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唯物史观的人类体育文化与实践之辨证

基于唯物史观的人类体育文化与实践之辨证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19卷第1期 2015年1月 体育科学研究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Vo1.19,No.1 Jan.,2015 基于唯物史观的人类体育文化与实践之辨证 粱日忠 (河池学院体育学院,广西宜J,i、l 546300) 摘要: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法,对体育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 社会发展是人的实践能力发展的结果,体育是通过人作用于社会并促进着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文化;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15)01—0021—04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Sports Culture and Practice Based on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LIANG Ri.zh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chi University,Yizhou 546300,China) Abstract:Sport as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s of importance to human development.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sport and society,social development is a result of the practice of human capacity development.The role of sp0rt in SO- ciet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y people. Key words:sports;culture;social development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人创造了体育,体育由人产 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 征符号而获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 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 统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方面可以 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 生,人是体育产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育是人类 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体育以社会的个体为对象,通 过对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塑造,为人提供观念和行 为支撑,并以“发展人”为条件和中介。人在体育实 践中改变自身,人也同时改造社会,人联结着体育与 素”_1』。我国学者杨适教授曾在《中西人论的冲突》 一社会之间的联系,体育对社会的作用并非是一种外在 的表现,而是内隐于相互作用机制中。体育是促进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 书中指出:“一切文化现象都是人的现象。”“文化” 即“人化”;所谓“人化”,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 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人类理性精神的外化或 普遍化”_2j。所以,文化可以简略地界定为“人化”。 “不论中西方,文化都是与“自然”或“武功”相对而 言,都是指人类语言文字等符号和思想心智所改变、 产生或创造的东西” 。 重要手段之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体育的发 展。 1 演进与积淀——体育是一种社会文 化实践活动 自19世纪以来,文化便成为人类学家和社会学 总体上看,文化包含了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化来源于人的本质,只有人才有 文化,没有人就没有文化而只有自然界的存在。正如 兰德曼所言:“人在其中生活的世界,就是其文 家讨论的热点问题。许多文化学者都曾经对文化概 念进行了界定,不同的切入角度和学科背景,可谓是 众说纷纭,仁者见仁。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在梳理了164种关于 文化的定义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文化定义:文化是由 收稿日期:2014—06—12 化”_4 J。“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的 标志是人类有自己的文化,而人之所以成为人,也正 是因为他是生活在一定文化系统中,是有文化的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911LX398);河池学院人文社会学专项课题(2013ZX—H002) 作者简介:梁日忠(197O一),男,广西金秀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22・ 体育科学研究 第19卷 人 J。文化不是人先天的、本能的活动,而是人后天 的有意识的活动,这种有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就是实 践。文化是实践的产物,始于实践并依存于实践,实 践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人凭借实践这一本质力 量创造了“文化”世界,因此,文化只有从实践才能作 出最确切的规定。正如马克思所指,人在改造对象世 界中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 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 作品和他的现实。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人创造了体育,体育由人产 生,人使体育产生价值和意义。“体育就是人化的活 动,动物没有什么体育活动可言,无论是原始文化中 作为宗教礼仪一部分的体育,还是古代文化中作为军 事斗争前期准备的体育都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无 论是近代文化中作为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体育,还是 现代文化中作为文明社会显著标志之一的体育,都是 人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化的重要手段”_6j。 体育是一种人改造人类自身的自觉能动性的实践活 动,因此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在体育这种对象 化的实践活动中,体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其实践的 对象化也是这个现实的人,实践主体作用于实践客体 的中介是人体的运动,实践主体和客体都是“体育着 的人”本身,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人得到不断的发展。 体育是人类需求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体育并不直接 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但当人的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 时,体育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产生了,体育是人类 社会特有的,动物没有体育。“正是由于工具的发达 和体力支付的减少,人类文明的另一面就变成了一个 逐步削弱人的动物性或丧失人的动物机能的过程。 这个历史的过程使人类在肉体和精神上发生着严重 的物种倒退,破坏着人类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所形成而 且较稳定的许多物种机制。这是一个无情的历史悖 论。体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只有在这个意义上 才开始真正出现”【 。人创造了体育,体育实践满足 人的需要。因此说,体育是一种改造人类自身的特殊 实践活动。 如前所述,文化是人的实践的产物,文化改造着 “实践的人”,文化就是人化。文化不是人的先天的、 本能的活动,而是人的后天的有意识的活动。体育作 为一种客观存在物,体育实践是一种将人体自身视为 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主体和客体是一致的,这 就是说,体育实践的目的直指向活动主体本身,是人 改变自身的自觉能动的活动。文化的核心是人,人也 是体育的灵魂,人就构成了文化与体育的纽带。毛泽 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人的社会活动,不限于生产 实践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 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 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这里的“科学和艺术 的活动”指称的就是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从这 个意义上说,体育就是一种文化实践活动。“从文化 的角度看,体育决非仅仅是人的自身潜能的开发过 程,也就是说,决不仅仅意味着人的生物能量的无意 义开发和释放过程,甚至也不简单地就是人的社会能 量的积聚和调节过程。从根本上来说,体育意味着 ‘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过 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过 程”l8 J。由此说,人创造了体育,体育改变了人自身, 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实践 活动。 2性质与效用——体育是促进人发展 的文化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实践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前提,是构成社会生活的 基本领域,实践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的。人创造了 体育,体育由人产生,人是体育产生、存在的价值和意 义。因此,体育是一种文化,在本质上体育是一种文 化实践。首先,体育是客观存在物。体育的客观现实 性表现在体育活动是以物质中介系统为核心的,通过 具有物质性特征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等条件及手 段实现其将人体自身视为客体的对象化活动,思维和 存在是内在于体育实践活动之中,体育既是一种生命 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因为,人既存在着生物 体所具有的运动规律,还存在着人的“社会性”和“思 维性”的运动规律。其次,体育是人的自觉能动的活 动。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能改变人是因为人的活动 是自觉能动的活动。在体育实践的对象化活动中,主 体按自己的愿望改变客体世界以满足自己不断发展 的需要,而人类本身也在这种对象化活动中不断发展 自己。再次,体育具有社会性。实践从一开始就具有 社会性。体育是属人的,人是社会的人,因此体育也 必然产生这些社会联系和形成社会关系,体育的实践 就是在一定社会条件所提供的可能的基础上以体育 运动形式表现的对象化实践过程。因此说,体育是一 种改造人类自身的特殊实践活动。是促进人类发展 的文化力量。 第1期 梁let忠:基于唯物史观的人类体育文化与实践之辨证 ・23・ 马克思用“自然的人化”来表述人类不断征服自 然的过程中,自然作为人的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 个过程实际上是无数次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即有 效社会控制一社会失范一有效社会控制再实现的循 展开的场所,人以劳动为媒介使原始的自然成为人化 的自然,人的本质力量在此过程中得到确证。我国学 环往复的过程,从而使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过 程中得以实现。社会发展实质上就是在分化、整合、 再分化、再整合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得以进步和发展的 者李力研认为:“体育所以具有哲学的研究价值,简 要地讲,就是因为体育是一种防止人种退化和机能衰 竭的活动,因为它是关于人类感性如何从自身理性的 过程,即不断分化和重新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 是社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社会在这个分化与整 合的解构与重构循环重复进行过程中得以发展。 重压下获得解放的努力实践。这是发掘体育价值的 历史尺度,也是展开体育哲学讨论的根本立足点”。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或工具的发达,人类获得自然界的 能量过程中付出的肉体能量也就越少。科技的发达 造福人类,但同时对人的生物机能也产生影响,文明 病正是这种自然的人化的结果。体育在改变人的生 物机能的同时,人的身体和心理协调全面发展也在积 极的改变。马克思的哲学观认为,人的身心是统一 的,人的生理机制不是纯自然的,而是“社会的”和 “文化的”。其次,体育形成和促进人的社会化。社 会化就是社会教化,也即个人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交 互活动习得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社会成员 的过程。一个人从‘生物人’通过社会化,才能成为 ‘社会人’。也就是说,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 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 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人的社会化与社会是一个互 动的过程,社会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促进人 的社会化,人同时也可以选择、创新、发展社会文化。 人创造了体育,体育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使人从“生 物人”成为“社会人”,由此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属 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实现人的本质。人的发展 体现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最终都要通过人的 发展来体现。 3 否定之否定——体育的发展推动着 社会的发展 社会发展是以个人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优化发展 的社会整体关系方面,包含了经济、人文、政治等总体 的发展,也包括人类对体育认知的深化。发展表明了 人类通过实践的创造性活动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 它以人的需要的满足和目的的实现为导向,人类生活 健康、幸福、文明就是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阐释了社会发 展,认为社会发展意味着旧的社会矛盾解决,新的社 会矛盾产生,社会发展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这 社会的发展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志的,生产 力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 时,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关系 也在不断丰富,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和改善,使人的实 践范围扩大,认识水平提高,又为人类逐步摆脱自然界 和人类自己创造的社会关系的束缚提供了现实基础。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任何生产 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与运用,离不开人的智力的发 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 不断提高,人的精神生活也才有了可能,人只有在满足 生存的需要才能进一步发展。社会发展以生产力的发 展为标志,生产力本质上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是 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就是在征服自 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并在生产实践创造了人们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 着人的生存需要。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人的能力的不 断提高,体现着人的进步和发展。 体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仅是 作为一种生物性发展意义上的增强人的体质和改善 人的健康状况,使劳动者具有更强健的体质,为生产 力的发展服务的。而且还促进人的社会化。体育是 人类有意识建创的一种文化形式,总是以意识指导下 的创造性体育活动来改变自身,使自身成为自己的服 务对象。“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物种延续的需 要,将一些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 也是生存技能),以原始文化的模式积累起来,并以 教育的形式一代一代地往下传。一些具有普遍意义 的基本技能,如跑、跳、投、攀、爬、击打等,成为青少年 一代的日常活动形式的基础,并由此孕育了体育的胚 芽。”_9 J。但是,人类的需求总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 发展的,当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 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人类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 本要求后,身体运动从采集、狩猎、捕鱼等物质生活需 求物的获取和生产的体力劳动中独立出来,脱离了纯 ・24・ 体育科学研究 第19卷 生物性和功利性的意义。当人们把身体运动作为一 种形式和手段,有目的的、有选择地、能动地挖掘人体 潜力并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后,身体运 动才具备了体育文化的意义;它是一种利用身体活动 以改善人类身体素质、追求精神自由的实践活 动”[1o]。体育是人类需求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人创 造了体育,体育满足人的需要。人是体育产生、存在 的价值和意义。正如学者郝勤所说:“从文化的角度 看,体育决非仅仅是人的自身潜能的开发过程,也就 是说,决不仅仅意味着人的生物能量的无意义开发和 释放过程,甚至也不简单地就是人的社会能量的积聚 和调节过程。从根本上来说,体育意味着“通过人并 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过程”,是‘人向 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过程”。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潜在力量,社会发展 到越高级,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更突出,没有文化 对人的塑造,没有一种文化精神为人提供观念和行为 支撑,社会将失去秩序和稳定,也谈不上发展。体育 是人为,体育也是为人的,体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 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 基础,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体育的发展,两者是 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说,体 育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是劳动力 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的发展推动着社 会的发展。 4 回眸与展望——奥林匹克赋予体育 文化实践以新的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 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农业社会、到工业 社会,再到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人的能 力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根本上说也是社会 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 生产力的历史过程。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历史 过程,生产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又具有不同的内涵 和意义。体育作为一种传播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民 族精神、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公平公 正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和协作意识,平衡和宣泄人的 情感等因素都得到强调。“体育作为有益社会发展 的连结群体、民族、国家以及个体的社会活动,加之承 载在这一活动之上的仪式与象征意义,因此蕴涵着其 独特的社会整合功能”_l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 体育比赛活动的最高形式和层次,是当代体育文化的 代表,它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精神文 明,奥林匹克文化蕴藏着人类的竞争、拼搏、创新、友 谊等品质。使体育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联系在 一起,体现了人类崇高的理想境界。奥林匹克的外在 形式是竞技体育,而其思想内核是“人的全面发展”。 包括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 与他人和谐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如 《奥林匹克宪章》所提出的那样:“奥林匹克主义的宗 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 个维护人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其宗旨就是要让体 育运动成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并建立一个维护人的 尊严、和平的社会。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 在1995年第104次全会的开幕词中说:文化从一开 始就是奥林匹克主义的灵魂。现代体育赛事秉承着 奥林匹克主义价值体系、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体现 着人类真善美,与人类社会所倡导和要求的先进道德 规范与先进文化是一致的,它以更为博大的内涵在人 类社会发展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方式,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8. [2]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0. [3]王国炎,汤忠钢.“文化”概念界说新论[J].南昌大学学 报,2003,34(2):72-75. [4]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91. [5]周蔚,徐克谦.人类文化启示录[M].上海:学林出版 社,1999:25. [6]任莲香.体育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成为文化[J].甘肃社会 科学,2004(4):163-164. [7]李力研.体育的哲学宣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 (1):2. [8]郝勤.体育与运动的文化特质和价值[J].体育与科学, 1989(3):14—16. [9]卢锋.论体育的本质及社会性表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 报,2001,27(6):10—13. [10]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12. [11]陆小聪.论体育的符号意义及其社会功能[C].北京论坛 (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 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 或摘要集,2008:275-276. [责任编辑魏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