( )以及( )等主要部件组成。 5、跳汰机机体由纵向隔板将机体分为( )和( )。 2、可选性曲线是一组曲线,它包括( )、( ),( )、( )和( )等 五条曲线。 2、介质阻力通式的表达式可写成( ),式中ψ也称为( ),它是( ) 的函数。由式可知,介质阻力R与( )成正比,并与( )有关。
4、重介质选矿法是当前最先进的一种( )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 )。
4、选矿或选煤所用( )加重质较多,故多用磁选机来净化介质。重介质系统中回收磁铁矿的多选用( )磁选机。
5、跳汰分选法的优点在于:( )、( )、( )、且有足够的( )。 1、矿粒与重力分选过程有关的性质,是指反映矿粒质量性质的( ),反映矿粒几何性质的( )和( )。
4、斜轮重介质分选机兼用( )介质流和( )介质流,在给料端下部位于分选带的高度引入( )介质流,在分选槽底部引入( )介质流。
5、当跳汰机运转时,有两种水流在工作,一是( ),另一是( )。前者,是使床层中性质不同的颗粒按( )分层的动力;而后者,则主要肩负( )和( )及时送走的任务。 1、矿粒粒度的表示及测量方法有( )、( )、( )、( )、( )。 3、重介质旋流器按其外观形状可分为( )重介质旋流器和( )重介质旋流器。
4、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是由两台( )重介质旋流器串联组装而成,从分选原理上没有差别。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主要优点是只需( )系统,简化( )的运输。其缺点是在( )时,其重介质密度的( )和( )较难。
3、滴萨型立轮重介质分选机的特点,是提升轮采用( )传动,重介质从( )的下面和( )底部以( )流和( )流两种方式给入,
4、筛下水对空气脉动跳汰机,其作用主要是补充( ),减小( )之间在工作时的( ),从而增加( )的有效压力。
3、旋流器结构参数除( )外,主要是指( )、( )及( )、( )等。
2、浮物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表示在某一既定( )下的( )或某一既定( )下的( )。 3、悬浮液中的煤泥含量也有一定范围。一般情况下,当悬浮液密度小于( )时,其煤泥含量可达到( )左右;当悬浮液密度大于( )时,其煤泥含量在( )左右。总之,煤泥含量范围应在( )之间。
4、重介质旋流器接给料方式,可以分为( )和( )两种。 1、悬浮液液流在分选机中的流动方向有( )、( )、或者( )三种情况 1、 重力选矿过程中所用的介质有( )、( )、( )及( ),也可用( )。 4、给入跳汰机的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这两部分水对于空气脉动跳汰机,最后都是通过( )排出。
1、跳汰风阀是跳汰机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周期性的使( )与( )和( ),因此在跳汰室形成( )水流。 5、对于煤用跳汰机,冲水量约占总水量的( );对于矿用跳汰机,给矿水按浓度计算一般不超过( )。 1、矿粒与周围物体之间的( ),是产生阻力的( )。
6、旋转风阀的特性曲线,即在一个( )内,风阀( )、( )的变化曲线 3、我国各厂斜轮重介质分选机使用的减速器有( )、( )、( )。 4、悬浮液的回收与净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 );二是( );三是( )。 5、空气室的宽度与跳汰室的宽度之比称( )。一般块煤跳汰机为( ),末煤跳汰机和混合入选跳汰机为( )。
1、粒与周围物体之间的( ),是产生阻力的( )。 5、溢流堰的作用是与( )相配合,以控制( ),并使( )。
三、简答题:(25分)共5题 1、 矿粒沉降阻力增加的原因。(6分) 2、 什么叫容积浓度?对它的分析。(4分) 3、 分配曲线的特性是什么?(4分)
4、 重介质选煤的磁铁矿粉应具备那些条件。(6分)
5、 用空气脉动跳汰机操作时,风量和水量的如何正确配合使用。(5分) 6、 可选性曲线的主要用途。 (4分) 7、 分配曲线的绘制步骤。 (4分) 8、 重介质选矿的优、缺点。 (6分) 9、 电控气动风阀的动作程序。(5分)
10、 矿粒在干扰沉降时所受到的阻力比在自由沉降时多哪些。(4分) 11、 浮沉试验的简要步骤。(7分)
12、 简述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 (5分) 13、 矿粒沉降阻力增加的原因 。(5分)
14、 密度低的粗粒能在密度高细粒的悬浮液作用下进入上层需要满足什么条件。(4分) 15、 绘制分配曲线时,分配率的计算方法。(6分)
16、 在悬浮液中泥质物的含量是如何处于动平衡状态的。(6分) 17、 λ曲线的概念及意义。 (4分) 18、 斜轮重介质分选机分选过程。(4分)
19、 选煤用空气脉动跳汰机操作时,风量和水量的如何正确配合使用。(5分) 20、 重介质选矿的优、缺点。 (7分) 21、 旋转风阀的工作过程。 (5分)
22、 给入跳汰机的水来自哪几个方面,各自的作用是什么。(7分 23、 影响等沉比的因素 (6分)
24、 简述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特点。 (6分) 25、 什么叫“大排矸”?其目的是什么?(4分) 26、 常见的干扰沉降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4分) 27、 影响悬浮液稳定性和流变粘度的因素有哪些。(7分) 28、 矿粒与球形颗粒相比沉降状态的差异。 (4分) 29、 立轮重介分选机较斜轮重介分选机有哪些的优点。(5分) 30、 重介质选煤的磁铁矿粉应具备哪些条件。(6分) 31、 画图说明LTX—14型跳汰机旋转风阀的工作特性曲线。(8分) 32、 常见的干扰沉降现象有哪几种情况 (4分) 33、 为什么要配煤入选。 (6分)
34、 性质不同的粒群在上升水流作用下的分层结果。(6分 35、 为什么说筛侧空气室跳汰机难以大型化。(5分)
36、 选煤用空气脉动跳汰机操作时,风量和水量的如何正确配合使用。(5分) 37、 加重质的选择原则 (5分) 38、 简述分离锥面学说。(7分)
39、 密度低粗粒能在密度高细粒的悬浮液作用下进入上层需满足哪些基本条件。(4分) 40、 三产品斜提升轮重介分选机分选过程。 (4分)
四、论述题:(24分)共两题,
1. 论述介质阻力的产生与形式 。 (10分) 2. 论述水流运动特性对床层松散与分层的作用。(14分)
3. 写出等沉比的定义及分析其对选煤效果的影响。 (10分) 4. 在选择跳汰周期特性时,有哪些结论。 (10分) 5. 重选设备工艺效果采用那些指标进行评定。(10分) 6. 论述跳汰振幅及跳汰频率对床层的影响。(10分) 7. 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工作的因素有哪些。(10分) 8. 旋流器结构参数的影响 (10分) 9. 介绍几种最常用的排料机构。(10分)
10. 什么叫重介分层学说,按照重介分层学说,对不同的非均匀粒群在上升水流中的分层规律分析。(10
分) 五、
1、画图说明一种典型的介质回收系统,说明系统内各设备的名称及作用。(11分)
2、根据50——0.5mm原煤浮沉曲线报告表,计算表中各空白项,绘出可选性曲线,查出当精煤灰分=10%的各种理论指标,并判断可选性。(15分)
50——0.5mm原煤浮沉曲线报告表 密度 kg/l 1 <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2.0 >2.0 合计 煤泥 总计 产率 % 2 10.69 46.15 20.14 5.17 2.55 1.62 2.13 11.55 100.00 1.01 100.00 灰分 % 3 3.46 8.23 15.50 25.50 34.28 42.94 52.91 79.64 18.16 20.48 累计 浮物 4 5 6 沉物 7 分选密度 ±0.1,kg/l 8 9 产率% 灰分% 产率% 灰分% 密度 kg/l 产率%
3、根据分配率计算表中的数据,其中矸石产率为31.10%、中煤产率为18.50%、精煤产率为50.40%。计算分配率,画出分配曲线。查出实际分选密度,计算可能偏差和不完善度。
三产品分配率计算表
平均密度 g/cm3 2 1.25 1.35 1.45 1.55 1.70 2.30 入料浮沉组成 % 3 19.38 33.79 12.02 5.80 5.59 23.42 100.00 矸石浮沉组成 占产物 % 4 0.68 1.19 0.89 2.45 8.09 86.70 100.00 占入料 % 5 中煤浮沉组成 占产物 % 6 20.17 30.28 18.25 13.34 11.16 6.80 100.00 占入料 % 7 精煤浮沉组成 占产物 % 8 36.10 44.52 13.75 3.89 1.12 0.22 100.00 占入料 % 9 计算原煤浮沉 组 成 % 10 计算精煤和中煤浮沉 组 成 % 11 段 εI-1 12 分配率 第一第二段 εI-2 13 密度 级别 1 -1.30 1.30-1.40 1.40-1.50 1.50-1.60 1.60-1.80 +1.80 合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